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哥哥前些日子打電話告知五明,說是他打算與嫂嫂一同攜著春娃子,專程前來隆昌探望一番。五明得知此消息後,內心滿是歡喜,當即著手精心策劃起來,思量著要帶領三明哥哥一家人好好地領略一下隆昌的美景風情。經過深思熟慮,五明最終決定先帶他們前往隆昌著名的雲頂寨遊玩觀賞。


    時光荏苒,翹首以盼的這一天總算來臨。五明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早早便起身出發,親自趕到瀘州通往隆昌的公路邊上,靜靜地等候著乘坐客車而來的三明哥哥一家。當那熟悉的身影出現在視線之中時,五明臉上瞬間綻放出燦爛的笑容,連忙迎上前去,熱情地接過三明哥哥手中的行李。而此時家中,曉萍也沒有閑著,她一早就忙碌於廚房之中,精心烹製了一桌豐盛無比的美味佳肴,以此來款待遠道而來的親人。不僅如此,為了讓這次聚會更加熱鬧溫馨,曉萍還特意邀請了五明的嶽父嶽母一同前來共享這頓豐盛的午餐。


    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有著許多聞名遐邇的古老寨子,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四川隆昌的雲頂寨以及安徽桐城的方家寨了。這兩座寨子不僅規模宏大,而且聲名遠揚,可謂是齊名於國內外。


    隆昌雲頂寨坐落在隆昌縣雲頂山脈中段山嶺之上,其山勢猶如一條巨龍蜿蜒盤旋,橫亙於隆瀘兩地之間。這座山脈源自榮昌縣,一路逶迤起伏,最終止於富順縣,綿延不絕達一百八十餘裏之遙。而在那海拔高達五百三十米的雲頂山頂處,有一個寧靜祥和的小鎮——雲頂鎮。就在這個小鎮的一側,便是令人矚目的雲頂寨。


    第二天清晨,東方剛剛泛起魚肚白的時候,五明和曉萍就早早地起了床。他們小心翼翼地收拾好行李,然後輕輕喚醒還在睡夢中的兒子佳佳。小家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一聽說要去雲頂寨遊玩,立馬來了精神,興奮地手舞足蹈起來。


    不一會兒,三明哥哥一家也準備好了。大家拎著大包小包,興高采烈地走到了山川機械廠門口。五明包的一輛麵包車早已等候在此,司機師傅熱情地幫大家把行李放進後備箱。眾人紛紛上車落座後,車子緩緩啟動,向著雲頂寨進發。


    一路上,麵包車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從山川機械廠出來,經過三岔路口,駛上了通往胡家鎮的公路。窗外的景色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不斷展開:連綿起伏的山巒、鬱鬱蔥蔥的樹木、錯落有致的農田,讓人目不暇接。當車子行至金墨灣時,又分路拐入了前往雲頂鎮的公路。這條道路相比之前更為狹窄陡峭,但司機師傅技術嫻熟,駕駛得十分平穩。


    大約過了半個多小時,麵包車終於爬上了一個山坡。眼前豁然開朗,隻見一座古樸典雅的小鎮出現在眾人麵前——這便是雲頂鎮了。五明和三明哥哥一行人下了車,便朝著雲頂寨走去。他們離開熱鬧的場鎮,沿著一條青石鋪成的小路步行了數百米,一座氣勢恢宏的古城堡映入眼簾。


    這座雲頂寨占地麵積達240 多畝,四周環繞著一圈高高的又厚實的城牆。歲月的洗禮使得城牆上布滿了斑駁的痕跡,牆體的縫隙間生長著許多荒草。在寒冷的山風中,這些荒草隨風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昔日的輝煌與如今的落寞。而坐落在城堡正中央位置的城門,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般吸引著眾人的目光。那扇被稱為“通永門”的大門,顯得格外厚重且堅固無比,散發出一股令人敬畏的莊嚴肅穆氣息。這扇大門不僅僅隻是進入寨子的正門而已,它更像是一位默默無言卻又忠實可靠的曆史見證者,靜靜佇立在那裏,目睹了歲月的更迭和人事的變遷。


    在大門之前,張愛平將軍親自題寫的寨名“雲頂寨”三個大字龍飛鳳舞、遒勁古樸,仿佛蘊含著無盡的力量與故事。這些字猶如一道神秘的符咒,將這座古老寨子的曆史與文化緊緊封印其中。


    隆昌這個地方隸屬於川東地區的平行嶺穀地帶,這裏的地形起伏不定,一座座小巧玲瓏的山丘此起彼伏,宛如大地母親輕輕跳動的脈搏。早在明代洪武四年的時候(也就是公元 1371 年),郭氏家族的始祖郭孟四則千裏迢迢地從遙遠的湖北省麻城縣遷徙入蜀,並最終選擇在此處安家落戶。經過漫長時光的沉澱和積累,後來他們才建造起了這座聞名遐邇的雲頂寨。幾百年來,這座山寨曆經風雨洗禮,依然屹立不倒。


    五明一行走進山寨內部,可以看到一片片肥沃的農田整齊有序地排列著,綠油油的莊稼在微風中輕輕搖曳;還有一個個綠意盎然的菜園子,裏麵種滿了各種各樣新鮮可口的蔬菜瓜果;此外,遍布四處的果樹枝頭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再加上那一池清澈見底的水塘,水波蕩漾間倒映出藍天白雲和四周青山綠樹的倩影。整個山寨就如同一個自成一體的小王國一般,自給自足、寧靜祥和,真可謂是一處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啊!


    這是一個擁有著六百多年悠久曆史傳承的名門望族,其家族曆代皆以詩書傳家、文風鼎盛而著稱於世,更是累世為官、縉紳輩出。這個家族不僅人丁興旺、資產豐厚,而且所擁有的田畝廣袤無垠、莊園寬敞遼闊,曾經在隆昌這片土地的曆史長河中獨領風騷、稱雄一方。


    此次五明來到這裏,眼前所見令他不禁心生感慨。隻見一部分古老的建築正處於精心的保養修繕之中,然而那大麵積的藍色圍欄卻突兀地矗立在那裏,仿佛一道不和諧的音符,無情地破壞了整體的美感。但碧波蕩漾的池水也給了五明美輪美奐的感覺。


    漫步在這條古樸的街道上,四周一片寧靜祥和,隻有當地的狗狗好奇地跟隨著五明的腳步,但它們並沒有發出半點犬吠之聲,使得整個氛圍越發顯得靜謐而又神秘。


    時光流轉,春去秋來,此時正值豐收之季,果樹枝頭早已掛滿了累累碩果,紅彤彤、黃澄澄的果實令人垂涎欲滴,真恨不得立刻摘下一顆品嚐一番。五明心中暗自思忖:“或許這就是一種特別的緣分吧,竟能讓我在這雲頂寨與之邂逅。”


    五明興致勃勃地向三明哥哥一行人介紹道:“這隆昌雲頂寨啊,那可真是一個充滿曆史韻味的地方!這裏的每一塊石頭仿佛都是歲月的見證者,它們默默地訴說著往昔的故事。想當年,明洪武年間的時候,郭氏家族就來到此地紮根啦。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繁衍,他們郭氏家族的人可是遍布四方呢!不僅台灣有,全球各國也有他們家的人分布。”


    五明頓了頓,接著說道:“你們看,寨子外麵的那條老街和寨子裏的落虹橋,依然保留著過去的模樣。隻是可惜啊,寨子裏那些古老的宅子大多已經變得搖搖欲墜嘍。”


    隨後,五明又詳細地講述起郭氏家族的曆史:“話說郭氏的始祖名叫郭孟四,在明代洪武四年,也就是 1371 年那會兒,他千裏迢迢從湖北麻城一路跋涉入蜀,並最終選擇在此定居下來。後來呀,他的後代子孫裏出了不少有出息的人物呢!比如郭廉和郭元柱等,這兩位在明朝的時候考中了進士,還身居高位。正因如此,郭氏一族代代為官,聲名遠揚,逐漸成為了雲頂一帶的名門望族。”


    五明說:“郭廉告老還鄉之後,就在這山頂之上築起了巢穴居住。由於這座山高聳入雲,所以便取了個名字叫‘雲頂寨’。時光荏苒,到了清代鹹豐九年,即 1859 年的時候,郭人鋃遵從父親的命令開始修建雲頂寨。再後來,光緒二十年時,郭祖楷又對寨子進行了擴建和加固工程。就這樣,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建設,才有了咱們今天所看到的這般猶如縣城規模大小的堅固城牆呐!”


    五明接著說道:“明朝洪武四年,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六百餘個春夏秋冬。自那時起,郭氏家族的始祖郭孟四踏上了入川之路,開啟了這段漫長而傳奇的曆史篇章。這一晃眼,六百多年的光陰悄然流逝,期間曆經了幾個朝代的更迭與變遷。直至清朝末年,郭雅南這位郭氏後人與瀘縣舉人萬慎一同向省裏呈報並獲得批準後,開始在雲頂寨旁邊的山上建造雲頂場。他們巧妙地利用雲頂寨外亂石坡和小塊農田的地勢,精心規劃並建成了眾多房屋和店麵。隨著這些基礎設施的逐漸完善,各行各業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出來,商業活動日益繁榮,雲頂場漸漸成為了一個熱鬧非凡的地方。”


    五明繼續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每當夜幕降臨,霧氣彌漫之際,那便是淩晨到來的時候。四麵八方鄉村裏前來趕集的人們手持著火把和油燈,星星點點的光芒閃爍在山間彎道和林間地頭。原來啊,這都是因為郭氏大家族中的老爺、少爺以及小姐們每晚都會興致勃勃地打牌娛樂,一直鏖戰到深夜時分。玩累了肚子餓,自然就需要享用一些美味可口的夜宵來補充能量啦!於是乎,家中的管事和傭人們就得趕緊連夜操持起來,準備各種豐盛的食物供主人們享用。”


    五明說:“而那些精明的四鄉商家們嗅到了商機,為了迎合郭家人的需求,更是絞盡腦汁將整個雲頂場的夜市打造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在這裏,琳琅滿目的商品讓人目不暇接,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然而,最為神秘之處在於,雲頂場的趕集時間與眾不同,它竟然選在了淩晨時分!每逢農曆每月初三、初六、初九的寅時(也就是淩晨三點到五點之間),當大多數人還沉浸在甜美的夢鄉之中時,就能看到山道上蜿蜒前行的長長火龍——那是一支支由趕集者手中的火把組成的隊伍。由於這個特殊集市持續的時間非常短暫,往往在天還未亮之前,人群就會如同潮水一般迅速散去,所以此地被人們形象地稱作‘鬼市’。”


    五明繪聲繪色地說道:“你們知道嗎?這雲頂場啊,它最為獨特之處便是主要趕夜場呢!聽老一輩人講啊,這裏的人們都習慣了在半夜的時候進場開始交易,等到天一亮就立馬散場迴家去咯。而且神奇的是,這樣奇特的風俗竟然從古至今都沒有改變過呢!每當開場之時,便能看到那山道之上一路蜿蜒曲折的火把,星星點點連成一片,好不壯觀呐!不過嘛,這些火把移動起來卻是‘偷偷摸摸’的樣子,仿佛大家正在交易著什麽見不得光的寶貝似的。也正因如此,這個地方還有個特別響亮的名號——‘強盜市’!就這樣,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一年又一年流逝,雲頂場的這種風俗也就一直流傳到了今天啦。”


    說到這兒,五明頓了頓,接著又神秘兮兮地壓低聲音道:“還有件事兒你們可能不知道,想當年雲頂寨最為興盛繁榮的時候啊,瀘州老窖的那些窖池可足足有一多半兒原本都是屬於雲頂寨子裏頭郭氏家族的呢!控股了瀘州老窖酒廠,剩下的部分則歸溫氏家族所有。後來瀘州老窖被國有化以後,溫家倒是順順利利地拿到了相應的補償款項,然而郭家卻不知為何愣是一分錢都沒能撈到手哦!”


    中午時分,陽光正烈,五明一行人走進了雲頂寨內的一家農家樂。這家農家樂環境清幽,周圍綠樹成蔭,讓人感覺格外舒適。他們興致勃勃地點了一隻土雞和老臘肉,還搭配了其他一些美味可口的菜肴,準備享用一頓豐盛無比的午餐。


    不一會兒,一道道香氣撲鼻的佳肴陸續端上桌來。那隻土雞燉得鮮嫩多汁,金黃色的雞湯表麵浮著一層薄薄的油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老臘肉則切成薄片,肥瘦相間,晶瑩剔透,入口即化,獨特的煙熏味道令人迴味無窮。此外,還有清爽可口的蔬菜、香辣開胃的炒豆幹等等,滿滿一桌美食讓大家垂涎欲滴。


    眾人紛紛動筷,大快朵頤起來。他們一邊品嚐著美味,一邊談笑風生,氣氛十分融洽。五明還帶了三溪酒,和三明哥哥喝了幾杯。這頓午餐不僅滿足了味蕾的享受,更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午餐過後,大家稍事休息,便又精神抖擻地繼續在雲頂寨內遊覽。走著走著,五明一行人突然眼前一亮,隻見前方不遠處有一座造型別致的石橋橫跨在水麵之上。這座石橋名叫落虹橋,它靜靜地矗立在雲頂鎮雲頂寨內的如意池上,宛如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據了解,落虹橋始建於清代光緒三十年(公元 1905 年),至今已有百餘年曆史。它是一座由四個弧形橋洞組成的五孔石質拱券式平梁橋,呈東西走向。整座橋長約 18.7 米,寬 1.8 米,每個橋洞跨度均為 3 米,高度達 2.2 米。橋的兩端還各設有一段長 2.4 米的引橋,方便行人上下橋。


    關於這座橋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呢!據說當年寨內有位新娘出嫁,當她走過這座橋時,頭上的紅蓋頭被一陣突如其來的風給吹落了下來。那紅蓋頭飄飄揚揚地落入橋下的如意池中,恰似一片絢麗多彩的彩虹,於是這座橋就得名“落虹橋”。而如意池,則是在第三次擴建雲頂寨時特意建造的一口大水塘,其作用是儲存寨內居民日常所用的生活用水。如今,如意池水清澈見底,微風拂過,波光粼粼,與古老的落虹橋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為了追求吉祥如意以及外觀上的美感,此池塘被設計成了如意的形狀。池塘的四周牆壁均采用經過精心打磨、扁平且平整的青條石鑲嵌而成。這些石頭之間的縫隙也都處理得十分精細,使得整個牆麵顯得光潔平滑。遠遠望去,這麵牆宛如一條潔白的綢帶蜿蜒曲折地環繞著池塘;而當人們走近觀看時,則會發現它更像是一圈精美的玉石欄杆,優雅地盤旋在池塘周圍。


    一座名為落虹的橋梁橫跨於池水之上,其造型別致精巧。在橋頭處建有一座小巧玲瓏的亭子,這座亭子便是觀魚亭。亭子的飛簷高高翹起,猶如展翅欲飛的鳥兒一般輕盈靈動。紅色的顏料塗抹在飛簷之上,鮮豔奪目,給人一種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感覺。亭子周邊還環繞著古老的梅花樹,它們蒼勁有力的枝幹相互交織在一起,仿佛在守護著這片寧靜的角落。


    站在觀魚亭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池水中遊動的魚兒。它們或嬉戲玩耍,或悠然自得地穿梭於水草之間,數量之多令人驚歎不已。這座落虹橋不僅僅是用來連接兩岸的通道,更是作為園內建築的一處重要點綴存在。同時,它也是彰顯這個家族財富與地位的象征之一。自這座橋建成並投入使用以來,曆經歲月的洗禮,但依然保存得相當完好,幾乎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壞。


    五明一行人走上一處圍牆遠遠望去,隻見寨內的地勢呈現出一種緩緩上升的斜麵狀,仿佛一座天然的舞台。而那十餘個或大或小的莊園,則如同繁星般點綴在這片土地之上。每個莊園都有著獨特的名字,比如“金墨灣”、“竹林屋基”、“新竹林屋基”等等,這些名字充滿了詩意和神秘色彩。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其中的絕大部分莊園已經荒廢多時,歲月的侵蝕讓它們變得破敗不堪。有的甚至連牆體都已經消失不見,隻剩下一片荒蕪的地基,被茂密的荒草所淹沒,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輝煌與滄桑。


    不過,在眾多廢墟之中,有一處莊園卻格外引人注目——那便是保存最為完好的金墨灣莊園。這座莊園始建於明末清初時期,乃是當年寨主的居所。從它那巍峨的建築和精美的雕刻中,可以想象得出昔日主人的尊貴地位和奢華生活。據說,當時的寨主擁有著龐大的家業,家中雇傭的家丁和傭人多達數百人之眾。而且,這位寨主還曾一度掌控著當地著名的老窖酒產業,使得他的名聲遠揚至川南地區,並曆經數百年而不衰。站在此處,人們不禁感歎:


    “大戶郭家真土豪,


    雲頂山上修城堡,


    竣工取名雲頂寨。


    家丁傭人幾百人,


    一度控股老窖酒,


    享譽川南幾百載!”


    這段曆史佳話至今仍在民間流傳,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


    五明一行走出雲頂寨看見,時至今日,雲頂場鎮居民絕大多數已外遷,留守古鎮的多為老人,昔日熱鬧的景象,隻存在於當地人口頭描述之中,但房屋上鏤空雕花的梁柱,門窗上的精美木雕,還訴說著場鎮當初的繁榮。


    五明一行人結束了對神秘而壯觀的雲頂寨的遊覽之後,稍作休整便登上了那輛等候多時的麵包車,準備踏上歸程。車輛沿著蜿蜒曲折的道路緩緩行駛,車窗外的風景如同一幅流動的畫卷不斷展開。


    經過一段時間的車程,他們終於迴到了熟悉的山川機械廠。在這裏,三明哥哥和嫂嫂帶著可愛的春娃子開始了一段歡樂的時光。幾天裏,他們盡情地探索著山川機械廠周邊的美景與有趣之處,感受著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


    然而,快樂的日子總是短暫的,很快就到了分別的時候。三明哥哥一家決定啟程返迴瀘州,五明親自將他們送到了三叉路口。路上人來人往,行色匆匆,但五明和三明哥哥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卻讓周圍的喧囂都變得安靜起來。他們緊緊相擁,互道珍重,眼中滿是不舍。最後,隨著客車緩緩駛出,載著三明哥哥一家的汽車翻過了界牌山,淡出了五明的視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學生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果果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果果9並收藏我的學生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