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競算是徹底把吳青陽教壞了,一套職稱製度教學下來,吳青陽是一通百通,“大王,其實咱們可以在其他的領域也實行職稱製度”
楊競一愣,隨即哈哈大笑道,“再說吧。如果真的那樣,咱們遼藩就成了卷王之國了”
這職稱製度肯定有些自己獨特的作用,但是累也是真累,卷也是真卷,對人才的禍害也是真禍害。楊競向來反對內卷的,不然他直接入關爭奪天下多好?何必窩在襄平城?
吳青陽雖然不明白什麽卷王,但是還是能猜測得出來,卷王應該是內部競爭加劇的意思。不過吳青陽還是很溫婉的點頭,“大王說得極是”
楊競和吳青陽也就住在鳳凰行宮不走了,不斷指揮調度著各方麵事宜。遼藩的大臣們也幹脆就把鳳凰行宮當成了第二個遼王府,很多大臣都是襄平城和鳳凰行宮兩頭跑,不少大臣開始適應苦逼的通勤生活。
最近一段時間,政保司襄平郡分司的一把手員外郎沈婉過得並不好,在折騰了快一個月的時間後,依舊沒有抓到黑龍會首領李誠。沈婉作為政保司襄平郡分司的一把手,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單橋,還沒有消息嗎?”沈婉一臉憂愁的坐在政保司襄平郡分司的大堂上,看著自己的副手說道。
“迴大人的話,屬下已經把襄平郡九縣的兄弟們都召集迴來了,還是沒有探查到李誠的藏身之所”單橋也是超級鬱悶,折騰了一個月,連敵人影子都沒有摸到。
其實這也不能怪沈婉和單橋無能,畢竟柳依帶著政保司總部精銳,都沒有抓到李誠,更不能指望沈婉以一郡之力拿住李誠,但是沈婉就是鬱悶,她非常希望能在楊競麵前露臉,抓住李誠,就是最大的露臉機會。
與通政司胡楠躲著楊競不同,沈婉倒是十分的願意和楊競親近。特別是上次客棧刺殺,沈婉坐在楊競的身上,別提心裏有多激動了。這些天,沈婉心裏就一個念頭,如果當時沒有刺殺、沒有何知遠等人在的話,就好了。
當然了,這話沈婉也就敢在心裏想想,一旦要是被別人知道,不說大不敬之罪吧。但就是大王的那些紅顏知己,就會要了她的命。畢竟秋華、張妍、柳依、紫鑫等人就沒有一個善茬。
“把人手都撤迴吧,讓兄弟們都歸建”沈婉無奈的說道。現在這樣大海撈針也沒什麽意思了,還是放棄吧。
單橋早就想放棄了,在幾十萬人口的襄平城裏,找到一個隱藏起來的人實在是太費勁咯。或者說沒有明確情報得前提下,那就是不可能。
現在聽見頂頭上司這麽說,單橋心裏一陣放鬆,這個狗屎任務可算是告一段落了。這一個月來了,沒有功勞還挨累。
“屬下這就去安排”單橋立即答應下來。
且不說偃旗息鼓的政保司,楊競讓吳青陽在鳳凰行宮住了幾天以後,就讓她迴去了。畢竟這個地方條件簡陋,和遼王府,或者柳河行宮沒法比。
“大王,妾身還是留在這裏陪您吧,畢竟您身邊沒個伺候的人不行”吳青陽勸道。
“哈哈,青陽你也不是不知道,孤向來和士兵們同吃同住,不需要別人照顧啊”楊競不以為意的說道。
吳青陽在的時候,楊競很多事情都不方便,畢竟是正牌得妻子,楊競還是很尊重吳青陽的。但是吳青陽走後,楊競就可以嗨起來了。
“不過你的話倒是提醒孤了”楊競沉吟了一會說道,“青陽你也別返迴遼王府了,就去柳河行宮住吧,既能避暑,還能提高安保能力”
不過怎麽說,柳河行宮的防衛要比遼王府要嚴密的多,畢竟柳河行宮孤處城外,周邊的閑雜人等十分的少,護衛起來就相對容易。加之周圍也都被大內侍衛所包圍,所以柳河行宮的安全性是比較高的。
襄平城內龍蛇混雜,各方麵的勢力都有,大梁的?高句麗的、突厥的,百濟的,幾乎所有的勢力都有情報人員在襄平城,是真的不安全。
不說別的吧,那個黑龍會的李誠現在還沒有抓到呢,誰知道襄平城裏有多少個李誠?小心謹慎是沒有問題的。誰知道這些勢力會不會狗急跳牆,再次來波刺殺?
吳青陽對楊競的關懷很是受用,一臉笑意的對楊競說,“臣妾聽大王吩咐就是”
楊競點點頭,又對王鬆說道,“去傳旨,讓霍山帶500羽林郎護送王後前往柳河行宮。護送的500羽林衛就地駐紮在柳河行宮,負責保護王後的安全”
“大王,羽林郎總計不過1000餘人,您派給臣妾一半,您自身的護衛就太弱了。”吳青陽連忙推辭道,“且柳河行宮附近還駐紮了2個步兵營2000神策軍,安全有保障的”
神策軍4個步兵旅2萬人駐守襄平城,王世安就派了兩個步兵營2000人保護柳河行宮。大遼軍製,一個旅5000人,分為5個步兵營,每個步兵營1000人。
“聽孤的準沒錯,這事就這麽定了”楊競不由分說的做了決定。
“那妾身就先謝過大王咯”吳青陽見推脫不了,就順水推舟的答應了。畢竟誰也不嫌棄自己的護衛多才是。而且
吳青陽走後,楊競又埋頭到繁多的奏折之中。公務之餘,又在張妍的身上下了很多的功夫。張妍現在是食髓知味,完全把探花郎的驕傲和人妻的底線拋到腦外,徹底臣服於楊競。
楊競批準了先期向樂浪郡運輸物資的折子,安排內閣統籌負責此事。同時批準了征調2500醫生組建25個野戰醫院的提議。對高句麗作戰的最後一塊短板,已經不存在了。
“下一階段的計劃,除了物資保障以外,軍隊方麵要加強適應性訓練,特別是要提高在極寒條件下的作戰能力”這天,楊競在又完善了幾個細節以後,終於敲定了所有的作戰計劃,在鳳凰殿裏,給樞密院和內閣六部九卿的官員開會的時候說道。
兵部向襄平商號緊急采購的棉衣,襄平商號已經接單了,並在持續的供貨中。兵部已經做了劃分,由襄平商號將棉衣運到參戰的部隊附近,然後參戰部隊就近領取棉衣。
不過現在是六月天,正是遼藩最熱的時候,上哪裏去找極寒的訓練環境去?不過這話官員們可是不敢說出口,隻是點頭答應。
樞密院的官員心裏就一個念頭,不行隻能上長白山了,那地方一年四季都很冷。雖然不敢說整建製的拉部隊上去訓練,但是派遣一些先遣部隊去訓練還是可以的。
而對高句麗的滲透行動,則是無時無刻不在開展。對外情報司在高句麗的活動就是公開秘密了,對外情報司的官員舉著金條銀元,大舉收買著高句麗的國家秘密,策反高句麗的有關官員。
高句麗的情報部門黑龍會,主要精力都用在在遼藩刺殺楊競,各種搗亂上麵了,特別是首領李誠都沒在高句麗。所以麵對對外情報司的情報活動,有效的應對比較少。
不少高句麗官員已經和遼藩暗通曲款了,還有一些高句麗官員則是大把大把的出賣高句麗的政治軍事情報。無他,就是高句麗朝堂上的腐敗,連高句麗自己的官員都看不下去咯。
在高句麗王城,有高句麗的禦史正在進諫言,“大王,最近對麵的大遼對我高句麗虎視眈眈,大王還是要把百濟前線的部隊調迴,以應對大遼可能的進攻”有禦史建言道。
不過這禦史忠心耿耿的諫言不僅沒有得到支持,反而被主張和談的官員商議定了一個擅論軍機的罪名,直接就給流放了。
這一下,更加傷了高句麗朝堂上一些官員的感情,這些忠心的官員不是被貶黜,就是被打壓高句麗朝堂上一時間敢說話的人都沒有了。
高句麗朝堂上現在分了兩個派係,一個是主戰派,一個是主和派。主戰派主要是主張征集一切力量,和遼藩死磕到底。這一派主要都是一些親人陣亡在遼軍手中的官員。或者是在高句麗有些大量利益的官員,他們擔心遼藩攻來以後,他們的利益受損。
主和派完全覺得沒有實力和遼藩硬抗,當年重騎兵等精銳都在的時候,都打不過遼藩,現在就能打過了?還不如和遼藩緩和關係,不再戰爭。
這種路線鬥爭,比敵我鬥爭都嚴重,就是你死我活的路線鬥爭。所以雙方竭盡所能,攻擊對方。如此一來,高句麗的朝政,就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畢竟大家不問是非對錯,隻看立場,那樣下來,不出問題才怪呢?
這也是楊競前陣對大遼朝堂上的變化特別敏感的原因,楊競也擔心出現黨爭,進而影響大局。不然以楊競的性格,又怎麽會玩出離家出走那樣的操作?又怎麽會想盡一切辦法,威逼利誘,硬壓著內閣低頭?
可惜高句麗國王李成泰沒有楊競的這個本事,也沒有楊競的威望,無力壓製住高句麗群臣,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朝廷大臣在不斷的內鬥,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朝政一天比一天混亂下去。
李成泰為了逃離現實,麻痹自己,天天躲在王宮裏飲酒作樂,如此一來,高句麗朝中的大臣,更加的爭權奪利起來,沒有人真正的把高句麗的國家長遠利益看在眼裏了。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處理問題了。
正所謂此消彼長,高句麗的內鬥,和遼藩的團結一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遼藩不久前也發生了內鬥,而且還十分的嚴重,但是在楊競的軟硬兼施下,總算是控製住了局麵。遼藩朝堂又維持了基本的團結,又恢複了戰鬥力
征集大量的軍隊,囤積了海量的物資,將領們求戰立功心切,所以對高句麗的戰爭熱情很高。這些天的戰爭計劃也準備的非常充分,遼藩終於要吃到建政以來最大的一塊肉了。
楊競一愣,隨即哈哈大笑道,“再說吧。如果真的那樣,咱們遼藩就成了卷王之國了”
這職稱製度肯定有些自己獨特的作用,但是累也是真累,卷也是真卷,對人才的禍害也是真禍害。楊競向來反對內卷的,不然他直接入關爭奪天下多好?何必窩在襄平城?
吳青陽雖然不明白什麽卷王,但是還是能猜測得出來,卷王應該是內部競爭加劇的意思。不過吳青陽還是很溫婉的點頭,“大王說得極是”
楊競和吳青陽也就住在鳳凰行宮不走了,不斷指揮調度著各方麵事宜。遼藩的大臣們也幹脆就把鳳凰行宮當成了第二個遼王府,很多大臣都是襄平城和鳳凰行宮兩頭跑,不少大臣開始適應苦逼的通勤生活。
最近一段時間,政保司襄平郡分司的一把手員外郎沈婉過得並不好,在折騰了快一個月的時間後,依舊沒有抓到黑龍會首領李誠。沈婉作為政保司襄平郡分司的一把手,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單橋,還沒有消息嗎?”沈婉一臉憂愁的坐在政保司襄平郡分司的大堂上,看著自己的副手說道。
“迴大人的話,屬下已經把襄平郡九縣的兄弟們都召集迴來了,還是沒有探查到李誠的藏身之所”單橋也是超級鬱悶,折騰了一個月,連敵人影子都沒有摸到。
其實這也不能怪沈婉和單橋無能,畢竟柳依帶著政保司總部精銳,都沒有抓到李誠,更不能指望沈婉以一郡之力拿住李誠,但是沈婉就是鬱悶,她非常希望能在楊競麵前露臉,抓住李誠,就是最大的露臉機會。
與通政司胡楠躲著楊競不同,沈婉倒是十分的願意和楊競親近。特別是上次客棧刺殺,沈婉坐在楊競的身上,別提心裏有多激動了。這些天,沈婉心裏就一個念頭,如果當時沒有刺殺、沒有何知遠等人在的話,就好了。
當然了,這話沈婉也就敢在心裏想想,一旦要是被別人知道,不說大不敬之罪吧。但就是大王的那些紅顏知己,就會要了她的命。畢竟秋華、張妍、柳依、紫鑫等人就沒有一個善茬。
“把人手都撤迴吧,讓兄弟們都歸建”沈婉無奈的說道。現在這樣大海撈針也沒什麽意思了,還是放棄吧。
單橋早就想放棄了,在幾十萬人口的襄平城裏,找到一個隱藏起來的人實在是太費勁咯。或者說沒有明確情報得前提下,那就是不可能。
現在聽見頂頭上司這麽說,單橋心裏一陣放鬆,這個狗屎任務可算是告一段落了。這一個月來了,沒有功勞還挨累。
“屬下這就去安排”單橋立即答應下來。
且不說偃旗息鼓的政保司,楊競讓吳青陽在鳳凰行宮住了幾天以後,就讓她迴去了。畢竟這個地方條件簡陋,和遼王府,或者柳河行宮沒法比。
“大王,妾身還是留在這裏陪您吧,畢竟您身邊沒個伺候的人不行”吳青陽勸道。
“哈哈,青陽你也不是不知道,孤向來和士兵們同吃同住,不需要別人照顧啊”楊競不以為意的說道。
吳青陽在的時候,楊競很多事情都不方便,畢竟是正牌得妻子,楊競還是很尊重吳青陽的。但是吳青陽走後,楊競就可以嗨起來了。
“不過你的話倒是提醒孤了”楊競沉吟了一會說道,“青陽你也別返迴遼王府了,就去柳河行宮住吧,既能避暑,還能提高安保能力”
不過怎麽說,柳河行宮的防衛要比遼王府要嚴密的多,畢竟柳河行宮孤處城外,周邊的閑雜人等十分的少,護衛起來就相對容易。加之周圍也都被大內侍衛所包圍,所以柳河行宮的安全性是比較高的。
襄平城內龍蛇混雜,各方麵的勢力都有,大梁的?高句麗的、突厥的,百濟的,幾乎所有的勢力都有情報人員在襄平城,是真的不安全。
不說別的吧,那個黑龍會的李誠現在還沒有抓到呢,誰知道襄平城裏有多少個李誠?小心謹慎是沒有問題的。誰知道這些勢力會不會狗急跳牆,再次來波刺殺?
吳青陽對楊競的關懷很是受用,一臉笑意的對楊競說,“臣妾聽大王吩咐就是”
楊競點點頭,又對王鬆說道,“去傳旨,讓霍山帶500羽林郎護送王後前往柳河行宮。護送的500羽林衛就地駐紮在柳河行宮,負責保護王後的安全”
“大王,羽林郎總計不過1000餘人,您派給臣妾一半,您自身的護衛就太弱了。”吳青陽連忙推辭道,“且柳河行宮附近還駐紮了2個步兵營2000神策軍,安全有保障的”
神策軍4個步兵旅2萬人駐守襄平城,王世安就派了兩個步兵營2000人保護柳河行宮。大遼軍製,一個旅5000人,分為5個步兵營,每個步兵營1000人。
“聽孤的準沒錯,這事就這麽定了”楊競不由分說的做了決定。
“那妾身就先謝過大王咯”吳青陽見推脫不了,就順水推舟的答應了。畢竟誰也不嫌棄自己的護衛多才是。而且
吳青陽走後,楊競又埋頭到繁多的奏折之中。公務之餘,又在張妍的身上下了很多的功夫。張妍現在是食髓知味,完全把探花郎的驕傲和人妻的底線拋到腦外,徹底臣服於楊競。
楊競批準了先期向樂浪郡運輸物資的折子,安排內閣統籌負責此事。同時批準了征調2500醫生組建25個野戰醫院的提議。對高句麗作戰的最後一塊短板,已經不存在了。
“下一階段的計劃,除了物資保障以外,軍隊方麵要加強適應性訓練,特別是要提高在極寒條件下的作戰能力”這天,楊競在又完善了幾個細節以後,終於敲定了所有的作戰計劃,在鳳凰殿裏,給樞密院和內閣六部九卿的官員開會的時候說道。
兵部向襄平商號緊急采購的棉衣,襄平商號已經接單了,並在持續的供貨中。兵部已經做了劃分,由襄平商號將棉衣運到參戰的部隊附近,然後參戰部隊就近領取棉衣。
不過現在是六月天,正是遼藩最熱的時候,上哪裏去找極寒的訓練環境去?不過這話官員們可是不敢說出口,隻是點頭答應。
樞密院的官員心裏就一個念頭,不行隻能上長白山了,那地方一年四季都很冷。雖然不敢說整建製的拉部隊上去訓練,但是派遣一些先遣部隊去訓練還是可以的。
而對高句麗的滲透行動,則是無時無刻不在開展。對外情報司在高句麗的活動就是公開秘密了,對外情報司的官員舉著金條銀元,大舉收買著高句麗的國家秘密,策反高句麗的有關官員。
高句麗的情報部門黑龍會,主要精力都用在在遼藩刺殺楊競,各種搗亂上麵了,特別是首領李誠都沒在高句麗。所以麵對對外情報司的情報活動,有效的應對比較少。
不少高句麗官員已經和遼藩暗通曲款了,還有一些高句麗官員則是大把大把的出賣高句麗的政治軍事情報。無他,就是高句麗朝堂上的腐敗,連高句麗自己的官員都看不下去咯。
在高句麗王城,有高句麗的禦史正在進諫言,“大王,最近對麵的大遼對我高句麗虎視眈眈,大王還是要把百濟前線的部隊調迴,以應對大遼可能的進攻”有禦史建言道。
不過這禦史忠心耿耿的諫言不僅沒有得到支持,反而被主張和談的官員商議定了一個擅論軍機的罪名,直接就給流放了。
這一下,更加傷了高句麗朝堂上一些官員的感情,這些忠心的官員不是被貶黜,就是被打壓高句麗朝堂上一時間敢說話的人都沒有了。
高句麗朝堂上現在分了兩個派係,一個是主戰派,一個是主和派。主戰派主要是主張征集一切力量,和遼藩死磕到底。這一派主要都是一些親人陣亡在遼軍手中的官員。或者是在高句麗有些大量利益的官員,他們擔心遼藩攻來以後,他們的利益受損。
主和派完全覺得沒有實力和遼藩硬抗,當年重騎兵等精銳都在的時候,都打不過遼藩,現在就能打過了?還不如和遼藩緩和關係,不再戰爭。
這種路線鬥爭,比敵我鬥爭都嚴重,就是你死我活的路線鬥爭。所以雙方竭盡所能,攻擊對方。如此一來,高句麗的朝政,就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畢竟大家不問是非對錯,隻看立場,那樣下來,不出問題才怪呢?
這也是楊競前陣對大遼朝堂上的變化特別敏感的原因,楊競也擔心出現黨爭,進而影響大局。不然以楊競的性格,又怎麽會玩出離家出走那樣的操作?又怎麽會想盡一切辦法,威逼利誘,硬壓著內閣低頭?
可惜高句麗國王李成泰沒有楊競的這個本事,也沒有楊競的威望,無力壓製住高句麗群臣,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朝廷大臣在不斷的內鬥,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朝政一天比一天混亂下去。
李成泰為了逃離現實,麻痹自己,天天躲在王宮裏飲酒作樂,如此一來,高句麗朝中的大臣,更加的爭權奪利起來,沒有人真正的把高句麗的國家長遠利益看在眼裏了。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處理問題了。
正所謂此消彼長,高句麗的內鬥,和遼藩的團結一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遼藩不久前也發生了內鬥,而且還十分的嚴重,但是在楊競的軟硬兼施下,總算是控製住了局麵。遼藩朝堂又維持了基本的團結,又恢複了戰鬥力
征集大量的軍隊,囤積了海量的物資,將領們求戰立功心切,所以對高句麗的戰爭熱情很高。這些天的戰爭計劃也準備的非常充分,遼藩終於要吃到建政以來最大的一塊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