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二日,李哲召開軍政會議,正式製定第一個十年計劃,明年為計劃第一年,至星曆一九零七年結束。
新政十年促進了某些領域輕工業的發展,可遠遠達不到李哲的要求,國內總體來說,基本處於農業生產為主的階段。
大夏必須發展工業及延伸到其他產業。
軍工方麵,軍工部未來十年要建設九大軍工工業區,涉及到軍工生產的相關產業,均要實現能自產,不能被卡脖子,重點研發軍用汽車;建造十個造船廠及五大軍事港口,為海軍發展做準備。
工業方麵,爭取十年內趕上中部列強,國家牽頭投資重工業,如鋼鐵、機械製造、采礦冶金、煤炭、電力、化工、材料等方麵,招募吸收相關人才,同時吸納民間資本進行競爭投資,良性循環。輕工業方麵,如紡織,食品、造紙、日用化工等領域,則鼓勵民間私人資本投入,商業部門負責規劃引導。
交通方麵,在計劃內實現每個省通鐵路,鐵路裏程最少達六萬公裏;公路方麵,交通部進行規劃,各省市配合,實現全國直通公路及省內公路同時開建,實現縣級通公路,村鎮實現水泥路。交通關乎民生經濟發展,戰略運輸,交通部責任重大;港口方麵,除了國家戰略建造的,沿海各省根據實際需要,提交計劃,籌資建造。
教育方麵,按照文教部在珠江會議後的修正方案,製定實施,另外,帝京及重要城市,建立一些科研型大學,各省建立多所職業技術學校,慢慢普及職業教育,同時,加大師資力量的培養,全國建立五所以上師範大學。
醫療保障方麵,各省實現每個縣一所醫院,鎮村有醫療所,要建立監督機製,禁止出現民治不起病的情況。
財政方麵,除了稅務問題,建設帝國中央銀行及政策性銀行,逐步打造帝國的金融體係,另外,實行信用本位製度,由帝國央行發行紙幣。
國防方麵,李哲決定實行有限兵役製度,全國滿十八歲以上的男青年,要到所在地兵役部門報到,體檢合格後參與軍事訓練,除了擴軍之外,每年各省定額訓練兩萬五千人預備役,為期三年,其中包括五千後勤支援部隊,人口少的省份,按最小比例征兵。
正規役和預備役士兵退伍後,五年內在一線征召範圍,十年內在支援部隊征召範圍,每年安排一個月進行軍事訓練,國防部給相應的在役津貼。中學和大學每年進行一個月的軍訓,提高國民的尚武精神。
十年計劃規模之大,各方麵需要大量的資金,戰爭賠款還剩一億五千萬鷹鎊,合計白銀九億兩,相當於目前夏國十年的財政收入,這筆錢足夠支撐前三年的投入,等國內財政實現良性循環,經濟將飛速發展。
除了經濟上的規劃,李哲要求司法院和都察院要盡到責任,在經濟發展期杜絕欺壓和腐敗現象。
李哲為了及時了解民間情況,情報局下增設民情司,獨立於監察架構之外,一般不出麵,負責收集民間民情,收集那些上告無門或冤假錯案,交到上級處理,每個縣三人,互相監督,五年一換。
當然,為防止真罪開脫,凡是申訴者,明知有罪故意幹擾司法機構斷案的,連坐。
十年規劃製定,各部各省抓緊計劃和籌備,李哲不會幹預林煥文的執行過程,除非特殊情況,他隻需要看每年的成果。
解決完十年規劃,輪到陸海軍。
在李誌安和張明宇做的陸軍計劃基礎上,李哲做了一些補充,未來以師為主要作戰單位。
每個師轄一個師部,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一個後勤支援團。
一個步兵團轄三個營,一個團部,一個炮兵營,一個後勤營;一個炮兵營有18門75毫米野戰炮,400人;後勤營配備汽車、馬匹等;團部直屬有工兵連、警衛連、偵察排、醫療隊、團部職能部門等,全團總計3000。
為了加強火力,一個班配備一挺班用輕機槍;連配備一個火力班,火力班有3門60毫米迫擊炮,20人。營一級配備一個重機槍連,裝備12挺重機槍,100人;一個重火力排,有6門81毫米迫擊炮,50人,一個營合計600人。
炮兵團轄三個105mm炮營,一個155mm炮營,72門重炮,2600人。
一個後勤團3000人,配備汽車和馬匹,負責後勤保障和運輸。
一個師部約2400人,全師總計人。
師的基本框架定下來,兵工廠需要去生產和研發一切需要的裝備和武器。
九個軍的編製暫時不變,四十八個師進行擴編,軍部直屬部隊先定2000人,未來視情況增加。
鎮東軍整編為第十軍,轄五個師,多出的士兵改編為省警備師。
遼東軍二十萬整編為兩個軍,第十一軍和第十二軍,各轄五個師。
鎮北軍、鎮西軍整編為第十三軍和第十四軍,各轄五個師。
除此之外,帝國陸軍還需編練5個叢林師,5個山地師,每個師人,裝備適當的叢林山地武器,特別是專屬迫擊炮和山地炮。
騎兵師10個,每個師8000人,配屬專屬武器;戰略炮兵師5個,每個師轄三個155mm炮團,一個120mm山炮團,一個大口徑混合團,一個師人。
在警備師方麵,三百萬人口以下的省份部署一個3000人警備團,三百萬人口以上部署一個9000人的警備師,轄兩個團和師部,師長變更為大校軍銜。
未來五年到十年之間,一線作戰部隊加上後勤達到150萬人,二線警備部隊20萬,三線預備役和支援兵第一年50萬,三年後預備役和支援兵每年維持在150萬人的訓練規模。
海軍方麵,在擁有新型戰列艦的情況下,五年後擁有一支碾壓倭國的艦隊。
新政十年促進了某些領域輕工業的發展,可遠遠達不到李哲的要求,國內總體來說,基本處於農業生產為主的階段。
大夏必須發展工業及延伸到其他產業。
軍工方麵,軍工部未來十年要建設九大軍工工業區,涉及到軍工生產的相關產業,均要實現能自產,不能被卡脖子,重點研發軍用汽車;建造十個造船廠及五大軍事港口,為海軍發展做準備。
工業方麵,爭取十年內趕上中部列強,國家牽頭投資重工業,如鋼鐵、機械製造、采礦冶金、煤炭、電力、化工、材料等方麵,招募吸收相關人才,同時吸納民間資本進行競爭投資,良性循環。輕工業方麵,如紡織,食品、造紙、日用化工等領域,則鼓勵民間私人資本投入,商業部門負責規劃引導。
交通方麵,在計劃內實現每個省通鐵路,鐵路裏程最少達六萬公裏;公路方麵,交通部進行規劃,各省市配合,實現全國直通公路及省內公路同時開建,實現縣級通公路,村鎮實現水泥路。交通關乎民生經濟發展,戰略運輸,交通部責任重大;港口方麵,除了國家戰略建造的,沿海各省根據實際需要,提交計劃,籌資建造。
教育方麵,按照文教部在珠江會議後的修正方案,製定實施,另外,帝京及重要城市,建立一些科研型大學,各省建立多所職業技術學校,慢慢普及職業教育,同時,加大師資力量的培養,全國建立五所以上師範大學。
醫療保障方麵,各省實現每個縣一所醫院,鎮村有醫療所,要建立監督機製,禁止出現民治不起病的情況。
財政方麵,除了稅務問題,建設帝國中央銀行及政策性銀行,逐步打造帝國的金融體係,另外,實行信用本位製度,由帝國央行發行紙幣。
國防方麵,李哲決定實行有限兵役製度,全國滿十八歲以上的男青年,要到所在地兵役部門報到,體檢合格後參與軍事訓練,除了擴軍之外,每年各省定額訓練兩萬五千人預備役,為期三年,其中包括五千後勤支援部隊,人口少的省份,按最小比例征兵。
正規役和預備役士兵退伍後,五年內在一線征召範圍,十年內在支援部隊征召範圍,每年安排一個月進行軍事訓練,國防部給相應的在役津貼。中學和大學每年進行一個月的軍訓,提高國民的尚武精神。
十年計劃規模之大,各方麵需要大量的資金,戰爭賠款還剩一億五千萬鷹鎊,合計白銀九億兩,相當於目前夏國十年的財政收入,這筆錢足夠支撐前三年的投入,等國內財政實現良性循環,經濟將飛速發展。
除了經濟上的規劃,李哲要求司法院和都察院要盡到責任,在經濟發展期杜絕欺壓和腐敗現象。
李哲為了及時了解民間情況,情報局下增設民情司,獨立於監察架構之外,一般不出麵,負責收集民間民情,收集那些上告無門或冤假錯案,交到上級處理,每個縣三人,互相監督,五年一換。
當然,為防止真罪開脫,凡是申訴者,明知有罪故意幹擾司法機構斷案的,連坐。
十年規劃製定,各部各省抓緊計劃和籌備,李哲不會幹預林煥文的執行過程,除非特殊情況,他隻需要看每年的成果。
解決完十年規劃,輪到陸海軍。
在李誌安和張明宇做的陸軍計劃基礎上,李哲做了一些補充,未來以師為主要作戰單位。
每個師轄一個師部,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一個後勤支援團。
一個步兵團轄三個營,一個團部,一個炮兵營,一個後勤營;一個炮兵營有18門75毫米野戰炮,400人;後勤營配備汽車、馬匹等;團部直屬有工兵連、警衛連、偵察排、醫療隊、團部職能部門等,全團總計3000。
為了加強火力,一個班配備一挺班用輕機槍;連配備一個火力班,火力班有3門60毫米迫擊炮,20人。營一級配備一個重機槍連,裝備12挺重機槍,100人;一個重火力排,有6門81毫米迫擊炮,50人,一個營合計600人。
炮兵團轄三個105mm炮營,一個155mm炮營,72門重炮,2600人。
一個後勤團3000人,配備汽車和馬匹,負責後勤保障和運輸。
一個師部約2400人,全師總計人。
師的基本框架定下來,兵工廠需要去生產和研發一切需要的裝備和武器。
九個軍的編製暫時不變,四十八個師進行擴編,軍部直屬部隊先定2000人,未來視情況增加。
鎮東軍整編為第十軍,轄五個師,多出的士兵改編為省警備師。
遼東軍二十萬整編為兩個軍,第十一軍和第十二軍,各轄五個師。
鎮北軍、鎮西軍整編為第十三軍和第十四軍,各轄五個師。
除此之外,帝國陸軍還需編練5個叢林師,5個山地師,每個師人,裝備適當的叢林山地武器,特別是專屬迫擊炮和山地炮。
騎兵師10個,每個師8000人,配屬專屬武器;戰略炮兵師5個,每個師轄三個155mm炮團,一個120mm山炮團,一個大口徑混合團,一個師人。
在警備師方麵,三百萬人口以下的省份部署一個3000人警備團,三百萬人口以上部署一個9000人的警備師,轄兩個團和師部,師長變更為大校軍銜。
未來五年到十年之間,一線作戰部隊加上後勤達到150萬人,二線警備部隊20萬,三線預備役和支援兵第一年50萬,三年後預備役和支援兵每年維持在150萬人的訓練規模。
海軍方麵,在擁有新型戰列艦的情況下,五年後擁有一支碾壓倭國的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