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敲打的鐵礦石,形成了豐富了棱角,這樣可以最大化地增加與還原劑的接觸麵,完成鋼鐵的煉製,原來天然河道撿迴來的礦山,由於被磨成了鵝卵石狀,很難在爐體當中形成豐富的空隙,因為太致密會影響反應接觸,反而會極大地影響鋼鐵的煉製。


    引燃煤炭的劈柴和精細挑選過的煤炭也已經被裝入了高爐當中,下一步隻需要按照一層焦炭一層鐵礦石的方式,把原料堆到高爐三分之二處就可以了,趁熱完成破碎的焦炭,很快被裝入了高爐,鐵礦石也裝入了,很快就達到了預定的體積。


    “點火。”隨著陳飛的一聲大喝,那手持火把的工人,就把火把從爐口投入到了木柴上,經過預先處理的木柴,很快就被引燃了,這一刻,手機的老白留下了珍貴的視頻,要是能發朋友圈,估計老白會很高興地發一個土高爐點火成功的小視頻。


    “鼓風。”陳飛再次喝道。


    由於是上午,空氣中的風力不大,風車幾乎不轉動,風力不夠,自然是人力來湊,兩個工人手把橫杆,在連接的牛皮皮帶的摩擦下,木質鼓風機的葉輪開始緩緩轉動,這根昨天臨時改裝的橫杆之上目前還沒有挽具,如果加上挽具,那就可以套牲畜了。


    有了新鮮風流的助力,高爐當中的柴火燃燒得更猛烈了,從高爐爐口當中騰起了熊熊煙霧,沿著河道的方向,緩緩飄散而去,遠處閑暇的人們在注意到這一景象之後,都紛紛向著高爐這邊結伴而來。


    高爐點火是大事,所以老高讓吳俊提前在外麵設置了警衛人員,由於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吳俊不得不親自出麵,對濃煙的問題進行了解釋,得知是冶鐵爐點火,並不是這邊失火之後,那些手拿木桶木盆的熱心鄉民和職工家眷,方才放心地迴去了。


    “有了鐵,很多東西就能推出了,包括薄鐵皮製作的各種家用物什。咱們的產品線又能得到極大的豐富了。”這是陳飛在對老白吹牛了。


    “要把這鐵塊搞成鐵皮還不容易,那軋機可不是那麽好搞的,不能用人力、水力鍛造的方式打製鐵皮吧,那可真就鬧笑話了。”老白嗬嗬笑道。


    “不過就是幾個齒輪和軋輥的問題,好解決,隻是這動力方麵,還得多想想辦法。”陳飛道。


    “有了鋼鐵,鍋爐不行麽?蒸汽機有多難造?”老白倒是對此信心十足。


    “談動力還早得很,慢慢來吧,步子快了,容易造成發育不良,除了我們幾個,手底下這些人,除了聽話之外,還能幹點啥?”


    “第一爐鐵出來,把急需要的工具問題先一攬子解決了,對了,打鐵的匠人培訓了麽?”


    “才湊了五六個,看來還是得自己培養啊!”


    “那麽多的水利設施要上,關鍵部件一律得使用鋼和鐵的部件,要靠一榔頭一榔頭敲,得等到啥時候去。所以當下的重點是要排出一個優先計劃表,一件一件地逐項落實。”作為總工的陳飛,顯然對此早有打算:“首先要解決的,還是水力鍛錘的問題,人工敲打不但費力,而且做出來的東西質地不均勻,很容易出問題。”


    “水力鍛錘好做嗎?”


    “核心還是鑄鐵件,這個馬上就能著手進行了,在翻鑄之前,老白你的木工工坊,還得按照我的圖樣製作出木頭模型出來,這裏麵最核心的就是鍛錘和偏心輪了。”


    陳飛計劃先把水力鍛錘搞出來,而且不搞就不搞,要搞就搞多的,高爐往河邊的那處地方,河水深度在兩米左右,大概是能夠滿足水車的運轉了,實在不行,還得搞簡易的減速機出來,麻煩是麻煩點,主要還是齒輪和軸承的問題,除了鑄鐵和淬火之外,還需要人工精細打磨和裝配。


    尤其是軸承,這東西當下就非常重要,陳飛也感受了一下推獨輪車的力度,感覺完全和帶軸承的獨輪車沒法比,也就是載重量大一些,但是力氣小的人,那是根本玩不轉的,也就是這個時代的人沒有使用過帶軸承的車輛,否則何至於賣到脫銷。


    此時那高爐爐口冒出的煙氣漸漸淡了,陳飛讓工人將一筐筐預備好的焦炭和礦石倒入爐膛,以彌補木柴和煤炭燃燒後體積縮小的空間,確保最終的出鐵量。


    陳飛到了高爐出鐵口,此刻正有幾名職工按照預先的計劃,用磚塊壘砌導流槽,導流槽的用途就是接引鐵水,讓鐵水通過導流槽流入預定地點,陳飛按照使用的計劃,已經用木條在木框內的濕土上拓印出了很多條狀的凹槽,這些凹槽注滿鐵水之後,將會及時更換,等待冷卻之後,就是用來加工的鐵條了。


    鐵條的形態是最容易加工的類型,如果沒有預定的鑄件,今後的鐵水絕大多數都會被澆鑄成這樣的方鐵條,一來便於碼垛存放,二來這樣的鐵條便於工匠打製鐵器,第三就是等軋機製作出來之後,隻需要把這樣的鐵條加熱,通過多次軋製,就能得到厚薄均勻一致的鐵板或者鋼板了。


    這就是預先定下規格的好處了,這樣的一根鐵條的重量大約在兩公斤,也是常用的鐵器所能擁有的最高重量,重量再大,將會在使用時帶來不便,一些民用的刀具之類的,隻需要把鐵條加熱,用鏨子就可以斷成質量一致的鐵料,也非常便於加工。


    這第一爐鐵水試驗性質居多,所以陳飛預先交代了這幾名臨時抽來客串爐前工的鐵匠,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千萬不能因為一時大意,造成無法挽迴的後果,畢竟是一千多度的高溫,任何的疏忽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


    在準備的當口,陳飛也在進行現場實踐課的講解,告訴這幾名鐵匠,如何通過煙氣的顏色判斷爐內的情況,什麽情況下需要加大鼓風量,什麽情況下需要停止鼓風,這些知識如果不是有人刻意講解,得需要很長時間的自我摸索才能掌握,這幾名鐵匠對照著陳飛的講解,在高爐邊的台階上上上下下,不斷印證講解的內容,很快都大概熟悉了判斷的原理。


    畢竟是常年和鐵作打交道的人,一些基本的經驗,在平日裏也是經曆過的,隻不過沒有見識過如此巨大的化鐵爐而已,隻需要有人點撥,再印證幾次,就能完全掌握這些基礎的要領了。


    出第一爐鐵是大事,所以此刻在爐前觀望的,不止是陳飛和鐵匠幾人,還有一些各工隊的人此刻也被組織前來觀看出鐵的壯觀場麵,一些直觀的經驗,靠著描述是根本無法從腦海當中想象得到的,隻有親眼觀看之後,人的大腦當中才會出現直觀的印象,從而對事物產生基本的判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漢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筆刀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筆刀客並收藏北漢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