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魏淵覲見!”
當值太監尖細而又分貝極高的喊聲,自皇城中心位置的奉天殿,如同水波般伴隨著一聲聲傳遞蕩漾過威嚴雄壯的紫禁城,朝著午門傳去。
午門前當值的校尉畢恭畢敬的將魏淵迎進了皇城之內,宮門開啟的瞬間,魏淵眺望著遠處的金水橋和隱匿於層層晨霧中的亭台樓閣,天子威嚴如同一堵看不見的牆朝著他緩緩壓來。
“以前來故宮參觀,雖然要花上一百大洋買張門票,但心裏總算是踏實啊!今兒個倒是免費了,可心裏卻開始忐忑起來了。”
魏淵一麵自嘲著,一麵不自覺的低下了頭,跟著領路的小太監急步向前。
奉天殿殿外的廣場,在這個足足有四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空曠地帶。沒有一花一草,石板砌成的地麵毫無遮攔。禦道兩側密密麻麻站滿了眾多中級文物官員,在這些人的夾雜著羨慕與嫉妒眼神的注視下,魏淵踏著禦道拾階而上。
權力、榮耀、地位、尊榮...邁步前進的魏淵心中不斷浮現出這些詞語。自己不再是當年那個南召縣的落魄書生,而今的身份乃是大明帝國的封疆大吏,節製河南、江北諸軍事的武平侯、鳳陽總督。一股前所未有的激蕩在胸間翻騰,雄鷹展翅恨天低。魏淵越走越覺得渾身上下,滿滿的自信已經從體內溢出,踏上禦道階梯的最後一個台階,大明王朝權力的核心地華美的展現在了他的麵前。魏淵在奉天殿的宮門前稍作停頓,緊接著高昂著頭大踏步走了進去。
“臣魏淵見過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魏淵洪鍾般的聲響在高大而又空曠的大殿內迴蕩著。高坐於龍椅之上的崇禎皇帝也忍不住心裏的好奇打量起自己的這位頗有些傳奇色彩的鳳陽總督來。
在崇禎的認識當真中,能征善戰的武將外貌一般都是非常粗曠的。盡管之前的袁崇煥、盧象升都算還算斯文,但他們畢竟都是文官出身,也可以理解。
魏淵則不同,他走的並非那種學而優則仕的正常官途。自打他出道以來,就是以武將的身份為世人所熟知的。因此崇禎以為,魏淵一定也是個如同吳三桂、祖大壽那般粗狂的武夫。
然而麵前的年輕武將卻是目若朗星、麵容白皙,一張標準的斯文書生長相。滿是泥漿塵土的盔甲不僅沒有掩蓋他周身上下透出的令人眼前一亮的精氣神,反而在無聲的訴說著一路趕來的辛苦。不覺間,崇禎對魏淵的印象頓時好了許多。
這位以冷酷孤高著稱的帝王,臉上也難得露出了笑容。
“魏愛卿辛苦了,這一路走來想必十分勞頓吧。”
魏淵也偷眼觀瞧了一下傳說中的崇禎皇帝,滿頭冒出的銀絲使得這位帝王要比實際年齡看起來大上許多,一臉全是難以掩飾的愁容與倦意。聽到臉色蒼白的皇帝詢問,魏淵立刻答道:
“臣自奉旨以來,片刻也不敢耽擱。押解著羅汝才一路急行軍趕到京師麵聖。”
“可朕昨天剛剛接到軍報,押解羅汝才的乃是你軍中的武安國,而且那武安國遭遇了李自成亂軍的攻擊,羅汝才也在亂戰之中不見了蹤跡。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啊?”
崇禎的問話同時也是滿朝文武中大多數人的疑問,尤其是那早已經被驚呆在原地的呂邦華、王禦史等人。形式轉變的如此之快,這些人的腦子已經有些不夠用了。周延儒更是在撓破頭皮想辦法,希望能在局勢變得更壞之前做些什麽,好有所挽迴。而陳新甲則頗有些沾沾自喜,他慶幸還好自己關鍵時刻沒有站出來,不然自己這個兵部尚書隻怕是要沒的當了。
“臣還沒來得及向陛下說明此事,武安國這一路乃是臣用來虛張聲勢的大旗。利用這一路疑兵大張旗鼓的押解羅汝才進京,便可以將各路亂民的注意力吸引過去。如此一來,臣也就能更加順利的來京麵聖了。”
好一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陳新甲不禁在心裏暗自佩服起魏淵的謀略來,滿朝文武有同樣想法的也不在少數。
崇禎皇帝讚許的點了點頭,他喜歡聰明人,尤其喜歡能將聰明才智用到為大明朝出謀劃策上來的聰明人。讚許之後他接著問道:
“隻是那流賊一旦發現羅汝才不在武安國的軍中,魏愛卿的計劃豈不是就出了差錯了?”
“迴陛下,其實這也不難。臣曾經授意過武安國,一旦與賊兵遭遇,一定要第一時間破壞羅汝才那輛所謂的囚車。假的羅汝才便會趁機跳車而逃,如此便可製造一種羅汝才於亂軍之中逃脫的假象。到時候流賊們忙著搜尋不見了的羅汝才,自然沒有精力去追擊一戰而潰的武安國部眾了。如此一來,這個秘密也就不足為外人所知了。”
魏淵一番話說的崇禎龍心大悅,看到自己手下的將領如此足智多謀,將流賊們刷的團團轉,他仿佛看到了在不遠的將來,流賊必將會被徹底蕩平,而自己亦會成為中興大明的有為之君。
越看魏淵崇禎越是覺得此人乃是一個難得的可用之才,於是當即下令封賞魏淵。
“魏愛卿足智多謀,真是我大明的國之重器啊!傳朕旨意!”
一聲令下,奉天殿內的文武官員紛紛齊刷刷跪倒在地,靜候皇帝旨意。魏淵開始還沒有反應過來,見周圍的人都跪下去了,他這麽站著也實在是紮眼,於是魏淵也跟著眾人跪倒在地。
“武平伯魏淵屢立戰功,忠勇可嘉。朕特賜蟒袍玉帶,妻子魏蘇氏從夫品級封誥命夫人,另特賞賜西城宅院一處以供居住。”
“臣謝主隆恩!”
魏淵按照小太監臨時教授的一些禮儀,拜謝皇帝的賞賜。此刻在一旁的周延儒趁機進言道:
“起奏陛下,武平伯生擒羅汝才實乃我朝幸事。老臣建議於午門舉行獻俘儀式,以彰顯聖上之武功,以宣告我大明之強盛!”
周延儒深知崇禎好大喜功的性格,這個建議正拍在了皇帝的心坎上。崇禎心情甚悅的點頭應允。
“好!就依周閣老之言行事。”
崇禎之前,明朝皇帝親自來到午門參加獻俘禮的一共有四次。都是在萬曆年間,眾所周知萬曆朝有著名的“萬曆三大征”,獻俘於午門也成了標榜皇帝武功的一個重要表現。崇禎皇帝也親臨午門參加過一次獻俘儀式,那是在崇禎九年,而獻俘的對象則是大名鼎鼎的闖王高迎祥。能夠再次登臨午門,接受獻俘禮,這是崇禎無數次在夢中出現過的景象。
按照朝廷禮製,關在馬車之內十多天不見天日的羅汝才剛剛踉蹌的下了馬車,就被禦林軍一擁而上換了囚服,捆成了粽子。他的脖子上栓著白色的繩索,繩索的另一頭則被係在了軍馬後麵。而騎在軍馬之上的正是大明朝的皇太子朱慈烺,這位年僅十二歲的稚嫩少年騎在高頭大馬之上,心中也難免惶恐。然而想到這是替父皇來行使神聖的權力時,朱慈烺在心中暗自的替自己打氣道:“朱慈烺,你是堂堂大明朝的皇太子,不過是騎馬押犯人罷了,你一定可以的!”
想到這他不僅迴頭瞧了瞧那位自稱為“曹操”的賊首羅汝才,如今的羅汝才麵如死灰,任憑著官軍推打驅使,完全沒了反抗的意誌。
所謂成王敗寇,淪為階下之囚的戰敗者是沒有任何尊嚴可言的,曾經在中原叱吒風雲,坐擁幾十萬部眾的“曹操”羅汝才。此刻也隻能如待宰的羔羊一般,默默的忍受著身旁禦林軍的譏諷和羞辱。
羅汝才這一路要在被馬套著脖子的情況下,徒步走到太廟和社稷。被當做戰利品由朱慈烺祭拜先祖。當禦林軍的隊伍行進到菜市口時,已經有不少百姓得到消息圍了上來。這些百姓擁擠在道路兩側,使得整個菜市口附近人聲鼎沸。他們一麵山唿萬歲,一麵用手中能夠拿得到的東西齊齊砸向了羅汝才。一時之間場麵顯得甚是混亂,皇太子朱慈烺原本就是個心地善良的少年。看到羅汝才被砸的滿臉淤青,身上到處是汙穢之物,心中難免有些不忍。他勒住了韁繩輕聲的命令道:
“禦林軍,不要再讓這些百姓傷害他了。”
然而現場的環境實在是太嘈雜了,不僅那些已近瘋狂的百姓聽不到這位皇太子的話,甚至連身邊的貼身侍衛都沒能聽清皇太子到底說了些什麽。
由於朱慈烺停止了前進,整個隊伍也不明所以的停了下來。道路兩側的百姓一看隊伍不走了,以為官軍是默許了自己的行為,不由得更加肆意妄為起來,一個個砸的更歡了!有些好事者甚至順手撿起了地上的石塊,一擁向前朝著羅汝才猛砸過去。不少負責押送的官軍也不幸被雜物砸到,場麵頓時騷亂了起來。
朱慈烺打小生長在深宮之中,哪裏見過這架勢。街上騷亂一起,他的心中難免發慌,更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沒有朱慈烺的命令,整個押解的隊伍也沒有統一的指揮調度,猶如無頭的蒼蠅般自亂了陣腳。突然間不知哪裏來的一塊飛石,竟然鬼使神差的砸到了朱慈烺所騎的那匹軍馬。軍馬受驚,突然撩起了橛子,戰馬高高揚起了前蹄,朱慈烺一個沒抓牢,手中的馬韁脫了手,他隻覺得身體猛地向後麵栽了過去。朱慈烺本能的緊閉著雙眼,心想自己這次出醜算是出大了。
當值太監尖細而又分貝極高的喊聲,自皇城中心位置的奉天殿,如同水波般伴隨著一聲聲傳遞蕩漾過威嚴雄壯的紫禁城,朝著午門傳去。
午門前當值的校尉畢恭畢敬的將魏淵迎進了皇城之內,宮門開啟的瞬間,魏淵眺望著遠處的金水橋和隱匿於層層晨霧中的亭台樓閣,天子威嚴如同一堵看不見的牆朝著他緩緩壓來。
“以前來故宮參觀,雖然要花上一百大洋買張門票,但心裏總算是踏實啊!今兒個倒是免費了,可心裏卻開始忐忑起來了。”
魏淵一麵自嘲著,一麵不自覺的低下了頭,跟著領路的小太監急步向前。
奉天殿殿外的廣場,在這個足足有四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空曠地帶。沒有一花一草,石板砌成的地麵毫無遮攔。禦道兩側密密麻麻站滿了眾多中級文物官員,在這些人的夾雜著羨慕與嫉妒眼神的注視下,魏淵踏著禦道拾階而上。
權力、榮耀、地位、尊榮...邁步前進的魏淵心中不斷浮現出這些詞語。自己不再是當年那個南召縣的落魄書生,而今的身份乃是大明帝國的封疆大吏,節製河南、江北諸軍事的武平侯、鳳陽總督。一股前所未有的激蕩在胸間翻騰,雄鷹展翅恨天低。魏淵越走越覺得渾身上下,滿滿的自信已經從體內溢出,踏上禦道階梯的最後一個台階,大明王朝權力的核心地華美的展現在了他的麵前。魏淵在奉天殿的宮門前稍作停頓,緊接著高昂著頭大踏步走了進去。
“臣魏淵見過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魏淵洪鍾般的聲響在高大而又空曠的大殿內迴蕩著。高坐於龍椅之上的崇禎皇帝也忍不住心裏的好奇打量起自己的這位頗有些傳奇色彩的鳳陽總督來。
在崇禎的認識當真中,能征善戰的武將外貌一般都是非常粗曠的。盡管之前的袁崇煥、盧象升都算還算斯文,但他們畢竟都是文官出身,也可以理解。
魏淵則不同,他走的並非那種學而優則仕的正常官途。自打他出道以來,就是以武將的身份為世人所熟知的。因此崇禎以為,魏淵一定也是個如同吳三桂、祖大壽那般粗狂的武夫。
然而麵前的年輕武將卻是目若朗星、麵容白皙,一張標準的斯文書生長相。滿是泥漿塵土的盔甲不僅沒有掩蓋他周身上下透出的令人眼前一亮的精氣神,反而在無聲的訴說著一路趕來的辛苦。不覺間,崇禎對魏淵的印象頓時好了許多。
這位以冷酷孤高著稱的帝王,臉上也難得露出了笑容。
“魏愛卿辛苦了,這一路走來想必十分勞頓吧。”
魏淵也偷眼觀瞧了一下傳說中的崇禎皇帝,滿頭冒出的銀絲使得這位帝王要比實際年齡看起來大上許多,一臉全是難以掩飾的愁容與倦意。聽到臉色蒼白的皇帝詢問,魏淵立刻答道:
“臣自奉旨以來,片刻也不敢耽擱。押解著羅汝才一路急行軍趕到京師麵聖。”
“可朕昨天剛剛接到軍報,押解羅汝才的乃是你軍中的武安國,而且那武安國遭遇了李自成亂軍的攻擊,羅汝才也在亂戰之中不見了蹤跡。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啊?”
崇禎的問話同時也是滿朝文武中大多數人的疑問,尤其是那早已經被驚呆在原地的呂邦華、王禦史等人。形式轉變的如此之快,這些人的腦子已經有些不夠用了。周延儒更是在撓破頭皮想辦法,希望能在局勢變得更壞之前做些什麽,好有所挽迴。而陳新甲則頗有些沾沾自喜,他慶幸還好自己關鍵時刻沒有站出來,不然自己這個兵部尚書隻怕是要沒的當了。
“臣還沒來得及向陛下說明此事,武安國這一路乃是臣用來虛張聲勢的大旗。利用這一路疑兵大張旗鼓的押解羅汝才進京,便可以將各路亂民的注意力吸引過去。如此一來,臣也就能更加順利的來京麵聖了。”
好一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陳新甲不禁在心裏暗自佩服起魏淵的謀略來,滿朝文武有同樣想法的也不在少數。
崇禎皇帝讚許的點了點頭,他喜歡聰明人,尤其喜歡能將聰明才智用到為大明朝出謀劃策上來的聰明人。讚許之後他接著問道:
“隻是那流賊一旦發現羅汝才不在武安國的軍中,魏愛卿的計劃豈不是就出了差錯了?”
“迴陛下,其實這也不難。臣曾經授意過武安國,一旦與賊兵遭遇,一定要第一時間破壞羅汝才那輛所謂的囚車。假的羅汝才便會趁機跳車而逃,如此便可製造一種羅汝才於亂軍之中逃脫的假象。到時候流賊們忙著搜尋不見了的羅汝才,自然沒有精力去追擊一戰而潰的武安國部眾了。如此一來,這個秘密也就不足為外人所知了。”
魏淵一番話說的崇禎龍心大悅,看到自己手下的將領如此足智多謀,將流賊們刷的團團轉,他仿佛看到了在不遠的將來,流賊必將會被徹底蕩平,而自己亦會成為中興大明的有為之君。
越看魏淵崇禎越是覺得此人乃是一個難得的可用之才,於是當即下令封賞魏淵。
“魏愛卿足智多謀,真是我大明的國之重器啊!傳朕旨意!”
一聲令下,奉天殿內的文武官員紛紛齊刷刷跪倒在地,靜候皇帝旨意。魏淵開始還沒有反應過來,見周圍的人都跪下去了,他這麽站著也實在是紮眼,於是魏淵也跟著眾人跪倒在地。
“武平伯魏淵屢立戰功,忠勇可嘉。朕特賜蟒袍玉帶,妻子魏蘇氏從夫品級封誥命夫人,另特賞賜西城宅院一處以供居住。”
“臣謝主隆恩!”
魏淵按照小太監臨時教授的一些禮儀,拜謝皇帝的賞賜。此刻在一旁的周延儒趁機進言道:
“起奏陛下,武平伯生擒羅汝才實乃我朝幸事。老臣建議於午門舉行獻俘儀式,以彰顯聖上之武功,以宣告我大明之強盛!”
周延儒深知崇禎好大喜功的性格,這個建議正拍在了皇帝的心坎上。崇禎心情甚悅的點頭應允。
“好!就依周閣老之言行事。”
崇禎之前,明朝皇帝親自來到午門參加獻俘禮的一共有四次。都是在萬曆年間,眾所周知萬曆朝有著名的“萬曆三大征”,獻俘於午門也成了標榜皇帝武功的一個重要表現。崇禎皇帝也親臨午門參加過一次獻俘儀式,那是在崇禎九年,而獻俘的對象則是大名鼎鼎的闖王高迎祥。能夠再次登臨午門,接受獻俘禮,這是崇禎無數次在夢中出現過的景象。
按照朝廷禮製,關在馬車之內十多天不見天日的羅汝才剛剛踉蹌的下了馬車,就被禦林軍一擁而上換了囚服,捆成了粽子。他的脖子上栓著白色的繩索,繩索的另一頭則被係在了軍馬後麵。而騎在軍馬之上的正是大明朝的皇太子朱慈烺,這位年僅十二歲的稚嫩少年騎在高頭大馬之上,心中也難免惶恐。然而想到這是替父皇來行使神聖的權力時,朱慈烺在心中暗自的替自己打氣道:“朱慈烺,你是堂堂大明朝的皇太子,不過是騎馬押犯人罷了,你一定可以的!”
想到這他不僅迴頭瞧了瞧那位自稱為“曹操”的賊首羅汝才,如今的羅汝才麵如死灰,任憑著官軍推打驅使,完全沒了反抗的意誌。
所謂成王敗寇,淪為階下之囚的戰敗者是沒有任何尊嚴可言的,曾經在中原叱吒風雲,坐擁幾十萬部眾的“曹操”羅汝才。此刻也隻能如待宰的羔羊一般,默默的忍受著身旁禦林軍的譏諷和羞辱。
羅汝才這一路要在被馬套著脖子的情況下,徒步走到太廟和社稷。被當做戰利品由朱慈烺祭拜先祖。當禦林軍的隊伍行進到菜市口時,已經有不少百姓得到消息圍了上來。這些百姓擁擠在道路兩側,使得整個菜市口附近人聲鼎沸。他們一麵山唿萬歲,一麵用手中能夠拿得到的東西齊齊砸向了羅汝才。一時之間場麵顯得甚是混亂,皇太子朱慈烺原本就是個心地善良的少年。看到羅汝才被砸的滿臉淤青,身上到處是汙穢之物,心中難免有些不忍。他勒住了韁繩輕聲的命令道:
“禦林軍,不要再讓這些百姓傷害他了。”
然而現場的環境實在是太嘈雜了,不僅那些已近瘋狂的百姓聽不到這位皇太子的話,甚至連身邊的貼身侍衛都沒能聽清皇太子到底說了些什麽。
由於朱慈烺停止了前進,整個隊伍也不明所以的停了下來。道路兩側的百姓一看隊伍不走了,以為官軍是默許了自己的行為,不由得更加肆意妄為起來,一個個砸的更歡了!有些好事者甚至順手撿起了地上的石塊,一擁向前朝著羅汝才猛砸過去。不少負責押送的官軍也不幸被雜物砸到,場麵頓時騷亂了起來。
朱慈烺打小生長在深宮之中,哪裏見過這架勢。街上騷亂一起,他的心中難免發慌,更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沒有朱慈烺的命令,整個押解的隊伍也沒有統一的指揮調度,猶如無頭的蒼蠅般自亂了陣腳。突然間不知哪裏來的一塊飛石,竟然鬼使神差的砸到了朱慈烺所騎的那匹軍馬。軍馬受驚,突然撩起了橛子,戰馬高高揚起了前蹄,朱慈烺一個沒抓牢,手中的馬韁脫了手,他隻覺得身體猛地向後麵栽了過去。朱慈烺本能的緊閉著雙眼,心想自己這次出醜算是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