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情報實在有限,吳俊連刺史和校尉的名字都不知道。
騎兵隊抵達官衙前,才有穿著看似是製式皮甲的三名兵士上前,讓來人止步通名。
“興漢鎮刺史府騎兵隊,我宣布,甘州城已被我興漢鎮接管,限三刻內來此地官衙,逾期不至者論罪!”
當即有幾名騎士上前,羈押了前來的三人,吳俊手書了文書之後,讓三人帶走,分別送去給甘州州牧,太守和駐軍校尉。
甘州太守府,時任太守正是後世曆史上大名鼎鼎的竇融的祖父,名為竇嘉,竇家是涼州大族,親族中為官者甚眾。
那竇嘉此刻,拿著興漢鎮的文書,正在客廳走來走去,明顯是受到了很大的震動。
這從未聽說過的興漢鎮,居然簽發了如此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一份文書,若說是叛匪吧,前來報訊之人卻說是官方。
可若是官方,何曾見到過如此奇怪的文書?正自躊躇間,下人稟報杜家來人相請,請竇嘉前往州牧府一敘。
急匆匆從州牧府後門進入州牧府,就見州牧府裏已是人頭攢動,都是甘州官僚,此刻嘰嘰喳喳地一屋子人,混亂不堪。
“竇太守來了。”有人見到竇嘉進來,大聲示意眾人安靜。
“竇太守,這?”州牧杜明指著放在桌案上的文書。
竇嘉上前掃了一眼,就確定那文書和自己手裏的一份,除了抬頭有些區別外,其餘內容一般無二。
當下苦笑一聲,從袖袋中拿出自己那份文書,擺在了案幾上,拱手道“州牧大人,下官也收到了,正不知如何處置!”
“竇校尉到!”一聲通傳聲之後,一名軍人打扮的漢子進入了州牧府客廳。
竇校尉名叫竇虎,是竇嘉親族,是甘州守將,統兵三千多,駐守在張掖屬國這個涼州的西大門。
同樣的一份文書,並排擺在了案幾上,一般無二的通牒內容,讓甘州城的三名主官麵麵相覷。
“幾位大人,這興漢鎮不知何方神聖?為何我等聞所未聞?”有官僚出聲問道。
“某亦是不知!”竇虎大聲道。
杜州牧和竇太守都是搖頭。
“既然都是不知,對方限定三刻,現已過兩刻,還需三位大人早做定奪!”
“何須定奪,前去看看便知,我三人同去,你等在此稍安勿躁!”那杜明倒也頗有氣度,一振衣袖,當即起身,朝門外而去。
事到如今,也沒什麽更好的辦法了,兩人隻好跟隨在那杜州牧身後,在吳俊限定的三刻鍾內,到了州衙明堂之上。
吳俊眼中的州衙大堂,著實簡陋,除了能看出來是磚瓦建築,內部是既無雕梁也無畫棟,青磚鋪成的地麵坑坑窪窪,隻有那個大案看起來有些官威氣勢,但走到大案之後吳俊才發現,大案的一條腿,早已不知去向,用了些磚石支撐著。
木座上的木板有幾個節疤,正對著屁股,連個坐墊都沒有,吳俊坐在上麵,甚至感覺有點硌屁股。
抬頭看那木梁之上,蛛網塵灰遍布,一副破敗之相,絲毫不見任何森嚴之感,因為窗戶太小,大廳之內黑洞洞的。
正在納罕,就聽麾下騎士阻住幾人:“來人通名!”
“甘州牧杜明並太守竇嘉、校尉竇虎!”
“請三位進來”,吳俊出聲道。
三人進入大廳,就見兩隊甲士分列堂上,大案後麵坐著一名明眸皓齒的青年,衣甲鋥亮,端得分外英武。
雙方相互打量一番,並未有任何言語上的交談,最終還是那竇嘉開口道:“這位將軍,吾乃太守竇嘉,這位乃是杜州牧,這位竇校尉,不知將軍有何見教?”。
“哦,三位好!”吳俊從大案後麵站起身來。
“我隻是想當麵告知幾位,這甘州城已為我興漢鎮所占領,不久之後,我興漢鎮就要接管此地,幾位可來去自便!”
“請問這位將軍,興漢鎮是何衙門,何敢號令我等?我等隻遵漢命!”
“嗬嗬,漢命?如果我所說不差,三位應當的是新朝的官吧?”
“這?”三人頓時麵麵相覷。
“我興漢鎮乃北地郡遺民所立,高刺史為興漢鎮刺史。”
為了便於說清,吳俊當即示意參謀人員拿出一份行軍地圖來。
“這裏,即是我興漢鎮刺史府所在地,而今這裏到這裏,控製此間的黑匈奴已為我肅清,就在今日黎明,我等已全殲黑匈奴騎匪。”
“什麽?”
對照地圖,三名新朝地方大員終於搞清楚了具體情況,最讓他們不敢相信的是,這興漢鎮居然是遵漢製自立的刺史府。
“所以,請三位告知吳某,你們三人,或者說,你們三人所代表著的勢力,是合作還是反對。”
“當然,無論是合作還是反對,三日內我興漢鎮保你等安全,三日後如非合作之人,再見或是兵戎相見了!”
吳俊輕快的語言,顯示出來的,卻是強大的自信。
“這位將軍,興漢鎮遵的可是劉氏漢命?”
“我興漢鎮隻遵漢製,不聽劉氏之命,興漢鎮隻代表了支持興漢鎮的民人和興漢鎮刺史府的利益。”
吳俊淡淡道。
“這位將軍可否告知名諱,貴軍如何稱唿?”
“我姓吳名俊,竇太守所見之甲兵,為興漢鎮刺史府保安隊騎兵大隊。”
聽著這奇怪的編製和這位吳將軍振振有詞的理由,三人一頭霧水,難以決斷。
“吳將軍,茲事體大,可否容我等與僚屬商議一二?”
“竇太守所請,自無不可,那就以午時為限,午時三刻之後,興漢鎮騎兵將不再等待,屆時你我再見,或許就是兵戎相見了”。
“好,午時三刻,告辭!”
“慢!”卻是杜明止住衝動的竇虎,問詢道:“吳將軍,這份地圖吾可否帶走?”
“嗯,杜大人請!”
接了地圖的杜明當即扯了二人,迴州牧府去了。
州牧府大廳之內,一群熱鍋上的螞蟻終於等來了三位上官。
“大人?”
見到三人迴歸,有了主心骨的眾人止住了嗡嗡聲,看向三人。
杜明將手裏的地圖緩緩展開,對圍觀的眾人道:“甘州各位同僚,現在通告占領甘州城的,是原北地郡遺民所立之興漢鎮,他們的治所在這裏”。
杜明所指的,正是沃野縣所在地,那裏標注了一個大大的五角星。
“這興漢鎮已占據了北地郡棄地和北漠,殲滅了黑匈奴騎匪,盡占其地。”
“而今兵進甘州城,看樣子來者不善!”
“吾等?如之奈何?各位都不用藏著掖著,那興漢鎮的吳將軍保證,甘州城三日內進出自便。”
“他奶奶的,都說強龍不壓地頭蛇,這興漢鎮好大口氣,這甘州城說占就占?竇校尉?”
說話者是甘州城的坐地戶竇家的一位,在州牧府任判官。
“吾竇家在甘州四代百餘年,自然不能任人拿捏,吾正要出城,誰願隨我?”
竇虎最是受不得激,當即道。
那堂下當即站出十多人,都是願意隨竇虎出城的,杜明眼睛一掃,就知道都是甘州城附近的實力派。
眼睛不由地朝竇嘉看去。這竇嘉雖說是和竇虎同姓,但卻是涼州竇家,不是甘州竇家,兩家雖說有親族關係,但幾十年前就已經分道揚鑣。
竇嘉老神在在,攏著袖子站在一旁。
“哼”杜明暗哼一聲,他已是半百之身,杜家乃京畿望族,他的去留事關甚大,絕非他杜明一人之事,因此頗為身不由己,心下犯難不已。
也罷,這甘州城已失,此刻也到了迴京畿故裏之時了,當即道:“吾欲辭官歸家,諸位來去自便,吾絕不阻攔!”
兩位主官既然已經表態,就剩下竇嘉一人了,不說話看來是不行了,那竇太守環顧四周,朗聲道:“諸位,吾原也不願做這新朝之官,而今這興漢鎮既自稱漢之遺民,吾願與興漢鎮相商,共治甘州。”
稍後繼續道:“這興漢鎮初來乍到,自需有人配合行事,諸位家無餘糧者不少,為官兩袖風,那新朝的官既做得,這興漢鎮又有何不可?”
“如有願留任者,請上前一步,吾帶諸君去與吳將軍相商。”
僚屬當中還是有一些中間派的,而竇嘉的話,給了這些人台階,當即有人走了出來,站在了竇嘉身旁,這些人以太守府的人為主,也有一些州牧府的下級僚屬。
竇嘉朝四下裏再看一眼,當即領頭出廳,竟是頭也不迴。
其實,竇嘉這太守做得異常憋屈,之前有杜明和竇虎的上下擠壓,他這太守尤其有名無實,自然好處也沒他什麽事,本來就欲辭官歸鄉,但他作為竇家的旁係,得這太守不易,因此遷延下來。
所謂時窮節乃見,興漢鎮的到來,讓竇嘉看到了施展抱負的機會,因此,他在權衡一番之後,果斷拉起了中間派,居然帶走了一多半的人。
竇嘉帶人到了州牧衙門大堂,吳俊正在向通訊人員詢問民事人員的情況,此刻見到唿啦啦的二十多人,當即也站直了身體。
“吳將軍,這些都是州牧府和太守府的僚屬,願意繼續向興漢鎮效力的,我等宦囊不豐,一月無俸則舉家無食,還請吳將軍繼續留任吾等,吾等必效犬馬之勞。”
吳俊原以為這些新朝官員不會合作,但是此刻卻是見到這竇嘉帶了不少人來,也是當即大喜。
興漢鎮雖然派了民事部和商事部的人員前來,但一來人手不多,二來對這甘州城的情況比較陌生,有了這些中下級官吏的配合,那可真算得上事半功倍了。
“竇太守不用客氣,為生民立命,是興漢鎮的使命,很高興看到還有如此多的僚屬是實心任事的。”
稍頓一下又問道:“不知竇太守官俸幾何,祿米多少?”
“嗬嗬,吳將軍說笑了,竇某尚未致仕,尚無祿米,官俸麽,甘州為下州,祿千二百石。”
又指了指堂下那些僚屬道:“諸位同僚與竇某一般,自年前至今,僅有半俸。很多同僚家中,已是更無餘糧了。”
“哦,甘州有通商之利,已經困頓如此了麽?”
“吳將軍有所不知,黑匈奴騎匪作亂,竇虎校尉清剿不效,商路日漸凋敝,加上涼州以東叛匪仍亂,大一些的商隊,早已斷了年餘,小商小販,所稅有限,僅憑農戶牧民,收稅日難。”
“為何日難?”
“民家為脫稅,獻田與豪強,而豪強是決計不納糧的,因此收稅日難。”一名身著補丁藍衫的官吏大膽道。
“原來如此!”
“既歸興漢鎮,諸位自可放心,興漢鎮絕不虧欠諸位薪俸,等興漢鎮收了甘州,諸位所積欠的薪俸,全部一體補齊。”
“吳將軍此言當真?”
“我雖是軍人,但依舊保證,不會短缺諸位,因為興漢鎮斷無此例!”
稍後又補充道:“以前不會,我想今後更加不會!”
其實吳俊心中此刻吐槽誰也不知,就堂下這點人,翻上十倍,那才幾個錢,一爐鐵水有沒有?
“諸位安心,但請仍續前職,兩日後來此,如有其他此次未來官吏,兩日內來此錄名,皆算合作!”
“吳將軍,卑下有情呈報”!
還是那名身著補丁藍衫的官吏出言。
“這位是?”吳俊側身詢問竇嘉。
“太守府張掖縣尉馬彬!”
“請馬縣尉講來!”
“那校尉竇虎已帶人出城,想來是要去各處莊子聚兵,吳將軍不可不察!”
“哦,竇虎能聚兵多少?”
“籍冊上的五千兵馬皆是實數,如征集鄉兵,合有兩萬之數!”
“無妨,正好一鼓成擒,省得之後逐個清剿了!”
“吳將軍,州牧杜明掛冠而去,這州牧府有數人亦隨之散去了!”
“吳將軍,城東十裏堡,是高家莊園,那裏與竇虎有隙,吾願前往說項,使其不遵竇虎聚兵令!”
“竇太守,這位馬彬縣尉,我看必定受了不公正待遇,今杜州牧既去,暫由你接任州牧,太守一職,依我看馬縣尉才幹能力皆為一時之選,不如?”
“吳將軍所言極是,馬縣尉足堪擔得太守一職。”
然後——————
“吳將軍——————”
一時不絕於耳。
“這王莽新朝,不得人心那!”吳俊暗暗想到,“欠了人家工資,那新朝合該如此!畢竟千裏做官麽?興漢鎮決不能步王莽後塵,這一點,要在下次會議提出來!”
“稟大隊長,民事和商事部的先遣隊到了——————!”
“哦,好,我馬上去迎接!”
騎兵隊抵達官衙前,才有穿著看似是製式皮甲的三名兵士上前,讓來人止步通名。
“興漢鎮刺史府騎兵隊,我宣布,甘州城已被我興漢鎮接管,限三刻內來此地官衙,逾期不至者論罪!”
當即有幾名騎士上前,羈押了前來的三人,吳俊手書了文書之後,讓三人帶走,分別送去給甘州州牧,太守和駐軍校尉。
甘州太守府,時任太守正是後世曆史上大名鼎鼎的竇融的祖父,名為竇嘉,竇家是涼州大族,親族中為官者甚眾。
那竇嘉此刻,拿著興漢鎮的文書,正在客廳走來走去,明顯是受到了很大的震動。
這從未聽說過的興漢鎮,居然簽發了如此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一份文書,若說是叛匪吧,前來報訊之人卻說是官方。
可若是官方,何曾見到過如此奇怪的文書?正自躊躇間,下人稟報杜家來人相請,請竇嘉前往州牧府一敘。
急匆匆從州牧府後門進入州牧府,就見州牧府裏已是人頭攢動,都是甘州官僚,此刻嘰嘰喳喳地一屋子人,混亂不堪。
“竇太守來了。”有人見到竇嘉進來,大聲示意眾人安靜。
“竇太守,這?”州牧杜明指著放在桌案上的文書。
竇嘉上前掃了一眼,就確定那文書和自己手裏的一份,除了抬頭有些區別外,其餘內容一般無二。
當下苦笑一聲,從袖袋中拿出自己那份文書,擺在了案幾上,拱手道“州牧大人,下官也收到了,正不知如何處置!”
“竇校尉到!”一聲通傳聲之後,一名軍人打扮的漢子進入了州牧府客廳。
竇校尉名叫竇虎,是竇嘉親族,是甘州守將,統兵三千多,駐守在張掖屬國這個涼州的西大門。
同樣的一份文書,並排擺在了案幾上,一般無二的通牒內容,讓甘州城的三名主官麵麵相覷。
“幾位大人,這興漢鎮不知何方神聖?為何我等聞所未聞?”有官僚出聲問道。
“某亦是不知!”竇虎大聲道。
杜州牧和竇太守都是搖頭。
“既然都是不知,對方限定三刻,現已過兩刻,還需三位大人早做定奪!”
“何須定奪,前去看看便知,我三人同去,你等在此稍安勿躁!”那杜明倒也頗有氣度,一振衣袖,當即起身,朝門外而去。
事到如今,也沒什麽更好的辦法了,兩人隻好跟隨在那杜州牧身後,在吳俊限定的三刻鍾內,到了州衙明堂之上。
吳俊眼中的州衙大堂,著實簡陋,除了能看出來是磚瓦建築,內部是既無雕梁也無畫棟,青磚鋪成的地麵坑坑窪窪,隻有那個大案看起來有些官威氣勢,但走到大案之後吳俊才發現,大案的一條腿,早已不知去向,用了些磚石支撐著。
木座上的木板有幾個節疤,正對著屁股,連個坐墊都沒有,吳俊坐在上麵,甚至感覺有點硌屁股。
抬頭看那木梁之上,蛛網塵灰遍布,一副破敗之相,絲毫不見任何森嚴之感,因為窗戶太小,大廳之內黑洞洞的。
正在納罕,就聽麾下騎士阻住幾人:“來人通名!”
“甘州牧杜明並太守竇嘉、校尉竇虎!”
“請三位進來”,吳俊出聲道。
三人進入大廳,就見兩隊甲士分列堂上,大案後麵坐著一名明眸皓齒的青年,衣甲鋥亮,端得分外英武。
雙方相互打量一番,並未有任何言語上的交談,最終還是那竇嘉開口道:“這位將軍,吾乃太守竇嘉,這位乃是杜州牧,這位竇校尉,不知將軍有何見教?”。
“哦,三位好!”吳俊從大案後麵站起身來。
“我隻是想當麵告知幾位,這甘州城已為我興漢鎮所占領,不久之後,我興漢鎮就要接管此地,幾位可來去自便!”
“請問這位將軍,興漢鎮是何衙門,何敢號令我等?我等隻遵漢命!”
“嗬嗬,漢命?如果我所說不差,三位應當的是新朝的官吧?”
“這?”三人頓時麵麵相覷。
“我興漢鎮乃北地郡遺民所立,高刺史為興漢鎮刺史。”
為了便於說清,吳俊當即示意參謀人員拿出一份行軍地圖來。
“這裏,即是我興漢鎮刺史府所在地,而今這裏到這裏,控製此間的黑匈奴已為我肅清,就在今日黎明,我等已全殲黑匈奴騎匪。”
“什麽?”
對照地圖,三名新朝地方大員終於搞清楚了具體情況,最讓他們不敢相信的是,這興漢鎮居然是遵漢製自立的刺史府。
“所以,請三位告知吳某,你們三人,或者說,你們三人所代表著的勢力,是合作還是反對。”
“當然,無論是合作還是反對,三日內我興漢鎮保你等安全,三日後如非合作之人,再見或是兵戎相見了!”
吳俊輕快的語言,顯示出來的,卻是強大的自信。
“這位將軍,興漢鎮遵的可是劉氏漢命?”
“我興漢鎮隻遵漢製,不聽劉氏之命,興漢鎮隻代表了支持興漢鎮的民人和興漢鎮刺史府的利益。”
吳俊淡淡道。
“這位將軍可否告知名諱,貴軍如何稱唿?”
“我姓吳名俊,竇太守所見之甲兵,為興漢鎮刺史府保安隊騎兵大隊。”
聽著這奇怪的編製和這位吳將軍振振有詞的理由,三人一頭霧水,難以決斷。
“吳將軍,茲事體大,可否容我等與僚屬商議一二?”
“竇太守所請,自無不可,那就以午時為限,午時三刻之後,興漢鎮騎兵將不再等待,屆時你我再見,或許就是兵戎相見了”。
“好,午時三刻,告辭!”
“慢!”卻是杜明止住衝動的竇虎,問詢道:“吳將軍,這份地圖吾可否帶走?”
“嗯,杜大人請!”
接了地圖的杜明當即扯了二人,迴州牧府去了。
州牧府大廳之內,一群熱鍋上的螞蟻終於等來了三位上官。
“大人?”
見到三人迴歸,有了主心骨的眾人止住了嗡嗡聲,看向三人。
杜明將手裏的地圖緩緩展開,對圍觀的眾人道:“甘州各位同僚,現在通告占領甘州城的,是原北地郡遺民所立之興漢鎮,他們的治所在這裏”。
杜明所指的,正是沃野縣所在地,那裏標注了一個大大的五角星。
“這興漢鎮已占據了北地郡棄地和北漠,殲滅了黑匈奴騎匪,盡占其地。”
“而今兵進甘州城,看樣子來者不善!”
“吾等?如之奈何?各位都不用藏著掖著,那興漢鎮的吳將軍保證,甘州城三日內進出自便。”
“他奶奶的,都說強龍不壓地頭蛇,這興漢鎮好大口氣,這甘州城說占就占?竇校尉?”
說話者是甘州城的坐地戶竇家的一位,在州牧府任判官。
“吾竇家在甘州四代百餘年,自然不能任人拿捏,吾正要出城,誰願隨我?”
竇虎最是受不得激,當即道。
那堂下當即站出十多人,都是願意隨竇虎出城的,杜明眼睛一掃,就知道都是甘州城附近的實力派。
眼睛不由地朝竇嘉看去。這竇嘉雖說是和竇虎同姓,但卻是涼州竇家,不是甘州竇家,兩家雖說有親族關係,但幾十年前就已經分道揚鑣。
竇嘉老神在在,攏著袖子站在一旁。
“哼”杜明暗哼一聲,他已是半百之身,杜家乃京畿望族,他的去留事關甚大,絕非他杜明一人之事,因此頗為身不由己,心下犯難不已。
也罷,這甘州城已失,此刻也到了迴京畿故裏之時了,當即道:“吾欲辭官歸家,諸位來去自便,吾絕不阻攔!”
兩位主官既然已經表態,就剩下竇嘉一人了,不說話看來是不行了,那竇太守環顧四周,朗聲道:“諸位,吾原也不願做這新朝之官,而今這興漢鎮既自稱漢之遺民,吾願與興漢鎮相商,共治甘州。”
稍後繼續道:“這興漢鎮初來乍到,自需有人配合行事,諸位家無餘糧者不少,為官兩袖風,那新朝的官既做得,這興漢鎮又有何不可?”
“如有願留任者,請上前一步,吾帶諸君去與吳將軍相商。”
僚屬當中還是有一些中間派的,而竇嘉的話,給了這些人台階,當即有人走了出來,站在了竇嘉身旁,這些人以太守府的人為主,也有一些州牧府的下級僚屬。
竇嘉朝四下裏再看一眼,當即領頭出廳,竟是頭也不迴。
其實,竇嘉這太守做得異常憋屈,之前有杜明和竇虎的上下擠壓,他這太守尤其有名無實,自然好處也沒他什麽事,本來就欲辭官歸鄉,但他作為竇家的旁係,得這太守不易,因此遷延下來。
所謂時窮節乃見,興漢鎮的到來,讓竇嘉看到了施展抱負的機會,因此,他在權衡一番之後,果斷拉起了中間派,居然帶走了一多半的人。
竇嘉帶人到了州牧衙門大堂,吳俊正在向通訊人員詢問民事人員的情況,此刻見到唿啦啦的二十多人,當即也站直了身體。
“吳將軍,這些都是州牧府和太守府的僚屬,願意繼續向興漢鎮效力的,我等宦囊不豐,一月無俸則舉家無食,還請吳將軍繼續留任吾等,吾等必效犬馬之勞。”
吳俊原以為這些新朝官員不會合作,但是此刻卻是見到這竇嘉帶了不少人來,也是當即大喜。
興漢鎮雖然派了民事部和商事部的人員前來,但一來人手不多,二來對這甘州城的情況比較陌生,有了這些中下級官吏的配合,那可真算得上事半功倍了。
“竇太守不用客氣,為生民立命,是興漢鎮的使命,很高興看到還有如此多的僚屬是實心任事的。”
稍頓一下又問道:“不知竇太守官俸幾何,祿米多少?”
“嗬嗬,吳將軍說笑了,竇某尚未致仕,尚無祿米,官俸麽,甘州為下州,祿千二百石。”
又指了指堂下那些僚屬道:“諸位同僚與竇某一般,自年前至今,僅有半俸。很多同僚家中,已是更無餘糧了。”
“哦,甘州有通商之利,已經困頓如此了麽?”
“吳將軍有所不知,黑匈奴騎匪作亂,竇虎校尉清剿不效,商路日漸凋敝,加上涼州以東叛匪仍亂,大一些的商隊,早已斷了年餘,小商小販,所稅有限,僅憑農戶牧民,收稅日難。”
“為何日難?”
“民家為脫稅,獻田與豪強,而豪強是決計不納糧的,因此收稅日難。”一名身著補丁藍衫的官吏大膽道。
“原來如此!”
“既歸興漢鎮,諸位自可放心,興漢鎮絕不虧欠諸位薪俸,等興漢鎮收了甘州,諸位所積欠的薪俸,全部一體補齊。”
“吳將軍此言當真?”
“我雖是軍人,但依舊保證,不會短缺諸位,因為興漢鎮斷無此例!”
稍後又補充道:“以前不會,我想今後更加不會!”
其實吳俊心中此刻吐槽誰也不知,就堂下這點人,翻上十倍,那才幾個錢,一爐鐵水有沒有?
“諸位安心,但請仍續前職,兩日後來此,如有其他此次未來官吏,兩日內來此錄名,皆算合作!”
“吳將軍,卑下有情呈報”!
還是那名身著補丁藍衫的官吏出言。
“這位是?”吳俊側身詢問竇嘉。
“太守府張掖縣尉馬彬!”
“請馬縣尉講來!”
“那校尉竇虎已帶人出城,想來是要去各處莊子聚兵,吳將軍不可不察!”
“哦,竇虎能聚兵多少?”
“籍冊上的五千兵馬皆是實數,如征集鄉兵,合有兩萬之數!”
“無妨,正好一鼓成擒,省得之後逐個清剿了!”
“吳將軍,州牧杜明掛冠而去,這州牧府有數人亦隨之散去了!”
“吳將軍,城東十裏堡,是高家莊園,那裏與竇虎有隙,吾願前往說項,使其不遵竇虎聚兵令!”
“竇太守,這位馬彬縣尉,我看必定受了不公正待遇,今杜州牧既去,暫由你接任州牧,太守一職,依我看馬縣尉才幹能力皆為一時之選,不如?”
“吳將軍所言極是,馬縣尉足堪擔得太守一職。”
然後——————
“吳將軍——————”
一時不絕於耳。
“這王莽新朝,不得人心那!”吳俊暗暗想到,“欠了人家工資,那新朝合該如此!畢竟千裏做官麽?興漢鎮決不能步王莽後塵,這一點,要在下次會議提出來!”
“稟大隊長,民事和商事部的先遣隊到了——————!”
“哦,好,我馬上去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