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太太之所以病逝純粹是被盧興給氣死的,麵對家中眾人的指責和白眼,盧興被愧疚淹沒,整個人都沒了精氣神,眼神呆滯木訥,神情萎靡。


    他覺得弟弟們說的對,若不是自己多事,娘也不會被自己氣死。


    當兒子的不能孝順,反而忤逆母親,還將母親活活氣死,這樣的他,枉為人子,活著還有什麽意思!


    此時的盧興打定主意待辦完老娘的葬禮,他也追隨而去以贖罪過。


    然而,年輕的帝王根本沒給這位耿直的老臣任何輕聲的機會。


    是的,周徹心裏自覺有愧,親自擺駕盧家,在靈堂上給盧老太太上了一炷香,又當著盧家眾人及其他賓客的麵親口追封了盧老夫人:超品虢國夫人,以示哀榮。


    盧家眾人都驚呆了,沒想到老太太死後竟能得到當朝皇帝如此肯定,激動的都忘了反應。


    還是盧興最先反應過來,對著周徹跪拜道:“老臣代盧家眾人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時的盧興,心裏再也沒了一丟丟怨恨,隻剩下對皇帝徹底的拜服。


    然而,周徹的恩寵還沒顯示完,隻聽他身邊的太監再宣道:“工部尚書盧興聽旨。”


    “老臣聽旨。”


    “今有肱骨之臣盧興,性懷忠耿,器識宏深,自入朝堂,殫精竭慮,為朕分憂;其德可範,清正自持,不受私賄,門庭無專營之徒,其才堪用,學貫古今,政令經其受,條理井然,實乃朝廷之楷模,百官之典範。


    如此國之重臣,朕甚倚之,一日不能離也,今特為之奪情,萬望盧氏不負國恩不負君恩。


    令,朕聽聞盧氏子孫耿林幼學壯行,謙遜有禮,允其孝期滿後進宮陪伴太子左右,共同學習


    望卿秉持初心,匡扶大政,續展宏圖,欽此。”


    這下不僅盧家人懵了,其他來的賓客也全都懵了。


    陛下這什麽意思?奪情?陛下這麽愛盧興的麽?


    這老頭子到底哪裏好,竟然能讓陛下奪情!難道是那二十萬兩的緣故?


    沒天理啊,他們也拿錢了,也沒見到陛下對他們這麽好啊。


    而且最後還說了啥,盧興的小孫子盧耿林都成了太子的伴讀,這盧家也太得聖心了吧。


    一時間,周圍所有人再看盧興時眼睛都熱了。


    盧興也激動的打擺了,顫聲接旨:“老臣接旨,老臣必不負浩蕩皇恩。”


    收獲了盧家人的一波感恩後,周徹瀟灑的擺駕迴宮,徒留被朝中眾臣包圍的盧興。


    沒想到啊沒想到,他們這些人一聽說盧老太太沒了,第一時間想的便是盧興空出來的這個工部尚書位置,有不少人已經開始籌錢準備走關係鑽營了,誰知道陛下竟然奪情了。


    這注定的冷灶竟一下又成了熱灶,甚至比以前燒的更熱了。


    此時的盧興情緒十分複雜,他本打算跟隨母親離去的,可現在陛下需要他,他的小孫子又要進宮做太子伴讀了,他還不能倒,他還要繼續奮鬥。


    趙小山和一眾工部同僚上完香後便迴去了,主要是盧家人實在太忙了,因為陛下來了,又是追封又是奪情又是宣旨的,動靜鬧得很大,朝臣聽說後,有交集的沒交集的,一股腦都湧了過來,把盧家擠的人頭攢動,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看起來不像是喪事,倒像是喜事了。


    趙家的鋪子雖然開張了,但他沒進行大規模的宣傳,米粉這東西大家就能買現成的,最開始倒是沒多少人進店。


    連著五六天都人流慘淡,那些沒有賣掉的原料隻能拿迴家自家人吃,趙大壯和劉大勇二人十分焦急,覺得都是自己太笨才沒將生意做好。


    趙小山倒是沒著急,畢竟鋪子是自家的,人手也是自家的,就連跑堂的兩個夥計都是從莊子上抽調出來的,沒有太大的成本壓力。


    但看到劉大勇平日三碗飯的胃連續兩天隻吃一碗,趙小山不忍,提議道:


    “大哥,實在不行,你去街頭雇傭幾個小孩,給你滿大街的宣傳宣傳,或者去大景報業刊登一個廣告,要不就搞一個試吃活動,或者開業八折大酬賓,先把人氣攢攢,做生意哪能都成功,就算成功也要有大量的前期投入才行。”


    趙大壯覺得弟弟說的有道理,決定明天就去找街頭玩耍的孩子們先搞一波宣傳。


    趙小山覺得自己也不能什麽都不做,第二天下值後直奔大景報業的印刷處,讓他們幫忙印刷一些宣傳單。


    印刷處的印刷工匠有不少是從密水樂平過來的,是當初趙小山集體打包送給淮安王的。


    這些人見到趙小山這個老東家來,自然拍著胸脯保證會幫忙,但宣傳單是什麽?


    趙小山將自己設計好的宣傳單模板畫了出來,整張宣傳單采用a4紙那麽大小,上麵有兩行大字:密水趙氏米粉店,好吃不貴經濟實惠。


    中間例舉了他家經營了哪些項目,下麵的角落裏的小字標注了地址,並強調持此傳單到店用餐可享八折優惠。


    “先印刷五百張,該多少錢多少錢。”


    “不用的三哥,這麽點小忙我們還是能做主的,這是咱們自家的事,又是趙家的事,我們怎麽可能收您的錢呢,你就放心吧,五天以後過來取就行。”


    說話的是印刷坊現在的管事,這小子當初在趙小山創辦的村學裏念了兩年書,字認識的不少,卻也知道自己不是科考的料子,便讓父母上趙家走動,說服了趙來福,趙來福親自給安排進樂平的印刷廠,跟著那個老木匠學習木工。


    後來印刷廠被趙小山集體打包送給了淮安王,這個小子作為成熟工匠也從密水樂平一躍到了京城,因為認識的字多,為人機靈會變通,現在已經成了這個印刷坊的小管事了。


    這小子現在每個月光工錢就有八兩銀子,早在京城政變前就將父母兄弟接到了京城。


    說一飛衝天也不過分了。


    能取得這麽大的成就,確實有他自己努力的因素,也有機緣的關係,但最主要的是趙家尤其是趙小山的傾力培養。


    他們一家都是淳樸善良的,過上好日子後一直惦記著還這份恩情,之前不知道趙小山來到了京城,現在知道了,正打算好好報答一二。


    “之前都不知道三哥你們來京城了,若早知道,我一定早過去拜訪了。若不是要宣傳鋪子,三哥指定不會過來找我的,三哥這是拿我當外人呢,到時候看到劉嬸子非要告你的狀不可。”


    趙小山嘻嘻哈哈的應和著,心裏卻有點羞愧:


    聽這小子的意思是還記得當年的提攜之恩呢,可他若不是今天過來,都快將這號人物給忘了。


    甚至聊了這麽長時間,這小子一口一個三哥的叫,他都沒想起來人家叫啥名。


    直到他從印刷坊出來,都沒想起來,隻隱約記得這小子似乎姓曹,是二黑子的本家兄弟,排行第幾完全沒印象了。


    盧興雖然被周徹奪情了,但現在畢竟是盧老太太新喪,怎麽也要等到三七過完了再迴來上班,因此這段時間的工部眾人十分放鬆。


    沒有盧興這個老嚴肅在旁邊坐鎮,大家都放縱下來,就連趙小山同屋那個平日裏腳下生風班味很重的郎中也閑了下來,渴了就泡點茶水,累了就寫寫字,吃完飯還會趴在桌子上小憩一會,完全沒有一點想要奮鬥的意思,看起來十分享受。


    趙小山見此終於理解了周徹為什麽要給盧興奪情了,感情這些理工宅男也不都是奮鬥咖,也有如此懶散的一麵。


    若沒有盧興在一旁督促監督,這幫人估摸著也做不出什麽成績。


    盧鐵頭不容易啊,一個人帶著一群人,鞠躬盡瘁的,不僅受同僚埋汰,還要受周徹欺負。


    人家都這樣了,周徹還扒人家皮,做的是真不地道啊。


    過了幾天,印刷坊派人來說,宣傳單印好了。


    趙小山看到成品十分滿意,這印刷術是他提出的不假,但經過工部那些理工咖的改造已經十分了得,排版十分精巧,甚至還有幾張是彩色的。


    據說這印刷術已經被周徹在大景境內的官學全麵推廣,每個州郡縣的官學都掌握了一套印刷機,負責專門印刷書籍的。


    活版印刷術的刊印速度快,量還大,刊印出的四書五經可以免費提供給官學內的學子,多餘的還可以對外出售,極大的降低了市麵上各種書籍的價格。


    一時間,很多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也有能力讀書了,不再受製於昂貴的書籍。


    從這個角度來說,趙小山也算做了件利國利民的好事,隻不過沒人知道他的大名罷了。


    畢竟這麽大的功德,還是戴在周徹的頭上更恰當。


    在天下讀書人看來,這個年輕的帝王雖然出身低微得位不正,但能重視文教推廣官學造福天下寒門士子,也勉強得了天下讀書人的認同。


    天知道,要坐上皇位不難,但坐穩皇位卻很難。


    因為要坐穩皇位不僅要靠武人打仗,更重要的是贏得文人士大夫群體的支持。


    不然士大夫階層不接受不認可,史書怎麽寫可就不是皇帝能決定的事了,民間的口風如何也不是皇帝能操控的了。


    周徹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印刷術竟然陰差陽錯之下讓他迅速獲得了士大夫文官集團的支持,對趙小山的無私獻計內心裏十分感激。


    這也是他為什麽又是對趙家加官進爵又是賞賜錢財的原因。


    有一句周徹十分認可盧鐵頭說的:趙小山是十分重要的人。


    話說迴來,趙小山拿著宣傳單,又召集了十多個鋪子附近的半大小孩,以每人每天二十文的加錢雇傭他們在城東鋪子這附近進行宣傳,若他們能成功拉倒一個進店消費的顧客,另外再加兩文的提成。


    此舉十分奏效,不過兩天的時間,趙家米粉店便開始火爆起來。


    趙小山從工部下值過來,好家夥,大廳裏滿滿當當坐滿了人,門口還有不少人排隊的。


    一問才知道,大家都是衝著麻辣燙和麻辣豆皮來的,純粹吃米粉的反而是少數。


    劉大勇和趙大壯再也沒時間惆悵了,他們在後廚都要忙瘋了。那麻辣豆皮,做出來一鍋沒一鍋,供不應求了。


    前堂跑堂的兩個小二明顯忙不過來了,腳下生風額頭生汗的,忙不過來,根本忙不過來。


    如若不是穿著一身官袍,趙小山真想下去跟著一起忙活,還是朱豐收有眼力勁,上後院換上幹活的衣服就開始跟著幹起活來了。


    眼看著鋪子慢慢走上了正軌,趙小山十分欣慰,覺得日子若能一直這樣過下去其實也不錯。


    可誰知,還沒等愜意兩天,家裏又出事了:魏武在國子監和人打架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放牛娃開始的古代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隻洪荒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隻洪荒獸並收藏從放牛娃開始的古代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