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呷了一口酒,沉吟道,


    “信箋上寫道,‘懷隱兄,祖宗解考守我身,賜下福祚七玄明,世世解結七極空,散除胞根上玉京,胎精血光天然體,金液玉泉太丹成,上生南宮三魂度,駕鶴東來天帝賓,扶我來入八景境,迴駕瓊輪宸宇清,靈仰攀升九重天,白日飛仙雲中行。’”


    眾人聽他吟唱罷了,不明就裏。


    “聽出什麽了?”


    “這是他飛升後留下的讚?”


    可惜蘆頌在承公身邊,這等文學奧妙乃是專長。


    看幾個人抓耳撓腮,老道也輕輕搖頭,卻看三郎與三娘嘀咕,便問道,


    “怎麽,你二人聽出名堂了?”


    “師叔,我是聽得有些似是而非,還是三娘提醒,略有所得,隻是不知道對不對。”


    “對不對,說出來不就知道了!”


    “這是藏中詩,可即便如此,意思還是模糊。若按著每句第五個字讀下來,則是守七七,上天太,三天八宸九雲,隻是有些牽強。”


    “怎麽就不是藏頭詩?”


    這次是三娘開口,她記性極好,之所以與三郎嘀咕,便是在背誦給三郎聽,


    “祖賜世散胎金上駕扶迴靈白,不知所謂啊。”


    “你反向讀來。”


    “白靈迴扶駕上金胎散世賜祖,也是不通啊!”


    “那是你句讀沒有點對,分成三句來看!”


    “白靈迴扶,駕上金胎,散世賜祖?”


    三娘不明就裏,其餘人也莫名其妙,隻有雷厲臉色大變,仿若是看到了惡鬼一般。


    “師叔,莫非是那人。。。是他的後人!”


    雷厲說的話沒頭沒尾,但是源淨和宗淑著實詫異,印象中大師兄永遠是恬淡穩重,頭一次看到他好似被驚了魂的野獸般惶恐。


    老人點了點頭,知道了答案的雷厲不僅沒有平靜下來,反而眼神裏充滿了痛苦和憎惡。


    “白靈迴扶。。。”


    不等老人繼續說下去,雷厲竟然打斷了他,


    “師叔,這等事難道還要牽扯其他兄弟姊妹嗎?”


    老人不以為意,麵露慈祥,寬慰的看著雷厲,


    “傻孩子,你師父把這些事告訴你,不是讓你一個人承擔,而是因為你是大師兄,你理應承擔更多,卻絕非承受所有!再者,今時今日,咱們大家還逃避得了嗎?”


    雷厲抿了抿嘴,隻覺的嘴裏發苦,卻也不知該說些什麽,


    “至於你們,若是把這些話聽進去了,隻怕說不得也和我一樣,也和你師兄一樣,用一輩子去做一件或許毫無意義的事,你們還想知道嗎?”


    老人沒再說話,但意思很明確,幾個人自己做選擇,當然即便是柳瑒、三娘也是不會離開的,倒不是年少好奇心重,一個是世家嫡子,早就上陣殺敵,一個是世家宗女,身處刺奸深淵,都不是因為好奇而讓自己陷入危險的無知少年。


    留下來乃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既然拜入宗放門下,自己也就是清虛宗隱仙派的一份子,大家已經同氣連枝一起拚過命、流過血,還有什麽是不能一起麵對的?


    “好,先說‘守七七,上天太,三天八宸九雲’,這句話你們沒有解錯,不明白什麽意思,隻是因為這句話隻有我能讀懂!”


    老人莊重的開始說到,


    “守七七,上天太,這很好理解五十天內,務必返迴天台山,否則我就有危險,不隻是我,因為時至今日,當時我這朋友飛升時的見證者,都已經陸續死了!”


    老人繼續說道,眾人也沒有打算討論的意思,


    “我與他曾經一起探討道法義理,後來他更是助我編纂醫方,這便是《明元聖惠方》,而我也幫著他整理道門經傳,當時雖然還未完成,但名字已經定下,名作《雲笈七簽》,其中‘天地部’已經完畢,三天者,玄、元、始三氣,以為三境三天;而八宸則又迴到我這裏一味方劑,即八味沉香散;九雲則是三元九運之意,所謂九運即下元九紫運!”


    老人看了看幾個年輕人似懂非懂的樣子,輕歎道,


    “你們可是以為我是牽強附會?初時,我也以為自己想多了,可是當我被主動離開東京城返迴複真觀,恰好是四十九天。那時候我便不得不細細來斟酌這位朋友的意思。”


    果然這話說出來,幾個人又立刻認真起來。


    “先說九紫運,九紫離火主婦人當政,所謂外實內虛,預示國朝當有大變動,而我還納悶當時算來直到今天我們明明處於三碧運中,提什麽九紫運呢?可就在當年,宣宗崩,慈聖稱製,十一年來不正是應了此運數?”


    老人站了起來就在這經亭裏左右踱步,其餘人看他如此也皆都起身,退至亭欄邊肅立。


    “若是九紫運沒錯,那便是三碧運錯了,可三碧運錯在哪了?天象曆法沒錯,詳勘星運天文也沒錯,那隻有一種可能,三碧震木當旺長房,其中變數便是天子年幼上,而太後理應是天子生母,母子一體倒也無妨!”


    理應是天子生母?


    即便是源淨也聽出來其中意味,原來師叔也是知情人。


    “師叔,莫非你?”


    雷厲索性把話挑明了。


    “不錯,我就是因此才必須離開東京,也是這位朋友救了我一命,正因為他留言向朝廷獻《雲笈七簽》才為我爭取一線生機。我這裏把話說明白,便是提醒你們今日無論聽到什麽,明日都是子虛烏有!我也告誡了門徒,逃走的賊人隻要遇到不必留活口!”


    又緊緊盯著柳瑒和三娘,


    “你們都是咱們清虛宗隱仙一脈傳人,牢記於心,否則貽患無窮!”


    “那真相是?”


    宗淑還是忍不住問道,


    “真相?真相宣宗必然是病篤而崩,今上也隻能有一個嫡母!僅此而已!”


    夜風柔和,撩動地上的蠟燭也是讓燭光搖曳,隻是紛亂的影子還夾雜幾點寶劍的鋒芒,五個年輕人沒有感受到熏風的清爽,隻有發自內心的寒意。


    “老朽坐困青燈古卷,思慮最多的便是我這位朋友究竟想告訴我什麽?於是,我還拜托明逸老弟專門將完整的《雲笈七簽》抄錄出來,以備鑽研。”


    老道與眾人都看向宗淑,但是他與眾人感歎宗放的人脈與手段不同,他更佩服宗放的人品,看宗淑眼神清澈而空明,絲毫沒有陷入沉思與迴憶中,便知宗放並未將這部書傳授給子弟,或者他都沒有再行抄錄留用的意思。


    做事以專,然後持之以恆,所謂專並不僅僅指專業、專注還有專心,專心者便是事情本心,比如代人送信,即便行千裏路,受萬金惑,也決不私自拆開或另授他人,這便是專心。


    老道點點頭,此子未來未必不是另一個宗放,宗明逸 !


    說起宗放能將這《雲笈七簽》完整抄錄出來也是奇跡,說起來當時自己不過是有病亂投醫求到他那裏,隻想著宗放乃是宣宗親信近臣,或可借來一觀,但未想其竟能將這一百二十二卷,十餘萬字都抄錄出來,畢竟此書存放於大內天章閣,便是三五人抄寫一遍非旬日不能完成。


    這也是他再一次重新審視宗放。


    迴過神來,他繼續說道,


    “說道八味沉香散,其實初時我也未想到此處,可是仔細把他留言來看,我先是解出這句‘白靈迴扶,駕上金胎,散世賜祖’,才讓我有了看破謎題的線索,這也是他的智慧之處,即便是收信人也不能輕易解出謎底,至於其餘人隻怕略窺端倪便以為言盡於此了!”


    宗淑心裏一動,難怪父親總說任何密信萬不可看似密不透風,總要留出幾層意思,比如挖井一般,若是三尺便能見水,大多不會繼續挖下去,那底下或有金玉也就錯過了。


    “其實他這首讚便有些門道,若是正序來看,說的是解除肉身束縛,機緣到了,便是飛升成仙。但是他曾與我說過那三屍成鬼,若是真元不散也是神仙的妄語,這段話就有意思了。”


    老人又指向九支蠟燭,


    “九蟲若是能壓製住,亦可成仙,反過來便是告訴我三屍作祟,他無能為力,隻能一走了之!什麽樣的三屍能將他嚇走,甚至都不敢向我求救?”


    “想到這裏,再看‘白靈迴扶,駕上金胎,散世賜祖’就明白了!”


    “師叔,如此說當年那夥妖人還有餘孽?”


    雷厲不禁出言相問,老道點了點頭,


    “隻怕六十年前興風作浪的那朵無名白蓮又現世了!”


    “白蓮?所謂紅花、白藕、青葉,乃是太虛、清虛、玉虛三宗源一氣,怎麽沒聽說過白蓮?”


    柳瑒總覺得這老道神叨叨的,也不免插嘴來問。


    “那是三朝建立,咱們為了與宇朝衝虛宗相庭抗禮,才一起拿出來的說法。其實上古以來咱們道教本無衝虛宗,更無咱們三宗。史傳三皇時因造化青蓮而憑借其生生不息造化之力,開創人間文明;五帝時,聖人感化又有金蓮盛放,功德金蓮聚集人間正氣而感天動地降臨福祉;後來世人自滿恣意,道德淪落,才有洪水浩劫,聖王大禹憑借滅世黑蓮,終結前孽,再開正道,然後上古宇朝衰亡,聖人大昌以道德再圖中興,用業火紅蓮錘煉人間,重修三玄真經重塑道德,而這業火紅蓮便是衝虛宗本源。誰能想到六十年前,乃有妄人自稱擁有淨世白蓮,要滌蕩世間諸惡,造就人間聖域!”


    “這說法也並無過格之處,下宇朝諸帝昏聵,幽帝窮兵黷武,荒淫無道,招致四境不安,百姓艱難,彼時何止義民亂兵起,仁人誌士也致力於靖國患,清君側,便是咱們的先輩說句不中聽的,不也是積極投身其中?”


    柳瑒在大晟自家封地如此言語輕佻慣了,這時候也是信口言來。


    “你這小子,早晚壞在這張快嘴上!”


    老人也是笑罵,不以為意接著說,


    “若是有朝一日,大家發現前宇朝六十年荒政乃是有人刻意為之,你們是否覺得荒謬?”


    這話著實荒謬,若非他們幾個是小輩,隻怕會不留情麵駁斥了,但是雷厲雖臉色難堪,隻是早已知道內情了,如此幾人才更覺得一切都荒誕起來。


    “這等事若是真的,豈不是。。。”


    便是口尖舌利的柳瑒也不知道這話怎麽聊下去。


    “豈不是顯得世人都太蠢了?”


    老道把話接了過來,長歎一聲,


    “世人不是太蠢,而是都太過聰明了,很多時候是聰明過了頭。比如遇到危險時,聰明人總以為跑的比同伴快就能活命,可是下一次呢,誰還敢做你的同伴?或者當先把你的腿打斷?於是以鄰為壑,人人自危,看似一團和氣,其實爾虞我詐,如此局麵,若是陰惡之人出現還則罷了,若是有個大智慧的完人出現才是大災難!”


    “怎麽惡人出現還是好事,完人出現反而是災難?”


    源淨是個孤傲之人,孤傲者都自視甚高,聽得師叔如此批判完人,故而也忍不住問道。


    “惡人不過是謀身,即便是謀朝篡位也是基於滿足自己的野心,希望占有現實的東西,比如名利,比如權力,這些惡行乃是一時之惡,碰上聖主明君便煙消雲散。而完人心中沒有人間善惡是非,自恃天道,所追求者乃心中頑固信念,即便與天地爭輝,與蒼生為敵,也絕不退縮,而其信念之堅定、智慧之通明,反而能迷惑信眾,即便此人身死不過是肉身終結,總有後來者將其心念繼續傳播,發揚光大!”


    老道越說越離經叛道起來,


    “三清道祖,大聖先師,諸子百家,當世名士或都是這等人,但從世人眼裏看他,卻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比如天下諸邦,無論君臣黎庶皆以正道視之,其便是聖人,反之,便是萬惡之首,天下梟雄!”


    雷厲和源淨兩個成年人聽到這些還好,其餘三個聽了這話,隻覺得有些顛覆認知,原來所謂正道隻在人心取舍,若是人心不古,惡便是正,善反而成了邪,這等奇談怪論若非出自師叔之口,隻怕會當做邪魔外道看待。


    “一百二十年前,便出現這麽一個人,而這人也是我們後來才考證出來的,這個後來乃是一百年後,也就是說,直到二十年前,這世上都不知道還有這麽一個人物。”


    老道摘下念珠,一百單八枚桃木流珠早已被他盤的猶如琥珀一般,就這麽手動周天星鬥數,口傳匪夷所思事,


    “你們可知為何宇朝有兩位幽帝?”


    幾人一愣,還是柳瑒說話,


    “一位是前宇朝末帝為幽帝,一位是下宇朝末帝為幽帝,據後宇朝宗正所述,乃是下宇朝開國時,為了鞭策子孫便定了規矩,失國之君皆惡諡幽帝,還是後宇朝乃繼統於下宇朝,故而改諡號為哀帝!”


    “你這書背得好,可惜壓根兒不是這麽一迴事!”


    老道揉撚著一顆珠子,仿若這顆珠子裏灌注了什麽靈念似的,


    “後宇朝國君雖然也是大禹苗裔,卻與下宇朝幽帝沒有絲毫關係,唯一關係就是都姓鳳罷了,而皇帝不著姓,皆因大禹而用‘大’自美,所以才讓你們覺得都是一脈相承!”


    “知道此事者,其實不少!四朝帝室其實都清楚,四朝道門掌門、掌院等長老也都知道,可全都加起來活在世上知道此事的攏共不過兩三千人,相比天下數千萬黎民百姓也算的上鳳毛麟角了。”


    不等幾人從驚訝中迴過神,老人繼續說道,


    “你們總有一日也會知道此事,老朽不希望你們走彎路,因此才將此事告知你們!”


    其實說是師叔,十餘年間或許隻是見過一麵,甚至是才是初逢,但是就好似父親看到繈褓中的孩子,也是初識,卻是一生的難舍羈絆與含辛茹苦。在老人眼中,孑然一身,慈愛之情便寄托在晚輩身上。


    老人也不知道自己今晚為何會如此喋喋不休,如此打破了十餘年的清修獨悟,莫非是自己道心不固,還是慧行不足?或是一個人孤獨久了,麵對兒孫輩,勾起了許多雜念遐思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塵途雕弓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遺一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遺一丁並收藏塵途雕弓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