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鳳凰殿的暖閣裏的楊競,怔怔的通過窗戶看著漫天繁星,開始思考這幾年自己的生活了。說來也是簡單,楊競穿越過來馬上6年整了。這六年楊競就幹了兩件事情,種地和打仗。
其實無論是重新劃分土地、改革稅收製度、設置國有公司,所有的一切,本質上還是種地。直到現在,楊競也沒有入關爭奪天下的意思,他就想安穩的割據在遼藩。
而這些年擴軍、打仗、擴軍、打仗,無論是攻擊突厥,還是平定奴真,亦或是掃蕩高句麗,都是為了能夠安穩種地提供一個保障,如果不把周邊這些勢力打服,你是無法安心發展的。
打仗是為了種地、種地是為了更好的打仗,楊競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之中,仿佛是一頭拉磨的驢,在一刻不停的幹著。不過想歸想,幹還是得幹,楊競想到這,喊了一聲,“王鬆”
在暖閣外值夜的領班太監立即推開雕花門,輕手輕腳的進來了,“大王,奴婢在”
“安排人去傳旨,讓樞密院樞密使曾泰和兵部尚書宋武5日後來鳳凰行宮覲見”楊競說完,就翻身準備接著睡了。王林答應一聲,趕緊連夜安排大內侍衛去襄平城傳旨。
楊競現在還是沒有下決心,是今年冬天對高句麗發動戰爭還是明年再發動戰爭,不過可以先把各項準備工作準備好,等待時機成熟,就大舉進攻。
接下來的五天,楊競也沒有幹別的,還是在鳳凰殿,設置了沙盤和輿圖,開始研究進攻路線。楊競更多的迴憶他那個時代,對高句麗半島的幾次戰爭,從中吸取一些經驗教訓。
曆來對高句麗戰爭比較成功的兩次是大明和共和國的那兩次。大明那次是徹底斬斷了倭奴的一隻手。共和國那次則是單挑17國不落下風,兩次都打出了赫赫威名。
“首先進攻路線的選擇,還是應該是沿著東西兩側海岸線進攻,這樣分兵合進,在高句麗王城集合”楊競盯著沙盤,自言自語的說道。
高句麗半島地形很有特點,中間是山地,兩側是沿海平原。這種地形如果直接硬磕中間的山地,容易造成開局不順。主要的打法還是沿著海岸線掃蕩才好。
“神策軍的2萬重騎兵配置在西海岸,沿著西海岸平原向南突擊,長林軍1萬重騎兵配置在東海岸,然後以兩支重騎兵對箭頭,直接大縱深包圍全島”
楊競一邊說著,張妍在一邊快速的記錄。因為得形成文字版的作戰方案,所以楊競就讓張妍記錄。這也充分說明楊競對張妍的信任,這個應該是近年來遼藩最大的軍事行動了,如果勝利,遼藩就具備了帝國的基礎。但是如果失敗,那麽遼藩的政權都不會太穩。這其實對於楊競來說,也是一次豪賭。
“然後遼東邊軍和遼南邊軍共計10萬人負責中路的正麵突破。擴軍後的遼東邊軍下轄10個旅,其中7個步兵旅,1個炮兵旅和2個騎兵旅。遼南邊軍也是一樣的配置。”
這樣一來,中路就是14個步兵旅旅共計7萬步兵、2個炮兵旅共計1萬炮兵和4個騎兵旅共計2萬輕騎兵,這是攻擊高句麗的主力。
“鳳凰衛3000重騎兵配置在中路,作為攻堅的主力。”中路沒有重騎兵也不行,雖然高句麗全部的重騎兵已經在棋山戰役中被神策軍殲滅了,但是這都過去一年多了,按照軍情司和對外情報司的情報,高句麗還在采取一切辦法,再恢複重騎兵,目前至少有一兩千人了。
所以楊競必須安排攻堅的力量,負責壓製可能出現的高句麗重騎兵。對付重騎兵的最好方式,還是用重騎兵進行對攻。
“從駐守襄平城的4個神策軍步兵旅調2個旅隨駕,這2個旅1萬精銳步兵作為總預備隊,一直部署在中軍,視情況支持各個戰場”不管打多大規模的仗,必須有預備隊,不然一旦出現突發狀況,那就隻能是幹瞪眼了。
楊競那個時代鼎鼎大名的錦州之戰,在戰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進攻一方都預留了一個縱隊的精銳作為總預備隊,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傳旨水師提督趙大勇,水師30艘戰艦,分出10艘,由水師副將統領,沿著遼水、撫鬆運河、圖們江的航線,進入高句麗半島東側海域。水師負責從高句麗半島東西兩側,配合步兵騎兵進攻”
這是楊競的創舉,楊競準備采取水陸合進的方式進行對高句麗的戰爭,這些年楊競一直大力發展水師,現在水師的主力戰艦就有30艘,各類輔助船隻200多艘,兵力達到了2萬人,楊競光是養水師,一年就得50萬銀元。
高句麗半島的地形是三麵環海,北麵是陸地上與遼藩接壤。高句麗半島的西側是黃海,隔著黃海與齊藩相望,東側則是鯨海,隔著鯨海與倭國相望。南側則是40裏寬、300裏長的海峽,海峽的對岸也是倭國。
楊競現在沒空搭理倭國,但是也不能不做倭國幹涉的防備,所以把自己的艦隊一分為二,由黃海和鯨海兩側對進。一來是支援陸地上的戰鬥,二來也是防備倭國可能的幹涉。
畢竟遼軍水師一艘主力艦上有20門神威將軍炮,用上改良版的炮彈,無論是在威力上,還是在射程上,都是可以壓製倭國海軍的,如果他們有的話。
而這次水師的調動,則是充分說明楊競開挖運河的遠見之明。遼藩的出海口很多,但是東西不能相顧。運河挖通以後,遼藩的水師,可以從鐵山縣駐地,直接通過遼水,撫鬆運河,圖門江進入鯨海。相當於遼藩又多了一個優良的出海口。
如果不走這條線路,那麽水師艦隊從遼藩鐵山縣前往鯨海就得從黃海,通過高句麗南端的海峽,才能到達鯨海。且不說距離多了三分之一,而是大大增加了被發現的風險,容易過早的暴露戰爭意圖。
“另外,從遼中邊軍和遼北邊軍各抽調一個步兵旅,分別配屬給神策軍重騎兵和長林軍重騎兵,完善兩翼的攻擊梯次”楊競想了想,還是從遼中邊軍和遼北邊軍給抽調了1個旅5000步兵。
騎兵的衝鋒也需要步兵的配合的,包括但不限於防止被抄後路啊,有些地方修路啊之類的。隻有步兵騎兵配合好,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
如此一來,楊競這次共準備出動:神策軍3萬人(2萬重騎兵、1萬步兵),長林軍重騎兵1萬人,鳳凰衛3000人,水師30艘戰艦2萬人,遼東邊軍10個旅5萬人,遼南邊軍10個旅5萬人,遼中邊軍1個旅5000人,遼北邊軍1個旅5000人,總計17.3萬人,遼藩一半以上的戰力。
這次楊競除了遼西邊軍,幾乎所有的建製部隊都參與進來了,不在遼西邊軍抽人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攻擊幽州四郡的任務主要是遼西邊軍負責的,既然已經吃到肉了,這次就不再安排了,楊競為的也是個平衡。
楊競一邊說著,張妍一邊寫著。如今張妍這個探花郎、從五品的參議主事,現在對楊競是死心塌地,不說楊競的個人魅力和張妍的忠君思想,單就憑昨天楊競讓她昏過去兩次,張妍都不會背叛楊競。行吧,這也算楊競被張妍潛了,畢竟第一次是張妍主動的。
楊競還在有條不紊的說著,包括火力配置、行軍路線、後勤補給、傷員救治等等各項事宜,楊競都進行了製度性的安排。可能不算太精細,但是絕對都是指導性的東西。太細的事情也不用楊競去思考,畢竟還有樞密院和兵部替楊競分憂呢。
“另外,讓樞密院提前傳旨,水師提前啟程,工部匯報了,五月底撫鬆運河就能通航”楊競又補充了一句。
凡事得做在前麵,早在5年前,楊競就秘密安排人在圖門江江口建設了一個簡單的水師碼頭,還囤積了一些武器裝備和糧食等物資。其實這個碼頭,楊競原來是用來準備跑路的。楊競前些年一直擔心大梁會全力來攻,一旦自己守不住遼藩,他就帶著吳晉等人,還有一部分神策軍揚帆出海,以避風頭,或者說逃命。所以才在圖門江那裏,建設了碼頭,而且常年有一隻大船在此駐守,負責這個事情的,就是狀元18名老兵中的一個。
後來楊競每年都投錢建設這個碼頭,幾年下來,這個碼頭初具規模,保障15艘戰艦完全沒有問題。隻是這些年,大梁反而衰落下去了,遼藩反而實力壯大了很多,楊競估計,這個碼頭可能就用不上了。自己可能不需要流亡海外了。那麽改造成水師駐地,也算是物盡其用。
張妍立即拿起一張空白的旨意,將楊競的命令寫了上去,然後鳳凰行宮首領太監蓋上了楊競的寶印,密封好,交由胡楠安排人員傳了出去。傳遞命令還是由通政司來,不過胡楠看不到具體的命令內容。傳遞人員也是1個通政司官員、4名大內侍衛、還有兩名內侍,主打一個互相監督。
五日後,樞密院樞密使曾泰帶著樞密院的官員,兵部尚書宋武帶著兵部的官員也趕到了鳳凰行宮,楊競直接把三層的棲鳳樓劃給了他們,作為他們的臨時辦公地,棲鳳閣後來也成了遼藩對高句麗戰爭的第一個指揮部所在地。
由於楊競製定的戰爭計劃思路已經很明確了,曾泰和宋武的主要工作就是結合軍情司和對外情報司的情報,再進行細化。軍情司、對外情報司和政保司的人都來了,現在遼藩朝堂也暫時停止了內鬥,開始一心一意的謀劃戰爭了。
如果這個時候再內鬥,恐怕這些官員就要人頭落地了。整個大遼,開始慢慢的進入到戰爭準備的氛圍了。
其實無論是重新劃分土地、改革稅收製度、設置國有公司,所有的一切,本質上還是種地。直到現在,楊競也沒有入關爭奪天下的意思,他就想安穩的割據在遼藩。
而這些年擴軍、打仗、擴軍、打仗,無論是攻擊突厥,還是平定奴真,亦或是掃蕩高句麗,都是為了能夠安穩種地提供一個保障,如果不把周邊這些勢力打服,你是無法安心發展的。
打仗是為了種地、種地是為了更好的打仗,楊競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之中,仿佛是一頭拉磨的驢,在一刻不停的幹著。不過想歸想,幹還是得幹,楊競想到這,喊了一聲,“王鬆”
在暖閣外值夜的領班太監立即推開雕花門,輕手輕腳的進來了,“大王,奴婢在”
“安排人去傳旨,讓樞密院樞密使曾泰和兵部尚書宋武5日後來鳳凰行宮覲見”楊競說完,就翻身準備接著睡了。王林答應一聲,趕緊連夜安排大內侍衛去襄平城傳旨。
楊競現在還是沒有下決心,是今年冬天對高句麗發動戰爭還是明年再發動戰爭,不過可以先把各項準備工作準備好,等待時機成熟,就大舉進攻。
接下來的五天,楊競也沒有幹別的,還是在鳳凰殿,設置了沙盤和輿圖,開始研究進攻路線。楊競更多的迴憶他那個時代,對高句麗半島的幾次戰爭,從中吸取一些經驗教訓。
曆來對高句麗戰爭比較成功的兩次是大明和共和國的那兩次。大明那次是徹底斬斷了倭奴的一隻手。共和國那次則是單挑17國不落下風,兩次都打出了赫赫威名。
“首先進攻路線的選擇,還是應該是沿著東西兩側海岸線進攻,這樣分兵合進,在高句麗王城集合”楊競盯著沙盤,自言自語的說道。
高句麗半島地形很有特點,中間是山地,兩側是沿海平原。這種地形如果直接硬磕中間的山地,容易造成開局不順。主要的打法還是沿著海岸線掃蕩才好。
“神策軍的2萬重騎兵配置在西海岸,沿著西海岸平原向南突擊,長林軍1萬重騎兵配置在東海岸,然後以兩支重騎兵對箭頭,直接大縱深包圍全島”
楊競一邊說著,張妍在一邊快速的記錄。因為得形成文字版的作戰方案,所以楊競就讓張妍記錄。這也充分說明楊競對張妍的信任,這個應該是近年來遼藩最大的軍事行動了,如果勝利,遼藩就具備了帝國的基礎。但是如果失敗,那麽遼藩的政權都不會太穩。這其實對於楊競來說,也是一次豪賭。
“然後遼東邊軍和遼南邊軍共計10萬人負責中路的正麵突破。擴軍後的遼東邊軍下轄10個旅,其中7個步兵旅,1個炮兵旅和2個騎兵旅。遼南邊軍也是一樣的配置。”
這樣一來,中路就是14個步兵旅旅共計7萬步兵、2個炮兵旅共計1萬炮兵和4個騎兵旅共計2萬輕騎兵,這是攻擊高句麗的主力。
“鳳凰衛3000重騎兵配置在中路,作為攻堅的主力。”中路沒有重騎兵也不行,雖然高句麗全部的重騎兵已經在棋山戰役中被神策軍殲滅了,但是這都過去一年多了,按照軍情司和對外情報司的情報,高句麗還在采取一切辦法,再恢複重騎兵,目前至少有一兩千人了。
所以楊競必須安排攻堅的力量,負責壓製可能出現的高句麗重騎兵。對付重騎兵的最好方式,還是用重騎兵進行對攻。
“從駐守襄平城的4個神策軍步兵旅調2個旅隨駕,這2個旅1萬精銳步兵作為總預備隊,一直部署在中軍,視情況支持各個戰場”不管打多大規模的仗,必須有預備隊,不然一旦出現突發狀況,那就隻能是幹瞪眼了。
楊競那個時代鼎鼎大名的錦州之戰,在戰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進攻一方都預留了一個縱隊的精銳作為總預備隊,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傳旨水師提督趙大勇,水師30艘戰艦,分出10艘,由水師副將統領,沿著遼水、撫鬆運河、圖們江的航線,進入高句麗半島東側海域。水師負責從高句麗半島東西兩側,配合步兵騎兵進攻”
這是楊競的創舉,楊競準備采取水陸合進的方式進行對高句麗的戰爭,這些年楊競一直大力發展水師,現在水師的主力戰艦就有30艘,各類輔助船隻200多艘,兵力達到了2萬人,楊競光是養水師,一年就得50萬銀元。
高句麗半島的地形是三麵環海,北麵是陸地上與遼藩接壤。高句麗半島的西側是黃海,隔著黃海與齊藩相望,東側則是鯨海,隔著鯨海與倭國相望。南側則是40裏寬、300裏長的海峽,海峽的對岸也是倭國。
楊競現在沒空搭理倭國,但是也不能不做倭國幹涉的防備,所以把自己的艦隊一分為二,由黃海和鯨海兩側對進。一來是支援陸地上的戰鬥,二來也是防備倭國可能的幹涉。
畢竟遼軍水師一艘主力艦上有20門神威將軍炮,用上改良版的炮彈,無論是在威力上,還是在射程上,都是可以壓製倭國海軍的,如果他們有的話。
而這次水師的調動,則是充分說明楊競開挖運河的遠見之明。遼藩的出海口很多,但是東西不能相顧。運河挖通以後,遼藩的水師,可以從鐵山縣駐地,直接通過遼水,撫鬆運河,圖門江進入鯨海。相當於遼藩又多了一個優良的出海口。
如果不走這條線路,那麽水師艦隊從遼藩鐵山縣前往鯨海就得從黃海,通過高句麗南端的海峽,才能到達鯨海。且不說距離多了三分之一,而是大大增加了被發現的風險,容易過早的暴露戰爭意圖。
“另外,從遼中邊軍和遼北邊軍各抽調一個步兵旅,分別配屬給神策軍重騎兵和長林軍重騎兵,完善兩翼的攻擊梯次”楊競想了想,還是從遼中邊軍和遼北邊軍給抽調了1個旅5000步兵。
騎兵的衝鋒也需要步兵的配合的,包括但不限於防止被抄後路啊,有些地方修路啊之類的。隻有步兵騎兵配合好,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
如此一來,楊競這次共準備出動:神策軍3萬人(2萬重騎兵、1萬步兵),長林軍重騎兵1萬人,鳳凰衛3000人,水師30艘戰艦2萬人,遼東邊軍10個旅5萬人,遼南邊軍10個旅5萬人,遼中邊軍1個旅5000人,遼北邊軍1個旅5000人,總計17.3萬人,遼藩一半以上的戰力。
這次楊競除了遼西邊軍,幾乎所有的建製部隊都參與進來了,不在遼西邊軍抽人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攻擊幽州四郡的任務主要是遼西邊軍負責的,既然已經吃到肉了,這次就不再安排了,楊競為的也是個平衡。
楊競一邊說著,張妍一邊寫著。如今張妍這個探花郎、從五品的參議主事,現在對楊競是死心塌地,不說楊競的個人魅力和張妍的忠君思想,單就憑昨天楊競讓她昏過去兩次,張妍都不會背叛楊競。行吧,這也算楊競被張妍潛了,畢竟第一次是張妍主動的。
楊競還在有條不紊的說著,包括火力配置、行軍路線、後勤補給、傷員救治等等各項事宜,楊競都進行了製度性的安排。可能不算太精細,但是絕對都是指導性的東西。太細的事情也不用楊競去思考,畢竟還有樞密院和兵部替楊競分憂呢。
“另外,讓樞密院提前傳旨,水師提前啟程,工部匯報了,五月底撫鬆運河就能通航”楊競又補充了一句。
凡事得做在前麵,早在5年前,楊競就秘密安排人在圖門江江口建設了一個簡單的水師碼頭,還囤積了一些武器裝備和糧食等物資。其實這個碼頭,楊競原來是用來準備跑路的。楊競前些年一直擔心大梁會全力來攻,一旦自己守不住遼藩,他就帶著吳晉等人,還有一部分神策軍揚帆出海,以避風頭,或者說逃命。所以才在圖門江那裏,建設了碼頭,而且常年有一隻大船在此駐守,負責這個事情的,就是狀元18名老兵中的一個。
後來楊競每年都投錢建設這個碼頭,幾年下來,這個碼頭初具規模,保障15艘戰艦完全沒有問題。隻是這些年,大梁反而衰落下去了,遼藩反而實力壯大了很多,楊競估計,這個碼頭可能就用不上了。自己可能不需要流亡海外了。那麽改造成水師駐地,也算是物盡其用。
張妍立即拿起一張空白的旨意,將楊競的命令寫了上去,然後鳳凰行宮首領太監蓋上了楊競的寶印,密封好,交由胡楠安排人員傳了出去。傳遞命令還是由通政司來,不過胡楠看不到具體的命令內容。傳遞人員也是1個通政司官員、4名大內侍衛、還有兩名內侍,主打一個互相監督。
五日後,樞密院樞密使曾泰帶著樞密院的官員,兵部尚書宋武帶著兵部的官員也趕到了鳳凰行宮,楊競直接把三層的棲鳳樓劃給了他們,作為他們的臨時辦公地,棲鳳閣後來也成了遼藩對高句麗戰爭的第一個指揮部所在地。
由於楊競製定的戰爭計劃思路已經很明確了,曾泰和宋武的主要工作就是結合軍情司和對外情報司的情報,再進行細化。軍情司、對外情報司和政保司的人都來了,現在遼藩朝堂也暫時停止了內鬥,開始一心一意的謀劃戰爭了。
如果這個時候再內鬥,恐怕這些官員就要人頭落地了。整個大遼,開始慢慢的進入到戰爭準備的氛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