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大梁人範睢,字叔,具備談天說地的才能,懷有安邦定國的誌向。他想要為魏王效力,但因為家境貧寒,無法自行進見。於是他先投靠中大夫須賈府,被任命為舍人。當初,齊湣王行為暴虐,樂毅聯合四國共同討伐齊國,魏國也派兵援助燕國。然而,當田單擊敗燕國並重建齊國後,齊襄王即位,魏王擔心他們會報複,於是與相國魏齊商議,派遣須賈前往齊國修好關係。須賈派範睢作為隨行人員。齊襄王對須賈說:“從前我國的先王與魏國一同出兵攻打宋國,兩國關係親密。然而,燕人殘滅齊國時,魏國實際上也參與了。我想到先王的仇恨,心中憤怒不已!現在你們又用空話來誘騙我,魏國真是反複無常,讓我怎麽相信你們?”須賈無法迴答。範睢在一旁代答:“大王您的話錯了!先王與魏國一同攻打宋國,是遵守各國的約定。原本約定好將宋國三分,但貴國背棄了約定,獨占了宋國的土地,反而加害於我們。這是齊國對敝國失信!各國諸侯害怕齊國的驕橫和貪婪,於是親近燕國。在濟西之戰中,五國聯合對抗齊國,豈止是敝國?然而,敝國並不過分追究,在臨淄之戰中沒有跟隨燕國,這是敝國對齊國的尊重。現在大王英勇無比,為國家報仇雪恨,繼承先人的事業。敝國的君主認為桓公、威公的英烈必定會再次崛起,可以彌補湣王的過失,使國家繁榮昌盛,因此派遣下臣等前來修複舊日的友好關係。大王隻知道責怪別人,卻不知道自我反省。恐怕湣王的覆轍,又將在今天重演。”齊襄王驚訝地站起來道歉說:“這是我的過錯!”然後問須賈:“這位是誰?”須賈迴答:“這是我的門客範睢。”齊王看了範睢很久,然後安排須賈住進公館,並豐盛地招待他。齊王暗中派人勸說範睢:“我國國君仰慕您的才華,想留您在齊國,將以客卿的身份對待您,希望您不要拒絕!”範睢迴答:“我和敝國使者一起出使,卻不跟他一起迴國,如果這樣做就是不講信義,我還怎麽做人呢?”齊王越來越寵愛範睢,又派人送來黃金十斤和牛肉、美酒。範睢堅決推辭不接受。使者多次傳達齊王的命令,範睢仍然堅決不接受。最後,範睢不得已,隻接受了牛肉、美酒,退迴了黃金。使者無可奈何地離去了。
有人提前告知了須賈,須賈把範睢叫來詢問:“齊國使者為什麽來了?”範睢迴答:“齊王送給我十斤黃金和牛肉、美酒,我不敢接受。他再三懇求,我隻好留下牛肉和美酒。”須賈問:“他為什麽要賞賜你?”範睢說:“我也不知道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常在大夫身邊,所以尊敬大夫以及我吧。”須賈說:“賞賜沒有給使者卻隻給了你,一定是你和齊國有私情。”範睢迴答:“齊王之前曾經派使者來,想邀請我成為他們的客卿,但我堅決拒絕了。我以信義為重,怎麽敢有私情呢?”須賈對範睢的疑心越來越重。事情辦完後,須賈和範睢一起迴到魏國,須賈就對魏齊說:“齊王想留下舍人範睢做客卿,還賜給他黃金、牛肉和美酒,我懷疑他是把國內的秘密事情告訴了齊國,所以才有這樣的賞賜。”魏齊聽後大怒,於是召集賓客,讓人抓住範睢,在宴席上審問他。
範睢到了以後,跪在台階下。魏齊大聲問他:“你把國內的秘密事情告訴齊國了嗎?”範睢迴答:“怎麽敢呢?”魏齊說:“如果你對齊國沒有私心,齊王為什麽想留住你?”範睢迴答:“留住我確實是有這個事情,但我沒有聽從。”魏齊問:“那麽你為什麽接受齊國的黃金和牛肉、美酒?”範睢說:“使者一再堅持,我怕違背齊王的意願,所以勉強接受了牛肉和美酒。但那十斤黃金,我確實沒有收。”魏齊怒吼著說:“賣國賊!還敢多說話!就說牛肉、美酒的賞賜,難道沒有原因嗎?”他叫來獄卒把範睢綁起來,打他一百脊杖,逼他招供承認與齊國的勾結。範睢說:“我真的沒有私心,有什麽可招供的?”魏齊更加憤怒地說:“給我狠狠地鞭打這個奴才,別留下禍根!”獄卒亂打一通,把他的牙齒都打斷了。範睢滿臉是血,疼痛難忍,大聲唿喊著冤枉。賓客們看到相國魏齊如此憤怒,沒人敢勸阻。魏齊讓左右的人一邊用大杯子喝酒,一邊讓獄卒加大力度。從早上辰時打到下午未時,把範睢打得遍體鱗傷,血肉模糊,一聲脆響,脅骨也被打斷了。範睢痛苦地大叫一聲,然後昏死過去。有一首詩說:“可憐信義忠良士,翻作溝渠枉死人!傳語上官須仔細,莫將屈棒打平民。”潛淵居士又寫了一首詩說:“張儀何曾盜楚璧?範叔何曾賣齊國?疑心盛氣總難平,多少英雄受冤屈!”
身邊的人報告說:“範睢已經斷氣了。”魏齊親自下來查看,看見範睢肋骨斷裂,牙齒脫落,渾身沒有一塊完好的皮膚,直挺挺地躺在血泊中一動不動。魏齊指著他的屍體罵道:“賣國賊,你死得真好!這就是給後人的榜樣!”他命令獄卒用蘆葦席卷起他的屍體,把他扔到廁所裏,讓賓客們在他身上大小便,不讓他做個幹淨的鬼。
天色漸晚,範睢本該命絕,但他卻奇跡般地死而複生,從葦席中睜開眼睛偷偷觀察,發現隻有一個士兵在旁邊看守。範睢輕輕地歎了口氣。守卒聽到聲音,急忙過來查看。範睢對他說:“我已經傷得這麽重,雖然暫時醒過來,但還是活不長了。你能讓我死在家裏,以便於安葬。我家裏有幾兩黃金,全都用來感謝你。”守衛貪圖範睢的金子,於是對他說:“你還是繼續裝死,我去報告。”當時魏齊和賓客們都已經喝得大醉。守衛報告說:“廁所裏的屍體發出了很難聞的氣味,應該處理一下。”賓客們都說:“範睢雖然有罪,相國的處罰也已經足夠了。”魏齊說:“可以把他扔到郊外,讓野鷹吃掉他的肉。”說完這些話後,賓客們都離開了,魏齊也迴到了內宅。那個守衛一直等到黃昏人群散去,才偷偷地把範睢背到了他的家。範睢的妻子和孩子們見到他,自然是痛苦不已。範睢讓他們拿出黃金作為對守衛的感謝,並讓他把葦席扔到野外,以避免被人發現。守衛離開後,範睢的妻子和孩子們將他身上的血肉清理幹淨,將傷口包紮好,又用酒和食物喂他。範睢慢慢地對他的妻子說:“魏齊對我恨之入骨,即使知道我已經死了,他還會有疑心。我剛才能從廁所裏出來,是趁他喝醉了。明天他找不到我的屍體,一定會去找我家,那我就活不成了。我有一個八拜之交的兄弟鄭安平,他住在西門邊的小巷子裏,你晚上可以偷偷地把我送到他那裏,千萬不要泄露出去。等一個月後,我的傷好了,我就會逃命到四方去。我離開後,家裏可以發喪,就像我真的死了一樣,這樣才能斷絕他的疑心。”範睢的妻子按照他的話去做,先讓仆人去通知鄭安平。鄭安平立刻來到範睢家查看情況,然後和範睢的家人一起將他帶走。
第二天,魏齊果然對範睢起了疑心,擔心他複活,就派人查看他的屍體在哪裏。守衛迴報說:“已經扔到野外沒人的地方了,現在隻剩下葦席,可能是被野狗或野豬叼走了。”魏齊又派人偷偷觀察範睢的家,發現家裏正在舉行喪事,人人都帶著孝,他才終於放心。範睢在鄭安平家裏養傷,慢慢地恢複了過來。鄭安平便和他一起躲藏在具茨山。範睢改名為張祿,山裏的人都不知道他是範睢。半年後,秦國的使者王稽帶著昭襄王的命令出使魏國,住在公館裏。鄭安平假裝成驛站的信使,服侍王稽,他反應敏捷,言辭得體,王稽很喜歡他。王稽私下問鄭安平:“你知道貴國有沒有還沒出仕的賢人?”鄭安平說:“賢人哪是那麽容易就能遇到的!不過我聽說過一個叫範睢的人,這個人是個智謀之士,相國曾把他捶打到半死。”話還沒說完,王稽就感歎道:“真可惜!這個人如果到我們秦國來,一定能充分展現他的才能!”安平說:“現在我的家鄉裏有一個叫張祿的先生,他的才智不亞於範睢,您想見見他嗎?”王稽迴答:“既然有這個人,為什麽不請他來相會呢?”安平說:“他在國內有仇人,不敢在白天出門。如果沒有這些仇人,他早就在魏國做官了,也不會等到現在。”王稽說:“晚上來沒關係,我會等待他的。”鄭安平於是讓張祿也裝扮成驛卒的樣子,深夜來到王稽的公館拜見。王稽向他詢問了天下大勢,張祿都詳細地迴答,對答如流,就像親眼所見一樣。王稽高興地說:“我知道先生不是一般人,能和我一起去秦國嗎?”範睢迴答:“臣祿在魏國有仇人,不能安心居住,如果能帶我離開,那真是太好了。”王稽伸出手指說:“估計我的事情還需要五天才能完成,到時候先生可以在三亭岡那個沒人的地方等我,我會來接您的。”五天後,王稽向魏王告別,大臣們都在郊外為他餞行,然後各自離去。王稽駕車來到三亭岡上,忽然看見林中有兩個人快步走出來,原來是張祿和鄭安平。王稽非常高興,就像得到了珍貴的寶物一樣,和張祿同車共載。他們在路上一起吃飯休息,總是相互陪伴,聊天非常投機,彼此非常親近。
不久,他們已經進入了秦國的地界。到達湖關時,他們看到對麵塵土飛揚,一群車馬從西邊駛來。範睢問:“來的人是誰?”王稽認出了前麵的開路者,說:“這是丞相穰侯,他正要去巡視東方的郡邑。”原來穰侯名叫魏冉,他是宣太後的弟弟。宣太後羋氏是楚國人,是昭襄王的母親。昭襄王即位時,年齡還小,沒有成年,宣太後就臨朝聽政,她任命自己的弟弟魏冉為丞相,並封他為穰侯。她的另一個弟弟羋戎也被封為華陽君,他們都掌握著國家大權。後來昭襄王年齡大了,心裏害怕太後,於是就封自己的弟弟公子悝為涇陽君,公子市為高陵君,想以此來削弱羋氏的權力。這四個人被稱為“四貴”,但是無論如何,他們的地位都不及丞相魏冉尊貴。每年,丞相都會代替國王巡視各個郡和國,檢查官吏的工作,視察城池,檢閱車馬,安撫百姓,這都是按照舊例進行的。今天穰侯東巡,前導的威儀盛大,王稽怎麽會不認識呢?範睢說:“我聽說穰侯專權於秦國,他嫉妒賢能,不喜歡接納諸侯的賓客。我怕他會侮辱我們,我先躲到車箱裏迴避一下吧。”過了一會兒,穰侯到了,王稽下車迎接並敬禮。穰侯也下了車,問候他說:“為了我國的事情辛苦你了!”然後他們站在車前,互相問候著寒暖。穰侯問:“關東最近有什麽事?”王稽恭敬地迴答:“沒有什麽事。”穰侯看著車箱說:“你見謁君是不是和諸侯的賓客一起來的?這些人靠著口才遊說各個國家,獲取財富和地位,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麽用處!”王稽又迴答:“不敢。”穰侯離開後,範睢從車箱裏出來,準備下車離開。王稽說:“丞相已經走了,先生可以一起上車了。”範睢說:“我偷偷觀察了穰侯的容貌,他的眼睛大部分都是白的,看人時視線遊移不定,這個人性格多疑,反應遲鈍。剛才他看著車箱,已經懷疑我了。雖然他現在沒有立刻搜查,但過一會兒他一定會後悔,後悔的話肯定會再迴來找。我們還是避開他為妙。”於是他叫上鄭安平一起離開。王稽的車隊在後麵,大約行駛了十裏的路程,背後傳來馬鈴聲,果然有二十名騎兵從東邊飛馳而來,追上了王稽的車隊,說:“我們奉丞相的命令,擔心大夫您帶著其他國家的人,所以派我們來檢查一下,大夫請不要見怪。”他們搜遍了整個車隊,沒有發現外國人,才離開。王稽感歎道:“張先生真是個智者,我比不上他!”於是他命令加快車速,再前行五六裏,遇到了張祿和鄭安平二人,他們邀請王稽上車,一同進入了鹹陽。髯翁有一首詩詠範睢離開魏國的事說:“料事前知妙若神,一時智術少儔倫。信陵空養三千客,卻放高賢遁入秦!”
王稽拜見秦昭襄王,完成匯報後說:“魏國有個叫張祿的先生,智謀超群,是天下奇才。他跟我談論秦國的局勢,認為秦國的危險就像累卵一樣,但他有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隻是需要麵見您。所以我帶他一起來了。”秦王說:“諸侯的客人經常說大話,都是這樣的。暫且讓他住在客舍。”於是讓王稽把張祿安置在下等客房,等待召喚。過了一年,秦王都沒有召見張祿。突然有一天,範睢在市場上看到穰侯正在征兵出征,範睢私下詢問說:“丞相征兵出征,要攻打哪個國家?”有一個老者迴答說:“將要攻打齊國的綱、壽。”範睢問:“齊國的軍隊曾經侵犯過我們嗎?”老者說:“沒有。”範睢說:“秦國和齊國相隔遙遠,中間還有韓國和魏國,而且齊國並沒有侵犯秦國,秦國為什麽要長途跋涉去攻打齊國呢?”老者拉著範睢走到僻靜的地方,對他說:“攻打齊國並非秦王的本意。因為陶山在丞相的封地中,而綱、壽離陶山很近,所以丞相想要讓武安君擔任將領,攻打下來,以此擴大自己的封地。”範睢迴到住處後,就給秦王上書,大概內容是:“流落在外的臣子張祿,罪該萬死!向秦王殿下匯報:臣聽說英明的君主治理國家,有功者受賞,有能者任官,功勞大的俸祿豐厚,才能高的地位尊貴。因此無能者不敢濫竽充數,而有才能者也不會被遺棄。現在臣在下舍等待召見,已經一年了。如果認為臣有用,請讓臣在片刻之間,盡臣的所能。如果認為臣無用,那麽留臣在此有何意義呢?講話的權利在臣,聽取意見的權利在君主。如果臣的建議不當,請在斧锧懲罰之前讓我知道還不算晚。請不要因為輕視臣的緣故,而連帶輕視了臣所代表的人。”
秦王已經忘記了張祿,等到看了他的上書,就派人用專車召他到離宮相見。秦王還沒到時,範睢已經提前到達,看見秦王的車隊和隨從正過來,他就假裝不知道,故意走進了永巷。有個宦官前來逐趕範睢,高喊著:“大王來了。”但範睢卻故意裝傻,說:“秦國隻有太後和穰侯,哪裏有大王啊!”那個宦官沒有理會他,爭吵聲越來越大。就在這時,秦王趕到了,問宦官:“你們為什麽和客人爭吵?”宦官把範睢的話告訴了秦王。但秦王並沒有生氣,反而把範睢迎進內宮,以貴賓之禮款待他。範睢表現得很謙虛。秦王讓左右的人都離開,然後長時間跪在地上請教範睢:“先生,您能不能教導我如何治理國家?”範睢迴答:“唯唯。”過了一會兒,秦王又跪在地上請教,就像之前一樣。範睢還是迴答:“唯唯。”這樣的情況發生了三次。最後,秦王說:“先生,您始終都不肯教導我,是認為我不值得聽取您的教誨嗎?”範睢迴答說:“不是我不敢,而是有顧慮。以前,呂尚在渭河邊上釣魚,等到遇見文王,隻說了一句話就被拜為尚父,最後他的計策被采納,商朝被滅,周朝得以建立。而箕子、比幹,雖然是商紂的親戚,他們竭力進諫,但商紂卻不聽,有的被貶為奴隸,有的被殺死,商朝因此而滅亡。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是否信任他們。呂尚雖然和文王關係疏遠,但因為他得到了文王的信任,所以周朝的基業歸於他,他也被封為侯爵,世代相傳。而箕子、比幹雖然和商紂關係親近,但因為他們沒有得到商紂的信任,所以他們不僅自身遭受了死辱,而且無法挽救國家的滅亡。現在我是一個寄居在秦國的臣子,地位低下,我想說的話,都是關於國家的興亡和君主的骨肉親情這樣的大事。如果我不說透,那麽對秦國就無法有所幫助;但如果我說得太深,那麽我就可能會遭遇箕子、比幹那樣的災禍。所以,盡管大王三次詢問,我都不敢迴答,是因為我還沒有確定大王是否真的相信我。”秦王再次跪下請教說:“先生,您這話是什麽意思?我非常敬仰您的才華,所以才讓身邊的人離開,專門來聽您的教導。隻要是可以講的事情,無論是關於太後的,還是關於大臣的,我都希望您能毫無保留地告訴我。”秦王說這句話的時候,正好是他進永巷的時候,他聽到了宦官轉述的範睢的話,“秦國隻有太後和穰侯,哪裏有大王!”這讓他心中產生了疑惑,他實際上非常想請教一下範睢。這邊範睢還擔心,初次見麵的時候,如果言語不投機,就會斷絕了以後進言的機會。再說旁邊偷聽的人很多,擔心他們會傳播出去,可能會招來無法預料的禍患。所以,他打算先說一些外麵的事情,作為引出話題的開端。於是他對秦王說:“大王讓我暢所欲言,這是我的榮幸!”說完就下拜,秦王也迴拜。然後範睢坐下來開始說:“秦國的地勢險要,天下無敵,我們的軍隊強大,也天下無敵。但是,如果統一天下的計劃不能實現,霸主的事業不能完成,這難道不是秦國的大臣們的計謀有失誤嗎?”秦王側身問道:“請說說失策的原因在哪裏?”範睢迴答說:“臣聽說穰侯打算越過韓國和魏國攻打齊國,這個計策是錯誤的。因為齊國離秦國非常遠,有韓國和魏國在中間隔著。如果王陛下隻派少量軍隊出征,就不足以對齊國造成威脅,而如果派出大軍,反而會先給秦國帶來傷害。先前,魏國越過趙國攻打中山,立即占領了中山的領地,然後又歸還給趙國。為什麽呢?因為中山靠近趙國而遠離魏國。如今如果攻打齊國卻未能攻克,這對秦國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恥辱。即便攻克了齊國,也隻是為了給韓國和魏國提供資源,對秦國有什麽好處呢?對於大王的計策,沒有比遠交近攻更好的了。遠交可以離間別國的歡樂,近攻可以擴大我們的領土。從近而遠,就像蠶食葉子一樣,天下就不難完全掌握了。”秦王又問:“遠交近攻的策略具體是怎樣的?”範睢迴答:“遠交最好的對象是齊國和楚國,近攻最合適的目標是韓國和魏國。一旦我們取得了韓國和魏國,齊國和楚國又能單獨存在嗎?”秦王聽後拍手稱讚,立即任命範睢為客卿,封號為張卿。他采納了範睢的建議,對韓國和魏國發起進攻,同時阻止白起對齊國的進攻。魏冉和白起一個是相國,一個是大將,他們長期掌握大權,看到張祿突然受到寵信,心中都不悅。但秦王對張祿的信任日益加深,對他的寵愛也越來越多,常常在半夜單獨召他入宮商議大事,對他的建議無不采納。
有人提前告知了須賈,須賈把範睢叫來詢問:“齊國使者為什麽來了?”範睢迴答:“齊王送給我十斤黃金和牛肉、美酒,我不敢接受。他再三懇求,我隻好留下牛肉和美酒。”須賈問:“他為什麽要賞賜你?”範睢說:“我也不知道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常在大夫身邊,所以尊敬大夫以及我吧。”須賈說:“賞賜沒有給使者卻隻給了你,一定是你和齊國有私情。”範睢迴答:“齊王之前曾經派使者來,想邀請我成為他們的客卿,但我堅決拒絕了。我以信義為重,怎麽敢有私情呢?”須賈對範睢的疑心越來越重。事情辦完後,須賈和範睢一起迴到魏國,須賈就對魏齊說:“齊王想留下舍人範睢做客卿,還賜給他黃金、牛肉和美酒,我懷疑他是把國內的秘密事情告訴了齊國,所以才有這樣的賞賜。”魏齊聽後大怒,於是召集賓客,讓人抓住範睢,在宴席上審問他。
範睢到了以後,跪在台階下。魏齊大聲問他:“你把國內的秘密事情告訴齊國了嗎?”範睢迴答:“怎麽敢呢?”魏齊說:“如果你對齊國沒有私心,齊王為什麽想留住你?”範睢迴答:“留住我確實是有這個事情,但我沒有聽從。”魏齊問:“那麽你為什麽接受齊國的黃金和牛肉、美酒?”範睢說:“使者一再堅持,我怕違背齊王的意願,所以勉強接受了牛肉和美酒。但那十斤黃金,我確實沒有收。”魏齊怒吼著說:“賣國賊!還敢多說話!就說牛肉、美酒的賞賜,難道沒有原因嗎?”他叫來獄卒把範睢綁起來,打他一百脊杖,逼他招供承認與齊國的勾結。範睢說:“我真的沒有私心,有什麽可招供的?”魏齊更加憤怒地說:“給我狠狠地鞭打這個奴才,別留下禍根!”獄卒亂打一通,把他的牙齒都打斷了。範睢滿臉是血,疼痛難忍,大聲唿喊著冤枉。賓客們看到相國魏齊如此憤怒,沒人敢勸阻。魏齊讓左右的人一邊用大杯子喝酒,一邊讓獄卒加大力度。從早上辰時打到下午未時,把範睢打得遍體鱗傷,血肉模糊,一聲脆響,脅骨也被打斷了。範睢痛苦地大叫一聲,然後昏死過去。有一首詩說:“可憐信義忠良士,翻作溝渠枉死人!傳語上官須仔細,莫將屈棒打平民。”潛淵居士又寫了一首詩說:“張儀何曾盜楚璧?範叔何曾賣齊國?疑心盛氣總難平,多少英雄受冤屈!”
身邊的人報告說:“範睢已經斷氣了。”魏齊親自下來查看,看見範睢肋骨斷裂,牙齒脫落,渾身沒有一塊完好的皮膚,直挺挺地躺在血泊中一動不動。魏齊指著他的屍體罵道:“賣國賊,你死得真好!這就是給後人的榜樣!”他命令獄卒用蘆葦席卷起他的屍體,把他扔到廁所裏,讓賓客們在他身上大小便,不讓他做個幹淨的鬼。
天色漸晚,範睢本該命絕,但他卻奇跡般地死而複生,從葦席中睜開眼睛偷偷觀察,發現隻有一個士兵在旁邊看守。範睢輕輕地歎了口氣。守卒聽到聲音,急忙過來查看。範睢對他說:“我已經傷得這麽重,雖然暫時醒過來,但還是活不長了。你能讓我死在家裏,以便於安葬。我家裏有幾兩黃金,全都用來感謝你。”守衛貪圖範睢的金子,於是對他說:“你還是繼續裝死,我去報告。”當時魏齊和賓客們都已經喝得大醉。守衛報告說:“廁所裏的屍體發出了很難聞的氣味,應該處理一下。”賓客們都說:“範睢雖然有罪,相國的處罰也已經足夠了。”魏齊說:“可以把他扔到郊外,讓野鷹吃掉他的肉。”說完這些話後,賓客們都離開了,魏齊也迴到了內宅。那個守衛一直等到黃昏人群散去,才偷偷地把範睢背到了他的家。範睢的妻子和孩子們見到他,自然是痛苦不已。範睢讓他們拿出黃金作為對守衛的感謝,並讓他把葦席扔到野外,以避免被人發現。守衛離開後,範睢的妻子和孩子們將他身上的血肉清理幹淨,將傷口包紮好,又用酒和食物喂他。範睢慢慢地對他的妻子說:“魏齊對我恨之入骨,即使知道我已經死了,他還會有疑心。我剛才能從廁所裏出來,是趁他喝醉了。明天他找不到我的屍體,一定會去找我家,那我就活不成了。我有一個八拜之交的兄弟鄭安平,他住在西門邊的小巷子裏,你晚上可以偷偷地把我送到他那裏,千萬不要泄露出去。等一個月後,我的傷好了,我就會逃命到四方去。我離開後,家裏可以發喪,就像我真的死了一樣,這樣才能斷絕他的疑心。”範睢的妻子按照他的話去做,先讓仆人去通知鄭安平。鄭安平立刻來到範睢家查看情況,然後和範睢的家人一起將他帶走。
第二天,魏齊果然對範睢起了疑心,擔心他複活,就派人查看他的屍體在哪裏。守衛迴報說:“已經扔到野外沒人的地方了,現在隻剩下葦席,可能是被野狗或野豬叼走了。”魏齊又派人偷偷觀察範睢的家,發現家裏正在舉行喪事,人人都帶著孝,他才終於放心。範睢在鄭安平家裏養傷,慢慢地恢複了過來。鄭安平便和他一起躲藏在具茨山。範睢改名為張祿,山裏的人都不知道他是範睢。半年後,秦國的使者王稽帶著昭襄王的命令出使魏國,住在公館裏。鄭安平假裝成驛站的信使,服侍王稽,他反應敏捷,言辭得體,王稽很喜歡他。王稽私下問鄭安平:“你知道貴國有沒有還沒出仕的賢人?”鄭安平說:“賢人哪是那麽容易就能遇到的!不過我聽說過一個叫範睢的人,這個人是個智謀之士,相國曾把他捶打到半死。”話還沒說完,王稽就感歎道:“真可惜!這個人如果到我們秦國來,一定能充分展現他的才能!”安平說:“現在我的家鄉裏有一個叫張祿的先生,他的才智不亞於範睢,您想見見他嗎?”王稽迴答:“既然有這個人,為什麽不請他來相會呢?”安平說:“他在國內有仇人,不敢在白天出門。如果沒有這些仇人,他早就在魏國做官了,也不會等到現在。”王稽說:“晚上來沒關係,我會等待他的。”鄭安平於是讓張祿也裝扮成驛卒的樣子,深夜來到王稽的公館拜見。王稽向他詢問了天下大勢,張祿都詳細地迴答,對答如流,就像親眼所見一樣。王稽高興地說:“我知道先生不是一般人,能和我一起去秦國嗎?”範睢迴答:“臣祿在魏國有仇人,不能安心居住,如果能帶我離開,那真是太好了。”王稽伸出手指說:“估計我的事情還需要五天才能完成,到時候先生可以在三亭岡那個沒人的地方等我,我會來接您的。”五天後,王稽向魏王告別,大臣們都在郊外為他餞行,然後各自離去。王稽駕車來到三亭岡上,忽然看見林中有兩個人快步走出來,原來是張祿和鄭安平。王稽非常高興,就像得到了珍貴的寶物一樣,和張祿同車共載。他們在路上一起吃飯休息,總是相互陪伴,聊天非常投機,彼此非常親近。
不久,他們已經進入了秦國的地界。到達湖關時,他們看到對麵塵土飛揚,一群車馬從西邊駛來。範睢問:“來的人是誰?”王稽認出了前麵的開路者,說:“這是丞相穰侯,他正要去巡視東方的郡邑。”原來穰侯名叫魏冉,他是宣太後的弟弟。宣太後羋氏是楚國人,是昭襄王的母親。昭襄王即位時,年齡還小,沒有成年,宣太後就臨朝聽政,她任命自己的弟弟魏冉為丞相,並封他為穰侯。她的另一個弟弟羋戎也被封為華陽君,他們都掌握著國家大權。後來昭襄王年齡大了,心裏害怕太後,於是就封自己的弟弟公子悝為涇陽君,公子市為高陵君,想以此來削弱羋氏的權力。這四個人被稱為“四貴”,但是無論如何,他們的地位都不及丞相魏冉尊貴。每年,丞相都會代替國王巡視各個郡和國,檢查官吏的工作,視察城池,檢閱車馬,安撫百姓,這都是按照舊例進行的。今天穰侯東巡,前導的威儀盛大,王稽怎麽會不認識呢?範睢說:“我聽說穰侯專權於秦國,他嫉妒賢能,不喜歡接納諸侯的賓客。我怕他會侮辱我們,我先躲到車箱裏迴避一下吧。”過了一會兒,穰侯到了,王稽下車迎接並敬禮。穰侯也下了車,問候他說:“為了我國的事情辛苦你了!”然後他們站在車前,互相問候著寒暖。穰侯問:“關東最近有什麽事?”王稽恭敬地迴答:“沒有什麽事。”穰侯看著車箱說:“你見謁君是不是和諸侯的賓客一起來的?這些人靠著口才遊說各個國家,獲取財富和地位,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麽用處!”王稽又迴答:“不敢。”穰侯離開後,範睢從車箱裏出來,準備下車離開。王稽說:“丞相已經走了,先生可以一起上車了。”範睢說:“我偷偷觀察了穰侯的容貌,他的眼睛大部分都是白的,看人時視線遊移不定,這個人性格多疑,反應遲鈍。剛才他看著車箱,已經懷疑我了。雖然他現在沒有立刻搜查,但過一會兒他一定會後悔,後悔的話肯定會再迴來找。我們還是避開他為妙。”於是他叫上鄭安平一起離開。王稽的車隊在後麵,大約行駛了十裏的路程,背後傳來馬鈴聲,果然有二十名騎兵從東邊飛馳而來,追上了王稽的車隊,說:“我們奉丞相的命令,擔心大夫您帶著其他國家的人,所以派我們來檢查一下,大夫請不要見怪。”他們搜遍了整個車隊,沒有發現外國人,才離開。王稽感歎道:“張先生真是個智者,我比不上他!”於是他命令加快車速,再前行五六裏,遇到了張祿和鄭安平二人,他們邀請王稽上車,一同進入了鹹陽。髯翁有一首詩詠範睢離開魏國的事說:“料事前知妙若神,一時智術少儔倫。信陵空養三千客,卻放高賢遁入秦!”
王稽拜見秦昭襄王,完成匯報後說:“魏國有個叫張祿的先生,智謀超群,是天下奇才。他跟我談論秦國的局勢,認為秦國的危險就像累卵一樣,但他有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隻是需要麵見您。所以我帶他一起來了。”秦王說:“諸侯的客人經常說大話,都是這樣的。暫且讓他住在客舍。”於是讓王稽把張祿安置在下等客房,等待召喚。過了一年,秦王都沒有召見張祿。突然有一天,範睢在市場上看到穰侯正在征兵出征,範睢私下詢問說:“丞相征兵出征,要攻打哪個國家?”有一個老者迴答說:“將要攻打齊國的綱、壽。”範睢問:“齊國的軍隊曾經侵犯過我們嗎?”老者說:“沒有。”範睢說:“秦國和齊國相隔遙遠,中間還有韓國和魏國,而且齊國並沒有侵犯秦國,秦國為什麽要長途跋涉去攻打齊國呢?”老者拉著範睢走到僻靜的地方,對他說:“攻打齊國並非秦王的本意。因為陶山在丞相的封地中,而綱、壽離陶山很近,所以丞相想要讓武安君擔任將領,攻打下來,以此擴大自己的封地。”範睢迴到住處後,就給秦王上書,大概內容是:“流落在外的臣子張祿,罪該萬死!向秦王殿下匯報:臣聽說英明的君主治理國家,有功者受賞,有能者任官,功勞大的俸祿豐厚,才能高的地位尊貴。因此無能者不敢濫竽充數,而有才能者也不會被遺棄。現在臣在下舍等待召見,已經一年了。如果認為臣有用,請讓臣在片刻之間,盡臣的所能。如果認為臣無用,那麽留臣在此有何意義呢?講話的權利在臣,聽取意見的權利在君主。如果臣的建議不當,請在斧锧懲罰之前讓我知道還不算晚。請不要因為輕視臣的緣故,而連帶輕視了臣所代表的人。”
秦王已經忘記了張祿,等到看了他的上書,就派人用專車召他到離宮相見。秦王還沒到時,範睢已經提前到達,看見秦王的車隊和隨從正過來,他就假裝不知道,故意走進了永巷。有個宦官前來逐趕範睢,高喊著:“大王來了。”但範睢卻故意裝傻,說:“秦國隻有太後和穰侯,哪裏有大王啊!”那個宦官沒有理會他,爭吵聲越來越大。就在這時,秦王趕到了,問宦官:“你們為什麽和客人爭吵?”宦官把範睢的話告訴了秦王。但秦王並沒有生氣,反而把範睢迎進內宮,以貴賓之禮款待他。範睢表現得很謙虛。秦王讓左右的人都離開,然後長時間跪在地上請教範睢:“先生,您能不能教導我如何治理國家?”範睢迴答:“唯唯。”過了一會兒,秦王又跪在地上請教,就像之前一樣。範睢還是迴答:“唯唯。”這樣的情況發生了三次。最後,秦王說:“先生,您始終都不肯教導我,是認為我不值得聽取您的教誨嗎?”範睢迴答說:“不是我不敢,而是有顧慮。以前,呂尚在渭河邊上釣魚,等到遇見文王,隻說了一句話就被拜為尚父,最後他的計策被采納,商朝被滅,周朝得以建立。而箕子、比幹,雖然是商紂的親戚,他們竭力進諫,但商紂卻不聽,有的被貶為奴隸,有的被殺死,商朝因此而滅亡。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是否信任他們。呂尚雖然和文王關係疏遠,但因為他得到了文王的信任,所以周朝的基業歸於他,他也被封為侯爵,世代相傳。而箕子、比幹雖然和商紂關係親近,但因為他們沒有得到商紂的信任,所以他們不僅自身遭受了死辱,而且無法挽救國家的滅亡。現在我是一個寄居在秦國的臣子,地位低下,我想說的話,都是關於國家的興亡和君主的骨肉親情這樣的大事。如果我不說透,那麽對秦國就無法有所幫助;但如果我說得太深,那麽我就可能會遭遇箕子、比幹那樣的災禍。所以,盡管大王三次詢問,我都不敢迴答,是因為我還沒有確定大王是否真的相信我。”秦王再次跪下請教說:“先生,您這話是什麽意思?我非常敬仰您的才華,所以才讓身邊的人離開,專門來聽您的教導。隻要是可以講的事情,無論是關於太後的,還是關於大臣的,我都希望您能毫無保留地告訴我。”秦王說這句話的時候,正好是他進永巷的時候,他聽到了宦官轉述的範睢的話,“秦國隻有太後和穰侯,哪裏有大王!”這讓他心中產生了疑惑,他實際上非常想請教一下範睢。這邊範睢還擔心,初次見麵的時候,如果言語不投機,就會斷絕了以後進言的機會。再說旁邊偷聽的人很多,擔心他們會傳播出去,可能會招來無法預料的禍患。所以,他打算先說一些外麵的事情,作為引出話題的開端。於是他對秦王說:“大王讓我暢所欲言,這是我的榮幸!”說完就下拜,秦王也迴拜。然後範睢坐下來開始說:“秦國的地勢險要,天下無敵,我們的軍隊強大,也天下無敵。但是,如果統一天下的計劃不能實現,霸主的事業不能完成,這難道不是秦國的大臣們的計謀有失誤嗎?”秦王側身問道:“請說說失策的原因在哪裏?”範睢迴答說:“臣聽說穰侯打算越過韓國和魏國攻打齊國,這個計策是錯誤的。因為齊國離秦國非常遠,有韓國和魏國在中間隔著。如果王陛下隻派少量軍隊出征,就不足以對齊國造成威脅,而如果派出大軍,反而會先給秦國帶來傷害。先前,魏國越過趙國攻打中山,立即占領了中山的領地,然後又歸還給趙國。為什麽呢?因為中山靠近趙國而遠離魏國。如今如果攻打齊國卻未能攻克,這對秦國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恥辱。即便攻克了齊國,也隻是為了給韓國和魏國提供資源,對秦國有什麽好處呢?對於大王的計策,沒有比遠交近攻更好的了。遠交可以離間別國的歡樂,近攻可以擴大我們的領土。從近而遠,就像蠶食葉子一樣,天下就不難完全掌握了。”秦王又問:“遠交近攻的策略具體是怎樣的?”範睢迴答:“遠交最好的對象是齊國和楚國,近攻最合適的目標是韓國和魏國。一旦我們取得了韓國和魏國,齊國和楚國又能單獨存在嗎?”秦王聽後拍手稱讚,立即任命範睢為客卿,封號為張卿。他采納了範睢的建議,對韓國和魏國發起進攻,同時阻止白起對齊國的進攻。魏冉和白起一個是相國,一個是大將,他們長期掌握大權,看到張祿突然受到寵信,心中都不悅。但秦王對張祿的信任日益加深,對他的寵愛也越來越多,常常在半夜單獨召他入宮商議大事,對他的建議無不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