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迴趙惠文王,他寵愛一個內侍,名叫繆賢,官職是宦者令,這個人常常幹預政事。突然有一天,有一個外客帶著一塊白璧來出售,繆賢非常喜歡那塊玉的光澤和無瑕,於是用五百金買下了它,然後拿去給玉工看。玉工大吃一驚地說:“這是真正的和氏璧!楚國相昭陽曾因一次宴會意外失去了這塊璧,懷疑張儀偷了它,將他毆打得幾乎喪命。張儀因此事逃入了秦國。後來昭陽懸賞千金購迴此璧,但盜賊不敢將其獻出,結果一直無法找迴。如今這塊璧無意中落入了您的手中,它是無價之寶,必須珍藏起來,不可輕易對外展示。”繆賢說道:“雖然如此,但好玉怎麽會成為無價之寶呢?”玉工迴答道:“這塊玉石放在暗處,自然會發出光芒,能夠驅除塵埃,避開邪魅,被稱為夜光之璧。如果將其放在座間,冬天會取暖,可以代替火爐;夏天則會涼爽,百步之內,蠅蟲不敢靠近。它有著這幾種奇異之處,其他玉石無法比擬,所以被視為至寶。”繆賢試了試,發現果然如此。於是他讓人製作了一個精美的櫝盒,將璧藏在裏麵。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趙王的耳朵裏,他派人去向繆賢索要這塊璧。繆賢非常珍愛這塊璧,沒有立刻交出。趙王非常生氣,借著出去打獵的機會,突然來到繆賢家,搜查他的房間,找到了那個寶櫝,然後帶著它離開了。
繆賢擔心趙王會治他的罪,要殺他,就想逃跑。他的門客藺相如拉住他的衣服問:“您現在要去哪裏?”繆賢說:“我要去燕國。”藺相如問:“您憑什麽讓燕王接納您,就這麽輕易地去投奔他呢?”繆賢說:“我以前曾經跟隨大王和燕王在邊境相會,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說:‘我希望能和您交朋友。’因此,我們是朋友,所以我想去投奔他。”藺相如勸阻他說:“您錯了!趙國強大,燕國弱小,您受到趙王的寵信,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這並不是因為燕王對您有深厚的情誼,而是因為他想通過您來討好趙王。現在您得罪了趙王,逃亡到燕國。燕王害怕趙王的追責,一定會抓住您,用來討好趙王,您的處境將非常危險。”繆賢問:“那該怎麽辦呢?”藺相如說:“您並沒有什麽大罪,隻是沒有早點獻出璧而已!如果您能赤裸上身,背負斧锧,磕頭請罪,趙王一定會原諒您的。”繆賢聽從了他的建議,趙王果然赦免了繆賢,沒有殺他。繆賢非常看重藺相如的智慧,將他視為尊貴的客人。
再說那個玉工偶然到了秦國,秦昭襄王讓他來處理玉器,玉工因此提到了和氏璧,說它現在屬於趙國。秦王問:“這塊璧有什麽好處?”玉工又像之前一樣誇獎了它。秦王非常向往,想要親自看看這塊璧。當時,秦昭襄王的母親舅舅魏冉擔任丞相,他建議說:“大王想要看和氏璧,為什麽不用西陽的十五城來交換呢?”秦王驚訝地說:“十五城,這是我很珍惜的,怎麽能用來交換一塊璧呢?”魏冉說:“趙國怕秦國已經很久了!大王如果用城池來交換璧,趙國不敢不把璧送來,送來我們就留下它。這樣,名義上是交換城池,實際上是得到璧。大王何必擔心失去城池呢?”秦王非常高興,就寫了封信給趙王,並派客卿胡傷作為使者。信的內容大致是:“我一直對和氏璧心生向往,卻未能一睹其真麵目。聽說您得到了這塊寶物,我不敢輕易請求一見,願意以西陽的十五座城池作為酬謝。隻希望您能答應。”
趙王收到信後,召集大臣廉頗等商討。他們考慮要將璧交給秦國,擔心秦國會感到被欺騙而無法得到城池;又考慮不給璧,擔心會觸怒秦國。各位大臣意見不一,有人說不應該交出璧,有人說應該交出璧,爭議不斷,無法決定。李克說:“派一個智勇雙全的人,帶著璧去;如果得到了城池,就交給秦國璧,如果沒有得到城池,就帶著璧迴到趙國,這樣才是兩全其美。”趙王看著廉頗,廉頗低頭不語。宦官令繆賢上前說:“我有一個家仆,名叫藺相如,這個人既是勇士,又很有智謀。如果要找人去秦國,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了。”趙王立刻讓繆賢去召藺相如過來。藺相如拜見完畢後,趙王問他:“秦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我國的璧,您認為可以答應嗎?”藺相如迴答:“秦國強大,趙國弱小,我們不能不答應。”趙王問:“但如果給了璧,卻得不到城池,怎麽辦?”藺相如迴答:“秦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璧,這是很高的價格了。如果趙國不答應交換,那麽理虧的是趙國。趙國不必等到進入城池就獻上璧,這已經足夠尊敬秦國了。如果這樣秦國還是不給城池,那麽理虧的就是秦國。”趙王說:“我想找一個人去秦國,保護這個璧。先生能為我去一趟嗎?”藺相如迴答:“大王如果真的找不到合適的人,我願意帶著璧去。如果城池歸趙國,我會把璧留在秦國;否則,我會把璧完好無損地帶迴趙國。”趙王非常高興,立刻任命藺相如為大夫,把璧交給了他。藺相如帶著璧前往秦國的鹹陽。
秦昭襄王聽說璧已經到了,非常高興,坐在章台上,召集了所有的大臣,宣召藺相如進宮見麵。藺相如把寶櫝留下,隻用錦袱把璧包裹起來,雙手捧著,向秦王敬獻。秦王打開錦袱觀看,隻見璧純白無瑕,光芒閃爍,雕刻的地方,仿佛天然無痕跡,真是世上罕見的珍寶。秦王看了許久,讚歎不已。秦昭襄王於是讓左右的大臣們一個接一個地傳看這個璧,大臣們看完後,都跪拜稱頌:“萬歲!”秦王命令內侍重新用錦袱包裝好,傳給後宮的美人們欣賞,過了很久才送迴來,仍然放在秦王的案頭上。藺相如在一旁等待了很久,卻沒有聽到秦王說起給城池的話。藺相如心裏想出了一個計策,就向前奏道:“這個璧有一個小小的瑕疵,臣子願意指給大王看。”秦王就讓左右的人把璧傳給藺相如。藺相如拿到璧後,連退幾步,靠著殿柱,睜大眼睛,憤怒得無法抑製,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的至寶。大王想要得到這個璧,向我趙國發出了國書,我國的君主於是召集了所有的大臣商議,大臣們都說:‘秦國自以為強大,用空話來要求璧,恐怕給了璧,卻得不到城池,不如不答應。’我認為平民之間的交往,都不會互相欺騙,何況是擁有萬乘之國的君主呢?為什麽要用這種不信任的心態對待別人,而得罪了大王呢?於是我國的君主就齋戒了五天,然後讓我帶著璧來拜見大王,這是對大王的尊重。但現在大王見到我,禮節卻如此傲慢,坐著接受璧,左右傳看,甚至讓後宮的美人玩耍,這是對璧的褻瀆。從這就可以看出大王並沒有真正想用城池來交換璧的誠意,所以我又把璧取迴來了。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寧願和我的璧一起撞死在這柱子上,也絕不讓秦國得到這個璧!”於是,藺相如握著璧,瞪視著殿柱,好像要朝柱子撞去,要和璧一起碎掉。秦王舍不得璧,怕它被撞碎,就道歉說:“大夫別這樣!我難道會失信於趙國嗎?”接著叫來官員,拿出地圖,秦王指著地圖說,從這裏到那裏,一共十五座城池,都給趙國。藺相如心裏暗想:“這是秦王想要欺騙我們,取得璧。”於是他對秦王說:“我國的君主不敢貪戀這個稀世之寶,而得罪了大王,所以在派遣我時,他齋戒了五天,召集了所有的大臣,莊重地送我出發。現在大王也應該齋戒五天,準備好車馬和文物,擺出威儀,我才敢獻上這個璧。”秦王說:“好的。”於是命令齋戒五天,並安排藺相如住在公館休息。藺相如把璧帶到公館後,又想:“我在趙王麵前吹噓過:‘秦國如果不補償城池,我就把璧完好地歸還趙國。’現在秦王雖然已經齋戒了,但如果得到璧後仍然不補償城池,我該怎麽麵對趙王呢?”於是他命令隨從穿上粗布衣服,裝成窮人的樣子,把璧裝在布袋裏,係在腰間,從小道偷偷地離開。同時給趙王上奏章說:“我擔心秦國欺騙趙國,沒有真正補償城池的誠意,因此我已經讓隨從把璧送迴給大王。我在秦國等待處罰,即使死,也不會辱使命!”趙王說:“藺相如真是不負所望啊!”
再說秦王雖然表麵上說要齋戒,但實際上並非真的。過了五天,他在殿上擺設了禮物,讓所有的諸侯使者都來,一起觀看他接受璧的過程,想借此向各國炫耀。讚禮官引導趙國的使臣上殿。藺相如則從容不迫地走上殿去。拜見結束後,秦王看見藺相如手中沒有拿璧,問他說:“我已經齋戒五天,恭敬地接受和氏璧,現在使者不拿璧來,是什麽緣故?”藺相如奏道:“秦國自從穆公以來,共曆二十餘君,都是以詭計施行欺騙。遠的如杞子騙過鄭伯,孟明騙過晉文公;近的就如商鞅騙過魏惠王,張儀騙過楚懷王。往事一樁樁,數也數不清,曆曆在目,從沒有信義可言。我如今隻怕被大王欺騙,有負於趙國國君,已經命令我的隨從懷揣和氏璧從小路迴到趙國了。我該當死罪!”秦王憤怒地說:“使者說寡人不敬,所以寡人才齋戒接受璧。但現在使者竟然帶著璧返迴趙國,這明明是欺負寡人!”於是他喝令左右將藺相如捆綁起來。藺相如麵不改色,鎮定地說:“大王請息怒,聽我一言。現在秦國強大,趙國弱小,隻有秦國欺負趙國的份,絕不會有趙國欺負秦國的道理。大王真的想要得到璧,就應該先割讓十五城給趙國,然後派遣一名使者與我一同前往趙國取璧。趙國怎麽敢得到城池卻留住璧,背負不信守承諾的罪名,從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嚴重,罪該萬死。我已經向我國的君主寄去奏章,不抱有任何生還的希望。請讓我接受最嚴厲的懲罰,讓所有的諸侯都知道秦國因為想要璧而誅殺趙國使者,是非曲直自在人心。”秦王和群臣麵麵相覷,都無法說出一句話來。其他諸侯國的使者旁觀,都為藺相如感到擔憂。秦王的隨從想要拉走藺相如,但被秦王喝止。他對群臣說:“即使殺了藺相如,也無法得到璧,隻會讓我們背負不義之名,斷絕秦趙之間的友好關係。”於是,他善待藺相如,以禮相待,並將他送迴趙國。髯翁讀到這段曆史時,評論說秦國人攻城掠地,各國都無法抵抗,一個璧又算得了什麽?藺相如的意圖隻是擔心秦王會欺騙趙國得到璧,從而使趙國受到輕視,將來無法立足。如果秦國索要土地和貢品,趙國將無法再次拒絕。因此,他在這裏展示實力,讓秦王知道趙國有能人。
藺相如迴國後,趙王認為他很賢能,任命他為上大夫。後來,秦國並沒有給趙國城池,趙國也沒有給秦國璧。秦王心裏始終對趙國不放心,又派遣使者約趙王在西河外的澠池會麵,共商友好之事。趙王說:“秦國之前以會麵為名欺騙楚懷王,將他囚禁在鹹陽,楚國人到現在都還為此感到傷心。現在秦國又來約我見麵,他們會不會像對待楚懷王一樣對待我呢?”廉頗和藺相如商量後說:“大王如果不去,那就顯得我國弱小。”於是他們一起上奏說:“臣藺相如願意保駕前往,臣廉頗願意輔佐太子留守。”趙王高興地說:“藺相如連璧都能保全,更何況我呢?”平原君趙勝奏道:“昔日宋襄公乘車赴會,被楚國劫持。魯君與齊國在夾穀會合,都派遣左右司馬作為隨從。如今雖然有相如保駕,我建議再精選五千名精銳士兵作為護衛,以防備意外情況。同時,再派遣大軍離我們三十裏處駐紮,保證安全萬無一失。”趙王問道:“五千名精銳士兵,誰來擔任將領?”趙勝迴答說:“據我所知,田部吏李牧是個真正的將才。”趙王問:“你怎麽看出來的?”趙勝迴答說:“李牧擔任田部吏時,負責收取租稅。臣家的租稅過期沒有繳納,李牧依法處理,甚至殺了我們家的九個相關人員。我因此責備他,他對我說:‘國家依賴的是法律。現在如果縱容你家不遵守公法,那麽法律就會失去效力,法律失去效力,國家就會變弱,那麽諸侯就會加兵侵犯,趙國可能都無法保住,你又如何保住你的家呢?你如此尊貴,如果能夠遵守法律,那麽法律就能夠得以實施,國家就會強大,你才能夠長久地保持富貴,這不是更好嗎?’他的見識和考慮都非常人所能及,這就是我知道他可以擔任將領的原因。”趙王於是任命李牧為中軍大夫,讓他率領五千精兵隨行。平原君帶領大軍隨後跟進。廉頗送他們到邊境,對趙王說:“大王要進入秦國這個虎狼之地,真是難以預料會發生什麽事!現在與大王約定:根據來迴的路程和會麵的禮儀,約定的時間不超過三十天。如果超過這個時間還沒有迴來,臣請求像楚國那樣,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的念頭。”趙王答應了這個約定。於是他們來到澠池,秦王也已經到了,各自迴到自己的館驛。
繆賢擔心趙王會治他的罪,要殺他,就想逃跑。他的門客藺相如拉住他的衣服問:“您現在要去哪裏?”繆賢說:“我要去燕國。”藺相如問:“您憑什麽讓燕王接納您,就這麽輕易地去投奔他呢?”繆賢說:“我以前曾經跟隨大王和燕王在邊境相會,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說:‘我希望能和您交朋友。’因此,我們是朋友,所以我想去投奔他。”藺相如勸阻他說:“您錯了!趙國強大,燕國弱小,您受到趙王的寵信,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這並不是因為燕王對您有深厚的情誼,而是因為他想通過您來討好趙王。現在您得罪了趙王,逃亡到燕國。燕王害怕趙王的追責,一定會抓住您,用來討好趙王,您的處境將非常危險。”繆賢問:“那該怎麽辦呢?”藺相如說:“您並沒有什麽大罪,隻是沒有早點獻出璧而已!如果您能赤裸上身,背負斧锧,磕頭請罪,趙王一定會原諒您的。”繆賢聽從了他的建議,趙王果然赦免了繆賢,沒有殺他。繆賢非常看重藺相如的智慧,將他視為尊貴的客人。
再說那個玉工偶然到了秦國,秦昭襄王讓他來處理玉器,玉工因此提到了和氏璧,說它現在屬於趙國。秦王問:“這塊璧有什麽好處?”玉工又像之前一樣誇獎了它。秦王非常向往,想要親自看看這塊璧。當時,秦昭襄王的母親舅舅魏冉擔任丞相,他建議說:“大王想要看和氏璧,為什麽不用西陽的十五城來交換呢?”秦王驚訝地說:“十五城,這是我很珍惜的,怎麽能用來交換一塊璧呢?”魏冉說:“趙國怕秦國已經很久了!大王如果用城池來交換璧,趙國不敢不把璧送來,送來我們就留下它。這樣,名義上是交換城池,實際上是得到璧。大王何必擔心失去城池呢?”秦王非常高興,就寫了封信給趙王,並派客卿胡傷作為使者。信的內容大致是:“我一直對和氏璧心生向往,卻未能一睹其真麵目。聽說您得到了這塊寶物,我不敢輕易請求一見,願意以西陽的十五座城池作為酬謝。隻希望您能答應。”
趙王收到信後,召集大臣廉頗等商討。他們考慮要將璧交給秦國,擔心秦國會感到被欺騙而無法得到城池;又考慮不給璧,擔心會觸怒秦國。各位大臣意見不一,有人說不應該交出璧,有人說應該交出璧,爭議不斷,無法決定。李克說:“派一個智勇雙全的人,帶著璧去;如果得到了城池,就交給秦國璧,如果沒有得到城池,就帶著璧迴到趙國,這樣才是兩全其美。”趙王看著廉頗,廉頗低頭不語。宦官令繆賢上前說:“我有一個家仆,名叫藺相如,這個人既是勇士,又很有智謀。如果要找人去秦國,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了。”趙王立刻讓繆賢去召藺相如過來。藺相如拜見完畢後,趙王問他:“秦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我國的璧,您認為可以答應嗎?”藺相如迴答:“秦國強大,趙國弱小,我們不能不答應。”趙王問:“但如果給了璧,卻得不到城池,怎麽辦?”藺相如迴答:“秦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璧,這是很高的價格了。如果趙國不答應交換,那麽理虧的是趙國。趙國不必等到進入城池就獻上璧,這已經足夠尊敬秦國了。如果這樣秦國還是不給城池,那麽理虧的就是秦國。”趙王說:“我想找一個人去秦國,保護這個璧。先生能為我去一趟嗎?”藺相如迴答:“大王如果真的找不到合適的人,我願意帶著璧去。如果城池歸趙國,我會把璧留在秦國;否則,我會把璧完好無損地帶迴趙國。”趙王非常高興,立刻任命藺相如為大夫,把璧交給了他。藺相如帶著璧前往秦國的鹹陽。
秦昭襄王聽說璧已經到了,非常高興,坐在章台上,召集了所有的大臣,宣召藺相如進宮見麵。藺相如把寶櫝留下,隻用錦袱把璧包裹起來,雙手捧著,向秦王敬獻。秦王打開錦袱觀看,隻見璧純白無瑕,光芒閃爍,雕刻的地方,仿佛天然無痕跡,真是世上罕見的珍寶。秦王看了許久,讚歎不已。秦昭襄王於是讓左右的大臣們一個接一個地傳看這個璧,大臣們看完後,都跪拜稱頌:“萬歲!”秦王命令內侍重新用錦袱包裝好,傳給後宮的美人們欣賞,過了很久才送迴來,仍然放在秦王的案頭上。藺相如在一旁等待了很久,卻沒有聽到秦王說起給城池的話。藺相如心裏想出了一個計策,就向前奏道:“這個璧有一個小小的瑕疵,臣子願意指給大王看。”秦王就讓左右的人把璧傳給藺相如。藺相如拿到璧後,連退幾步,靠著殿柱,睜大眼睛,憤怒得無法抑製,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的至寶。大王想要得到這個璧,向我趙國發出了國書,我國的君主於是召集了所有的大臣商議,大臣們都說:‘秦國自以為強大,用空話來要求璧,恐怕給了璧,卻得不到城池,不如不答應。’我認為平民之間的交往,都不會互相欺騙,何況是擁有萬乘之國的君主呢?為什麽要用這種不信任的心態對待別人,而得罪了大王呢?於是我國的君主就齋戒了五天,然後讓我帶著璧來拜見大王,這是對大王的尊重。但現在大王見到我,禮節卻如此傲慢,坐著接受璧,左右傳看,甚至讓後宮的美人玩耍,這是對璧的褻瀆。從這就可以看出大王並沒有真正想用城池來交換璧的誠意,所以我又把璧取迴來了。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寧願和我的璧一起撞死在這柱子上,也絕不讓秦國得到這個璧!”於是,藺相如握著璧,瞪視著殿柱,好像要朝柱子撞去,要和璧一起碎掉。秦王舍不得璧,怕它被撞碎,就道歉說:“大夫別這樣!我難道會失信於趙國嗎?”接著叫來官員,拿出地圖,秦王指著地圖說,從這裏到那裏,一共十五座城池,都給趙國。藺相如心裏暗想:“這是秦王想要欺騙我們,取得璧。”於是他對秦王說:“我國的君主不敢貪戀這個稀世之寶,而得罪了大王,所以在派遣我時,他齋戒了五天,召集了所有的大臣,莊重地送我出發。現在大王也應該齋戒五天,準備好車馬和文物,擺出威儀,我才敢獻上這個璧。”秦王說:“好的。”於是命令齋戒五天,並安排藺相如住在公館休息。藺相如把璧帶到公館後,又想:“我在趙王麵前吹噓過:‘秦國如果不補償城池,我就把璧完好地歸還趙國。’現在秦王雖然已經齋戒了,但如果得到璧後仍然不補償城池,我該怎麽麵對趙王呢?”於是他命令隨從穿上粗布衣服,裝成窮人的樣子,把璧裝在布袋裏,係在腰間,從小道偷偷地離開。同時給趙王上奏章說:“我擔心秦國欺騙趙國,沒有真正補償城池的誠意,因此我已經讓隨從把璧送迴給大王。我在秦國等待處罰,即使死,也不會辱使命!”趙王說:“藺相如真是不負所望啊!”
再說秦王雖然表麵上說要齋戒,但實際上並非真的。過了五天,他在殿上擺設了禮物,讓所有的諸侯使者都來,一起觀看他接受璧的過程,想借此向各國炫耀。讚禮官引導趙國的使臣上殿。藺相如則從容不迫地走上殿去。拜見結束後,秦王看見藺相如手中沒有拿璧,問他說:“我已經齋戒五天,恭敬地接受和氏璧,現在使者不拿璧來,是什麽緣故?”藺相如奏道:“秦國自從穆公以來,共曆二十餘君,都是以詭計施行欺騙。遠的如杞子騙過鄭伯,孟明騙過晉文公;近的就如商鞅騙過魏惠王,張儀騙過楚懷王。往事一樁樁,數也數不清,曆曆在目,從沒有信義可言。我如今隻怕被大王欺騙,有負於趙國國君,已經命令我的隨從懷揣和氏璧從小路迴到趙國了。我該當死罪!”秦王憤怒地說:“使者說寡人不敬,所以寡人才齋戒接受璧。但現在使者竟然帶著璧返迴趙國,這明明是欺負寡人!”於是他喝令左右將藺相如捆綁起來。藺相如麵不改色,鎮定地說:“大王請息怒,聽我一言。現在秦國強大,趙國弱小,隻有秦國欺負趙國的份,絕不會有趙國欺負秦國的道理。大王真的想要得到璧,就應該先割讓十五城給趙國,然後派遣一名使者與我一同前往趙國取璧。趙國怎麽敢得到城池卻留住璧,背負不信守承諾的罪名,從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嚴重,罪該萬死。我已經向我國的君主寄去奏章,不抱有任何生還的希望。請讓我接受最嚴厲的懲罰,讓所有的諸侯都知道秦國因為想要璧而誅殺趙國使者,是非曲直自在人心。”秦王和群臣麵麵相覷,都無法說出一句話來。其他諸侯國的使者旁觀,都為藺相如感到擔憂。秦王的隨從想要拉走藺相如,但被秦王喝止。他對群臣說:“即使殺了藺相如,也無法得到璧,隻會讓我們背負不義之名,斷絕秦趙之間的友好關係。”於是,他善待藺相如,以禮相待,並將他送迴趙國。髯翁讀到這段曆史時,評論說秦國人攻城掠地,各國都無法抵抗,一個璧又算得了什麽?藺相如的意圖隻是擔心秦王會欺騙趙國得到璧,從而使趙國受到輕視,將來無法立足。如果秦國索要土地和貢品,趙國將無法再次拒絕。因此,他在這裏展示實力,讓秦王知道趙國有能人。
藺相如迴國後,趙王認為他很賢能,任命他為上大夫。後來,秦國並沒有給趙國城池,趙國也沒有給秦國璧。秦王心裏始終對趙國不放心,又派遣使者約趙王在西河外的澠池會麵,共商友好之事。趙王說:“秦國之前以會麵為名欺騙楚懷王,將他囚禁在鹹陽,楚國人到現在都還為此感到傷心。現在秦國又來約我見麵,他們會不會像對待楚懷王一樣對待我呢?”廉頗和藺相如商量後說:“大王如果不去,那就顯得我國弱小。”於是他們一起上奏說:“臣藺相如願意保駕前往,臣廉頗願意輔佐太子留守。”趙王高興地說:“藺相如連璧都能保全,更何況我呢?”平原君趙勝奏道:“昔日宋襄公乘車赴會,被楚國劫持。魯君與齊國在夾穀會合,都派遣左右司馬作為隨從。如今雖然有相如保駕,我建議再精選五千名精銳士兵作為護衛,以防備意外情況。同時,再派遣大軍離我們三十裏處駐紮,保證安全萬無一失。”趙王問道:“五千名精銳士兵,誰來擔任將領?”趙勝迴答說:“據我所知,田部吏李牧是個真正的將才。”趙王問:“你怎麽看出來的?”趙勝迴答說:“李牧擔任田部吏時,負責收取租稅。臣家的租稅過期沒有繳納,李牧依法處理,甚至殺了我們家的九個相關人員。我因此責備他,他對我說:‘國家依賴的是法律。現在如果縱容你家不遵守公法,那麽法律就會失去效力,法律失去效力,國家就會變弱,那麽諸侯就會加兵侵犯,趙國可能都無法保住,你又如何保住你的家呢?你如此尊貴,如果能夠遵守法律,那麽法律就能夠得以實施,國家就會強大,你才能夠長久地保持富貴,這不是更好嗎?’他的見識和考慮都非常人所能及,這就是我知道他可以擔任將領的原因。”趙王於是任命李牧為中軍大夫,讓他率領五千精兵隨行。平原君帶領大軍隨後跟進。廉頗送他們到邊境,對趙王說:“大王要進入秦國這個虎狼之地,真是難以預料會發生什麽事!現在與大王約定:根據來迴的路程和會麵的禮儀,約定的時間不超過三十天。如果超過這個時間還沒有迴來,臣請求像楚國那樣,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的念頭。”趙王答應了這個約定。於是他們來到澠池,秦王也已經到了,各自迴到自己的館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