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沉默良久,還是牛俊甕聲甕氣地提議道:
“軍司馬,是否可以去雁門或晉陽搬救兵?以軍司馬與雁門太守以及張刺史的關係,他們定然不會見死不救!”
張楊搖頭道:
“此策恐怕不行,雁門以及太原雖然相對兵馬多些,可他們需要防守之處也多,一旦疏漏一處,那可就不是一兩千百姓遭難的事了,即便他們與某關係再如何親近,孰輕孰重也是會分得清的。”
關羽出言道:
“若想不被鮮卑困死,虓虎營便不能據城而守,吾等最好的辦法便是發揮騎兵的優勢、主動出擊,在鮮卑騎兵將吾等圍困之前,將其擊潰或是不斷對其襲擾,讓其不敢安心圍困塢堡!
隻不過吾等終究還是人數太少,萬一被大隊鮮卑騎兵拖住,其餘鮮卑騎兵一擁而上,人力有窮時,吾等怕是依舊難以幸免。”
張楊點點頭道:
“雲長兄所言不錯,鮮卑騎兵每次大規模犯邊,每個州郡最少會派出數萬人,這數萬人無論是去劫掠雁門還是太原,其主力大軍的必經之路、往往都選在雲中郡。
屆時,即便雲中這一路僅有兩三萬人,可隻需一人射出一箭,就能將張家塢堡以及驍騎營、盡數淹沒!
吾等的優勢在於甲胄精良,可若是久戰,精良的甲胄便會成為吾等負擔,遲早會被生生耗死!
再者說,吾等身穿精良的鎧甲,可戰馬卻是沒有絲毫防護,一旦在衝鋒中戰馬中箭倒地,鎧甲再如何精良也會被戰馬活活踩死。”
忽然,老李勝出言道:
“稚叔,汝是否忘記了匈奴人,鮮卑劫掠的可不止是漢人,包括烏桓人、匈奴人,都將是鮮卑人的劫掠目標!雖然鮮卑與匈奴、烏桓同氣連枝,可殺戮起來,也是絲毫不會手軟啊!”
張楊思索了片刻,遲疑道:
“匈奴人雖然騎兵不少,可一旦外敵入侵,他們的主要兵力,大部分會用來守護各自的部落,除非……”
突然,張楊的眼睛一亮,驚喜地道:
“祖父的意思是……讓義父以護匈奴中郎將的名義,帶領匈奴騎兵,主動迎擊鮮卑騎兵?”
不過,隨即張楊的眼神又暗淡了下來,無奈地道:
“此事恐怕是難啊!自從前任護匈奴中郎將張修、扶持親漢的羌渠上位後,匈奴‘休屠各’人時常叛亂,單於王廷勢力根本難以對其形成壓製,若是義父率軍出城迎擊鮮卑,‘休屠各’人定然會趁機、進攻兵力空虛的太原!”
老李勝搖頭笑道:
“此事還用不到張刺史出麵!匈奴人中,除了匈奴王廷與‘休屠各’人,還有大量的中立部落,而且這些中立部落,皆是實力強大的老貴族部落,他們雖然比不上匈奴四大姓氏,可也絕對不容小覷。
這些較為油滑的老貴族部落,大都隻會效忠於、最強大且最能帶給他們利益的人。
此前稚叔說服張刺史與匈奴人通商,讓匈奴人能夠買到大量的糧食,如今是該讓匈奴人看看,羌渠單於不但能夠讓他們得到糧食,其麾下騎兵還擁有著強大的戰力,能在外敵入侵時保護他們!”
聽完李勝的分析,眾人紛紛大喜過望,紛紛暗讚:果然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關鍵時刻,還是得靠這些經驗豐富的老人。
就連老愛與李勝鬥嘴的張武,也不禁暗讚:這老李勝年輕時被稱作“奸滑似鬼”,實非浪得虛名,果然有兩把刷子!
張楊看著一臉自得的祖父李勝,驚喜地道:
“祖父的意思,讓某去說服羌渠,誘導他將抵禦鮮卑入侵的責任攬到匈奴人的頭上?”
李勝欣慰地點點頭道:
“孺子可教也!”
張楊站起身來,來迴踱了幾步,隨即從懷中掏出了於夫羅的金刀,喃喃道:
“不曾想,此物如此快便能派上用場!也罷,就依祖父之策行事!”
“程遠聽令!某應該有一屯親衛,不過如今加上汝自己總共八人,某任命汝為親衛屯屯長,率領剩餘七人、一人雙騎星夜兼程,火速去雁門尋某舅父,讓其將敵情以及吾等謀劃、立即傳書告知某義父!”
“諾!”
程遠應諾之後,帶著陳青、張成、張琦、李興、陳猛、周平、王賢其人快速下去準備了!
張楊又問向關羽:
“雲長兄,虓虎營的軍服、馬鐙、馬蹄鐵、長矛、橫刀可曾配齊?”
“啟稟軍司馬,皆以齊備!”
“好!明日一早出發,隨某入南匈奴王廷,會一會那南匈奴羌渠單於!”
“諾!”
第二日一早,張楊亮出旗幟,率領五百名身鐵甲、外罩黑袍的虓虎營騎兵,向著西河郡美稷縣南匈奴王廷出發了。
雖然雲中郡雲中縣到單於王庭、直線距離不過二百裏,可中間隔著黃河,需要繞路到定襄與雁門交界的偏關渡河,這一繞路直接將距離拉長到了四百裏。
一路上匈奴部落眾多,其中有隸屬王廷的,有“休屠各”人的,因此,張楊不得不減慢速度,留著馬力應對突發狀況。
不過提前一日出發的程遠等人,由於隻有八人,靈活方便了許多,因此,星夜兼程之下,在張楊一行剛渡過黃河之時,便已經到達了馬邑。
到達馬邑後便可以用飛鴿傳書了,雁門都尉郭泰剛從雲中迴到雁門沒幾日,得到消息後立即稟報了雁門太守郭縕。郭縕也不含糊,當即便傳書張懿,並開始調兵遣將布置防務。
張懿收到傳書之後頓時大驚,因為每次鮮卑大規模寇邊時,都會有大量的漢人百姓慘遭屠戮,於是毫不遲疑地將此事向朝廷傳書。
雖然大漢朝廷近些年、一直對鮮卑犯邊之事較為敏感,一旦遇上與鮮卑有關的消息便沒有人敢大意,不過為了防止發生意外,張懿還向諸多朝中大臣也傳了一份消息。
而此時的張楊已經是行軍第二日,已經極其接近單於王庭。這一路上,張楊為了防止在這緊要關頭,引發不必要的麻煩,刻意避開了‘休屠各’人的部落,因此,一路上還算順利。
在接近單於王庭後,雖然張楊有著護匈奴中郎將的大旗,但還是被大隊匈奴騎兵攔了下來,畢竟這麵大旗,已經有數年沒有出現在單於王廷了,更為關鍵的是,張楊還帶著一支鎧甲鮮明的漢人軍隊。
守護王廷的匈奴騎兵,在張楊出示了於夫羅的彎刀後,倒是還算客氣,派人快速迴去稟報的同時,還貼心地將張楊一行,帶到了一處軍營中休息。
當然,這其中也不無軟禁的意思,需要等到於夫羅的迴複後,才會按照於夫羅的命令行事!
“軍司馬,是否可以去雁門或晉陽搬救兵?以軍司馬與雁門太守以及張刺史的關係,他們定然不會見死不救!”
張楊搖頭道:
“此策恐怕不行,雁門以及太原雖然相對兵馬多些,可他們需要防守之處也多,一旦疏漏一處,那可就不是一兩千百姓遭難的事了,即便他們與某關係再如何親近,孰輕孰重也是會分得清的。”
關羽出言道:
“若想不被鮮卑困死,虓虎營便不能據城而守,吾等最好的辦法便是發揮騎兵的優勢、主動出擊,在鮮卑騎兵將吾等圍困之前,將其擊潰或是不斷對其襲擾,讓其不敢安心圍困塢堡!
隻不過吾等終究還是人數太少,萬一被大隊鮮卑騎兵拖住,其餘鮮卑騎兵一擁而上,人力有窮時,吾等怕是依舊難以幸免。”
張楊點點頭道:
“雲長兄所言不錯,鮮卑騎兵每次大規模犯邊,每個州郡最少會派出數萬人,這數萬人無論是去劫掠雁門還是太原,其主力大軍的必經之路、往往都選在雲中郡。
屆時,即便雲中這一路僅有兩三萬人,可隻需一人射出一箭,就能將張家塢堡以及驍騎營、盡數淹沒!
吾等的優勢在於甲胄精良,可若是久戰,精良的甲胄便會成為吾等負擔,遲早會被生生耗死!
再者說,吾等身穿精良的鎧甲,可戰馬卻是沒有絲毫防護,一旦在衝鋒中戰馬中箭倒地,鎧甲再如何精良也會被戰馬活活踩死。”
忽然,老李勝出言道:
“稚叔,汝是否忘記了匈奴人,鮮卑劫掠的可不止是漢人,包括烏桓人、匈奴人,都將是鮮卑人的劫掠目標!雖然鮮卑與匈奴、烏桓同氣連枝,可殺戮起來,也是絲毫不會手軟啊!”
張楊思索了片刻,遲疑道:
“匈奴人雖然騎兵不少,可一旦外敵入侵,他們的主要兵力,大部分會用來守護各自的部落,除非……”
突然,張楊的眼睛一亮,驚喜地道:
“祖父的意思是……讓義父以護匈奴中郎將的名義,帶領匈奴騎兵,主動迎擊鮮卑騎兵?”
不過,隨即張楊的眼神又暗淡了下來,無奈地道:
“此事恐怕是難啊!自從前任護匈奴中郎將張修、扶持親漢的羌渠上位後,匈奴‘休屠各’人時常叛亂,單於王廷勢力根本難以對其形成壓製,若是義父率軍出城迎擊鮮卑,‘休屠各’人定然會趁機、進攻兵力空虛的太原!”
老李勝搖頭笑道:
“此事還用不到張刺史出麵!匈奴人中,除了匈奴王廷與‘休屠各’人,還有大量的中立部落,而且這些中立部落,皆是實力強大的老貴族部落,他們雖然比不上匈奴四大姓氏,可也絕對不容小覷。
這些較為油滑的老貴族部落,大都隻會效忠於、最強大且最能帶給他們利益的人。
此前稚叔說服張刺史與匈奴人通商,讓匈奴人能夠買到大量的糧食,如今是該讓匈奴人看看,羌渠單於不但能夠讓他們得到糧食,其麾下騎兵還擁有著強大的戰力,能在外敵入侵時保護他們!”
聽完李勝的分析,眾人紛紛大喜過望,紛紛暗讚:果然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關鍵時刻,還是得靠這些經驗豐富的老人。
就連老愛與李勝鬥嘴的張武,也不禁暗讚:這老李勝年輕時被稱作“奸滑似鬼”,實非浪得虛名,果然有兩把刷子!
張楊看著一臉自得的祖父李勝,驚喜地道:
“祖父的意思,讓某去說服羌渠,誘導他將抵禦鮮卑入侵的責任攬到匈奴人的頭上?”
李勝欣慰地點點頭道:
“孺子可教也!”
張楊站起身來,來迴踱了幾步,隨即從懷中掏出了於夫羅的金刀,喃喃道:
“不曾想,此物如此快便能派上用場!也罷,就依祖父之策行事!”
“程遠聽令!某應該有一屯親衛,不過如今加上汝自己總共八人,某任命汝為親衛屯屯長,率領剩餘七人、一人雙騎星夜兼程,火速去雁門尋某舅父,讓其將敵情以及吾等謀劃、立即傳書告知某義父!”
“諾!”
程遠應諾之後,帶著陳青、張成、張琦、李興、陳猛、周平、王賢其人快速下去準備了!
張楊又問向關羽:
“雲長兄,虓虎營的軍服、馬鐙、馬蹄鐵、長矛、橫刀可曾配齊?”
“啟稟軍司馬,皆以齊備!”
“好!明日一早出發,隨某入南匈奴王廷,會一會那南匈奴羌渠單於!”
“諾!”
第二日一早,張楊亮出旗幟,率領五百名身鐵甲、外罩黑袍的虓虎營騎兵,向著西河郡美稷縣南匈奴王廷出發了。
雖然雲中郡雲中縣到單於王庭、直線距離不過二百裏,可中間隔著黃河,需要繞路到定襄與雁門交界的偏關渡河,這一繞路直接將距離拉長到了四百裏。
一路上匈奴部落眾多,其中有隸屬王廷的,有“休屠各”人的,因此,張楊不得不減慢速度,留著馬力應對突發狀況。
不過提前一日出發的程遠等人,由於隻有八人,靈活方便了許多,因此,星夜兼程之下,在張楊一行剛渡過黃河之時,便已經到達了馬邑。
到達馬邑後便可以用飛鴿傳書了,雁門都尉郭泰剛從雲中迴到雁門沒幾日,得到消息後立即稟報了雁門太守郭縕。郭縕也不含糊,當即便傳書張懿,並開始調兵遣將布置防務。
張懿收到傳書之後頓時大驚,因為每次鮮卑大規模寇邊時,都會有大量的漢人百姓慘遭屠戮,於是毫不遲疑地將此事向朝廷傳書。
雖然大漢朝廷近些年、一直對鮮卑犯邊之事較為敏感,一旦遇上與鮮卑有關的消息便沒有人敢大意,不過為了防止發生意外,張懿還向諸多朝中大臣也傳了一份消息。
而此時的張楊已經是行軍第二日,已經極其接近單於王庭。這一路上,張楊為了防止在這緊要關頭,引發不必要的麻煩,刻意避開了‘休屠各’人的部落,因此,一路上還算順利。
在接近單於王庭後,雖然張楊有著護匈奴中郎將的大旗,但還是被大隊匈奴騎兵攔了下來,畢竟這麵大旗,已經有數年沒有出現在單於王廷了,更為關鍵的是,張楊還帶著一支鎧甲鮮明的漢人軍隊。
守護王廷的匈奴騎兵,在張楊出示了於夫羅的彎刀後,倒是還算客氣,派人快速迴去稟報的同時,還貼心地將張楊一行,帶到了一處軍營中休息。
當然,這其中也不無軟禁的意思,需要等到於夫羅的迴複後,才會按照於夫羅的命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