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半天,洪掌櫃才平複了心情,表情複雜地說道:
“殿下之才,說是驚天地泣鬼神都不為過,大明百年的海禁之局,就這樣被世子破了。”
接著,他把汪修齊傳達的指令細細說了一遍。
氣質儒雅的謝遜此刻張大了嘴巴,半天沒有合攏,良久才欣喜若狂道:
“妙哉!不愧是謝某的賢婿,此等經天緯地之謀劃,也隻有他能做到。”
不知想起了什麽,洪掌櫃快速燒掉諜報,出了房門喊道:
“來人。”
在院外守候的管家福伯快速進來,躬身問道:
“老爺,何事?”
“去,把馮公公請來。”
福伯猶豫了一下,才解釋道:
“老爺,昨日送馮公公迴去時,他提到今日要去西苑的玉熙宮拜會大太監黃公公,此刻並不在裕王府。”
“哦,對了,我怎麽把這事給忘了。”洪掌櫃一拍額頭,想了想,又吩咐道:
“那你派人去西苑守候,馮公公一出宮,就讓他盡快來這裏。”
這西苑距離前門可是有好幾十裏路,福伯不知道掌櫃的為何這麽著急,但還是點了點頭,疾步離去。
謝遜也跟了出來,不解地問道:
“為何這般著急?”
“去書房說。”
兩人繞過小花園,進入僻靜的書屋,洪掌櫃關好門,才開口:
“之前我兩不是還在為軍需的事情發愁嗎?現在有辦法了。”
“這是自然。隻要我等在秦皇島建立海港,大量的軍需就會從南浦港轉運過來,這問題自然解決了。”謝遜不以為意地點了點頭。
“不,洪某不是這個意思。”洪掌櫃喝了口茶,細細分析道:
“薊遼兩鎮戍邊士卒有十五萬七千人,加上此次北上增援的五萬人,就是二十萬餘。
我大宋雖然富裕,也願意幫助抵禦韃靼,可也不可能白白養活這二十萬人。”
“沒錯,所以世子的意思是讓明廷出銀子,由皇店去兌換成出熱賣品,然後從宋國交換軍需。”
“明廷拿不出這麽多銀子。”
“那就沒辦法了,我等已經仁至義盡。”
“不,有辦法,你別忘了,明廷的稅賦是實物稅,他們雖然缺銀子和糧食,可並不缺其他東西,比如說:生絲、棉布、絲綢和瓷器。”
所謂的實物稅,顧名思義,就是有什麽就交什麽。
種田就交糧,種桑養蠶就交生絲,開窯燒瓷,就交瓷器,這一稅製,直到萬曆朝張居正出了一條鞭法後,才把交實物納稅變成繳納銀子。
聽到這裏,謝遜愣住,幾秒後,他驚愕道:
“洪掌櫃的意思是?”
“不錯,讓馮保去找戶部談,薊遼軍鎮不要銀子,不要糧食,隻要生絲等貨物,這等東西在戶部倉庫都快堆滿了,戶部必然樂見其成。
原來洪某還擔心這麽多東西運不走,現在沒問題了,而謝掌櫃你,也無需找其他商賈兌換,隻要把大量貨物從京城運往秦皇島即可。”
“高明啊,”謝遜忍不住伸出大拇指,稱讚道:
“如此一來,戶部無需把這些貨物低價兜售給商賈,而謝某也不需要去商賈那裏購買,這就少了兩道工序,效率提升不說,這裏麵的貓膩折損也都不見了。”
洪展櫃笑了笑,補充道:
“昨日朝堂之上,裕王幫助戶部尚書解圍,其實是走了一步妙棋。
那賈尚書雖然拿不出錢糧,可其他物資卻是應有盡有,隻要通融一二,說不定能把裕王短缺的物資配齊。”
“有理,應該把賈應春拉入裕王陣營,這樣以後交易起來就方便多了,除了軍需之外,日常交易也能進行。
這樣,明廷可以把多餘的物資兌換成銀兩和糧食,對戶部來說,也是大功一件。”
洪掌眉頭舒展,一個月來的疲憊消失不見,平和笑道:
“我大宋最不缺的就是銀子和糧食,而大明不缺的是物資,說來好笑,明朝廷禁海數百年,這到頭來,卻成了我等最大的貿易對象。”
謝遜頻頻點頭,想了想,有些擔憂地說道:
“如此一疏通,大明的國力可能恢複過來,這一旦恢複,會不會對秦皇島下手?”
洪展櫃哈哈一笑,擺手說道:
“這就是殿下的高明之處了,你以為他不派兵出征韃靼,隻是不願損耗兵力嗎?
隻要韃靼、瓦剌和後金女真持續給明廷施壓,這種貿易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謝遜身子一滯,半晌,才後怕地說道:
“還好殿下是謝某的女婿,還好他心係漢族,否則……謝某真是不敢想象。”
“好了,說這些有些僭越了,我等還是迴到自己的本分上來。”洪掌櫃岔開話題,認真說道:
“如今,有幾件事情需要盡快處理:
首先,要讓馮保去戶部那邊勾兌,讓他把物資從明廷國庫運出來。
再者,殷正茂上位後,洪某會安排一些遊隼加入薊鎮當差,輔助正茂的同時,護衛秦皇島。
另外,謝掌櫃需盡快召集建設秦皇島港的工匠,盡量找些技藝高超的。
待港口和倉庫建設完畢後,將他們送往鬆浦津,此舉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好的前程,亦能避免情報外泄。。
最後,戚將軍和俞將軍的那些下屬分散在各地,還需要動用裕王手令,把他們調集到薊鎮……”
……
鬆浦津。
市井之中,百姓川流不息,貨郎走街串巷,商鋪客人絡繹不絕,一片繁華興盛的景象。
就在這時,一匹快馬衝入街道,騎馬之人揮舞馬鞭,不斷大喊:
“王府辦事,行人退避……”
百姓慌亂閃到兩旁,街道上頓時雞飛狗跳,咒罵聲不斷。
“阿母,那是誰啊?內城街道不是不許策馬騎乘嗎?我要去縣衙告他!”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被母親慌亂地拉到路邊,鼓著嘴生氣地問道。
婦人打扮的母親眼中帶著疑惑,在看到那騎馬之人的著裝時,立馬沉臉嗬斥道:
“不得胡言,那是世子爺的侍衛,既然如此匆忙,定是有急事。”
“不會,就算是緊急軍報,世子爺也決不允許縱馬行兇。”一個貨郎放下膽子,搖頭說道。
“對啊,當時忍者眾圍攻鬆浦津,差役四處抓捕,也沒有如此擾民啊!”
“不會是那侍衛酗酒行兇,世子爺不知道吧?”
“有可能,要不,我等去衙門告狀,讓世子爺嚴懲此撩,說不定還有獎賞。”
“哈,有道理,最近忍者、諜子都被抓光了,正愁沒賞銀呢!”
“殿下之才,說是驚天地泣鬼神都不為過,大明百年的海禁之局,就這樣被世子破了。”
接著,他把汪修齊傳達的指令細細說了一遍。
氣質儒雅的謝遜此刻張大了嘴巴,半天沒有合攏,良久才欣喜若狂道:
“妙哉!不愧是謝某的賢婿,此等經天緯地之謀劃,也隻有他能做到。”
不知想起了什麽,洪掌櫃快速燒掉諜報,出了房門喊道:
“來人。”
在院外守候的管家福伯快速進來,躬身問道:
“老爺,何事?”
“去,把馮公公請來。”
福伯猶豫了一下,才解釋道:
“老爺,昨日送馮公公迴去時,他提到今日要去西苑的玉熙宮拜會大太監黃公公,此刻並不在裕王府。”
“哦,對了,我怎麽把這事給忘了。”洪掌櫃一拍額頭,想了想,又吩咐道:
“那你派人去西苑守候,馮公公一出宮,就讓他盡快來這裏。”
這西苑距離前門可是有好幾十裏路,福伯不知道掌櫃的為何這麽著急,但還是點了點頭,疾步離去。
謝遜也跟了出來,不解地問道:
“為何這般著急?”
“去書房說。”
兩人繞過小花園,進入僻靜的書屋,洪掌櫃關好門,才開口:
“之前我兩不是還在為軍需的事情發愁嗎?現在有辦法了。”
“這是自然。隻要我等在秦皇島建立海港,大量的軍需就會從南浦港轉運過來,這問題自然解決了。”謝遜不以為意地點了點頭。
“不,洪某不是這個意思。”洪掌櫃喝了口茶,細細分析道:
“薊遼兩鎮戍邊士卒有十五萬七千人,加上此次北上增援的五萬人,就是二十萬餘。
我大宋雖然富裕,也願意幫助抵禦韃靼,可也不可能白白養活這二十萬人。”
“沒錯,所以世子的意思是讓明廷出銀子,由皇店去兌換成出熱賣品,然後從宋國交換軍需。”
“明廷拿不出這麽多銀子。”
“那就沒辦法了,我等已經仁至義盡。”
“不,有辦法,你別忘了,明廷的稅賦是實物稅,他們雖然缺銀子和糧食,可並不缺其他東西,比如說:生絲、棉布、絲綢和瓷器。”
所謂的實物稅,顧名思義,就是有什麽就交什麽。
種田就交糧,種桑養蠶就交生絲,開窯燒瓷,就交瓷器,這一稅製,直到萬曆朝張居正出了一條鞭法後,才把交實物納稅變成繳納銀子。
聽到這裏,謝遜愣住,幾秒後,他驚愕道:
“洪掌櫃的意思是?”
“不錯,讓馮保去找戶部談,薊遼軍鎮不要銀子,不要糧食,隻要生絲等貨物,這等東西在戶部倉庫都快堆滿了,戶部必然樂見其成。
原來洪某還擔心這麽多東西運不走,現在沒問題了,而謝掌櫃你,也無需找其他商賈兌換,隻要把大量貨物從京城運往秦皇島即可。”
“高明啊,”謝遜忍不住伸出大拇指,稱讚道:
“如此一來,戶部無需把這些貨物低價兜售給商賈,而謝某也不需要去商賈那裏購買,這就少了兩道工序,效率提升不說,這裏麵的貓膩折損也都不見了。”
洪展櫃笑了笑,補充道:
“昨日朝堂之上,裕王幫助戶部尚書解圍,其實是走了一步妙棋。
那賈尚書雖然拿不出錢糧,可其他物資卻是應有盡有,隻要通融一二,說不定能把裕王短缺的物資配齊。”
“有理,應該把賈應春拉入裕王陣營,這樣以後交易起來就方便多了,除了軍需之外,日常交易也能進行。
這樣,明廷可以把多餘的物資兌換成銀兩和糧食,對戶部來說,也是大功一件。”
洪掌眉頭舒展,一個月來的疲憊消失不見,平和笑道:
“我大宋最不缺的就是銀子和糧食,而大明不缺的是物資,說來好笑,明朝廷禁海數百年,這到頭來,卻成了我等最大的貿易對象。”
謝遜頻頻點頭,想了想,有些擔憂地說道:
“如此一疏通,大明的國力可能恢複過來,這一旦恢複,會不會對秦皇島下手?”
洪展櫃哈哈一笑,擺手說道:
“這就是殿下的高明之處了,你以為他不派兵出征韃靼,隻是不願損耗兵力嗎?
隻要韃靼、瓦剌和後金女真持續給明廷施壓,這種貿易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謝遜身子一滯,半晌,才後怕地說道:
“還好殿下是謝某的女婿,還好他心係漢族,否則……謝某真是不敢想象。”
“好了,說這些有些僭越了,我等還是迴到自己的本分上來。”洪掌櫃岔開話題,認真說道:
“如今,有幾件事情需要盡快處理:
首先,要讓馮保去戶部那邊勾兌,讓他把物資從明廷國庫運出來。
再者,殷正茂上位後,洪某會安排一些遊隼加入薊鎮當差,輔助正茂的同時,護衛秦皇島。
另外,謝掌櫃需盡快召集建設秦皇島港的工匠,盡量找些技藝高超的。
待港口和倉庫建設完畢後,將他們送往鬆浦津,此舉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好的前程,亦能避免情報外泄。。
最後,戚將軍和俞將軍的那些下屬分散在各地,還需要動用裕王手令,把他們調集到薊鎮……”
……
鬆浦津。
市井之中,百姓川流不息,貨郎走街串巷,商鋪客人絡繹不絕,一片繁華興盛的景象。
就在這時,一匹快馬衝入街道,騎馬之人揮舞馬鞭,不斷大喊:
“王府辦事,行人退避……”
百姓慌亂閃到兩旁,街道上頓時雞飛狗跳,咒罵聲不斷。
“阿母,那是誰啊?內城街道不是不許策馬騎乘嗎?我要去縣衙告他!”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被母親慌亂地拉到路邊,鼓著嘴生氣地問道。
婦人打扮的母親眼中帶著疑惑,在看到那騎馬之人的著裝時,立馬沉臉嗬斥道:
“不得胡言,那是世子爺的侍衛,既然如此匆忙,定是有急事。”
“不會,就算是緊急軍報,世子爺也決不允許縱馬行兇。”一個貨郎放下膽子,搖頭說道。
“對啊,當時忍者眾圍攻鬆浦津,差役四處抓捕,也沒有如此擾民啊!”
“不會是那侍衛酗酒行兇,世子爺不知道吧?”
“有可能,要不,我等去衙門告狀,讓世子爺嚴懲此撩,說不定還有獎賞。”
“哈,有道理,最近忍者、諜子都被抓光了,正愁沒賞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