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約定的時間,兩位國王以禮相待,設宴歡慶。酒喝到一半,秦王說:“我聽說趙王擅長音樂,我這裏有一張珍貴的瑟,請趙王彈奏一下。”趙王臉紅了,但不敢推辭。秦國的侍者將寶瑟遞到趙王麵前,趙王彈奏了一曲《湘靈》,秦王稱讚不已。彈奏完畢,秦王說:“我聽說趙國的始祖烈侯喜歡音樂,君王真是繼承了家傳啊。”說完,他迴頭看了看左右的人,叫來禦史,讓他們記錄下這件事。秦國的禦史拿著筆和簡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在澠池相會,讓趙王彈奏瑟。”藺相如向前進言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秦地的音樂,臣謹代表趙國獻上瓦盆和缶,請秦王敲擊,以助興娛樂。”秦王生氣,臉色都變了,沒有迴應。藺相如立刻拿起裝滿酒的瓦器,跪在秦王麵前請求他敲擊。秦王不肯敲。藺相如說:“大王是仗著秦國的強大嗎?現在五步之內,相如就有可能用脖子上的血濺在大王身上!”左右的人說:“藺相如無禮!”想要上前抓住他。藺相如睜大眼睛責備他們,須發皆張,左右的人嚇得大驚失色,不自覺地後退了幾步。秦王雖然不高興,但心裏害怕藺相如,隻好勉強敲了一下缶。藺相如站起來,叫來趙國的禦史也在簡牘上記錄:“某年某月某日,趙王與秦王在澠池相會,讓秦王敲擊缶。”秦國的大臣們心裏不服氣,在酒席上站起來,向趙王請求說:“今天趙王光臨,請趙王把十五城割讓給秦王,作為秦王的壽禮!”藺相如也向秦王請求說:“禮尚往來,趙國已經把十五城割讓給秦國,秦國也應該有所迴報。我也希望把秦國的鹹陽作為趙王的壽禮!”秦王說:“我們兩位國王友好相處,各位大臣就不用再多說了。”於是命令左右的人,繼續敬酒獻酬,表麵上歡慶而結束。


    秦國的胡傷等客人秘密勸說秦王扣留趙王和藺相如。秦王說:“間諜報告說:‘趙國的防備非常嚴密。’如果計劃萬一失敗,會被天下人恥笑。”於是,秦王更加尊敬趙王,與他結為兄弟,約定永不侵犯。並派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名叫異人的,去趙國作為人質。群臣都說:“結盟已經足夠了,何必還要送人質呢?”秦王笑著說:“趙國現在很強大,我們還不能圖謀它。不送人質,趙國就不會相信我們。趙國相信我們,我們的友好關係才會更加堅定,我才能專心對付韓國。”群臣這才心服口服。


    趙王告別秦王迴國,正好過了三十天。趙王說:“我得到藺相如,就像身體得到了秦山的庇護,國家得到了九鼎的重量。相如的功勞最大,群臣都無法相比。”於是任命他為上相,職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生氣地說:“我有攻城野戰的大功,相如隻是靠口才取得了一點小功勞,卻位居我之上。況且他還是個宦官,出身卑微,我怎麽能甘心屈居他之下呢?現在看到相如,我一定要殺了他!”藺相如聽說了廉頗的話,每當上朝時,都借口生病不去,不願意和廉頗見麵。他的隨從都認為藺相如膽怯,私下裏議論紛紛。有一天,藺相如外出,正好碰上廉頗也出去。藺相如看到廉頗的前導,馬上讓車夫把車拐進旁邊的小巷躲起來,等到廉頗的車隊過去才出來。隨從們更加憤怒,一起找到藺相如,勸他說:“我們這些人離開親人,舍棄了原本的生活,來投奔您,是因為我們認為您是個英勇的人,所以我們才敬仰您,追隨您。現在您和廉頗將軍職位相同,卻位居他之下。廉頗出言不遜,您不但不敢迴應,還在朝堂和市場上躲著他,您這是怕什麽呢?我們為您感到羞恥!我們請求辭職離開!”藺相如堅決挽留他們說:“我之所以避開廉頗,是有原因的,你們沒有察覺到罷了!”隨從們說:“我們見識淺薄,請您明示原因。”藺相如說:“你們看廉頗和秦王相比,誰更強大?”隨從們都說:“當然不如秦王。”藺相如說:“秦王的威勢,天下無敵,但是我卻在朝堂上大聲責備他,羞辱了他的群臣。雖然我藺相如才能有限,難道真的會害怕一個廉頗將軍嗎?我隻是考慮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發動戰爭,隻是因為我們兩個人還在。如果現在我們兩個老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秦國人聽到這個消息,一定會趁機侵略趙國。我之所以要忍辱負重,躲避廉頗,是因為國家的利益大於一切,而我個人的私仇又算得了什麽。”聽到這番話,隨從們都歎服了。


    不久之後,藺氏的舍人和廉氏的客人在一個酒肆中,不期而遇,雙方爭奪座位。藺氏的舍人說:“我們的主君是為了國家的緣故而讓位給廉將軍;我們也應該順應主君的意願,讓位給廉氏的客人。”於是廉氏的人更加傲慢了。來自河東的人虞卿遊趙,聽到藺氏的舍人述說相如的話後,對趙王說:“如今重要的臣子,非藺相如和廉頗莫屬了吧?”王迴答:“是的。”虞卿說:“我聽說以前的大臣們,彼此尊重,和睦相處,共同治理國家。現在大王最信任的兩位大臣,卻互相對立,這不是國家的福氣。藺氏越來越謙讓,而廉氏卻不能理解他的好意;廉氏越來越驕傲,而藺氏卻不敢反駁他。在朝廷上他們不能共同商議大事,在戰場上他們不會互相救援,我真為大王擔憂!請允許我調和廉頗和藺相如的關係,幫助大王穩定國家。”趙王說:“好。”虞卿去拜見廉頗,先稱讚他的功績,廉頗非常高興。虞卿說:“論功績,沒有人能比得上將軍;論胸懷,我卻要推崇藺相如。”廉頗憤怒地說:“那個懦夫,憑著口才取得名聲,有什麽胸懷可言?”虞卿說:“藺相如並不是一個懦弱的人,他的見識非常深遠。”虞卿接著講述了藺相如對門客的話,並說:“將軍如果不想在趙國立足,那就算了;如果還想在趙國立足,那麽兩大臣一個謙讓一個爭鬥,恐怕聲譽不會歸於將軍。”廉頗感到非常慚愧,說:“如果沒有先生您的提醒,我聽不到這樣的教訓。我與藺相如相比,真的差得太遠了。”虞卿於是先去告訴藺相如廉頗的意思,然後廉頗脫去上衣,背負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中負荊請罪,說:“我胸懷狹隘,不明事理,不知道您能如此寬容大度,即使死了也無法彌補我的罪過。”然後在庭院中長跪不起。藺相如趕緊出來拉他起來,說:“我們兩人都是為國家效力的大臣,將軍能理解我,我已經非常感激了,何必如此道歉呢。”廉頗說:“我性格粗暴,承蒙您包容,實在感到無地自容,非常慚愧!”隨後相擁痛哭。藺相如也流下了眼淚。廉頗說:“從今以後,我願意與您結為生死之交,即使要我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於是廉頗先跪拜下去,藺相如也迴拜。之後,他們擺設酒宴款待,歡聚一堂,極其快樂。後世所說的“刎頸之交”,就是來源於這個故事。無名氏有一首詩說:“引車趨避量誠洪,肉袒將軍誌亦雄。今日紛紛競門戶,誰將國計置胸中!”趙王賜給虞卿一百鎰黃金,並任命他為上卿。


    那時,秦國的大將軍白起打敗了楚軍,占領了郢都,設立了南郡。楚頃襄王戰敗後逃跑,向東在陳地堅守。大將魏冉又攻取了黔中,設立了黔中郡,楚國因此更加衰落。於是楚國派太傅黃歇和侍太子熊完到秦國做人質,以求和解。白起等人再次進攻魏國,一直打到大梁。魏國派遣大將暴鳶迎戰,結果戰敗,被斬首四萬人,魏國為了求和,獻出了三座城池。秦國封白起為武安君。不久,客卿胡傷又攻打魏國,打敗了魏國的將領芒卯,奪取了南陽,設立了南陽郡。秦王將南陽郡賜給魏冉,他因此被稱為穰侯。又派遣胡傷率領二十萬軍隊去攻打韓國,圍攻閼與。韓國厘王派使者向趙國求救。趙惠文王召集群臣商議說:“韓國是否應該救援?”藺相如、廉頗、樂乘都說:“閼與的道路險要且狹窄,救援起來很不方便。”平原君趙勝說:“韓國和魏國是相互依存的,如果不救韓國,那麽他們若迴師反擊,隨即就會威脅到趙國。”趙奢默默地沒有說話。趙王單獨問他,趙奢迴答說:“道路險要且狹窄,這就像兩隻老鼠在洞裏打架,哪個勇敢哪個就能贏。”趙王於是選派五萬軍隊,讓趙奢率領去救援韓國。趙奢帶領軍隊出邯鄲東門三十裏,下令設立壁壘安營紮寨。一切安排就緒後,又下令說:“有誰敢談論軍事的事情,就斬首!”然後關閉營門,安心休息,軍中一片寂靜。秦軍大聲嘈雜地催促士兵,聲音如雷霆般震動,閼與城內,連屋瓦都在顫動。有一名軍吏前來報告,稱秦軍如此囂張。趙奢認為他違反了命令,立即斬首以示威懾。他留在那裏二十八天不動,每天派人加固壁壘,挖掘溝渠,為自己的防守計劃做準備。秦軍將領胡傷,聽說有趙國援軍來救,但看不見他們的動靜,於是再次派間諜去打探,間諜迴報說:“趙國確實有援軍,而且是大將趙奢率領的。他們出了邯鄲城三十裏,就設立了壁壘,安營紮寨,沒有繼續前進。”胡傷不相信他們的話,又派他的親信到趙軍中去,對趙奢說:“秦國攻打閼與,馬上就要攻下來了,將軍您能作戰,就趕快發兵前來救援!”趙奢說:“我的君主因為鄰邦告急,所以派我來防備,我怎敢和秦軍作戰呢?”於是他準備了豐盛的酒食熱情款待秦軍使者,讓他去查看趙軍的壁壘。秦軍使者迴報胡傷後,胡傷非常高興地說:“趙軍離他們的國家才三十裏,卻堅守壁壘不前進,反而加固壁壘自保,看來他們已經沒有戰意了,閼與必定會被我們攻下了。”於是他放鬆了對趙軍的防備,一心一意攻打韓國。


    趙奢在送走秦軍使者後,估計他們需要三天時間才能迴到秦軍,於是下令選出一萬名精銳騎兵,擅長射箭且經驗豐富的戰士作為前鋒,大軍隨後,全副武裝,晝夜兼程。經過兩天一夜的行軍,他們到達了韓國境內,距離閼與城十五裏,再次設立了軍壘。胡傷得知後十分憤怒,留下一半兵力繼續圍攻閼與城,調動剩餘的全部兵力來迎戰趙奢的軍隊。趙軍營中的士兵許曆寫了一封信,信的封麵寫著“請諫”兩個字,然後跪在營前。趙奢對他這種舉動感到奇怪,於是下令取消原來的命令,召他進來問:“你想說什麽?”許曆說:“秦軍沒想到趙軍來得這麽快,他們的士氣很旺盛。元帥您一定要加強我們的陣勢,以防止他們猛烈的衝擊,否則一定會失敗。”趙奢說:“好的。”立即下令列陣以待。許曆又說:“兵法上說:‘占據地利者勝利。’閼與的地形,北山是最高的,但秦軍將領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是留給元帥您的機會,我們應該趕快占據它。”趙奢迴應說:“好的。”然後命令許曆帶領一萬軍隊,駐紮在北山上,秦軍的一舉一動都能被他們觀察到。當胡傷的軍隊到達時,他們立刻開始爭奪北山。由於山勢險峻,隻有幾個大膽的秦兵敢上前,但他們都被趙軍的飛石擊傷。胡傷憤怒地咆哮著,指揮軍隊四處尋找進攻的道路。突然,他們聽到鼓聲震天,趙奢率領軍隊殺來,胡傷趕緊命令分軍抵抗。趙奢將一萬名射手分為兩隊,每隊五千人,向秦軍猛烈射擊。許曆帶領一萬軍隊,從山頂上借著勢頭衝下來,喊聲如雷,前後夾擊。秦軍被殺得潰不成軍,無處躲避,最終大敗而逃。胡傷在戰鬥中不慎墜馬,差點被趙軍俘虜,幸好遇到他的部下兵尉斯離帶領的援軍及時趕到,拚死將他救出。趙奢追擊了五十裏,秦軍無法駐紮,隻得向西逃跑,閼與之圍因此被解開。韓國厘王親自到軍營慰勞士兵,寫信向趙王表示感謝。趙王封趙奢為馬服君,地位與藺相如、廉頗並列。趙奢推薦許曆的才能,任命他為國尉。


    趙括,字子括,從小就喜歡談論兵法,家中傳有《六韜》、《三略》等兵書,他看過後就能全部記住。他曾經和父親趙奢談論兵法,手舞足蹈,言辭激烈,無人能敵,即使趙奢也無法反駁他的觀點。他的母親高興地說:“有這樣一個兒子,可以說是將門出將才了!”但趙奢卻板起臉不高興地說:“趙括不能成為將領。趙國不用趙括為將,那才是國家的福氣啊!”母親問:“趙括把你的書都讀完了,他談論兵法時總是認為自己天下無敵。你說他不能做將領,這是為什麽呢?”趙奢說:“趙括自認為天下無敵,這就是他不能成為將領的原因。戰爭是生死攸關的事情,必須小心翼翼,廣泛征求大家的意見,還擔心有什麽疏漏。但趙括卻說得那麽輕鬆!如果他掌握兵權,肯定會獨斷專行,那麽忠誠的建議和好的策略就無法被采納,他的失敗是必然的。”母親把趙奢的話告訴了趙括,趙括說:“父親年紀大了,所以才如此膽怯,說出這樣的話來!”兩年後,趙奢病重,對趙括說:“戰爭是危險和兇險的,古人都告誡我們要謹慎對待。你父親做將領多年,現在才得以避免戰敗的恥辱,死後也能閉上眼睛了。你沒有將領的才能,千萬不要妄想坐在那個位置上,否則會毀掉家門!”他又囑咐趙括的母親說:“以後如果趙王召趙括做將領,你一定要把我的遺命告訴他,堅決辭掉。損失軍隊,侮辱國家,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說完這些話後,趙奢就去世了。趙王因為懷念趙奢的功績,就讓趙括繼承了馬服君的職位。對於後來的事情會如何發展,我們暫且放到下一迴再詳細講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通史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衛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衛的並收藏通史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