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晉殺死太監和錦衣衛後,立刻率隊過黃河。此時的黃河也已結冰了,黃色的冰麵蜿蜒迤邐,仿佛是一條巨龍,盤亙在華夏大地上。


    足足用了三天,這1萬餘人才渡過黃河,整隊向北平郡行去。而楊競也越過太行山,到了華北大地。


    吳晉知道殺了傳旨太監的事,以錦衣衛的能力,朝廷很快就會知道,所以必須趕在朝廷作出反應之前,和遼王匯合,逃出山海關。


    又過了十幾日,吳晉的大部隊終於在邯鄲郡武安縣的柏頭山下,和楊競一行匯合了,有時候吳晉也奇怪,殿下好像對天下的地理十分的熟悉,可以精確到很多不知道的鄉鎮、小山,像這個武安縣的柏頭山,自問還算飽學的自己都不知道,殿下又沒出過長安,又是怎麽知道的呢?而曾泰也率子侄、部曲趕了過來。


    對於穿越過來的楊競來說,地理可能是最容易的知識了。


    在大帳中坐定,看著帳下站著的文武,楊競竟然有一種意氣風發的感覺。自穿越後,知道自己有前朝血脈,又被太子一係記恨和自己母妃死的不明不白帶來的不安感終於有點消散了。


    “這一路上的發生的事情,長平已經和孤稟報了,眾卿做的很好”楊競看著麵前案上擺著的那道聖旨,用略帶欣慰的語氣的說。


    “大王千歲”吳晉帶著眾人向楊競行禮


    “殿下,本次臣帶來部曲6000人,子侄12人,儒生80人,糧食20萬斤,鐵3萬斤,馬匹360匹”曾泰見吳晉說完,出班奏到


    “老大人忠心可嘉,免禮。孤有一些想法,眾卿可以討論一下”


    “請大王示下”


    “長平收羅的流民青壯,原有的護軍,加上曾泰大人帶來的部曲,現在已經2萬多人了。孤決定成立神策軍,為遼王護軍,編製3萬人,現配人,下轄20個千戶所,每個千戶所1000人,其中步兵千戶所18個,馬軍千戶所2個。孤莊園的18個老兵正式任神策軍步軍千戶。孤聽聞曾泰老大人之孫曾毅、前朝工部侍郎黃華之孫黃勇也隨曾老大人來投靠,孤念其忠義,授兩人馬軍千戶。長安來的300護軍,抽出200名,均授百戶,實任各馬步軍百戶。剩下100名老兵暫為軍法隊,賞百戶銜,由長平暫領。另在全軍中選出16-18歲少年100人,封羽林衛,為孤之親衛,由孤親率”


    “隨行的百姓編為輜重營,負責運送物資”


    “臣等遵令”


    “李德全,宣令吧”最主要的事情說完,剩下的就是宣布人事任命了。李德全拿著已經寫好的命令,讀了起來。


    “吳晉臨危不亂,處置長安宣旨太監有功,由遼王府右長史進位遼王府左長史,加軍師中郎將銜”(遼王府共左右兩位長史,以左為尊。遼王府左右長史均為正五品,軍師中郎將為從四品,吳晉又升了一級官職,且排名靠前了)


    “曾泰原為前朝兵部侍郎、位列部堂。今忠心可鑒,投於舊主,授曾泰遼王府右長史,加軍師中郎將銜,與吳晉同領王府事務”


    “老大人,你原來可是正三品的侍郎,可別嫌孤這從四品的官小呀”楊競笑著插了一句。


    “老臣感慨莫名,感念大王不棄”曾泰激動的又要跪下了,旁邊的小太監趕緊扶了起來。


    “蘇烈秉性忠誠,處置長安宣旨太監有功,免去蘇烈遊擊將軍、襄平郡守備之職,升參將,授神策軍步兵統領”(遊擊將軍為從五品武職,參將是正五品武職,蘇烈也升了一級)


    “定方,那18個步軍千戶你要統領好,抓緊訓練,盡快形成戰鬥力”


    “請大王放心,臣一定給大王訓練一支精銳出來”


    “王世安升參將,任神策軍馬軍統領”老王是楊競的嫡係了,由他掌握2000騎兵最合適。


    “曾毅、黃華、張龍、李虎等二十員授千戶”


    “另,授李德全遼王府正五品掌事太監,秋華遼王府正五品掌事宮女。”這就是遼王府內官了


    李德全宣讀完畢,大家又向楊競行了禮。


    “大家都散了吧,迴去各司其職,盡快整隊,我們隨時有可能出發。曾大人、長平、定方、老王留一下”楊競吩咐道。大家紛紛散去,帳篷裏就剩下被點名的四個人,秋華也沒走,依然和李德全一樣侍候在楊競身側。


    李德全把一張三尺見方的輿情擺在大案上


    “嘶,好精細的輿圖”蘇烈和王世安倒吸了一口冷氣,隻見輿圖上山川河流清晰明確,郡城縣郭清晰,囊括了大梁國全部的疆域,竟然還有一些番邦小國的標記,蘇烈和王世安二人行伍出身,自然知道這幅輿圖在軍事上的巨大作用。


    “殿下,此副輿圖從何而來啊,竟然不似人間之物”兩人訥訥的問道


    “我畫的”楊競沒有理會他們驚掉下巴的表情,指著輿圖說,“長平你說說”


    “各位請看”吳晉拿著劍鞘虛指,“自古以來,從中原到襄平,共有三條路。一條是從北平,沿著燕山山脈和大海之間幾十裏寬的通道到山海關,出關到錦州,就到了襄平郡轄境,這叫做傍海道,也是最方便的一條道;一條是從北平到盧龍寨,沿灤河北行,再沿灤河直流北上,直接翻過燕山山脈,沿老哈河西岸向東,到達錦州。這就是所謂的盧龍道;還有一條從北平出發,向北穿過古北口,到平泉縣,並與原有的盧龍道交匯一起,能一直北上到達今天的赤峰縣。此後也可靠著老哈河,直到襄平,這就是所謂的古北道。”


    曾泰看著輿圖,眼裏閃著奇異的光,分析道“最方便的肯定是傍海道了,沿途驛站不斷,能夠得到有效的補給,且安全。盧龍道年久失修,幾百年沒人走了。人數少的隊伍慢行還好,幾萬人的大部隊通行幾乎不可能,不說別的,一路上的人吃馬喂就解決不了。再說古北道,中段就是盧龍道,麵臨一樣的困難。且赤峰縣還被突厥占據,我們冒昧前往,危險很大。”


    “那我們直接走傍海道好了...”蘇烈剛起話頭,自己聲音就低了下去,吳晉殺宣旨太監的事,朝廷肯定知道了,百分之百四百裏加急讓山海關守將堵住楊競一行,傍海道肯定是不能走了。


    “也許朝廷顧忌臉麵,不會在山海關設卡堵截呢”王世安小聲說


    “不能在殿下的安危寄托在也許上”曾泰斬釘截鐵的說


    “我們這麽走”楊競打斷了眾人的談論,“從武安縣出發,到張家口,從張家口出塞,沿燕山山脈北麓,直接穿到襄平郡龍城縣,從龍城縣南下錦州”


    出塞,就是出了長城了,那就是突厥人的地盤了,突厥人幾十萬騎兵可不是鬧著玩的。


    “殿下,先且不說可能出現的大股突厥騎兵,就單說路途近2000裏,而且沒有向導,天寒地凍的實難行進啊”吳晉略帶難色的說道


    “我看可行,吳大人和王將軍可與殿下率騎兵快速行進,我和蘇將軍率步兵誘敵和殿後,神不知鬼不覺的問題不大。就是沒有向導比較撓頭”曾泰說道


    “向導我已經解決了。而且孤對去往襄平的路大致方向是了解的,不了解的隻是細節。這一月我在太原郡一直轉悠,做了一筆買賣”楊競有點賣關子的說


    “什麽買賣?”吳晉笑問


    “我買了10門神威將軍炮”楊競又拋出一個大消息


    “殿下,這個不可能吧。據我所知,整個大梁國也不過500餘門神威將軍炮,其中100門設置在長安,拱衛京師。剩下的400門,分散在全國各地駐軍手中,山海關也不過50門。”蘇烈是不可置信的說,這玩意閑雜人等離得近的都一律殺頭,大王竟然能買到。由於蘇烈是長安駐軍出身,對這些隱秘知道的很多。


    神威將軍炮是大梁國工部製造的。它的炮身是銅的,長約2.2米,炮管口徑約110毫米,重195公斤,屬於輕型大炮,通常裝在雙輪炮車上使用。神威將軍炮的射程是500~600步,大約是400~500米,雖然僅相當於步槍的射程,但在這個時代已經很了不起了。它使用的炮彈是實心彈,能攻打一些簡陋的城寨。每門神威炮造價在白銀1000兩以上。由於這種炮是少數幾種對抗騎兵的利器,朝廷管製的特別嚴。


    “不是,大王,這玩意您竟然能買到?”吳晉不可思議的問道


    “嗯啊,每門大炮100兩,配30發彈丸,2名操作士卒,最主要的是還給10名向導,幫助我們送去襄平”楊競得意的說


    “才100兩銀子,大王您應該多買幾門才是”王世安笑著說


    “誰告訴你100兩銀子的?100兩金子一門”


    “多少?”四個人都大驚失色大會,1兩金子能兌換100兩銀子,100兩金子那就是1萬兩銀子,“大王,相當於你花了10萬兩銀子買了10門炮?”吳晉顫抖的問


    “對啊,我說的很清楚啊,每門炮還附贈30發彈丸、2名士卒,士卒是無家無口可以和我們去遼東的。額外還給我10名向導,我說的不是很清楚麽?”


    “嘶,有點貴哦,原價的10倍了”曾泰也吸著涼氣說


    “我就問一句,我們這3萬多人從張家口出關,你們誰能保證邊將能放行?”楊競冷笑的問


    是了,大梁國在北方修築的長城,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依據山川形勢而建,綿延萬餘裏,幾十萬邊軍把守。要想偷渡個一兩人沒問題,幾萬人純屬做夢。


    “你們啊,格局要大”楊競老氣橫秋的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苟在邊疆當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農並收藏苟在邊疆當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