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曾泰分別後,楊競一行人渡過黃河,來到並州太原郡境內,同樣不作停留,一路穿州過府向北平郡進行,一晃十幾天過去了,離長安是越來越遠了。
“殿下,你就這麽讓曾泰大人迴去召集力量,恐怕會被錦衣衛偵知,到時候皇上震怒,您就很難收場了啊”見楊競心情不錯,秋華近身上來問道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前些天我們在長安外的莊園附近,多了很多的農民”
“這個..殿下,土地上有農民種地不是很正常嗎?”
“農民種地是沒錯,可現在是冬天啊,誰家正常農民冬天種地?所以我斷定,那些農民必然是錦衣衛假扮的,目的就是監視我們”
“殿下,錦衣衛監視王公貴胄、文武百官在我們大梁國已經是不公開的秘密了,您不必太過介懷”
“父皇可能不會對我如何,但太子一係會想盡辦法殺了我的,總之,我必須盡快趕到封地,並擁有自衛的力量,不然我的結局不會好,至於你們,秋風垣上我母妃的陵寢可大的很,不缺幾個陪葬的”
說完,楊競不顧陷入恐懼的秋華、老王等人,揚鞭催馬,快速向前方跑去。
再說吳晉這邊,擺出親王儀仗,帶著精簡過的300護軍,日行80裏,快時日行100裏,向洛陽、開封方向不斷前行。每路過一處州府,都會看見大量的流民,拖家帶口、沿路乞討,看著十分的可憐。吳晉也按照楊競的安排,每處州縣擇流民中青壯小夥子編入隊伍,行至開封,竟然獲得1萬3000餘人,分為10隊,每隊1000多人,由楊競莊園裏派來的10個老兵,現在是千戶統領。還有隨行的百姓,也有兩萬多人
“長史大人,我們已經到了黃河邊的河源縣了,過了黃河,就到了兗州、幽州地界了,我們召這麽多的流民,恐齊王不悅啊”蘇烈來到吳晉身邊,拱手問道
“蘇守備,這哪能是流民呢?這是遼王衛隊。按我朝規製,親王衛隊3萬人,這才僅僅萬餘人。另外,通知下去,先不渡黃河,在河邊尋塊空地,就地駐紮5天。蘇守備,把我們帶來的300老兵,抽出100人,都任百戶,每人統領100青壯,拜托你和10位千戶在這五天時間裏對這1萬餘青壯進行基本行伍的訓練,明確軍紀,剩餘的200名老兵全部為軍法隊,凡有違背軍紀的,就地格殺,確保過黃河後,他們能變成基本的軍隊。待我們和大王見麵時,也算是有個交代”
“是,長史大人”
吳晉心裏默算著日子,距離和遼王殿下會合的時間大概還有20餘天,時間還夠,唯一不穩定的因素就是長安方麵。估計現在長安方麵已經準備對遼王殿下下手了,還是要快些渡河才好。現在已經招募了1萬3000餘青壯,還有800多匠人,40多名郎中,還有2萬多百姓,每天糧食消耗就是2萬多斤,合銀就是40兩,一個月就是1200兩,還不算其他支出,那十幾萬兩銀子支撐不了多久,還是要快快和遼王殿下匯合,趕快趕到封地。
(一兩銀子在古代能買多少斤米是不固定的,明代萬曆年間,1兩銀子能買380斤米,唐代貞觀年間,1兩銀子能賣2360斤米,清米1兩銀子能買50斤米,這裏取個中數,1兩銀子能買500斤米)
五天一晃就過。那1萬3千青壯也在蘇烈和10名千戶和100名老兵百戶的調教下,有了基本的軍隊樣子,初步具備一定的戰鬥力。正在吳晉和蘇烈討論一些渡河細節時,吳晉手下幕僚進來通傳,“大人,有京城來的公公,在轅門外,說是有聖旨”
吳晉一驚,和蘇烈對視一眼,吳晉沉默片刻,無視等外迴複的幕僚,反對起身對蘇烈行了一禮。蘇烈大驚,“長史大人,這是為何,折煞下官了”
“蘇守備,本官在大殿上為遼王殿下仗義直言,被太子嫉恨,一身一命早已寄托在遼王殿下身上了。此次宮中來旨意,怕不是什麽好事,不管怎麽說,我都會輔佐殿下順利到襄平就藩的。不知道蘇守備你意下如何?”
蘇烈一愣,隨後立即明白過來了。這宮中太監怕是來著不善,看吳長史的意思,是要對宮中來人動手啊。是了,吳晉這是在看我的態度呢,我要是不站在遼王這邊,他能現在就把我砍了,蘇烈看了看帳中的侍衛,心裏也下了決心,“吳大人,下官也不怕您笑話,行伍這麽多年,一直被上官打壓、同僚排擠,屢立戰功才是小小的校尉。得蒙大王青眼,擢我守備,升了將軍了。不瞞大人,我此行是帶的家眷的,誓死追隨大王”
“定方此心,本官定然如實上報大王。來人,請天使入帳”
幕僚應聲而去,不一會,一個身穿四品內侍官服的太監和8個錦衣衛魚貫而入
“下官遼王府右長史吳晉拜見天使”吳晉恭敬行禮
“吳大人免禮”那宣旨太監不鹹不淡的說了一聲,“有旨意,還請遼王殿下接旨”
“遼王殿下抱恙,在後賬休養,天使可否暫緩宣旨”
“大膽,聖意豈可暫緩。雜家在此宣旨也可,想必遼王殿下聽的見”宣旨太監詭異的笑了笑,隨即打開了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遼王孝悌有虧,朕應群臣請,免去遼王封地和俸祿,暫保留王號,長安皇子所安置。遼王所屬宮女太監一律賜死,賠葬李妃。遼王府右長史蔑視儲君,諂媚遼王,賜死;護軍校尉蘇烈接受偽職,剝奪官身,流放3000裏,遇赦不赦,欽此。”
“吳大人,接旨上路吧”太監宣旨畢,對身後錦衣衛一揮手,錦衣衛就要上來拿人。
吳晉起來,一大喊到,“有人冒充天使和錦衣衛,左右何在?與我拿下”賬外唿啦啦湧來一排刀斧手,將宣旨太監和錦衣衛團團圍住。
“大膽,你們竟然敢造反?錦衣衛的兄弟,殺出去,迴京稟明聖上,誅他們九族”
“放箭”沒等錦衣衛動作,吳晉已經對埋伏在後賬的20名弓箭手下令
轉眼間,宣旨太監和8名錦衣衛每人身中兩箭,死的不能再死了。
“來人,傳令全軍,渡河。這9個人扔到黃河冰窟窿裏去”吳晉麵色不驚的下令
卻說楊晉,這天還在太原郡遊蕩,並不著急去北平郡。一日,楊競一行路過太行山腳下一個道觀,突然來了興致,帶了老樸和秋華到觀裏上香。
行香禮畢,觀主出來奉茶敘話。楊競坐定,老王和秋華侍立於後。
“今天貧道觀東南紫氣氤氳,知道是有貴客到來,不想貴客竟到了”觀主是個慈眉善目的老人,端的仙風道骨,眼神卻異常的清澈,仿佛十八九歲的少年。
“道長客氣了,路遇洞天福地,心中不勝欣喜,特來拜謁”楊競笑道。同時端起茶碗,用眼神製止住秋華想要阻攔的動作,喝了一口,“好茶,清茶何用仙人碾,自拾枯鬆三四枝。”
觀主聽罷,眼神一亮,“貴人大才,貧道佩服。貴人可要測字抽簽?”
“好啊,就測這茶字吧”
“貴人想測何事?”
“我的前途”
“茶,人在草下,貴人恐怕死過一迴了吧?”
“大膽”老王和秋華當即抽出佩刀,怒喝。楊競心裏波濤洶湧,但表麵上卻波瀾不驚。依舊笑道,“道長繼續”
“茶為草木之君子,貴人占得一個君字,怕是貴姓楊。本朝楊為國姓。至於說前途命運,貴人自己已了然於胸”那道人不緊不慢的說道
“哈哈,有點意思,孤這個玉佩,算是卦資了吧”楊競解下腰間的一枚玉佩,正是除夕夜梁帝賞賜給太子,又被楊競從太子手中贏來的紫玉佩。
“日後道長若有意,可持此玉佩去襄平尋我。”楊競說罷,起身往觀外走去,邊走邊說到“滿室天香仙子家,一琴一劍一杯茶。
羽衣常帶煙霞色,不惹人間桃李花。”
“不惹人間桃李花”那觀主捧著玉佩,喃喃自語。這時,從大殿後方又走出一個老道長,喊了一聲“寧兒”
那觀主從思緒中迴過神來,對老道長喊了一聲“師父”,隨後用道袍在臉上一刷,頓時一張十八九的少女臉露了出來,端的國色天香。原來這觀主竟然是一個十七八的少女戴麵具假扮的,這麵具出神入化,竟然讓人無法察覺。
“師父你說這人是誰?真的文才驚世啊,隨口而出就是華章”被叫做寧兒的小道姑恭敬的把手中的玉佩遞給老道士
“這人恐怕不簡單啊,你看這玉佩,好像是鍾南山李真人的隨身物品。李真人的玉佩不是送給了梁帝了麽?怎麽會在他的手裏?為什麽他說可以去襄平尋他呢?”老道長也疑惑的說道。“不過寧兒你也太任性了,下迴不要仗著人皮麵具的精妙出來應客了”
“沒關係的師父,他又看不出來”叫寧兒的少女拉著老道士的手嬌嗔道
“沒看出來?那滿室天香仙子家是什麽意思啊?不就點名你是仙子,小姑娘麽?還有不惹人間桃李花,都可以說是調戲了”
“師父”寧兒臉色大紅,“原以為他是才子,原來是個登徒子”
正在縱馬狂奔的楊競不自覺打個噴嚏。“誰在背後罵我?太子嗎?不想了,長安方麵該知道我逃脫了,該是和吳晉他們匯合了”
“殿下,你就這麽讓曾泰大人迴去召集力量,恐怕會被錦衣衛偵知,到時候皇上震怒,您就很難收場了啊”見楊競心情不錯,秋華近身上來問道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前些天我們在長安外的莊園附近,多了很多的農民”
“這個..殿下,土地上有農民種地不是很正常嗎?”
“農民種地是沒錯,可現在是冬天啊,誰家正常農民冬天種地?所以我斷定,那些農民必然是錦衣衛假扮的,目的就是監視我們”
“殿下,錦衣衛監視王公貴胄、文武百官在我們大梁國已經是不公開的秘密了,您不必太過介懷”
“父皇可能不會對我如何,但太子一係會想盡辦法殺了我的,總之,我必須盡快趕到封地,並擁有自衛的力量,不然我的結局不會好,至於你們,秋風垣上我母妃的陵寢可大的很,不缺幾個陪葬的”
說完,楊競不顧陷入恐懼的秋華、老王等人,揚鞭催馬,快速向前方跑去。
再說吳晉這邊,擺出親王儀仗,帶著精簡過的300護軍,日行80裏,快時日行100裏,向洛陽、開封方向不斷前行。每路過一處州府,都會看見大量的流民,拖家帶口、沿路乞討,看著十分的可憐。吳晉也按照楊競的安排,每處州縣擇流民中青壯小夥子編入隊伍,行至開封,竟然獲得1萬3000餘人,分為10隊,每隊1000多人,由楊競莊園裏派來的10個老兵,現在是千戶統領。還有隨行的百姓,也有兩萬多人
“長史大人,我們已經到了黃河邊的河源縣了,過了黃河,就到了兗州、幽州地界了,我們召這麽多的流民,恐齊王不悅啊”蘇烈來到吳晉身邊,拱手問道
“蘇守備,這哪能是流民呢?這是遼王衛隊。按我朝規製,親王衛隊3萬人,這才僅僅萬餘人。另外,通知下去,先不渡黃河,在河邊尋塊空地,就地駐紮5天。蘇守備,把我們帶來的300老兵,抽出100人,都任百戶,每人統領100青壯,拜托你和10位千戶在這五天時間裏對這1萬餘青壯進行基本行伍的訓練,明確軍紀,剩餘的200名老兵全部為軍法隊,凡有違背軍紀的,就地格殺,確保過黃河後,他們能變成基本的軍隊。待我們和大王見麵時,也算是有個交代”
“是,長史大人”
吳晉心裏默算著日子,距離和遼王殿下會合的時間大概還有20餘天,時間還夠,唯一不穩定的因素就是長安方麵。估計現在長安方麵已經準備對遼王殿下下手了,還是要快些渡河才好。現在已經招募了1萬3000餘青壯,還有800多匠人,40多名郎中,還有2萬多百姓,每天糧食消耗就是2萬多斤,合銀就是40兩,一個月就是1200兩,還不算其他支出,那十幾萬兩銀子支撐不了多久,還是要快快和遼王殿下匯合,趕快趕到封地。
(一兩銀子在古代能買多少斤米是不固定的,明代萬曆年間,1兩銀子能買380斤米,唐代貞觀年間,1兩銀子能賣2360斤米,清米1兩銀子能買50斤米,這裏取個中數,1兩銀子能買500斤米)
五天一晃就過。那1萬3千青壯也在蘇烈和10名千戶和100名老兵百戶的調教下,有了基本的軍隊樣子,初步具備一定的戰鬥力。正在吳晉和蘇烈討論一些渡河細節時,吳晉手下幕僚進來通傳,“大人,有京城來的公公,在轅門外,說是有聖旨”
吳晉一驚,和蘇烈對視一眼,吳晉沉默片刻,無視等外迴複的幕僚,反對起身對蘇烈行了一禮。蘇烈大驚,“長史大人,這是為何,折煞下官了”
“蘇守備,本官在大殿上為遼王殿下仗義直言,被太子嫉恨,一身一命早已寄托在遼王殿下身上了。此次宮中來旨意,怕不是什麽好事,不管怎麽說,我都會輔佐殿下順利到襄平就藩的。不知道蘇守備你意下如何?”
蘇烈一愣,隨後立即明白過來了。這宮中太監怕是來著不善,看吳長史的意思,是要對宮中來人動手啊。是了,吳晉這是在看我的態度呢,我要是不站在遼王這邊,他能現在就把我砍了,蘇烈看了看帳中的侍衛,心裏也下了決心,“吳大人,下官也不怕您笑話,行伍這麽多年,一直被上官打壓、同僚排擠,屢立戰功才是小小的校尉。得蒙大王青眼,擢我守備,升了將軍了。不瞞大人,我此行是帶的家眷的,誓死追隨大王”
“定方此心,本官定然如實上報大王。來人,請天使入帳”
幕僚應聲而去,不一會,一個身穿四品內侍官服的太監和8個錦衣衛魚貫而入
“下官遼王府右長史吳晉拜見天使”吳晉恭敬行禮
“吳大人免禮”那宣旨太監不鹹不淡的說了一聲,“有旨意,還請遼王殿下接旨”
“遼王殿下抱恙,在後賬休養,天使可否暫緩宣旨”
“大膽,聖意豈可暫緩。雜家在此宣旨也可,想必遼王殿下聽的見”宣旨太監詭異的笑了笑,隨即打開了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遼王孝悌有虧,朕應群臣請,免去遼王封地和俸祿,暫保留王號,長安皇子所安置。遼王所屬宮女太監一律賜死,賠葬李妃。遼王府右長史蔑視儲君,諂媚遼王,賜死;護軍校尉蘇烈接受偽職,剝奪官身,流放3000裏,遇赦不赦,欽此。”
“吳大人,接旨上路吧”太監宣旨畢,對身後錦衣衛一揮手,錦衣衛就要上來拿人。
吳晉起來,一大喊到,“有人冒充天使和錦衣衛,左右何在?與我拿下”賬外唿啦啦湧來一排刀斧手,將宣旨太監和錦衣衛團團圍住。
“大膽,你們竟然敢造反?錦衣衛的兄弟,殺出去,迴京稟明聖上,誅他們九族”
“放箭”沒等錦衣衛動作,吳晉已經對埋伏在後賬的20名弓箭手下令
轉眼間,宣旨太監和8名錦衣衛每人身中兩箭,死的不能再死了。
“來人,傳令全軍,渡河。這9個人扔到黃河冰窟窿裏去”吳晉麵色不驚的下令
卻說楊晉,這天還在太原郡遊蕩,並不著急去北平郡。一日,楊競一行路過太行山腳下一個道觀,突然來了興致,帶了老樸和秋華到觀裏上香。
行香禮畢,觀主出來奉茶敘話。楊競坐定,老王和秋華侍立於後。
“今天貧道觀東南紫氣氤氳,知道是有貴客到來,不想貴客竟到了”觀主是個慈眉善目的老人,端的仙風道骨,眼神卻異常的清澈,仿佛十八九歲的少年。
“道長客氣了,路遇洞天福地,心中不勝欣喜,特來拜謁”楊競笑道。同時端起茶碗,用眼神製止住秋華想要阻攔的動作,喝了一口,“好茶,清茶何用仙人碾,自拾枯鬆三四枝。”
觀主聽罷,眼神一亮,“貴人大才,貧道佩服。貴人可要測字抽簽?”
“好啊,就測這茶字吧”
“貴人想測何事?”
“我的前途”
“茶,人在草下,貴人恐怕死過一迴了吧?”
“大膽”老王和秋華當即抽出佩刀,怒喝。楊競心裏波濤洶湧,但表麵上卻波瀾不驚。依舊笑道,“道長繼續”
“茶為草木之君子,貴人占得一個君字,怕是貴姓楊。本朝楊為國姓。至於說前途命運,貴人自己已了然於胸”那道人不緊不慢的說道
“哈哈,有點意思,孤這個玉佩,算是卦資了吧”楊競解下腰間的一枚玉佩,正是除夕夜梁帝賞賜給太子,又被楊競從太子手中贏來的紫玉佩。
“日後道長若有意,可持此玉佩去襄平尋我。”楊競說罷,起身往觀外走去,邊走邊說到“滿室天香仙子家,一琴一劍一杯茶。
羽衣常帶煙霞色,不惹人間桃李花。”
“不惹人間桃李花”那觀主捧著玉佩,喃喃自語。這時,從大殿後方又走出一個老道長,喊了一聲“寧兒”
那觀主從思緒中迴過神來,對老道長喊了一聲“師父”,隨後用道袍在臉上一刷,頓時一張十八九的少女臉露了出來,端的國色天香。原來這觀主竟然是一個十七八的少女戴麵具假扮的,這麵具出神入化,竟然讓人無法察覺。
“師父你說這人是誰?真的文才驚世啊,隨口而出就是華章”被叫做寧兒的小道姑恭敬的把手中的玉佩遞給老道士
“這人恐怕不簡單啊,你看這玉佩,好像是鍾南山李真人的隨身物品。李真人的玉佩不是送給了梁帝了麽?怎麽會在他的手裏?為什麽他說可以去襄平尋他呢?”老道長也疑惑的說道。“不過寧兒你也太任性了,下迴不要仗著人皮麵具的精妙出來應客了”
“沒關係的師父,他又看不出來”叫寧兒的少女拉著老道士的手嬌嗔道
“沒看出來?那滿室天香仙子家是什麽意思啊?不就點名你是仙子,小姑娘麽?還有不惹人間桃李花,都可以說是調戲了”
“師父”寧兒臉色大紅,“原以為他是才子,原來是個登徒子”
正在縱馬狂奔的楊競不自覺打個噴嚏。“誰在背後罵我?太子嗎?不想了,長安方麵該知道我逃脫了,該是和吳晉他們匯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