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從來都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嚴嵩在關鍵時候彈劾王忬,原因有幾個:


    首先,戰時換主將,本就是兵家大忌,如今楊博去了大同,縱觀朝堂,有足夠威望擔任薊遼總督的也隻有閑賦在家的胡宗憲了,而胡宗憲是他的人。


    再者,如今裕王勢弱,朝堂中不少人甚至包括嘉靖帝,都對他有同情之心,嚴嵩這麽做,可以撈個順水人情。


    最關鍵的是,幾年前嚴嵩設計陷害楊繼盛入獄,其他官員都是敬而遠之,最多隻是心中腹誹。


    可王忬的兒子王世貞卻自持才名,為楊繼盛四處奔走喊冤,宣稱楊繼盛是被奸臣所害,這奸臣是誰,不就是罵的他嚴嵩嗎?


    嚴嵩是當朝宰輔,對一個小小的王世貞下手有失身份,可他父親王忬份量剛好合適,順手,就一波帶走了。


    此刻,帷幔之中的嘉靖帝才緩緩睜開眼睛,清冷地問道:


    “既然證據確鑿,該如何便如何。然邊關吃緊,薊遼督師一職不可或缺,裕王,你可有想法?”


    嚴嵩身子一滯,本以為嘉靖帝會問他這個問題,可沒想到,問得卻是那個唯唯諾諾的裕王。


    “兒臣……兒臣,”裕王趴伏在地,不知如何作答,突然低頭看見馮保在他手背寫得一行小字,眼睛頓時一亮:


    “兒臣愚見,總督之職與平虜大將軍之位或有衝突。


    時值大戰在即,若政務多出,非明智之舉。因此,兒臣鬥膽懇請父皇暫緩設立薊遼總督一職,由兒臣代管薊遼兩地軍政事務,以策萬全。”


    見帷幔之中沒有聲音傳出,裕王看著另一隻手背上的小字,繼續說道:


    “此次東征,兒臣並未打算出城迎敵,而是固守城池。


    一則減省錢糧之費,二則遼東總兵楊照、薊州副總兵馬芳皆為驍勇之將,雖出戰之力不足,而守城之任則綽綽有餘。


    還有,兵科給事中殷正茂對於薊遼戰況、軍需之事了如指掌,兒臣欲擢其為薊州總兵,以佐兒臣居中調度。”


    聞言,廳中群臣表情各異,嚴嵩黨羽嗤笑不已,閉嘴不言。


    徐玠一派,表情沉默,無人反對,隻有那些中立派竊竊私語,對裕王的這個決定深表痛心。


    殷正茂雖然能力不錯,可那是個雁過拔毛的糯米雞啊,這大量的軍需到了他手裏調度,不說少一半,這至少也要少掉三分之一。


    如今裕王的五萬兵馬,三月所需糧草被抽走了七成,此刻還來個殷正茂,這不是兒戲麽。


    雖然整個大明都知道殷正茂貪,卻沒有一個人有證據,戶部尚書賈應春想出來勸說一二,張了張嘴,卻不知從何說起。


    景王“嗬”了一聲,朝著裕王拱手作揖,戲謔道:


    “皇兄慧目如炬,讓臣弟不得不服!”


    嘉靖帝沉吟片刻,看向帷幔前守候的大太監,清冷問道:


    “大伴,此事,你怎麽看?”


    如果說現場誰最得他信任,自然是這位自幼便在身邊伺候的大太監黃錦。


    在嘉靖帝還是世子的時候,黃錦就進了興王府成了他的伴讀,陪伴至今已有五十一個年頭。


    大太監不僅掌管著司禮監,同時還掌管著情報特務組織東廠,是嘉靖的耳目。


    黃錦略作猶豫,想了想,他躬身細語道:


    “老奴愚鈍,不過老奴覺得,這行軍打仗之事,軍需糧草才是重中之重,裕王所言不無道理。


    另外,如果老奴沒有記錯的話,嘉靖三十四年,兵科給事中殷正茂為了緩解朝廷財用不足,提出鑄錢改造之法,每年為國庫新增利銀五十三萬兩,的確是個奇才。”


    嘉靖帝微微頷首,進而問道:


    “你那幹兒子馮保還在裕王府吧?”


    大太監含笑點頭:


    “是,目前正在替裕王打理皇店,那龍涎香、白靈芝、夜明珠等稀罕物,都是他從外麵搗鼓迴來的。”


    表情淡然,宛若出世高人的嘉靖帝,此刻也露出淡淡笑容,悠然道:


    “那就讓馮保管理皇店的同時,做裕王的監軍吧,這錢糧隻讓殷正茂調度,朕的確有些不放心。”


    “謝陛下隆恩。”大太監跪地叩拜。


    馮保機智聰慧,又懂得人情世故,是黃錦眾多幹兒子中最喜歡的一個,上次犯了糊塗差點被砍頭,也是他給保下來的。


    黃錦雖不是一個有野心的太監,懂得克製,可畢竟年歲大了,總希望可以善終,而馮保就是他最看重的托付。


    如今讓他做了監軍太監,這就意味著馮保有了兩重身份,除了還是裕王府的家奴,同時也是宮中的人,要實時向皇帝匯報軍情。


    這就代表著,馮保重迴宮中有望,這讓黃錦內心喜悅。


    嘉靖帝不再說話,隨著“當”的銅磬聲傳出,黃錦起身,收斂笑容看向眾臣:


    “今日議事就到這裏,陛下乏了,各位大人請迴吧。”


    前門大街。


    福興當鋪後院。


    為了和馮保溝通方便,一月前,洪展櫃就把通州的事情交給下屬管理,自己則是和謝遜來了這裏。


    昨日,他們從馮保那裏得到了明廷朝議的結果,喜憂參半的同時,又有些茫然。


    該做的都已經做了,不知道做對還是做錯,接下來又該做些什麽。


    就在這時,洪掌櫃收到了信息中繼站發來的海東青傳書,這讓他大為振奮。


    朝鮮國南浦港戰役後,汪修齊深感遠距離通信不便,就投入巨資要求瀧捷秘密策劃“烽火計劃”。


    簡單來說,烽火計劃就是在多個傳訊點間設立信息中繼站,通過訓練有素的海東青接替傳遞情報。


    聽起來簡單,實施起來是卻困難重重。海東青不僅價格昂貴,還需在每個通訊點建立據點,招募並訓練鷹師與海東青。


    這條空中信息通道從大明順天府延伸至錦州,穿越邊境至朝鮮平壤府,再經平壤府至漢城、昌原,最終跨越對馬海峽,直達日本鬆浦津,全長一千八百多公裏,耗資三十餘萬兩銀子,讓大明京城到鬆浦津的通訊時間縮短了一半。


    曆經半年,各點信息中繼站方才串聯,可即使如此,汪修齊也沒有輕易使用。


    因損失一隻海東青不僅意味著幾千兩銀子泡湯了,好需要耗時半年重新訓練,這個代價,實在是太高了。


    直到裕王北上抵禦韃靼的事情傳到鬆浦津,汪修齊才下令,啟動了這條信息通道。


    此刻,內屋的房門緊閉,洪掌櫃在燭光下,拿著放大鏡,細細地看著最新諜報上的漢語拚音,邊心讀,邊思考,生怕錯漏。


    而謝遜在屋中來迴踱步,時不時看向洪掌櫃,內心焦灼萬分,卻是不敢打擾。


    半晌,等洪掌櫃放下諜報,長籲一口氣,謝遜才快速湊上前去,著急問道:


    “如何,世子怎麽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海盜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七二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七二十並收藏明朝海盜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