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等皇太子朱慈烺墜馬倒地,一個身影突然閃出,將懸在半空中的朱慈烺一把攬了下來。隨後此人又伸出手來緊緊攥住了馬韁,剛剛還因為受驚而到處亂竄的戰馬片刻之間便被馴服又變的溫順起來了。待到朱慈烺重新坐迴到馬上之後,這才發現麵前所立之人並非麾下的禦林軍。
“魏淵見過太子殿下,末將遲來,讓太子您受驚了。”
原來崇禎皇帝下令命太子負責押解羅汝才前去祭拜太廟和社稷之後,突然想到魏淵作為生擒羅汝才的首功之臣,不一同前去祭拜實在是有欠妥當。於是這才緊急傳令剛剛出宮的魏淵,馬上前去和皇太子匯合。
魏淵領命之後便匆匆的趕了過來,沒想到正好在菜市口撞見了秩序失控的隊伍。
見到魏淵,朱慈烺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
“魏將軍你看,這、這該如何是好啊?”
魏淵看了看已經變得非常混亂的現場,縱身一躍跳上了路旁的高台之上大聲喊道:
“禦林軍的弟兄們聽著!軍中所有拿火器的兵士來我麵前集合。”
魏淵聲音洪亮,即使在一片混亂之中依然能傳出甚遠。正不知如何是好的眾多禦林軍卒,見此刻終於有人站出來指揮了,一個個頓時心中變得有底了。心裏有了著落,行動自然也就不在茫然了。片刻功夫,近百名手持火銃的軍士便聚集到了他的麵前。盡管禦林軍將士並不認識魏淵,但從穿著上來判斷,他們知道麵前的將軍級別應該不低。再加上皇太子緊緊待在他的身旁,因此對於魏淵的命令這些禦林軍倒是能嚴格的執行。
“聽我命令!一起發射!朝天射擊!”
如此奇怪的命令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說,這些手拿火銃的將士們個個麵麵相覷,但當他們望向下達命令的人時,魏淵眼中那不可置疑的堅定頓時打消了這些兵卒的疑慮。短暫的準備過後,魏淵下達了下一道軍令。
“點火!”
禦林軍的火銃依舊是老式火銃,點火之後引線閃著火星快速縮短。
“砰砰砰!”
上百杆火銃齊發,朝著天空噴出了一道道火蛇,硝煙瞬間在菜市口彌漫開來,剛剛還混亂不堪的場麵隨著震耳欲聾的槍聲頓時安靜了下來。魏淵抓住現場一片沉寂的時機,抽出腰間的佩劍高高舉過頭頂大聲吼道:
“百姓們各歸原位!再有投擲雜物、衝闖擾亂軍隊行進者,殺無赦!”
當獅子率領一千頭綿羊時,就有了一千零一頭獅子;當綿羊率領一千頭獅子時,則就有了一千零一頭綿羊。很明顯,魏淵這頭獅子不論在經驗還是實力上都遠遠強於朱慈烺這頭小綿羊。如此場麵掌控起來,對於經曆過多場沙場血拚的魏淵來說,實在是不在話下。原本已經癱瘓了的禦林軍隊伍,很快便在魏淵的指揮下再次變成了組織有效的暴力機器。位於最外圍的禦林軍豎起大盾,橫劍向外,齊聲高喊著“退!退!退!”
現場的百姓有不少人在嘈亂的局麵內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魏淵的喊聲有一些人聽到了,再一看禦林軍竟然也拔劍相向。於是圍堵在菜市口附近的百姓紛紛朝後退去,現場也終於再度恢複了秩序。
皇太子朱慈烺見眾人退去,這才長長舒了口氣。朝著魏淵感激的說道:
“今天多虧有將軍你在,不然本宮真不知道會鬧出多大的笑話來。”
魏淵看了看麵前這位少年老成的皇太子,皇家宮廷禮儀的熏陶使得朱慈烺要比同齡人顯得成熟許多。然而在這位皇太子的身上卻少了股霸氣、少了份帝王原本應該擁有的威嚴。
“殿下言重了。世事險惡,殿下還需多加小心才是。”
朱慈烺聽魏淵說罷不由得一愣,他原本以為麵前的將軍會說出“末將分內之事”這種中規中矩的迴答。可沒想到對方竟是以一種長者的身份來提醒自己,憑借直覺,朱慈烺覺得魏淵此人很特別。
魏淵之所以會說出上述之言,其實也全是有感而發的肺腑之言。作為後世人,對這位未及弱冠之年的大明皇太子,其顛沛流離的命運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
李自成圍攻北京之時,皇太子的生母周皇後在自殺前,將兒子送到了國丈周奎家中以期避禍,但這位貪生怕死的國丈大人卻害怕外孫會給自己招來禍端,竟然將他直接出賣給了李自成。後來李自成大敗於一片石之戰,隨軍出征的朱慈烺至此下落不明。在那麽一個亂世當中,從小養尊處優的皇太子一朝變成了階下之囚,其遭遇可想而知。
麵對著這位麵容白皙的文弱少年,魏淵這才忽略身份說出了心中所想之言。
押解的隊伍有了魏淵的壓陣,一切就都變得有條不紊起來。朱慈烺也在這位與眾不同的將軍陪伴下,順利的祭拜了太廟和社稷。盡管相處短暫,但魏淵身上散發出來的個人魅力卻深深的吸引著年輕的皇太子。
第二天一大早,為了崇禎皇帝親臨的獻俘儀式。整座紫禁城都變得異常忙碌起來。在午門的主門樓正中位置,小太監們正在忙著擺設禦座,城樓的簷下都要張羅黃蓋。自皇極門開始,橫跨金水橋穿過午門,一直延伸到天安門,禦道之上都鋪設了大紅的地毯,禦道的兩側則是由錦衣衛和禦林軍組成的莊嚴儀仗隊。
一向勤於國事的崇禎皇帝,這次也破天慌的取消了朝會。文武百官則直接前來午門參加盛大的獻俘儀式,魏淵作為獻俘武將也早早來到了午門城樓之上等候。
登上午門城樓參加獻俘儀式的不是王公貴族就是朝廷四品以上的高官。而在這些人當中,魏淵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按照禮部的要求,他換上了昨天皇帝剛剛禦賜的蟒袍。這件蟒袍係藍色緞地,上麵繡著金彩雲龍和立水波紋,原本魏淵就生的高大英俊,再穿上這麽一身亮藍色的華麗蟒袍,午門之上的皇親國戚與朝中大臣們無一不都對魏淵多看上幾眼、竊竊議論上幾句。
此刻的魏淵卻沒有心思去理會身邊那些一個也不認識的人們,他一麵耐著性子聽司禮監的小太監講解獻俘儀式的具體流程,一麵百無聊賴的注視著城門下穿著朝服、密密麻麻從四處八方陸續趕來的文武百官。
正當魏淵被小太監如同連珠炮似的講解說的頭暈眼花之時,身後有人說道:
“武平伯真是好雅興啊!”
魏淵聞聲轉過身去,隻見一位身穿大紅色朝服的中年男子正目光炯炯的看著自己,這位男子中等身材,濃眉大眼顯得很是幹練。他身穿的朝服上繡著錦雞。
朝廷對於朝服之上所繡之物是有嚴格規定的,文官官服繡飛禽,武官官服繪走獸。品級不同,所繡的飛禽走獸自然也不盡相同。錦雞,這正是二品文官在朝服上所繡之飛禽。
 “這位大人,請問您是?”
在一旁負責講解的司禮監小太監認出了來人,他忙問安道:
“見過陳大人!”
那名中年男子朝著小太監擺了擺手,接著迴答魏淵說:
“在下兵部尚書陳新甲是也。”
魏淵是兵部侍郎,一聽原來是自己本部的頂頭上司,趕忙躬身施禮道:
“原來是尚書大人,真是失敬失敬!”
 陳新甲趕忙還禮說:
“武平伯莫要多禮,你我同朝為官,又是兵部同僚。再這說,要論上陣殺敵替陛下分憂,老夫可比武平伯你差遠了。”
“尚書大人過譽了。”
陳新甲說話間與魏淵並肩而立,一同眺望著午門外的景致,司禮監小太監見狀便很識趣的退了下去。
沉默片刻,陳新甲開口問道:
“武平伯可知上次午門獻俘是何時嗎?”
“這個,下官不知。”
“那是崇禎九年,陛下也是在這個地方。俘虜是那個大名鼎鼎的闖王高迎祥,而充當武平伯你這個角色的,乃是陝西巡撫孫傳庭。老夫再問一句,武平伯可知孫傳庭現在何處?”
“...”
孫傳庭現被關押在京師天牢之內,這個消息宇文騰啟之前已經和魏淵提過了。繞了個圈,魏淵瞬間便聽明白了陳新甲的意思。然而他卻繼續沉默,並沒有表態。官場亦戰場,在沒有弄清楚對方的意圖之前,靜觀其變是最好的戰術。
陳新甲看了看魏淵的反應,接著說道:
“老夫聽說漢代的霍去病以八百精騎大破匈奴單於,受封冠軍侯時年紀不過十八。今日武平伯弱冠之年便封侯拜將,比之古人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
魏淵依舊保持著沉默,他的臉上掛著謙虛的笑意,以示對陳新甲的迴應。他知道這位兵部尚書一定還有什麽別的話要說。果不其然,見魏淵並不做聲。陳新甲繼續說:
“隻可惜天妒英才啊!霍去病剛剛二十四歲就因觸怒了武帝遭貶抑鬱而終。”
說罷陳新甲壓低了聲音說道: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如今朝中眼紅魏將軍受寵的大有人在,將軍可要萬事小心為上。”
這下魏淵的心裏算是有底了,原來陳新甲是來給自己提醒的。
“多謝尚書大人點撥,下官一定會多加留心的。”
“將軍不必謝我,如今我大明內憂外患,正是需要像魏將軍這樣的優秀將星來力挽狂瀾。老夫身為兵部尚書,不過是在做分內之事罷了。如今朝中東林黨與浙黨都準備對將軍下手了,將軍可一定要當心!”
魏淵還想再對陳新甲感謝一番,可就在此時,午門上的小太監高聲喊道:
“皇上駕到!”
自金水橋向午門處旌旗招展,崇禎皇帝乘坐著禦攆在儀仗隊的護送下朝著午門緩緩而來。
“魏淵見過太子殿下,末將遲來,讓太子您受驚了。”
原來崇禎皇帝下令命太子負責押解羅汝才前去祭拜太廟和社稷之後,突然想到魏淵作為生擒羅汝才的首功之臣,不一同前去祭拜實在是有欠妥當。於是這才緊急傳令剛剛出宮的魏淵,馬上前去和皇太子匯合。
魏淵領命之後便匆匆的趕了過來,沒想到正好在菜市口撞見了秩序失控的隊伍。
見到魏淵,朱慈烺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
“魏將軍你看,這、這該如何是好啊?”
魏淵看了看已經變得非常混亂的現場,縱身一躍跳上了路旁的高台之上大聲喊道:
“禦林軍的弟兄們聽著!軍中所有拿火器的兵士來我麵前集合。”
魏淵聲音洪亮,即使在一片混亂之中依然能傳出甚遠。正不知如何是好的眾多禦林軍卒,見此刻終於有人站出來指揮了,一個個頓時心中變得有底了。心裏有了著落,行動自然也就不在茫然了。片刻功夫,近百名手持火銃的軍士便聚集到了他的麵前。盡管禦林軍將士並不認識魏淵,但從穿著上來判斷,他們知道麵前的將軍級別應該不低。再加上皇太子緊緊待在他的身旁,因此對於魏淵的命令這些禦林軍倒是能嚴格的執行。
“聽我命令!一起發射!朝天射擊!”
如此奇怪的命令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說,這些手拿火銃的將士們個個麵麵相覷,但當他們望向下達命令的人時,魏淵眼中那不可置疑的堅定頓時打消了這些兵卒的疑慮。短暫的準備過後,魏淵下達了下一道軍令。
“點火!”
禦林軍的火銃依舊是老式火銃,點火之後引線閃著火星快速縮短。
“砰砰砰!”
上百杆火銃齊發,朝著天空噴出了一道道火蛇,硝煙瞬間在菜市口彌漫開來,剛剛還混亂不堪的場麵隨著震耳欲聾的槍聲頓時安靜了下來。魏淵抓住現場一片沉寂的時機,抽出腰間的佩劍高高舉過頭頂大聲吼道:
“百姓們各歸原位!再有投擲雜物、衝闖擾亂軍隊行進者,殺無赦!”
當獅子率領一千頭綿羊時,就有了一千零一頭獅子;當綿羊率領一千頭獅子時,則就有了一千零一頭綿羊。很明顯,魏淵這頭獅子不論在經驗還是實力上都遠遠強於朱慈烺這頭小綿羊。如此場麵掌控起來,對於經曆過多場沙場血拚的魏淵來說,實在是不在話下。原本已經癱瘓了的禦林軍隊伍,很快便在魏淵的指揮下再次變成了組織有效的暴力機器。位於最外圍的禦林軍豎起大盾,橫劍向外,齊聲高喊著“退!退!退!”
現場的百姓有不少人在嘈亂的局麵內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魏淵的喊聲有一些人聽到了,再一看禦林軍竟然也拔劍相向。於是圍堵在菜市口附近的百姓紛紛朝後退去,現場也終於再度恢複了秩序。
皇太子朱慈烺見眾人退去,這才長長舒了口氣。朝著魏淵感激的說道:
“今天多虧有將軍你在,不然本宮真不知道會鬧出多大的笑話來。”
魏淵看了看麵前這位少年老成的皇太子,皇家宮廷禮儀的熏陶使得朱慈烺要比同齡人顯得成熟許多。然而在這位皇太子的身上卻少了股霸氣、少了份帝王原本應該擁有的威嚴。
“殿下言重了。世事險惡,殿下還需多加小心才是。”
朱慈烺聽魏淵說罷不由得一愣,他原本以為麵前的將軍會說出“末將分內之事”這種中規中矩的迴答。可沒想到對方竟是以一種長者的身份來提醒自己,憑借直覺,朱慈烺覺得魏淵此人很特別。
魏淵之所以會說出上述之言,其實也全是有感而發的肺腑之言。作為後世人,對這位未及弱冠之年的大明皇太子,其顛沛流離的命運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
李自成圍攻北京之時,皇太子的生母周皇後在自殺前,將兒子送到了國丈周奎家中以期避禍,但這位貪生怕死的國丈大人卻害怕外孫會給自己招來禍端,竟然將他直接出賣給了李自成。後來李自成大敗於一片石之戰,隨軍出征的朱慈烺至此下落不明。在那麽一個亂世當中,從小養尊處優的皇太子一朝變成了階下之囚,其遭遇可想而知。
麵對著這位麵容白皙的文弱少年,魏淵這才忽略身份說出了心中所想之言。
押解的隊伍有了魏淵的壓陣,一切就都變得有條不紊起來。朱慈烺也在這位與眾不同的將軍陪伴下,順利的祭拜了太廟和社稷。盡管相處短暫,但魏淵身上散發出來的個人魅力卻深深的吸引著年輕的皇太子。
第二天一大早,為了崇禎皇帝親臨的獻俘儀式。整座紫禁城都變得異常忙碌起來。在午門的主門樓正中位置,小太監們正在忙著擺設禦座,城樓的簷下都要張羅黃蓋。自皇極門開始,橫跨金水橋穿過午門,一直延伸到天安門,禦道之上都鋪設了大紅的地毯,禦道的兩側則是由錦衣衛和禦林軍組成的莊嚴儀仗隊。
一向勤於國事的崇禎皇帝,這次也破天慌的取消了朝會。文武百官則直接前來午門參加盛大的獻俘儀式,魏淵作為獻俘武將也早早來到了午門城樓之上等候。
登上午門城樓參加獻俘儀式的不是王公貴族就是朝廷四品以上的高官。而在這些人當中,魏淵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按照禮部的要求,他換上了昨天皇帝剛剛禦賜的蟒袍。這件蟒袍係藍色緞地,上麵繡著金彩雲龍和立水波紋,原本魏淵就生的高大英俊,再穿上這麽一身亮藍色的華麗蟒袍,午門之上的皇親國戚與朝中大臣們無一不都對魏淵多看上幾眼、竊竊議論上幾句。
此刻的魏淵卻沒有心思去理會身邊那些一個也不認識的人們,他一麵耐著性子聽司禮監的小太監講解獻俘儀式的具體流程,一麵百無聊賴的注視著城門下穿著朝服、密密麻麻從四處八方陸續趕來的文武百官。
正當魏淵被小太監如同連珠炮似的講解說的頭暈眼花之時,身後有人說道:
“武平伯真是好雅興啊!”
魏淵聞聲轉過身去,隻見一位身穿大紅色朝服的中年男子正目光炯炯的看著自己,這位男子中等身材,濃眉大眼顯得很是幹練。他身穿的朝服上繡著錦雞。
朝廷對於朝服之上所繡之物是有嚴格規定的,文官官服繡飛禽,武官官服繪走獸。品級不同,所繡的飛禽走獸自然也不盡相同。錦雞,這正是二品文官在朝服上所繡之飛禽。
 “這位大人,請問您是?”
在一旁負責講解的司禮監小太監認出了來人,他忙問安道:
“見過陳大人!”
那名中年男子朝著小太監擺了擺手,接著迴答魏淵說:
“在下兵部尚書陳新甲是也。”
魏淵是兵部侍郎,一聽原來是自己本部的頂頭上司,趕忙躬身施禮道:
“原來是尚書大人,真是失敬失敬!”
 陳新甲趕忙還禮說:
“武平伯莫要多禮,你我同朝為官,又是兵部同僚。再這說,要論上陣殺敵替陛下分憂,老夫可比武平伯你差遠了。”
“尚書大人過譽了。”
陳新甲說話間與魏淵並肩而立,一同眺望著午門外的景致,司禮監小太監見狀便很識趣的退了下去。
沉默片刻,陳新甲開口問道:
“武平伯可知上次午門獻俘是何時嗎?”
“這個,下官不知。”
“那是崇禎九年,陛下也是在這個地方。俘虜是那個大名鼎鼎的闖王高迎祥,而充當武平伯你這個角色的,乃是陝西巡撫孫傳庭。老夫再問一句,武平伯可知孫傳庭現在何處?”
“...”
孫傳庭現被關押在京師天牢之內,這個消息宇文騰啟之前已經和魏淵提過了。繞了個圈,魏淵瞬間便聽明白了陳新甲的意思。然而他卻繼續沉默,並沒有表態。官場亦戰場,在沒有弄清楚對方的意圖之前,靜觀其變是最好的戰術。
陳新甲看了看魏淵的反應,接著說道:
“老夫聽說漢代的霍去病以八百精騎大破匈奴單於,受封冠軍侯時年紀不過十八。今日武平伯弱冠之年便封侯拜將,比之古人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
魏淵依舊保持著沉默,他的臉上掛著謙虛的笑意,以示對陳新甲的迴應。他知道這位兵部尚書一定還有什麽別的話要說。果不其然,見魏淵並不做聲。陳新甲繼續說:
“隻可惜天妒英才啊!霍去病剛剛二十四歲就因觸怒了武帝遭貶抑鬱而終。”
說罷陳新甲壓低了聲音說道: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如今朝中眼紅魏將軍受寵的大有人在,將軍可要萬事小心為上。”
這下魏淵的心裏算是有底了,原來陳新甲是來給自己提醒的。
“多謝尚書大人點撥,下官一定會多加留心的。”
“將軍不必謝我,如今我大明內憂外患,正是需要像魏將軍這樣的優秀將星來力挽狂瀾。老夫身為兵部尚書,不過是在做分內之事罷了。如今朝中東林黨與浙黨都準備對將軍下手了,將軍可一定要當心!”
魏淵還想再對陳新甲感謝一番,可就在此時,午門上的小太監高聲喊道:
“皇上駕到!”
自金水橋向午門處旌旗招展,崇禎皇帝乘坐著禦攆在儀仗隊的護送下朝著午門緩緩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