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軍營的一處營帳中,案幾上擺著肉食與馬奶酒,於夫羅沒有撒謊,憑借他的金刀果然是會受到款待。張楊等人吃了些肉食,卻是對匈奴人的馬奶酒提不起一絲興趣。


    眾人吃飽後,張楊在盤算著如何說服於夫羅以及羌渠,關羽則是在張楊的一側、摩挲著自己新得的青龍偃月刀,觀其神情,這把寶刀顯然是讓他喜愛無比。


    另一側,牛俊也在有樣學樣地摩挲著自己新得的大刀,從其用不知哪裏扯來的一塊絹布,沾著牛角杯中的馬奶酒,細細擦拭的動作可以看出,他同樣對這柄關羽嫌太輕的寶刀十分地滿意。


    胡開則是一臉嫌棄地看著二人,似乎是對二人這副沒見過神兵利器的樣子,發自內心地有些不屑,而他自己的長槍上,卻是裹著一層麻布,似乎是怕不小心刮花了!


    張楊苦思冥想許久,始終也沒拿定主意,索性決定見機行事,眼見三人的注意力都在兵器上,自己也噌地一聲拔出橫刀,從懷中掏出一塊絹布,細細地擦拭起來。


    營帳中的三人見到張楊的動作,再看看自己腰間的七十二煉橫刀,頓時有些索然無味起來。因為他們見過、張楊為了測試這些橫刀的韌性,用手中的大號橫刀,一刀劈斷過他們腰間的這種橫刀。


    就在營帳中的氣氛有些怪異時,外麵傳來一陣轟隆隆的馬蹄聲,幾人對視一眼後,紛紛停下了手中的動作,他們知道,應該是於夫羅率軍趕到了。


    他們猜得不錯,來的正是匈奴王廷的驕傲、左賢王於夫羅。原本於夫羅正在與羌渠議事,忽然聽聞王廷守衛來報:護匈奴中郎將麾下、虓虎營軍司馬張楊,率領五百漢軍到了王廷。


    於夫羅心中很是納悶,他們也是剛收到大漢的公文不久,對於大漢突然在雲中、設立了一個虓虎營一事,他們的理解是:這完全是護匈奴中郎將、並州刺史張懿,出於對他喜愛的義子張楊的一種保護。


    對此,他們也沒當迴事,畢竟他們父子對大漢的態度還算友好,而且馬上就要與大漢通商,靠著與大漢交易的糧食,壯大他們的族群、增加他們的實力!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張楊居然帶著他的護衛、虓虎營,來到了匈奴王廷。當於夫羅將此事告訴了羌渠之後,羌渠也表示很不理解。於夫羅從並州晉陽迴來後,曾經事無巨細地對他作了匯報。其中最濃墨重彩描述的,便是這個雲中張楊。


    父子二人想了許久,也沒想出這個張楊的來意,於是羌渠對於夫羅道:


    “左賢王,汝已經成長為匈奴最勇猛、睿智的雄鷹,為父感到非常地驕傲!而那張楊能夠引起汝、如此的重視,為了與其交好,竟然不惜將自身信物相贈,便必然有著其極為不凡之處!


    匈奴人與漢人經曆了無數代人的爭鬥,盡管依靠著無數雄駿的戰馬,匈奴人可以在草原上來去如風,但是在與缺乏戰馬的漢人爭鬥中,還是沒有占到絲毫的便宜,甚至是反而被漢人打得分崩離析。這究竟是為何?隻是因為漢人的人口數量比匈奴多嗎?”


    羌渠慈愛地看著他最出色的兒子,像是一位智者一般,循循善誘地引導著於夫羅去思考,看著陷入沉思的於夫羅,羌渠給出了自己的總結:


    “並不是,最起碼並不全是。匈奴人雖然有著戰馬之利,而漢人卻也能依靠他們無窮的智慧,製造出堅固的鎧甲、鋒銳的兵器、以及克製匈奴騎兵的強弓硬弩;甚至是還能創造出許多、威力強大的軍陣!


    也是因此,為父才決定改變對漢人的策略,去了解漢人、接近漢人、向漢人學習;不僅是學習他們的技術,還要學習漢人的智慧,再借助漢人的智慧,讓匈奴重新強大起來!


    根據汝的描述,很顯然,這個張楊雖然年輕,卻是極具漢人智慧之人,所以,為父鼓勵汝去與其接觸、與其交好,借助其智慧壯大匈奴。”


    於夫羅聽完羌渠的話,又沉思了片刻後,才對羌渠道:


    “父王,孩兒結交這個張楊,一是遵循了父王的教導,二是發現張懿對這個義子十分地喜愛,想通過交好此子,為匈奴王廷爭取更多的好處。


    但是漢人的心思極多,不會真心地與匈奴人交好,即便他們幫助匈奴王廷,也不過是為了利用匈奴王廷,達到他們自己的目的!”


    羌渠對於於夫羅的清醒非常滿意,讚許地點點頭道:


    “不錯!這一點為父也知道,不過,有智慧的不僅僅隻有漢人,吾等馬背上的民族,也有自己的智慧。


    漢人想要利用吾等,吾等便找出對匈奴不利的風險、去解決掉,讓漢人的利用,成為匈奴壯大的助力,那讓漢人利用又有何妨?無非就是相互利用罷了!”


    羌渠的教導,讓於夫羅心中不禁豁然開朗起來,對羌渠行禮道:


    “父王,孩兒明白了!孩兒這就去盛情接待這個張楊,探明他來王廷究竟是何目的!看看能否從其目的中,尋到對匈奴壯大有利的機會!”


    羌渠聞言,欣慰地點點頭,隨即擺手示,示意於夫羅盡管放手去做。於夫羅恭敬地向羌渠深深地一禮,這才退出了單於王帳,點齊三千護衛,向著王廷守衛大營疾馳而去!


    趕到守衛大營之後,於夫羅在守衛將領的引導下,向著一處營帳行去。還未到近前,便見到有五百身披黑袍的騎兵,皆是一人雙馬,擺著隨時護住營帳中人、衝出包圍的陣型。從這些黑袍下麵、不時閃爍的金屬光澤便能看出,這五百人乃是身披鐵甲的精銳騎兵。


    在這五百騎兵身側不遠處,堆著一些啃幹淨的肉骨頭,顯然,這五百騎兵也是受到了款待,可即便是用飯,他們也沒有遠離自己的戰馬與兵器,一直準備著、隨時投入戰鬥。


    在這五百騎兵身後,有四匹戰馬,其中一紫一黑兩匹七尺有餘的雄駿寶馬,讓即便不缺真正汗血寶馬的於夫羅,也是喜愛無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並州豪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羞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羞刀並收藏漢末之並州豪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