就在此時,先前那傳令兵的馬蹄聲又響徹了山穀:“興漢鎮有令,一刻鍾內交戰雙方首領到山腳會商,逾期未至者,與大石同”。
喊聲依舊和先前一般,不帶絲毫感情,但這喊聲的威力,卻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伏我仿佛想起了什麽一般,當即站起身來,吩咐衛士整理自己的儀容。
“首領!您真的要去?”
伏我睜著牛眼,瞪著土南風道:“你有其他的法子?”
“首領派人前往即可!”
“那擁有天神力量的人,會是瞎子?”伏我搖了搖短粗的脖子,對土南風道:“你與我同去。”
正在此時,就見和竇家鄉兵相接處傳來了騷動,一支小小的衛隊簇擁著竇老二,從那裏穿過,就在伏我的眼皮底下,朝著山下去了。
一刻鍾之內,竇家老二和牛頭羌的伏我就出現在了吳俊的麵前,吳俊對這兩人並沒有任何惡感,當然也談不上好惡。
在一張行軍桌前,主要的三方和甘州各勢力代表共同坐在馬紮上,開始了由興漢鎮組織的會商,興漢鎮會商的主題有三個,一是是否承認興漢鎮對甘州的控製;二是廟山穀地的歸屬問題;三是確定牛頭羌的地位問題。
第一個問題看似沒有會商的必要,但卻是後續所開展一切的基礎,如果不承認興漢鎮對甘州的控製,那必然就是興漢鎮騎兵的敵人了,對於敵人,那除了戰鬥之外,還有什麽選擇,也根本沒有會商的必要。
第二個是廟山穀地的歸屬問題,廟山穀地不僅僅是祁連山餘脈的一大塊區域,而且還是從甘州進入祁連山南麓的天然孔道,誰控製了這裏,就意味著掐住了通往祁連山南麓的命脈,像竇家老二所看到的那些田地和金礦,隻不過是表麵上的東西。
第三是牛頭羌的地位問題,這個問題由吳俊提出就非常耐人尋味了,這決定著牛頭羌所屬的區域,到底算不算是甘州所有,如果牛頭羌屬於甘州的勢力之一,那今後牛頭羌就可以光明正大地進出廟山穀地,甚至進入甘州城了。
除了三個主題之外,吳俊當著所有人的麵,還宣布了議事的規則,那就是,在座的所有勢力的代表,一人一票的名額,對於決議內容,隻要半數以上通過,那全體勢力必須無條件遵守。
在宣布完議事會商的規定和三個主題之後,這次的會商才進入了真正的階段,第一項就是對議事和會商規則,在吳俊提議之後,馬上獲得了全體通過,包括牛頭羌的伏我也是一樣。
第一項議題的會商和表決也相當迅速,對於興漢鎮對甘州的控製,在座的可能有一些勢力心有不甘,但在眾人麵前,又有幾個人有勇氣表示不承認,所以在表決開始之後,與會者隻是交換了一下眼神,包括竇家老二在內,當即都表示了同意,如此一來,議事就變得更加合理了。
關於廟山穀地的歸屬問題,興漢鎮提議穀地由甘州城諸多勢力共同控製,那就是,在穀口和穀中擇合適地點建立幾處關隘,在關隘前建立一處集貿市場,由各勢力共同雇傭興漢鎮的護衛隊值守關隘,集貿市場當中平均劃定各勢力的經貿區,雇傭興漢鎮護衛隊的費用,從集貿市場收取的管理費用支付。
至於廟山的歸屬,仍然維持此前的現狀,那就是竇家在廟山南北兩側的莊子,仍然歸竇家所有,廟山南側原來屬於牛頭羌的地盤,仍然歸牛頭羌所有。
興漢鎮提出的對廟山穀地的方案很新穎,大體都保障了各方勢力的利益,甚至還照顧到了此前一些小勢力的利益,在此前,對於廟山穀地,他們可都沒有任何染指的可能。
至於竇家提出的廟山穀地礦產的開發,吳俊也提出了承包製,也就是按照區域和年限定價,之後進行競價,誰是最後的勝出者,由誰在一定的年限當中開發,而競價所得,全部用於建設和維持廟山集貿市場。
對於興漢鎮所提出的折中方案,與會的代表絕大多數都表示了同意,在表決當中,雖然牛頭羌的伏我和竇家老二都有些心不甘情不願,但在猶豫一番之後,也都無奈地通過了決議。
第三就是山羌地位的問題,吳俊提出,山羌和山羌附屬的部族,也是甘州勢力的一份子,牛頭羌和其所屬的所有部族,今後可自由出入甘州,對於牛頭羌控製下的區域,甘州商民在不損害牛頭羌利益和尊重牛頭羌習俗的前提下,牛頭羌也不得幹涉其自由。
伏我其實很想找個自己人商量一下再做決定,但是,對於隨意出入甘州區域這一條,對伏我的誘惑還是很大的,至少,自己領地今後的出產,再也不用通過竇家這樣的二道販子進行售賣了,在很大程度上,也保證了自己部族的利益。
至於其他的,伏我根本就不在乎,而吳俊所隱含的將牛頭羌及所屬區域納入甘州的想法,就這麽在伏我表示同意之後,集體通過了。
雖然這是一次簡單而簡陋的會商,但是這種便捷的議事方式,此後卻被甘州地方繼承了下來,這種類似於歃血為盟的會商方式,在興漢鎮現場出具文書之後,與會代表都在相應的位置按下了紅色的指印。
這樣的文書,之後將由興漢鎮刻印成規矩文書,發放到每個勢力手中,而在廟山集貿市場中心,也將樹立一塊石碑,廟山協議的所有條款,都將鐫刻在石碑上麵。
既然已經達成了協議,那竇家和牛頭羌雙方自然也沒有打下去的必要了,竇家和牛頭羌本次都可謂是失敗者,不僅領地維持原狀,沒有絲毫收益,反而還憑白死傷了不少人命。
但竇家作為廟山穀地控製時間最久的人,對廟山穀地礦產的分布自然心中有數,在之後的競價當中,自然會占據一定的優勢,而牛頭羌獲得了自由進出甘州的機會,對於伏我來說,也算得上是意外之喜了。
協議簽訂之後,今天的所有事都將告一段落,興漢鎮從不搞無意義的事情,因此那些宴會和慶功會之類的形式,一律不搞,參與會商的勢力,都急著把今天的信息帶迴去,所以在散會之後,基本都三三兩兩地散去了。
伏我正想和自己的衛隊迴歸,就聽到身後有人喊道:“伏我首領請留步!”
伏我不用迴頭就能聽出來,這位就是方才主持會商的那位興漢鎮的騎兵隊長,當下止步,心下暗付,不知這位現在甘州的土霸找自己有什麽事情。
“伏我首領,今日與貴部一戰,事先並無溝通,還望勿怪!”
人都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吳俊指揮的騎兵取得了大勝,但人家把姿態放這麽低,伏我也不是不識抬舉的人,當下道:“不敢。”
“貴部有一些奴兵,在之前的交戰中已投誠我部,希望伏我首領不要為難他們的家人,若是可能,希望之後能讓他們迴歸部落,把他們的家人帶來甘州。”
原來如此,伏我的心中也從未想過要找那些投降奴兵家人的麻煩,但經過吳俊的提點,方才顯得重視起來,自己不去找麻煩,難保自己的手下不去找麻煩,當下保證道:“我伏我保證一切如常,絕不為難降兵家人。”
“伏我首領痛快,那請貴部派出人手,收攏今日戰場上死難者的屍首,也好給他們的家人一個交代。”
“哦”,這倒是伏我沒有想到的,其實在以往羌人部落間的爭戰之後,絕大多數的戰死者屍體,都是由死者家人去戰場找迴的,這次比較特殊,戰場不由牛頭羌控製,所以對於伏我來說,這反而倒是個收攏部落人心的好機會。
對於興漢鎮表現出來的善意,伏我的心中是有數的,所謂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因此伏我並沒有當即離開,仍然看著吳俊,想看看後續會說什麽。
“興漢鎮商貨豐富,等廟山集市開業後,歡迎伏我首領前來交易”吳俊繼續道:“我這裏有一車商貨樣品,就當是這次為彌補貴部損失的禮物吧!”
吳俊說著,揮了揮手,那商事部的人當即指揮一輛載重馬車前來。
“伏我首領,這廟山穀道無法通行這樣的馬車,這些商貨樣品,就在這裏交接吧。”
這廟山雖說是祁連山當中難得的南北通暢的天然孔道,但道路崎嶇難行,隻適合馱馬和駝牛運輸,像興漢鎮這樣的馬車,也隻能行進到這裏了。
於是,在一眾甘州勢力的眼皮子地下,興漢鎮將一馬車的商貨樣品,就這樣送給了牛頭羌。
連續三個大禮包,把伏我砸得暈暈乎乎,在送出商貨之後,吳俊並沒有再說什麽,當下雙方就告別了。
今日興漢鎮一戰立威,不但是樹立了兵威,而且還和甘州各勢力建立起了初步的關係,而甘州各界,除了竇家和牛頭羌之外,幾乎人人都平白得了好處,算得上承了興漢鎮的人情。
興漢鎮騎兵跨越千裏,拿下甘州城之後,正是需要這樣的一次機會,既能展示興漢鎮之強,又能收攏甘州人心,算得上是收獲頗豐了。
“諸位,吳某這就告辭了,某先行一步,各位隨後慢來,我相信不久之後,我們還會再見的。”說完這句話之後,吳俊就率領麾下五十多銀甲騎兵,絕塵而去。
對於民事,吳俊並不擅長,但老高有句話說得好,我們來自後世,耳濡目染之下,即便是門外漢,隻要遵循一定的規矩,即便是不能把事做好,也不至於會把事情做壞,本著這樣的原則,吳俊也隻好勉為其難地對甘州的民事進行了一些幹預。
畢竟如果依賴之前新朝留下的官僚,隻能遵循他們之前無為而治的路數,與其那樣,還不如什麽人也不要,讓甘州幹脆自治算了。
興漢鎮民事的人雖然到了,但是在甘州,他們絲毫沒有民眾基礎,若是還按照當初據點發展的模式,那可就太慢了。
因此,如何快速打開當前民事管理的局麵,讓甘州人都知道興漢鎮,清楚興漢鎮所推行的政策,進而理解和配合興漢鎮的一些舉措,這是極其重要的事情。
其實,興漢鎮雖然完成了對甘州的占領,但卻並不是全境占領,說穿了,其實隻是占領了甘州的治所而已,對於四裏八鄉,興漢鎮毫無影響力。
就連新朝的過往信使和官吏,從甘州經過的時候,興漢鎮都毫無幹預的意思,而且從前的驛站依舊為來往信使和官員提供食宿車馬,一如往常,和從前新朝占領時期,一點差別也沒有。
對於甘州城裏的居民來說,如果不是實實在在地看到了甘州城裏的一些變化,他們更加對於興漢鎮的占領毫無感覺。
而唯一有感覺的,就是原來的入城稅取消了,甘州居民和城外的鄉民無論是誰進入甘州城,都不再收取任何入城費,而從前充斥於城坊的乞丐和叫花子,統統都被興漢鎮民事的人收攏了去,成為了甘州城裏清掃大街和維護城內道路的清潔工了。
對於一個政權來說,如果不征稅、不征兵、不納糧,不服徭役,那這個政權和普通民眾其實毫無關係的,興漢鎮目前的狀態就是這樣,因為對於甘州事務介入太少,加上又是突襲取得了甘州城的控製權,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甘州已經變天了。
“吳隊長,這是我們民事和商事部共同擬定的計劃,請您過目!”
吳俊結果這份計劃書,逐字逐句地看了起來。這是一份旨在改變當前甘州局麵的計劃,最根本的出發點就是帶動甘州商民,共同參與到興漢鎮主導的甘州的開發中來。
計劃的介入點很巧妙,那就是要借助一場商業洽談會,一場商貨交流會和大規模的基建,讓所有的甘州人,都參與到這場盛會當中,進而對興漢鎮的所有政策進行了解。
喊聲依舊和先前一般,不帶絲毫感情,但這喊聲的威力,卻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伏我仿佛想起了什麽一般,當即站起身來,吩咐衛士整理自己的儀容。
“首領!您真的要去?”
伏我睜著牛眼,瞪著土南風道:“你有其他的法子?”
“首領派人前往即可!”
“那擁有天神力量的人,會是瞎子?”伏我搖了搖短粗的脖子,對土南風道:“你與我同去。”
正在此時,就見和竇家鄉兵相接處傳來了騷動,一支小小的衛隊簇擁著竇老二,從那裏穿過,就在伏我的眼皮底下,朝著山下去了。
一刻鍾之內,竇家老二和牛頭羌的伏我就出現在了吳俊的麵前,吳俊對這兩人並沒有任何惡感,當然也談不上好惡。
在一張行軍桌前,主要的三方和甘州各勢力代表共同坐在馬紮上,開始了由興漢鎮組織的會商,興漢鎮會商的主題有三個,一是是否承認興漢鎮對甘州的控製;二是廟山穀地的歸屬問題;三是確定牛頭羌的地位問題。
第一個問題看似沒有會商的必要,但卻是後續所開展一切的基礎,如果不承認興漢鎮對甘州的控製,那必然就是興漢鎮騎兵的敵人了,對於敵人,那除了戰鬥之外,還有什麽選擇,也根本沒有會商的必要。
第二個是廟山穀地的歸屬問題,廟山穀地不僅僅是祁連山餘脈的一大塊區域,而且還是從甘州進入祁連山南麓的天然孔道,誰控製了這裏,就意味著掐住了通往祁連山南麓的命脈,像竇家老二所看到的那些田地和金礦,隻不過是表麵上的東西。
第三是牛頭羌的地位問題,這個問題由吳俊提出就非常耐人尋味了,這決定著牛頭羌所屬的區域,到底算不算是甘州所有,如果牛頭羌屬於甘州的勢力之一,那今後牛頭羌就可以光明正大地進出廟山穀地,甚至進入甘州城了。
除了三個主題之外,吳俊當著所有人的麵,還宣布了議事的規則,那就是,在座的所有勢力的代表,一人一票的名額,對於決議內容,隻要半數以上通過,那全體勢力必須無條件遵守。
在宣布完議事會商的規定和三個主題之後,這次的會商才進入了真正的階段,第一項就是對議事和會商規則,在吳俊提議之後,馬上獲得了全體通過,包括牛頭羌的伏我也是一樣。
第一項議題的會商和表決也相當迅速,對於興漢鎮對甘州的控製,在座的可能有一些勢力心有不甘,但在眾人麵前,又有幾個人有勇氣表示不承認,所以在表決開始之後,與會者隻是交換了一下眼神,包括竇家老二在內,當即都表示了同意,如此一來,議事就變得更加合理了。
關於廟山穀地的歸屬問題,興漢鎮提議穀地由甘州城諸多勢力共同控製,那就是,在穀口和穀中擇合適地點建立幾處關隘,在關隘前建立一處集貿市場,由各勢力共同雇傭興漢鎮的護衛隊值守關隘,集貿市場當中平均劃定各勢力的經貿區,雇傭興漢鎮護衛隊的費用,從集貿市場收取的管理費用支付。
至於廟山的歸屬,仍然維持此前的現狀,那就是竇家在廟山南北兩側的莊子,仍然歸竇家所有,廟山南側原來屬於牛頭羌的地盤,仍然歸牛頭羌所有。
興漢鎮提出的對廟山穀地的方案很新穎,大體都保障了各方勢力的利益,甚至還照顧到了此前一些小勢力的利益,在此前,對於廟山穀地,他們可都沒有任何染指的可能。
至於竇家提出的廟山穀地礦產的開發,吳俊也提出了承包製,也就是按照區域和年限定價,之後進行競價,誰是最後的勝出者,由誰在一定的年限當中開發,而競價所得,全部用於建設和維持廟山集貿市場。
對於興漢鎮所提出的折中方案,與會的代表絕大多數都表示了同意,在表決當中,雖然牛頭羌的伏我和竇家老二都有些心不甘情不願,但在猶豫一番之後,也都無奈地通過了決議。
第三就是山羌地位的問題,吳俊提出,山羌和山羌附屬的部族,也是甘州勢力的一份子,牛頭羌和其所屬的所有部族,今後可自由出入甘州,對於牛頭羌控製下的區域,甘州商民在不損害牛頭羌利益和尊重牛頭羌習俗的前提下,牛頭羌也不得幹涉其自由。
伏我其實很想找個自己人商量一下再做決定,但是,對於隨意出入甘州區域這一條,對伏我的誘惑還是很大的,至少,自己領地今後的出產,再也不用通過竇家這樣的二道販子進行售賣了,在很大程度上,也保證了自己部族的利益。
至於其他的,伏我根本就不在乎,而吳俊所隱含的將牛頭羌及所屬區域納入甘州的想法,就這麽在伏我表示同意之後,集體通過了。
雖然這是一次簡單而簡陋的會商,但是這種便捷的議事方式,此後卻被甘州地方繼承了下來,這種類似於歃血為盟的會商方式,在興漢鎮現場出具文書之後,與會代表都在相應的位置按下了紅色的指印。
這樣的文書,之後將由興漢鎮刻印成規矩文書,發放到每個勢力手中,而在廟山集貿市場中心,也將樹立一塊石碑,廟山協議的所有條款,都將鐫刻在石碑上麵。
既然已經達成了協議,那竇家和牛頭羌雙方自然也沒有打下去的必要了,竇家和牛頭羌本次都可謂是失敗者,不僅領地維持原狀,沒有絲毫收益,反而還憑白死傷了不少人命。
但竇家作為廟山穀地控製時間最久的人,對廟山穀地礦產的分布自然心中有數,在之後的競價當中,自然會占據一定的優勢,而牛頭羌獲得了自由進出甘州的機會,對於伏我來說,也算得上是意外之喜了。
協議簽訂之後,今天的所有事都將告一段落,興漢鎮從不搞無意義的事情,因此那些宴會和慶功會之類的形式,一律不搞,參與會商的勢力,都急著把今天的信息帶迴去,所以在散會之後,基本都三三兩兩地散去了。
伏我正想和自己的衛隊迴歸,就聽到身後有人喊道:“伏我首領請留步!”
伏我不用迴頭就能聽出來,這位就是方才主持會商的那位興漢鎮的騎兵隊長,當下止步,心下暗付,不知這位現在甘州的土霸找自己有什麽事情。
“伏我首領,今日與貴部一戰,事先並無溝通,還望勿怪!”
人都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吳俊指揮的騎兵取得了大勝,但人家把姿態放這麽低,伏我也不是不識抬舉的人,當下道:“不敢。”
“貴部有一些奴兵,在之前的交戰中已投誠我部,希望伏我首領不要為難他們的家人,若是可能,希望之後能讓他們迴歸部落,把他們的家人帶來甘州。”
原來如此,伏我的心中也從未想過要找那些投降奴兵家人的麻煩,但經過吳俊的提點,方才顯得重視起來,自己不去找麻煩,難保自己的手下不去找麻煩,當下保證道:“我伏我保證一切如常,絕不為難降兵家人。”
“伏我首領痛快,那請貴部派出人手,收攏今日戰場上死難者的屍首,也好給他們的家人一個交代。”
“哦”,這倒是伏我沒有想到的,其實在以往羌人部落間的爭戰之後,絕大多數的戰死者屍體,都是由死者家人去戰場找迴的,這次比較特殊,戰場不由牛頭羌控製,所以對於伏我來說,這反而倒是個收攏部落人心的好機會。
對於興漢鎮表現出來的善意,伏我的心中是有數的,所謂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因此伏我並沒有當即離開,仍然看著吳俊,想看看後續會說什麽。
“興漢鎮商貨豐富,等廟山集市開業後,歡迎伏我首領前來交易”吳俊繼續道:“我這裏有一車商貨樣品,就當是這次為彌補貴部損失的禮物吧!”
吳俊說著,揮了揮手,那商事部的人當即指揮一輛載重馬車前來。
“伏我首領,這廟山穀道無法通行這樣的馬車,這些商貨樣品,就在這裏交接吧。”
這廟山雖說是祁連山當中難得的南北通暢的天然孔道,但道路崎嶇難行,隻適合馱馬和駝牛運輸,像興漢鎮這樣的馬車,也隻能行進到這裏了。
於是,在一眾甘州勢力的眼皮子地下,興漢鎮將一馬車的商貨樣品,就這樣送給了牛頭羌。
連續三個大禮包,把伏我砸得暈暈乎乎,在送出商貨之後,吳俊並沒有再說什麽,當下雙方就告別了。
今日興漢鎮一戰立威,不但是樹立了兵威,而且還和甘州各勢力建立起了初步的關係,而甘州各界,除了竇家和牛頭羌之外,幾乎人人都平白得了好處,算得上承了興漢鎮的人情。
興漢鎮騎兵跨越千裏,拿下甘州城之後,正是需要這樣的一次機會,既能展示興漢鎮之強,又能收攏甘州人心,算得上是收獲頗豐了。
“諸位,吳某這就告辭了,某先行一步,各位隨後慢來,我相信不久之後,我們還會再見的。”說完這句話之後,吳俊就率領麾下五十多銀甲騎兵,絕塵而去。
對於民事,吳俊並不擅長,但老高有句話說得好,我們來自後世,耳濡目染之下,即便是門外漢,隻要遵循一定的規矩,即便是不能把事做好,也不至於會把事情做壞,本著這樣的原則,吳俊也隻好勉為其難地對甘州的民事進行了一些幹預。
畢竟如果依賴之前新朝留下的官僚,隻能遵循他們之前無為而治的路數,與其那樣,還不如什麽人也不要,讓甘州幹脆自治算了。
興漢鎮民事的人雖然到了,但是在甘州,他們絲毫沒有民眾基礎,若是還按照當初據點發展的模式,那可就太慢了。
因此,如何快速打開當前民事管理的局麵,讓甘州人都知道興漢鎮,清楚興漢鎮所推行的政策,進而理解和配合興漢鎮的一些舉措,這是極其重要的事情。
其實,興漢鎮雖然完成了對甘州的占領,但卻並不是全境占領,說穿了,其實隻是占領了甘州的治所而已,對於四裏八鄉,興漢鎮毫無影響力。
就連新朝的過往信使和官吏,從甘州經過的時候,興漢鎮都毫無幹預的意思,而且從前的驛站依舊為來往信使和官員提供食宿車馬,一如往常,和從前新朝占領時期,一點差別也沒有。
對於甘州城裏的居民來說,如果不是實實在在地看到了甘州城裏的一些變化,他們更加對於興漢鎮的占領毫無感覺。
而唯一有感覺的,就是原來的入城稅取消了,甘州居民和城外的鄉民無論是誰進入甘州城,都不再收取任何入城費,而從前充斥於城坊的乞丐和叫花子,統統都被興漢鎮民事的人收攏了去,成為了甘州城裏清掃大街和維護城內道路的清潔工了。
對於一個政權來說,如果不征稅、不征兵、不納糧,不服徭役,那這個政權和普通民眾其實毫無關係的,興漢鎮目前的狀態就是這樣,因為對於甘州事務介入太少,加上又是突襲取得了甘州城的控製權,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甘州已經變天了。
“吳隊長,這是我們民事和商事部共同擬定的計劃,請您過目!”
吳俊結果這份計劃書,逐字逐句地看了起來。這是一份旨在改變當前甘州局麵的計劃,最根本的出發點就是帶動甘州商民,共同參與到興漢鎮主導的甘州的開發中來。
計劃的介入點很巧妙,那就是要借助一場商業洽談會,一場商貨交流會和大規模的基建,讓所有的甘州人,都參與到這場盛會當中,進而對興漢鎮的所有政策進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