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行宮的梧桐閣的燈光晝夜不息,不斷有樞密院和兵部的官員往來傳送命令。不時還能看見腳步匆匆的軍情司、對外情報司和政保司的官員在進進出出,一幅大戰來臨前的緊張畫麵。


    這也是楊競將戰爭指揮部設置在鳳凰行宮的原因。一是鳳凰縣距離前線近。從鳳凰縣出發,過了安東縣,就是樂浪郡了。樂浪郡就是對高句麗的前線。二來呢,也是方便保密。鳳凰行宮位於鳳凰山的東麓,這裏附近沒有什麽大的居民區,整個鳳凰縣也不過2萬人口,還全部是楊秀寧的封地。羽林衛已經將鳳凰行宮團團包圍住了,仿佛鐵桶一般,現在的鳳凰行宮,連一隻麻雀都飛不出去。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減少對襄平城正常生活的幹擾,如果指揮部還設置在遼王府,那麽往來傳遞信息,勢必會對百姓造成影響,也容易引起百姓的議論,人心惶惶的。這也就是為什麽,隻要有重要的對外戰爭,楊競都是在柳河行宮指揮的原因。


    還有一個不好說的原因,就是黑龍會李誠現在還沒有抓到。楊競判斷,高句麗對遼藩的情報收集,主要就集中在襄平城,所以楊競這迴搬到鳳凰行宮,就是為了盡可能的減少泄密的風險。


    時間已經到了6月中旬,內閣的幾位大學士,還有六部的尚書也都來到了鳳凰行宮,來處理對高句麗戰爭的後勤保障工作。楊競把鳳凰地右側的玄鳴殿劃給了他們,作為後勤支援中心。


    “大王,後勤保障無非糧草和武器裝備幾個大項,臣先匯報糧草準備情況”趙石也從負麵情緒中恢複了過來,又恢複了幹練一麵。


    “按照17.3萬的計算嗎,一個月消耗糧食至少就需要600萬斤,高句麗的戰爭按照3個月計算的話,就需要1800萬斤糧食,臣先期準備了2000萬斤糧食,可以應對戰爭第一期的開支”


    這些年,遼藩的糧食可以說是年年豐收,戶部官倉的存糧在1億斤以上,軍糧倉也存了5000萬斤糧食,所以糧食的問題,趙石不是很在意。而且實在不行,還可以從民間購買糧食,都可以應對戰爭。


    高築牆、廣積糧和不稱霸,楊競在五年前製定的方針,現在開始顯露出強大的後勁了。要不楊競怎麽願意種地呢?隻要有糧食,就有了一切的基礎。


    “戰爭經費這塊,還是按照17.3萬兵計算,三個月的戰爭補貼是180萬銀元。即使按照陣亡5萬士兵的計算,撫恤金是500萬銀元,按照傷5萬士兵的計算,補償金是500萬銀元,扣除預算內軍費,人員開支在1200萬銀元左右”


    遼軍戰鬥力強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撫恤保障做的好。陣亡士兵家屬可以一次性領取100塊銀元的撫恤金,未來20年,每年還可以領到5塊銀元的撫恤金。受傷的士兵,可以領到5-50塊銀元不等的補償金,這樣一來,士兵們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而且陣亡士兵的家屬,當地官府三節兩壽都會慰問,陣亡士兵的遺孀,優先錄用到六大國有公司。受傷的士兵在轉業的時候,也都有照顧。特別是陣亡士兵的子女,有很大可能被楊競選為羽林衛或者大內侍衛的成員,那就算是一步登天了。


    “除去人員開支和糧食支出,購買戰馬、炮彈、維修武器裝備的費用,也在100萬銀元左右。另外,還需要雇傭30萬民夫負責後勤保障,搬運物資,這部分需要50萬銀元左右,目前看,支持三個月的高強度戰爭,大概需要1400萬銀元,平均每個月650萬銀元”


    戰爭就是燒錢,純純的燒錢。別說現代戰爭了,一發155毫米的榴彈炮炮彈就是6萬多人民幣。就是楊競所處的這樣的農業時代,不到20萬大軍作戰,一個月的開銷就是650萬銀元。大梁一年的稅收才1000萬銀元,都不夠遼軍行動兩個月。


    遼藩的財政收入好些,但是一年的財政收入滿打滿算也就500萬銀元,也不夠遼軍行動一個月的。好在不久前,楊競從幽州搶了4000餘萬銀元,並從這4000萬銀元中專門留出2000萬銀元的戰爭經費,這才夠3個半月的戰爭開支。


    “錢的事情,先從2000萬銀元中列支,如果不夠,戶部還剩1700萬銀元全部保障對高句麗的戰爭”吳晉接話道。他是內閣首輔,需要他下這個決心。經過前一陣的風波,遼藩朝堂總算是擰成了一股繩。


    楊競點頭,“錢的事情不用擔心,王府內庫還有2000萬銀元,可以一並用在戰爭上。這次戰爭,務必勝利”


    大家都笑,這是國戰啊,打贏了什麽沒有,搶了幽州4郡,還搶了4000多萬銀元呢,那還是同宗同族,楊競還沒有敞開手腳幹。這要是滅了高句麗和百濟,放開手腳搶的話,能搶多少都不敢想?


    打仗,隻要打贏了,就是最賺錢的買賣!沒有之一。


    “所以臣還是打算,分別設置3條運輸線路。分別從鐵山縣、安東縣、平州縣出發,每30裏設置一個兵站,負責運輸物資和轉運傷員,每個兵站設置民夫1000人,還是采取雇傭的形式”趙石接著說道。


    遼藩這些年基本都在戰爭中度過的,所以朝廷上下對戰爭十分的額熟悉,也有一整套的流程。比如後勤保障吧,遼藩就以兵站的形式進行。


    遼藩兵部規定:轉運傷員,不管用什麽方式吧,每轉運傷員50裏,給運費糧食30斤;如果用擔架或者馬車轉運,加20斤。轉運物資,按重量計算,100斤的物資,運輸50裏,給運費糧食30斤。在這種政策的下,遼藩百姓都把支持戰爭當成一種發財的手段,對戰爭的渴望和支持都是狂熱的,那是戰爭嗎?那是兼職補貼家用。


    “同意,現在就開始招募人手設置,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影響農業生產”楊競知道這是成例了,也沒多說什麽。


    “還有一個事,戶部和兵部聯係一下襄平商號,看看能不能盡快從關內采購一批棉衣。高句麗冬天太冷了”楊競補充了一個事。


    高句麗的冬天實在是太冷了,楊競不想讓自己的軍隊因為寒冷的天氣而非戰鬥減員,所以就想著購買一批棉衣。


    “大王,這些年,按照您的旨意,戶部每年以1萬套的標準儲備棉衣,目前已經有4萬套了。前陣搶,哦不,繳獲幽州4郡的棉衣,也有5萬套左右,再采購8萬套就夠了”趙石立即說道。


    “本王就說,鼎誠刮地皮似的搶劫,非常的有用”楊競滿意的說道。當時趙石連幽州4郡的石獅子都不會放過,甚至還搶劫迴來了1800多隻貓,搶幾萬套棉衣不是隨手的事情嗎?


    “大王,遼紡公司已經運作起來了,目前來看,10月底前,提供2萬套棉衣不成問題”徐文這個時候也說話了。改稻為棉的政策,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當然了,如果大遼紡織公司徹底成熟以後,一年提供10萬套棉衣都是可以的,這就是成立大企業公司的好處,如果民間的小作坊,很難實現規模化運作,也不好統籌安排。


    “這件事情,還是戶部牽頭,務必保證每個入高句麗作戰的士兵分到一件禦寒的衣物”楊競拍板了。


    “除此之外,醫療保障也得跟上,大王,僅僅靠軍醫肯定不行”兵部尚書宋武說話了。


    這話對,其實這個時代,醫療技術也就那麽迴事。但是也得有,哪怕給受傷的士兵一些撫慰作用呢?也比沒有的好。所以宋武提出的這個建議非常的及時。


    “王鬆,去傳旨,請王後娘娘移駕鳳凰行宮,現在整個大遼的公立醫館都歸王後管理,讓王後出醫生支援”楊競很是幹脆,直接下了旨意。


    現在王後吳青陽掌管著整個大遼的公立醫館,建立後勤醫療保障,沒有王後的支持是不行的。王鬆立即出去安排人傳旨了。


    “來,咱們繼續摳細節,務必在戰爭前把各個事項想的再細致一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苟在邊疆當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農並收藏苟在邊疆當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