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伊和克裏斯微微皺眉,李哲談判進退自如,之前主動權在他們手上,李哲給出這麽一個重磅消息,法伊和克裏斯無法應對。
他們相信,李哲說的百分之九十是真的,有先例,李哲賣給他們的幾款武器,讓高盧國的陸軍武器技術大大領先。
若能拿到這款戰艦設計圖紙,高盧國在海軍方麵縮小和鷹國的差距。
日不落帝國的稱號不是白叫的,鷹國全球有五百艘各種戰艦,高盧國三百五十艘;鷹國的海軍戰艦總噸位是高盧國的兩倍多,君權級以上戰列艦數量是高盧國的三倍。
戰力遠高於高盧國。
而這個世界能挑戰鷹國海軍地位的隻有高盧國,所以,鷹國在海軍方麵處處提防。
可實際上,高盧國還需要麵對普魯士的陸軍壓力,海軍軍費占比逐年降低。
“陛下,這件事至關重要,請允許我迴國一趟,克裏斯殿下和弗勞爾及文森留下來,有疑問的地方他們會叨擾陛下詳談。”法伊必須迴國,這件事對高盧國太重要。
“行,那這件事到此結束,我們聊聊其他的,在皇宮吃晚飯吧,你們來這麽多天,還沒單獨招待過。”李哲給法伊時間,他不急。
“那我們不客氣了。”這麽好的機會,克裏斯當然不放過。
打醬油也要積極,這樣他迴去和父皇有交代。
“嗯,克裏斯皇儲性格直爽,和朕的性格差不多,相信未來我們能一起做些大事。”克裏斯的教養比較高,相信未來是個好君主。
“那是我的幸運。”克裏斯謙卑迴答。
李哲和兩人閑扯幾句,將話題轉到國際上,他記得之前李誌安和普魯士國總督打聽過,鷹國殖民地南非有些異動。
布爾人在南非有兩個自治國家,在過去的戰爭中被迫屈服鷹國,不過,鷹國對他們擠壓剝削,掠奪資源地,早就引起布爾人不滿,後來普魯士人滲透南非,扶持布爾人反抗,積蓄力量。
可惜,在今年,普魯士和鷹國聯合在一起打了嶺南戰爭,普魯士會不會停止支持還未知。
李哲問向法伊,“法伊首相,鷹國這次損失近二十萬人,南非方麵有沒有一些消息?”
法伊詫異看向李哲,怎麽突然對南非感興趣,布爾人不老實的事情歐陸幾個大國都知道,可這是鷹國的地盤,高盧國和鷹國關係不錯,自然不會幹涉。
“陛下,您的意思是?”
李哲看法伊沒反應過來,看出高盧國以前沒想過給鷹國人找麻煩。
“沒事,朕就隨便問問,你知道可以告訴我。”
法伊注意到李哲的語氣,腦子反應過來,這位新皇怕是想找鷹國人的麻煩。
戰爭剛過去兩個月,南非的情況沒那麽糟糕,不過,這次戰敗,鷹國對南非的剝削會加強,未來不好說。
“陛下,最近國際上大事不多,若南非有情況,臣會讓人告知您,三大強國遠東失敗,傷了一些元氣,歐陸的緊張局勢緩和不少,普魯士一直叫囂挑戰鷹國,最近也消停了。”
“倒是遠東,陛下如何看待倭國和沙俄?”
歐陸格局穩定,互相牽製,遠東以前是兩國爭雄,如今夏國將崛起,戰爭的陰雲還在。
這個問題問得好,李哲也不打算隱瞞,“遲早一戰。”
李哲迴得簡單明了。
倭國,一八九二年打敗夏國,從夏國手中割占樂浪半島及烏蘇江以東地區,屠殺大夏民族,這筆恩怨消不了,機會到了,李哲會馬踏京都,讓倭人嚐嚐亡國的滋味。
當然,倭國獲得夏國的近兩億兩白銀賠款後,這幾年一直在努力發展經濟工業和軍備,特別是海軍,據打探到的情報,倭國采購六艘君權級戰艦,鞏固其在亞洲的霸主地位。
想要打敗倭國,必須發展海軍。
至於沙俄,幾十年來強占東北、北方、西部幾百萬平方公裏土地,屠殺夏國邊民,同樣罪孽深重,自然要複仇。
夏國打沙俄雖是陸戰,但難度比打倭國強,北亞西亞的爛地太多,交通不發達,還有惡劣的天氣,想要打敗沙俄,隻能先修路。
“我知道高盧國一直想拉攏沙俄,共同對抗普魯士國,若貴國想和我國結盟,這個方向要慎重。”
李哲點到為止,高盧國想兩頭占便宜是不行的,當然,若戰爭爆發,高盧國不參與也行。
“外臣明白,這件事我會和我國陛下商議。”法伊漸漸了解李哲的語言表達方式。
東方人說話含蓄,像李哲這樣直接的人也會這樣。
“嗯,國際戰略,符合國家利益為主,你們的選擇朕不幹預。”
這個世界的曆史進程本身有差異,李哲原來的曆史了解不多,隻是知道大致的方向。
晚宴,李哲將林煥文和李昭也叫來,讓林煥文和法伊探討治國方麵的一些經驗。
在此期間,雙方討論了關於經濟工業發展的一些思路,當然,高盧國的發達程度太高,發展思路不一定符合夏國國情。
對於夏國的經濟發展,軍事工業商業的重心怎麽規劃,李哲是有思路的,想要彎道超車,就要集中力量發展,在工業和技術到達一定高度和規模後,才慢慢釋放到民間。
高盧人在帝京的一舉一動被其他國家所關注,大夏政令統一,傻子都知道接下來這位年少的皇帝要做什麽。
若高盧人在夏國押上賭注,對許多國家來說不是好事,特別是倭國、沙俄、羅馬等國,因為原先高盧國在遠東是保持中立的。
倭國是鷹國和聯邦國扶持起來對抗沙俄的代理人,夏國是各國共同瓜分的對象,這就是列強對遠東的定位。
局勢變化,夏國打敗三大列強,未來在遠東有話語權。
倭國變成最難受的一個,未來鷹國和聯邦國不敢得罪夏國,將倭國拋棄,那倭國將何去何從。
倭國公使看著夏國皇宮的方向,臉上晦暗不明。
其他跟著列強打劫過夏國的小國家,在李哲登基大典後,一直擔心不已,比如比利王國、尼蘭德王國等,三大強國扛不住夏國的進攻,他們這些人口不到一千萬的小國怎麽能受得住。
所以,他們在等,等夏國的對外政策出來。
他們相信,李哲說的百分之九十是真的,有先例,李哲賣給他們的幾款武器,讓高盧國的陸軍武器技術大大領先。
若能拿到這款戰艦設計圖紙,高盧國在海軍方麵縮小和鷹國的差距。
日不落帝國的稱號不是白叫的,鷹國全球有五百艘各種戰艦,高盧國三百五十艘;鷹國的海軍戰艦總噸位是高盧國的兩倍多,君權級以上戰列艦數量是高盧國的三倍。
戰力遠高於高盧國。
而這個世界能挑戰鷹國海軍地位的隻有高盧國,所以,鷹國在海軍方麵處處提防。
可實際上,高盧國還需要麵對普魯士的陸軍壓力,海軍軍費占比逐年降低。
“陛下,這件事至關重要,請允許我迴國一趟,克裏斯殿下和弗勞爾及文森留下來,有疑問的地方他們會叨擾陛下詳談。”法伊必須迴國,這件事對高盧國太重要。
“行,那這件事到此結束,我們聊聊其他的,在皇宮吃晚飯吧,你們來這麽多天,還沒單獨招待過。”李哲給法伊時間,他不急。
“那我們不客氣了。”這麽好的機會,克裏斯當然不放過。
打醬油也要積極,這樣他迴去和父皇有交代。
“嗯,克裏斯皇儲性格直爽,和朕的性格差不多,相信未來我們能一起做些大事。”克裏斯的教養比較高,相信未來是個好君主。
“那是我的幸運。”克裏斯謙卑迴答。
李哲和兩人閑扯幾句,將話題轉到國際上,他記得之前李誌安和普魯士國總督打聽過,鷹國殖民地南非有些異動。
布爾人在南非有兩個自治國家,在過去的戰爭中被迫屈服鷹國,不過,鷹國對他們擠壓剝削,掠奪資源地,早就引起布爾人不滿,後來普魯士人滲透南非,扶持布爾人反抗,積蓄力量。
可惜,在今年,普魯士和鷹國聯合在一起打了嶺南戰爭,普魯士會不會停止支持還未知。
李哲問向法伊,“法伊首相,鷹國這次損失近二十萬人,南非方麵有沒有一些消息?”
法伊詫異看向李哲,怎麽突然對南非感興趣,布爾人不老實的事情歐陸幾個大國都知道,可這是鷹國的地盤,高盧國和鷹國關係不錯,自然不會幹涉。
“陛下,您的意思是?”
李哲看法伊沒反應過來,看出高盧國以前沒想過給鷹國人找麻煩。
“沒事,朕就隨便問問,你知道可以告訴我。”
法伊注意到李哲的語氣,腦子反應過來,這位新皇怕是想找鷹國人的麻煩。
戰爭剛過去兩個月,南非的情況沒那麽糟糕,不過,這次戰敗,鷹國對南非的剝削會加強,未來不好說。
“陛下,最近國際上大事不多,若南非有情況,臣會讓人告知您,三大強國遠東失敗,傷了一些元氣,歐陸的緊張局勢緩和不少,普魯士一直叫囂挑戰鷹國,最近也消停了。”
“倒是遠東,陛下如何看待倭國和沙俄?”
歐陸格局穩定,互相牽製,遠東以前是兩國爭雄,如今夏國將崛起,戰爭的陰雲還在。
這個問題問得好,李哲也不打算隱瞞,“遲早一戰。”
李哲迴得簡單明了。
倭國,一八九二年打敗夏國,從夏國手中割占樂浪半島及烏蘇江以東地區,屠殺大夏民族,這筆恩怨消不了,機會到了,李哲會馬踏京都,讓倭人嚐嚐亡國的滋味。
當然,倭國獲得夏國的近兩億兩白銀賠款後,這幾年一直在努力發展經濟工業和軍備,特別是海軍,據打探到的情報,倭國采購六艘君權級戰艦,鞏固其在亞洲的霸主地位。
想要打敗倭國,必須發展海軍。
至於沙俄,幾十年來強占東北、北方、西部幾百萬平方公裏土地,屠殺夏國邊民,同樣罪孽深重,自然要複仇。
夏國打沙俄雖是陸戰,但難度比打倭國強,北亞西亞的爛地太多,交通不發達,還有惡劣的天氣,想要打敗沙俄,隻能先修路。
“我知道高盧國一直想拉攏沙俄,共同對抗普魯士國,若貴國想和我國結盟,這個方向要慎重。”
李哲點到為止,高盧國想兩頭占便宜是不行的,當然,若戰爭爆發,高盧國不參與也行。
“外臣明白,這件事我會和我國陛下商議。”法伊漸漸了解李哲的語言表達方式。
東方人說話含蓄,像李哲這樣直接的人也會這樣。
“嗯,國際戰略,符合國家利益為主,你們的選擇朕不幹預。”
這個世界的曆史進程本身有差異,李哲原來的曆史了解不多,隻是知道大致的方向。
晚宴,李哲將林煥文和李昭也叫來,讓林煥文和法伊探討治國方麵的一些經驗。
在此期間,雙方討論了關於經濟工業發展的一些思路,當然,高盧國的發達程度太高,發展思路不一定符合夏國國情。
對於夏國的經濟發展,軍事工業商業的重心怎麽規劃,李哲是有思路的,想要彎道超車,就要集中力量發展,在工業和技術到達一定高度和規模後,才慢慢釋放到民間。
高盧人在帝京的一舉一動被其他國家所關注,大夏政令統一,傻子都知道接下來這位年少的皇帝要做什麽。
若高盧人在夏國押上賭注,對許多國家來說不是好事,特別是倭國、沙俄、羅馬等國,因為原先高盧國在遠東是保持中立的。
倭國是鷹國和聯邦國扶持起來對抗沙俄的代理人,夏國是各國共同瓜分的對象,這就是列強對遠東的定位。
局勢變化,夏國打敗三大列強,未來在遠東有話語權。
倭國變成最難受的一個,未來鷹國和聯邦國不敢得罪夏國,將倭國拋棄,那倭國將何去何從。
倭國公使看著夏國皇宮的方向,臉上晦暗不明。
其他跟著列強打劫過夏國的小國家,在李哲登基大典後,一直擔心不已,比如比利王國、尼蘭德王國等,三大強國扛不住夏國的進攻,他們這些人口不到一千萬的小國怎麽能受得住。
所以,他們在等,等夏國的對外政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