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永遠是必殺技,楊競現場演示了一把怎麽利用宗教、利用輿論來控製人心,影響局勢,所以什麽星宿轉世、大仙臨凡都是這種操作。楊競用這個操作,來進行戰前前夕的人心凝聚。


    遼藩眾位官僚當真是大開眼界,原來宗教還可以這麽用?楊競在這種大事上,都當著大家麵操作,大王真是把我們當自己人啊。其實楊競完全可以不把天書給各位看得的,各位官員都被楊競的真誠感動了。


    楊競的現場演示何嚐不是一次攻心戰呢?我把我自己包裝成上天的代言人,你們這些我提拔的官員,也就有了上天的背書,還是得跟著我好好幹。我都不背著你們造假,你們還得幫我圓謊,這就是陽謀。


    看著下麵神情激動的群臣,楊競也有些無奈,這個世界的權謀水平有些低啊,但凡看過幾集《甄嬛傳》,都知道天象等神秘意象 的解釋權得控製在自己的手裏,不過水平低也好,自己這個穿越小白能夠活到最後的可能性也大些。


    下麵的群臣越討論越離譜,楊競甚至隱隱約約聽見了稱帝的字樣,楊競捂著腦袋頗為無奈,朝廷百萬大軍,戰將千員,文臣如雲、猛將如雨,自己這幾萬人拿什麽稱帝?拿這些官員的九族人頭麽?


    “咳咳”楊競咳的兩聲,下麵的群臣安靜了下來。“你們啊,格局要大,別總想著入關,咱們君臣苟在襄平悶聲發大財不好嗎?剛才說稱帝那個,一會散朝了走迴家,不準騎馬坐轎啊。十幾裏路都走不動的話,就別想著大梁的萬裏江山了”


    群臣都嗬嗬的笑了起來,大王的處罰可當真別致啊。


    “說正事”楊競嚴肅了起來,“鼎誠,你把收複被高句麗占據九縣需要的花費說一下”


    “臣遵旨”趙石由於剛剛在處理天書事件的時候沒有插上話,所以這時耍個心眼,把“臣領命”說成了“臣遵旨”。大梁的製度,皇帝、皇後和太子下的命令叫旨意;親王下的命令叫“憲令”,所以趙石搞了把語言賄賂,直接把楊競抬到皇帝、太子那個層級。


    “說正事、少扯淡”楊競有氣無力的說,楊競哪能不明白趙石的意思,就像後世,你能管副縣長就叫副縣長嗎?私下稱唿,肯定是縣長啊。


    “殿下,除了邊軍第1旅、第5旅駐守錦州縣、第3旅駐守阜新縣、第4旅駐守在梅河縣外,按出動邊軍第2、6、7、8旅和9旅騎兵旅、10旅炮兵旅3萬人+神策軍第1旅、3旅騎兵旅和4旅炮兵1.5萬人,共計4.5萬人計算,每月耗糧食135萬斤,草料、炮彈、弓箭等折合白銀5000兩,戰爭補貼,以三俸為例1.5萬神策軍每月需要額外耗銀3.75萬兩,3萬邊軍需每月需耗銀額外6萬兩,共計9.75萬兩”


    三俸的意思就是,隻要在戰爭狀態,三倍軍餉。


    “另外,還需征發民夫至少5萬人,每人每月按1兩銀子的補貼計算,配給糧食按每天8兩計算,5萬民夫每月需耗銀5萬兩、糧食120萬斤。”


    打仗必須需要後勤保障力量,4.5萬人的作戰力量,後勤保障人員至少得是2倍,也就是9萬人。但是襄平郡人口實在是少,所以趙石基本是按照1:1的方式計算的。


    按照趙石的計算,戰爭持續一個月,軍費需要額外支出10.25萬兩,糧食135萬斤。後勤人員需要支出銀5萬兩、糧食120萬斤。


    “另外,傷亡撫恤等由於對高句麗軍隊戰鬥力了解不多,所以較難計算,預估每個月,不會低於2萬兩”趙石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看看,這就叫專業”楊競先是笑著,“但是,後勤上有些政策需要調整”


    “請大王賜教”


    “第一,轉運傷員,不管用什麽方式吧,每轉運傷員50裏,給運費糧食30斤;如果用擔架或者馬車轉運,加20斤”戰場上轉運傷員是個巨大的問題,必須優先考慮。


    “第二、轉運物資,按重量計算,100斤的物資,運輸50裏,給運費糧食30斤,不管他們用什麽方式”楊競的思路是,現在國庫銀子短缺,但糧食卻是大豐收,用社會化的資本運作一下後勤。


    “況且,一個擁有5畝地3口之家,一年的收成交完稅,剩下也不過1200斤糧食,也就是基本果腹而已。通過戰爭轉運物資,讓他們多得些糧食,也能多吃幾頓飽飯。最主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把戰爭紅利釋放給這些小民”楊競給出了該政策的好處。


    趙石若有所思,想了想,“大王之策可行,且花費更少”


    “依照大王之策,戰爭的時間還得推遲,必須等秋收全部結束的,這樣才能征集到足夠的民夫”


    “就按這個章程準備把”楊競下了決心,“戰爭時間推遲半個月,等到秋收全部完成”


    “臣等遵旨”


    現在大家都學精了,直接都說遵旨了,楊競頗為無奈,眾位可不要害我啊。


    “下一個議題,還有七天就是九月初一了,周郎中,兒童上學的事情怎麽樣了?”楊競問主官教育的禮廳郎中周明


    “迴殿下,目前襄平9縣,加上新設的北三縣,全部設立了中學;襄平郡城設立了郡學;各項也設立了小學。由於很多11.12歲的孩子也沒讀過書,所以也得從小學讀起,目前小學有學生人,符合中學入學標準且準備入學的學生有4025人,符合郡學入學標準的隻有160人。小學、中學加郡學的學生合計人”周明恭敬的說。


    當初楊競規定,在各鄉設置一所小學,學期3年,兒童6歲入學;各縣設置1所中學,學習3年。小學和中學沒有限製,適齡孩童都得讀,中學畢業就是12歲。


    “這人數和當初的估計有出入啊。當初測算,6-12歲兒童將近5萬啊”楊競提出的疑問


    “是的殿下,現在還有接近3分之2的兒童家長不願意孩子讀書。主要還是一些女童的家長,他們希望女童留在家裏幹活,即使按照當時議定的父母不準孩子入學的,坐牢3年,罰款100兩的政策執行,還是會有百姓抵觸”周明老老實實的說。


    “現在入學的男女比例多少?”


    “迴殿下,小學生人中,男童人,女童1890;中學生4025人中,男童3430人,女童595人;郡學160人中,女童僅為8人”周明也是個幹吏,數據記得很清楚。


    “殿下,欲速則不達啊,有時候春風化雨也是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大戰當前,還是不要再引起動蕩的好”吳晉看楊競的臉色,知道楊競可能又要用暴力手段推行了。


    “大王,吳大人言之有理,女童讀書雖然是大王的天恩,但是部分百姓認識不到位,也是正常的事情,大王還是不要著急,過幾年,局勢穩定了再強力推行也不遲”曾泰也勸道


    楊競歎了口氣,知道自己是心急了。在現在這個純封建社會,建立常設性的女童讀書製度,沒有經濟基礎。吳晉和曾泰說的很對,用春風化雨的方式,慢慢鼓勵吧。


    其實楊競心裏也明白,女性地位真正提高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紡織業大發展以後,女性更適合紡織業,所以地位急劇提高。經濟基礎永遠決定上層建築。這件事隻能先這樣了。


    “好,就這麽辦吧。七天後開學,每個月每個學生補貼糧食30斤,就從各縣的儲備倉劃撥。”楊競略帶無奈的說


    “臣會監督各縣將九月份名學生的52.9萬斤糧食劃撥到位”錢峰立即說


    “好,正德辦事我還是放心的。另外入學女童的補貼從30斤漲到50斤,多出的二十斤王府出,就說是王府額外給的補貼。”楊競接著說


    總共2493名女童,一個月多20斤糧食的支出也不過5萬斤,一年60萬斤糧食楊競還是出的起的。


    “女孩子嘛,還是要富養”楊競又補了一句,這句話把想提反對意見的大臣的話堵了迴去。


    “殿下,新修訂的教材吳晉大人、張元大人審議完畢了,刊印基本結束;經義呈您審閱,如無問題,立即刊印”掛從四品翰林院承旨銜的宣傳司主事餘成出班了,當初楊競讓他負責審定教材。


    “哦?”楊競來了興趣,接過了李德全呈上的經義教材。


    教材很簡單,薄薄一本,10頁。封麵是千華山的版畫,裏麵第一頁是楊競關於教育的兩句話:


    “不管男童、女童,隻要是我遼藩的子民,都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隻要兒童上學,就給補貼,減輕家庭負擔”


    剩下幾頁是楊競的那幾首詩歌,特別是“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放在了最前麵。


    “殿下得仙人授天書一事,必將隨著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的名句而傳布天下”餘成恭敬的說


    “就這麽刊印吧”楊競笑著說


    “諸位,還望眾位精心組織實施秋收和秋季開學等大事,務必讓遼藩所有百姓都支持我們即將發動的戰爭,上下同欲者勝”楊競最後說道


    “上下同欲者勝”眾人齊聲稱賀


    “散朝吧,對了,諸位,可曾聽過無字天書這個詞啊?”楊競說完,詭異的笑了笑,就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苟在邊疆當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農並收藏苟在邊疆當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