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朝堂上的混亂,也體現在不久前幾千高句麗士兵主動渡過清川江,向遼東邊軍發動進攻上。雖然被蘇烈帶著遼東邊軍幹淨利索的殲滅了800人,但這也充分證明,這不是高句麗朝堂的主動行為,是主戰派的私自行動。
很多人不理解這種私自行動的意義,這種行動本質上是倒逼官方采取行動的一種方式。比如說,很多人經常在網上喊打喊殺的,倒不是他真覺得自己有喊打喊殺的能力,而是希望通過輿論,倒逼有能力的人去做。
高句麗朝局上的混亂,就給了楊競充足的應對時間。而楊競吩咐戶部預留下來的2000萬銀元,也為對高句麗的戰爭提供了充足的準備時間,加之楊競還有穿越過來前了解到的高句麗半島的地理知識,楊競對一舉消滅高句麗和百濟有著充分的信心。
“大王,基本的情況就是這樣了,各項方案咱們做了十幾套了,可以滿足對高句麗戰爭的需要了”吳晉和曾泰分別匯報完後勤和作戰的各項方案後,吳晉總結到。
各級官員在鳳凰行宮忙了一個多月,終於把各項工作都形成了具體方案,並且開始執行了。這天,楊競在鳳凰殿叫了朝會,各部院的官員把最近的工作成果匯報了一遍。
“大王,臣有個顧慮”各部院的官員都匯報完,吳晉又說話了。
“長平,有什麽話但說無妨”楊競笑道,楊競還是能聽得進去意見的。
“是這樣的大王,對高句麗戰爭倒是沒什麽。可是百濟國與我國交好啊,我國還大力幫助百濟對抗高句麗,現在無故討伐百濟國,是不是有些師出無名?”吳晉有些疑慮的說。
吳晉說的的確是個問題,楊競和百濟的軍火貿易,已經達到了100萬銀元。不說別的,百濟現在的軍事指揮製度、情報製度、政保製度,都是遼藩指導的,具有十分濃厚的遼藩特色。不說別的,現在還有軍情司50吏員在百濟協助指揮百濟軍隊。
這麽看來,直接對百濟動手,似乎真有些不地道啊。吳晉的話說完以後,殿裏的群臣都紛紛附和吳晉,覺得吳晉說的有道理。楊競往殿下掃視一圈,隻有禮部尚書餘成微微皺眉,像是有不同意見。
楊競就感慨,關鍵的時候還得是餘成啊。在楊競得心目中,餘成是典型得現實主義者,隻要對遼藩有利,餘成就願意幹,不會考慮虛頭巴腦得那些東西。
“敬中,你說說”楊競見餘成一直不說話,便主動問道。
眾人一聽楊競這麽問,就知道餘成肯定有不同意見了,在眾人看來,餘成要說的無非是遼藩利益高於一切,道義什麽得都不重要之類得話。很多官員甚至在心裏默默打著腹稿,準備反駁餘成。
見楊競點名自己,餘成知道躲不過去了,便出班說道,“大王,臣覺得首輔大人所說得,不無道理啊。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如果沒有合適得理由得話,貿然進攻百濟,似乎真有些說不通”
餘成的話讓楊競一愣,不止楊競,鳳凰殿內的其餘諸臣也是一愣,都在納悶,這餘敬中不是一直和內閣對著幹嗎?這次怎麽轉性子了?開始支持內閣的說法了?
楊競也不惱,楊競不是反對有人提出問題,楊競希望的是提出問題的同時,還能提出解決辦法。而是隻負責提出問題,剩下的什麽都不管了。聽完餘成的話,楊競饒有興致的問道:“那敬中有什麽解決辦法沒有啊?”
“迴大王,臣倒是有個辦法,就是不知道當講不當講”餘成有些為難的說道。
“這有什麽?你就照直了說,如果辦法有用,不僅無罪,孤還有獎賞。即使說的不對,孤也沒有處罰”楊競很是大度的說道。
楊競的心理活動是能勇敢的說出來不同意見的就很好了,更何況還有解決的辦法,這樣的人怎麽還有處罰呢?不過楊競很快就為自己的大度後悔了。
餘成又沉吟了一下,才猶猶豫豫的說道,“大王,百濟現在的統治者是百濟女王。百濟女王尚未婚配。且從情報上來看,百濟女王才貌都是上佳。臣以為,臣以為,大王可以娶百濟女王為側妃,這樣一來,大王也成了百濟親王,那麽咱們遼軍進駐百濟,也就順理成章了。”
合理,實在是太合理了,群臣心裏就這一個想法,餘敬中嘴裏也能吐出象牙啊。這個方法非常好,除了犧牲大王色相一下,不過大王也不吃虧啊,那百濟女王是才貌雙全的。
荒謬,實在是太荒謬了,楊競心裏就這一個想法,這餘成怎麽也學會狗嘴了吐不出象牙了。這個方法實在是太荒唐了,自己的色相是隨便犧牲的嗎?把自己當成什麽人了?
“此議不妥,此議絕對不行”楊競堅決的說。
“大王,老臣倒是覺得,餘尚書所提的方案有理啊。除了大王稍微辛苦一些,其餘百利而無一害啊”翰林院掌院學士、千山書院祭酒張元出班了。其實對高句麗的戰爭本來沒有翰林院什麽事情。但是楊競為了集中一切可用的力量,把翰林院也叫來了。畢竟翰林院在爭取高句麗士子上麵,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張元號稱大梁讀書人的領袖,實際上也是周邊諸國的讀書人領袖。像高句麗、百濟等國,受大梁的影響很深,十分推崇大梁的文化,所以這些大梁周邊國家的讀書人也是十分的推崇張元。
“老學士,什麽叫隻要本王辛苦一些?”楊競哭笑不得的說,“那是本王辛苦一些的事情嗎?本王不怕辛苦,但是也沒必要這麽做吧?”
“大王,臣等也是這個意思。大王娶了百濟女王為妃,那麽百濟國的15個縣和70萬的百姓,就是百濟女王的嫁妝啊。這可比讓戰士們流血犧牲強多了”趙石也開口說道。
遼藩朝堂經過上次的風波後,君臣感情好了很多,朝堂議事又恢複了以往的輕鬆愉快的氛圍。加之趙石是內閣大學士,算是宰相,說些話也是可以說的。
“對啊,咱們大王英明神武,娶那個什麽百濟女王,還是百濟女王高攀了呢”曾泰也笑著說。曾泰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兩朝老臣了,有些話趙石可以說,曾泰也可以說。
接下來鳳凰殿裏就熱鬧了,群臣都起哄著附和。這個議題反而多了一些輕鬆的意味,衝淡了這些天大戰之前的緊張氣氛,群臣們都有些放鬆下來。隻有楊競更加的愁了。
“對百濟國的戰爭,本王親率神策軍上。”楊競捂著腦袋說,“有幾萬神策軍在,本王絕對不會出賣色相的”。
楊競一副扞衛自己尊嚴的模樣,讓群臣笑道更加的肆無忌憚了。也正是這一場笑,算是徹底消除了楊競君臣之間的隔閡。經過長達一個小時的拉鋸戰,楊競終於妥協了,總算是答應了群臣的建議,向百濟女王提親。
如果百濟女王同意了,那麽遼軍就順勢進駐百濟國;如果百濟女王不同意,那麽就以這個理由向百濟宣戰。總之借口嗎?就是一個借口。
“當然了,大王,如果百濟女王不同意也無妨。臣會親自攻下百濟,然後把百濟女王給您抓迴來”曾泰笑得的是肆無忌憚。
“你們夠了”楊競有氣無力的說,“本王同意了,你們別再說了”
“哈哈”鳳凰殿裏傳出了遼藩重臣們歡樂的笑聲。殿外的侍衛們還奇怪呢,這些大人們不是在和大王議事麽?怎麽笑得這麽開心?高句麗投降了?
後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兵部尚書宋武被選為提親大使,在水師提督趙大勇的陪同下,去百濟提親。之所以走水路去,除了陸路不通以外,帶著水師艦隊去保證宋武安全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畢竟百濟隻有15座縣城,不是臨江,就是靠海,百濟女王真要是惱羞成怒,想要對宋武不利的話,15艘戰艦也可以讓百濟女王冷靜下來。
畢竟兵部尚書宋武也是遼藩重臣了,楊競不可能不考慮宋武的安全問題。好在宋武還是兵部左侍郎的時候,就去百濟指導過百濟作戰,在百濟生活過半年,和百濟女王還有幾分交情。不然楊競真擔心選個別的官員去,直接被百濟女王砍了。
兵部尚書宋武也不含糊,“大王放心,臣明日就啟程去鐵山縣,會同水師前往百濟,爭取說服百濟女王,讓大人抱的美人歸”
楊競痛苦的捂著額頭,“你平平安安的迴來就行”
很多人不理解這種私自行動的意義,這種行動本質上是倒逼官方采取行動的一種方式。比如說,很多人經常在網上喊打喊殺的,倒不是他真覺得自己有喊打喊殺的能力,而是希望通過輿論,倒逼有能力的人去做。
高句麗朝局上的混亂,就給了楊競充足的應對時間。而楊競吩咐戶部預留下來的2000萬銀元,也為對高句麗的戰爭提供了充足的準備時間,加之楊競還有穿越過來前了解到的高句麗半島的地理知識,楊競對一舉消滅高句麗和百濟有著充分的信心。
“大王,基本的情況就是這樣了,各項方案咱們做了十幾套了,可以滿足對高句麗戰爭的需要了”吳晉和曾泰分別匯報完後勤和作戰的各項方案後,吳晉總結到。
各級官員在鳳凰行宮忙了一個多月,終於把各項工作都形成了具體方案,並且開始執行了。這天,楊競在鳳凰殿叫了朝會,各部院的官員把最近的工作成果匯報了一遍。
“大王,臣有個顧慮”各部院的官員都匯報完,吳晉又說話了。
“長平,有什麽話但說無妨”楊競笑道,楊競還是能聽得進去意見的。
“是這樣的大王,對高句麗戰爭倒是沒什麽。可是百濟國與我國交好啊,我國還大力幫助百濟對抗高句麗,現在無故討伐百濟國,是不是有些師出無名?”吳晉有些疑慮的說。
吳晉說的的確是個問題,楊競和百濟的軍火貿易,已經達到了100萬銀元。不說別的,百濟現在的軍事指揮製度、情報製度、政保製度,都是遼藩指導的,具有十分濃厚的遼藩特色。不說別的,現在還有軍情司50吏員在百濟協助指揮百濟軍隊。
這麽看來,直接對百濟動手,似乎真有些不地道啊。吳晉的話說完以後,殿裏的群臣都紛紛附和吳晉,覺得吳晉說的有道理。楊競往殿下掃視一圈,隻有禮部尚書餘成微微皺眉,像是有不同意見。
楊競就感慨,關鍵的時候還得是餘成啊。在楊競得心目中,餘成是典型得現實主義者,隻要對遼藩有利,餘成就願意幹,不會考慮虛頭巴腦得那些東西。
“敬中,你說說”楊競見餘成一直不說話,便主動問道。
眾人一聽楊競這麽問,就知道餘成肯定有不同意見了,在眾人看來,餘成要說的無非是遼藩利益高於一切,道義什麽得都不重要之類得話。很多官員甚至在心裏默默打著腹稿,準備反駁餘成。
見楊競點名自己,餘成知道躲不過去了,便出班說道,“大王,臣覺得首輔大人所說得,不無道理啊。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如果沒有合適得理由得話,貿然進攻百濟,似乎真有些說不通”
餘成的話讓楊競一愣,不止楊競,鳳凰殿內的其餘諸臣也是一愣,都在納悶,這餘敬中不是一直和內閣對著幹嗎?這次怎麽轉性子了?開始支持內閣的說法了?
楊競也不惱,楊競不是反對有人提出問題,楊競希望的是提出問題的同時,還能提出解決辦法。而是隻負責提出問題,剩下的什麽都不管了。聽完餘成的話,楊競饒有興致的問道:“那敬中有什麽解決辦法沒有啊?”
“迴大王,臣倒是有個辦法,就是不知道當講不當講”餘成有些為難的說道。
“這有什麽?你就照直了說,如果辦法有用,不僅無罪,孤還有獎賞。即使說的不對,孤也沒有處罰”楊競很是大度的說道。
楊競的心理活動是能勇敢的說出來不同意見的就很好了,更何況還有解決的辦法,這樣的人怎麽還有處罰呢?不過楊競很快就為自己的大度後悔了。
餘成又沉吟了一下,才猶猶豫豫的說道,“大王,百濟現在的統治者是百濟女王。百濟女王尚未婚配。且從情報上來看,百濟女王才貌都是上佳。臣以為,臣以為,大王可以娶百濟女王為側妃,這樣一來,大王也成了百濟親王,那麽咱們遼軍進駐百濟,也就順理成章了。”
合理,實在是太合理了,群臣心裏就這一個想法,餘敬中嘴裏也能吐出象牙啊。這個方法非常好,除了犧牲大王色相一下,不過大王也不吃虧啊,那百濟女王是才貌雙全的。
荒謬,實在是太荒謬了,楊競心裏就這一個想法,這餘成怎麽也學會狗嘴了吐不出象牙了。這個方法實在是太荒唐了,自己的色相是隨便犧牲的嗎?把自己當成什麽人了?
“此議不妥,此議絕對不行”楊競堅決的說。
“大王,老臣倒是覺得,餘尚書所提的方案有理啊。除了大王稍微辛苦一些,其餘百利而無一害啊”翰林院掌院學士、千山書院祭酒張元出班了。其實對高句麗的戰爭本來沒有翰林院什麽事情。但是楊競為了集中一切可用的力量,把翰林院也叫來了。畢竟翰林院在爭取高句麗士子上麵,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張元號稱大梁讀書人的領袖,實際上也是周邊諸國的讀書人領袖。像高句麗、百濟等國,受大梁的影響很深,十分推崇大梁的文化,所以這些大梁周邊國家的讀書人也是十分的推崇張元。
“老學士,什麽叫隻要本王辛苦一些?”楊競哭笑不得的說,“那是本王辛苦一些的事情嗎?本王不怕辛苦,但是也沒必要這麽做吧?”
“大王,臣等也是這個意思。大王娶了百濟女王為妃,那麽百濟國的15個縣和70萬的百姓,就是百濟女王的嫁妝啊。這可比讓戰士們流血犧牲強多了”趙石也開口說道。
遼藩朝堂經過上次的風波後,君臣感情好了很多,朝堂議事又恢複了以往的輕鬆愉快的氛圍。加之趙石是內閣大學士,算是宰相,說些話也是可以說的。
“對啊,咱們大王英明神武,娶那個什麽百濟女王,還是百濟女王高攀了呢”曾泰也笑著說。曾泰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兩朝老臣了,有些話趙石可以說,曾泰也可以說。
接下來鳳凰殿裏就熱鬧了,群臣都起哄著附和。這個議題反而多了一些輕鬆的意味,衝淡了這些天大戰之前的緊張氣氛,群臣們都有些放鬆下來。隻有楊競更加的愁了。
“對百濟國的戰爭,本王親率神策軍上。”楊競捂著腦袋說,“有幾萬神策軍在,本王絕對不會出賣色相的”。
楊競一副扞衛自己尊嚴的模樣,讓群臣笑道更加的肆無忌憚了。也正是這一場笑,算是徹底消除了楊競君臣之間的隔閡。經過長達一個小時的拉鋸戰,楊競終於妥協了,總算是答應了群臣的建議,向百濟女王提親。
如果百濟女王同意了,那麽遼軍就順勢進駐百濟國;如果百濟女王不同意,那麽就以這個理由向百濟宣戰。總之借口嗎?就是一個借口。
“當然了,大王,如果百濟女王不同意也無妨。臣會親自攻下百濟,然後把百濟女王給您抓迴來”曾泰笑得的是肆無忌憚。
“你們夠了”楊競有氣無力的說,“本王同意了,你們別再說了”
“哈哈”鳳凰殿裏傳出了遼藩重臣們歡樂的笑聲。殿外的侍衛們還奇怪呢,這些大人們不是在和大王議事麽?怎麽笑得這麽開心?高句麗投降了?
後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兵部尚書宋武被選為提親大使,在水師提督趙大勇的陪同下,去百濟提親。之所以走水路去,除了陸路不通以外,帶著水師艦隊去保證宋武安全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畢竟百濟隻有15座縣城,不是臨江,就是靠海,百濟女王真要是惱羞成怒,想要對宋武不利的話,15艘戰艦也可以讓百濟女王冷靜下來。
畢竟兵部尚書宋武也是遼藩重臣了,楊競不可能不考慮宋武的安全問題。好在宋武還是兵部左侍郎的時候,就去百濟指導過百濟作戰,在百濟生活過半年,和百濟女王還有幾分交情。不然楊競真擔心選個別的官員去,直接被百濟女王砍了。
兵部尚書宋武也不含糊,“大王放心,臣明日就啟程去鐵山縣,會同水師前往百濟,爭取說服百濟女王,讓大人抱的美人歸”
楊競痛苦的捂著額頭,“你平平安安的迴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