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一支21人的騎行隊伍悄悄的離開了莊園,趁著夜色的掩護,向長安城西北的晉陽郡疾馳而去,領頭的恰是太監樸得柱。遠處的長安城,正在萬家燈火、煙花絢爛。
一個時辰以後,楊競帶著老王、秋華和莊園8個老兵單人三馬,輕裝向長安城東的萬年縣出發。
“殿下,您這安排是?明天是正旦大朝會,您不出席恐皇上怪罪”秋華年紀40左右,是楊競母親李妃的貼身宮女,李妃死後,楊競把他調到自己身邊。一身勁裝把身材勾勒的十分曼妙,頗有幾分英姿颯爽。
“你覺得在長安,我們還能活多久?能活著走出長安城嗎?”楊競沒看秋華,深深的看了一眼長安城方向,當先催動馬匹。
“出發”
一夜疾馳240裏,換馬不換人,次日淩晨,當大年初一第一縷陽光照在了高高的太行山脈上的時候,楊競一行已經穿越過了萬年縣,來到了夏陽縣。夏陽縣是一個人口不到2萬的小縣,屬於河內郡,隔著黃河與並州太原郡的豐縣相鄰,從夏陽縣渡過渭河,就離開了長安地界,到了河內郡了。
“殿下,還有10裏就到夏陽縣城了,我們是進城該是?”老王見楊競爭放低馬速,欠身問道。
“去旁邊的樹林隱蔽,休息一個時辰,直接去渭河邊渡河”楊競又迴頭看看長安的方向,神色略有不安。
“殿下,您究竟在擔心什麽?陛下已經封您為遼王了,您還?”秋華見楊競在一棵枯倒的大樹上坐定,連忙遞過去清水和肉幹。
“三年前,我母妃真的是病死的?如果不走,本王也大概率因病暴斃吧”楊競眉頭緊皺,語出驚人的說。
楊競穿越到這個世界七天了,通過融合原主的記憶,對朝堂的局勢有了一定的了解,楊競是梁帝和前朝小公主李如焉所生,梁帝原為前齊大將,18年前起兵造反,推翻了齊國,建立了梁國。特別是潼關一戰,梁帝楊廣帶著現在的趙國公蕭炎、信國公歐陽敬德圍攻潼關守將匡德,齊國小公主李如焉正在潼關,後來匡德戰死,潼關被破,蕭炎的弟弟蕭隨覬覦李如焉的美色,竟然想強搶李如焉公主,被公主的護衛斬殺。再後來,梁帝楊勇娶了蕭炎的妹妹蕭淑華為皇後,生下了太子。納了李如焉為妃子,生下九皇子楊競。由於楊競身具有前朝皇室血脈,所以以趙國公蕭炎為代表的開國功臣一直對楊競放心不下,有意識的打壓。融合原主這段記憶後,楊競就明白了,這就是大唐吳王李恪的版本,李恪有隋煬帝的血脈,最後被長孫無忌陰死了。所以楊競才在皇宮夜宴上故意激怒太子,力爭就藩,遠離長安。
略作休整以後,楊競一行繞過夏陽縣城,到達渭河岸邊。此時渭河已經結冰了。河麵上並不平整,高低起伏不平,楊競知道,這是由於河水深淺不一造成的,這時候就需要熟悉情況的當地人領路,不然很可能連人帶馬掉河裏。
楊競四處了望,見不遠處岸邊枯萎的蘆葦蕩旁,坐著一個老翁,伸著一支釣竿,將河上冰麵打破垂釣。前方太行山脈大雪滿山,後方關中平原煙塵漫漫,說不出的蕭索之感。
“我去問路”老王躬身說到,隨即向老人走去,“老頭,我們要渡河,你給指條路,這塊銀子賞你了”老王扔了一塊大約一兩重的銀子到老翁腳邊。
誰知道老翁頭都沒迴,“你聾了?信不信老子抽你”,老王大怒,掄起馬鞭就要抽打老者
老者慢慢轉迴身,饒有興致的看著暴跳如雷的老王。
“你這老...”老王舉起鞭子的手沒有揮下,反而猶豫的看著那張似曾相識的臉。然後不可思議的說的:“曾大人?卑職大齊右羽林衛中郎將王世安參見兵部侍郎曾大人”
“嗬嗬,不錯,還記得大齊”老翁溫和的笑道,“引我去見少主吧”
老頭魚竿也不拿,直接往河麵上一仍,大步向楊競走來,幾步路走出了意氣風發的感覺。
“老臣大齊兵部尚書曾泰參見少主”老翁走到楊競,竟然直接跪下了。
“老大人快快起身”楊競人精一樣的人物,沒有糾結曾泰的稱唿,下馬扶起老人。
“少主,此地不宜久留,速速過河才好”老者先是滿眼驚喜的打量楊競一遍,隨後又焦急的說道。
與此同時,太監副總管樸得柱帶20名乞丐正在官道上疾馳,向晉陽郡狂奔。樸得柱心裏就一個念頭,就是務必3日內到達太原城。過了這峽穀,就離開長安的地界了吧,樸得柱抬頭看了看泛白的天空,大喊一聲出發。
就當樸得柱帶領20名乞丐全部進入山穀的時候,山穀兩側突然出現百十號黑衣人,手持勁弩,對著樸得柱就是一輪激射。隻一輪,樸得柱一行就全部倒地。
“快速補刀,把領頭的腦袋砍下來帶迴去”黑衣人蒙麵首領對手下吩咐到。當即閃出10多個黑衣人,將中箭倒地的樸世安一行一一補刀,又一刀砍下樸得柱的頭顱,然後匆匆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大年初一,正旦大朝會,在京的勳貴,四品以上的官員齊聚奉天殿朝賀梁帝。三唿拜舞,一頓儀式後,已經快到了巳時(9點),這時距吳晉帶著親王依仗出發已經過了一個時辰了。
“遼王出發了嗎?”梁帝看似隨意的問道
“迴陛下,遼王儀仗已於一個時辰前出發,這是遼王府長史遞上來的遼王辭行折子”通政司通政使吳獲出班奏道
“陛下,臣有本奏”沒等梁帝接話,趙國公、戶部尚書蕭炎又跳了出來。
“趙國公何事?”梁帝平淡的問了句,看不出喜怒。
“臣彈劾遼王殿下,正旦大朝不來朝拜陛下,是為不忠,離京就藩不來向陛下辭行,是為不孝。遼王不忠不孝,臣懇請將遼王奪爵圈禁”趙國公、戶部尚書蕭炎出來說道
“蕭炎你腦袋是有什麽毛病嗎?陛下冊封遼王的時候就明確說了入宮前不必辭行,你還咬著不放”禮部尚書王素不屑的說道
信國公歐陽敬德、長信侯傅讓、安遠侯吳觀紛紛出列。“臣等附議趙國公”
“把遼王辭行的折子呈上來”梁帝揮手製止想要說話的一眾文臣,對通政司通政使吳獲說道
梁帝貼身太監馮德寶走下丹陛,接過吳獲手裏的奏折
“直接念”
“奴婢遵旨”馮德寶隨即打開楊競的辭行奏折,用內侍獨有的聲線讀了出來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馮德寶讀罷,奉天殿內鴉雀無聲。
“陛下”禮部尚書王素突然老淚縱橫,跪倒在奉天殿中央,吏部右侍郎黃擇、兵部武選司主事宋武、通政司右通政孔達、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趙選也都紛紛跪倒在大殿中央,涕泗橫流。一句“故園無此聲”,勾起所有前朝舊臣的心聲。楊競通過一首詞,就俘獲了所有前朝所留文官的心。而王素等一眾前朝文臣看著趙國公蕭炎等勳貴的眼神也漸漸由忍讓變成了極端仇恨。
這一變化,梁帝深深的看在了眼裏。梁帝造反起家,欺負前齊孤兒寡母奪取天下,本就不太光彩,加之王素等文臣也是累世大戶,為籠絡人心,安定局麵,所以留用不少文臣。這些年,文臣和勳貴武將相互對立,梁帝中間把握,把製衡的權術玩弄的遊刃有餘。今天,由於楊競的一首詞,這穩定的局麵竟然有種隱隱被打破的感覺。
“父皇,九弟詞中頗有怨懟之意,理應治罪”太子在趙國公蕭炎的眼色指揮下,出班躬身奏道。
“陛下,臣觀九殿下此詞,寫的是對故鄉、對親人的不舍之意,並無怨懟的意思”翰林院掌院學士張元出班奏道。張元是前齊開皇25年的狀元,文才人品譽滿士林。
“你..”太子陰沉的看向張元。張元並未看太子,隻是微微的向梁帝躬身。
眼看梁帝有動搖之意,趙國公蕭炎為首的一眾勳貴又跪了下來“請陛下處置遼王,否則軍心動搖、以致不穩”
梁帝陡然看向蕭炎,幾息後
“馮德寶,傳旨:眾文武賜宴武英殿”說罷,看也不看群臣一眼,直接甩袖子走了。
“少主,您封王的消息老臣昨晚就知道了”渡過黃河的楊競略微鬆了一口氣,暫時放鬆下來一行人,信馬由韁的慢慢走起來,稍微落在楊競一個身位的曾泰躬身說道
“哦?老大人是如何得知?”
“是朝中同僚飛鴿傳書告訴老夫的,老臣想請少主應允一件事”
“但說無妨”
“老臣肯定少主允許老臣迴想召集子侄、部曲,隨少主一同前往襄平”
“善”楊競含笑點頭
一個時辰以後,楊競帶著老王、秋華和莊園8個老兵單人三馬,輕裝向長安城東的萬年縣出發。
“殿下,您這安排是?明天是正旦大朝會,您不出席恐皇上怪罪”秋華年紀40左右,是楊競母親李妃的貼身宮女,李妃死後,楊競把他調到自己身邊。一身勁裝把身材勾勒的十分曼妙,頗有幾分英姿颯爽。
“你覺得在長安,我們還能活多久?能活著走出長安城嗎?”楊競沒看秋華,深深的看了一眼長安城方向,當先催動馬匹。
“出發”
一夜疾馳240裏,換馬不換人,次日淩晨,當大年初一第一縷陽光照在了高高的太行山脈上的時候,楊競一行已經穿越過了萬年縣,來到了夏陽縣。夏陽縣是一個人口不到2萬的小縣,屬於河內郡,隔著黃河與並州太原郡的豐縣相鄰,從夏陽縣渡過渭河,就離開了長安地界,到了河內郡了。
“殿下,還有10裏就到夏陽縣城了,我們是進城該是?”老王見楊競爭放低馬速,欠身問道。
“去旁邊的樹林隱蔽,休息一個時辰,直接去渭河邊渡河”楊競又迴頭看看長安的方向,神色略有不安。
“殿下,您究竟在擔心什麽?陛下已經封您為遼王了,您還?”秋華見楊競在一棵枯倒的大樹上坐定,連忙遞過去清水和肉幹。
“三年前,我母妃真的是病死的?如果不走,本王也大概率因病暴斃吧”楊競眉頭緊皺,語出驚人的說。
楊競穿越到這個世界七天了,通過融合原主的記憶,對朝堂的局勢有了一定的了解,楊競是梁帝和前朝小公主李如焉所生,梁帝原為前齊大將,18年前起兵造反,推翻了齊國,建立了梁國。特別是潼關一戰,梁帝楊廣帶著現在的趙國公蕭炎、信國公歐陽敬德圍攻潼關守將匡德,齊國小公主李如焉正在潼關,後來匡德戰死,潼關被破,蕭炎的弟弟蕭隨覬覦李如焉的美色,竟然想強搶李如焉公主,被公主的護衛斬殺。再後來,梁帝楊勇娶了蕭炎的妹妹蕭淑華為皇後,生下了太子。納了李如焉為妃子,生下九皇子楊競。由於楊競身具有前朝皇室血脈,所以以趙國公蕭炎為代表的開國功臣一直對楊競放心不下,有意識的打壓。融合原主這段記憶後,楊競就明白了,這就是大唐吳王李恪的版本,李恪有隋煬帝的血脈,最後被長孫無忌陰死了。所以楊競才在皇宮夜宴上故意激怒太子,力爭就藩,遠離長安。
略作休整以後,楊競一行繞過夏陽縣城,到達渭河岸邊。此時渭河已經結冰了。河麵上並不平整,高低起伏不平,楊競知道,這是由於河水深淺不一造成的,這時候就需要熟悉情況的當地人領路,不然很可能連人帶馬掉河裏。
楊競四處了望,見不遠處岸邊枯萎的蘆葦蕩旁,坐著一個老翁,伸著一支釣竿,將河上冰麵打破垂釣。前方太行山脈大雪滿山,後方關中平原煙塵漫漫,說不出的蕭索之感。
“我去問路”老王躬身說到,隨即向老人走去,“老頭,我們要渡河,你給指條路,這塊銀子賞你了”老王扔了一塊大約一兩重的銀子到老翁腳邊。
誰知道老翁頭都沒迴,“你聾了?信不信老子抽你”,老王大怒,掄起馬鞭就要抽打老者
老者慢慢轉迴身,饒有興致的看著暴跳如雷的老王。
“你這老...”老王舉起鞭子的手沒有揮下,反而猶豫的看著那張似曾相識的臉。然後不可思議的說的:“曾大人?卑職大齊右羽林衛中郎將王世安參見兵部侍郎曾大人”
“嗬嗬,不錯,還記得大齊”老翁溫和的笑道,“引我去見少主吧”
老頭魚竿也不拿,直接往河麵上一仍,大步向楊競走來,幾步路走出了意氣風發的感覺。
“老臣大齊兵部尚書曾泰參見少主”老翁走到楊競,竟然直接跪下了。
“老大人快快起身”楊競人精一樣的人物,沒有糾結曾泰的稱唿,下馬扶起老人。
“少主,此地不宜久留,速速過河才好”老者先是滿眼驚喜的打量楊競一遍,隨後又焦急的說道。
與此同時,太監副總管樸得柱帶20名乞丐正在官道上疾馳,向晉陽郡狂奔。樸得柱心裏就一個念頭,就是務必3日內到達太原城。過了這峽穀,就離開長安的地界了吧,樸得柱抬頭看了看泛白的天空,大喊一聲出發。
就當樸得柱帶領20名乞丐全部進入山穀的時候,山穀兩側突然出現百十號黑衣人,手持勁弩,對著樸得柱就是一輪激射。隻一輪,樸得柱一行就全部倒地。
“快速補刀,把領頭的腦袋砍下來帶迴去”黑衣人蒙麵首領對手下吩咐到。當即閃出10多個黑衣人,將中箭倒地的樸世安一行一一補刀,又一刀砍下樸得柱的頭顱,然後匆匆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大年初一,正旦大朝會,在京的勳貴,四品以上的官員齊聚奉天殿朝賀梁帝。三唿拜舞,一頓儀式後,已經快到了巳時(9點),這時距吳晉帶著親王依仗出發已經過了一個時辰了。
“遼王出發了嗎?”梁帝看似隨意的問道
“迴陛下,遼王儀仗已於一個時辰前出發,這是遼王府長史遞上來的遼王辭行折子”通政司通政使吳獲出班奏道
“陛下,臣有本奏”沒等梁帝接話,趙國公、戶部尚書蕭炎又跳了出來。
“趙國公何事?”梁帝平淡的問了句,看不出喜怒。
“臣彈劾遼王殿下,正旦大朝不來朝拜陛下,是為不忠,離京就藩不來向陛下辭行,是為不孝。遼王不忠不孝,臣懇請將遼王奪爵圈禁”趙國公、戶部尚書蕭炎出來說道
“蕭炎你腦袋是有什麽毛病嗎?陛下冊封遼王的時候就明確說了入宮前不必辭行,你還咬著不放”禮部尚書王素不屑的說道
信國公歐陽敬德、長信侯傅讓、安遠侯吳觀紛紛出列。“臣等附議趙國公”
“把遼王辭行的折子呈上來”梁帝揮手製止想要說話的一眾文臣,對通政司通政使吳獲說道
梁帝貼身太監馮德寶走下丹陛,接過吳獲手裏的奏折
“直接念”
“奴婢遵旨”馮德寶隨即打開楊競的辭行奏折,用內侍獨有的聲線讀了出來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馮德寶讀罷,奉天殿內鴉雀無聲。
“陛下”禮部尚書王素突然老淚縱橫,跪倒在奉天殿中央,吏部右侍郎黃擇、兵部武選司主事宋武、通政司右通政孔達、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趙選也都紛紛跪倒在大殿中央,涕泗橫流。一句“故園無此聲”,勾起所有前朝舊臣的心聲。楊競通過一首詞,就俘獲了所有前朝所留文官的心。而王素等一眾前朝文臣看著趙國公蕭炎等勳貴的眼神也漸漸由忍讓變成了極端仇恨。
這一變化,梁帝深深的看在了眼裏。梁帝造反起家,欺負前齊孤兒寡母奪取天下,本就不太光彩,加之王素等文臣也是累世大戶,為籠絡人心,安定局麵,所以留用不少文臣。這些年,文臣和勳貴武將相互對立,梁帝中間把握,把製衡的權術玩弄的遊刃有餘。今天,由於楊競的一首詞,這穩定的局麵竟然有種隱隱被打破的感覺。
“父皇,九弟詞中頗有怨懟之意,理應治罪”太子在趙國公蕭炎的眼色指揮下,出班躬身奏道。
“陛下,臣觀九殿下此詞,寫的是對故鄉、對親人的不舍之意,並無怨懟的意思”翰林院掌院學士張元出班奏道。張元是前齊開皇25年的狀元,文才人品譽滿士林。
“你..”太子陰沉的看向張元。張元並未看太子,隻是微微的向梁帝躬身。
眼看梁帝有動搖之意,趙國公蕭炎為首的一眾勳貴又跪了下來“請陛下處置遼王,否則軍心動搖、以致不穩”
梁帝陡然看向蕭炎,幾息後
“馮德寶,傳旨:眾文武賜宴武英殿”說罷,看也不看群臣一眼,直接甩袖子走了。
“少主,您封王的消息老臣昨晚就知道了”渡過黃河的楊競略微鬆了一口氣,暫時放鬆下來一行人,信馬由韁的慢慢走起來,稍微落在楊競一個身位的曾泰躬身說道
“哦?老大人是如何得知?”
“是朝中同僚飛鴿傳書告訴老夫的,老臣想請少主應允一件事”
“但說無妨”
“老臣肯定少主允許老臣迴想召集子侄、部曲,隨少主一同前往襄平”
“善”楊競含笑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