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與你們詳細說來,隻需牢記眼前事未必是心中事,心中人不可做眼前人!”
老道一席話把眾人從煩思中拉了迴來,
“我們說那人不被人注意,便是他將下宇朝幽帝推到台前,用了好大野心勸動這絕頂聰明的帝王,來做下人間最愚不可及之事。他要將幽帝捧為淨世白蓮,不隻當人間帝王,還要作三元三天神主聖君!這不同於俯首為昊天上帝之子,畢恭畢敬承接三清法策的天子,受策於天則帝王還須尊崇天道,感應地時,順應人倫,而帝王不在是天子,而是淩駕於九霄之上,誰還能製約他?誰還能約束他的胡作非為?那個約束每個帝王無限欲望的鎖鏈,就這樣被此人解開了!”
老人越說越激動,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萬民為芻狗,本來這是天地與聖人持中正之道,不偏不倚而行,那時天下卻迎來了真正的將生靈當做芻狗的魔君,而無論是幽帝還是他身後那人到最後都不認為自己是在作惡!”
老人雖然被稱為師叔,其實年齡比宗放年長的多,隻是拜入師門較晚,因此才位列宗放等人之後,其實年紀已經六十餘歲,幾近古稀之年,說到此時,似乎觸動了老人傷心處,那悠悠眼神看向的乃是一甲子前的不堪迴首往事。
幽帝諸惡,罄竹難書,而諸國史官皆在帝王主導下,隱瞞許多往事,並非是為尊者諱,而是那些往事實在不堪迴首,隻希望就此泯滅於人間,不再有後人為之。
而那些沒有詳細記載的故事,背後是無數生靈的絕望呐喊和痛苦呻吟。
先有幽帝以為三清道尊不足為奉,乃聽那人及其黨羽胡謅,以三界始祖取代三清,即所謂三無聖祖,其一號為元始天尊之父無名天尊,其二號為道德天尊之母無上元君,其三號為靈寶天尊之父無形天尊,而幽帝便是三無聖祖凝聚真元所化,自號鴻鈞大道君。於是用百萬民力修建高三十三丈三元聖壇,上立十八丈高神像,合九州赤銅、黃金、白銀、珍珠、瑪瑙、白玉、香木以為之,十年乃成,百萬民夫死者不下三成。
其後作觀風行殿,遊幸天下,這觀風行殿形製乃是重簷廡殿頂的麵闊九間木殿,上可容納百餘人,下麵用巨車承載,前挽千匹駿馬,後驅千頭牯牛,方能行動,然後十萬人前麵修橋鋪路,後麵隨行者不下二十萬人,所過之處皆須供奉,乃至沿途倉貯皆空,百姓饑荒,其遊幸四方,沿途餓死者不可勝數。
然後又造望舒龍艘,巡幸四海,這望舒龍艘乃是長三十丈,闊十丈的巨舟,船樓高聳淩雲幾有二十丈,可乘千餘人及百匹駿馬,從大明城出發,前驅三百裏,而後隊尚擁擠不能出海,隨行各色船隻千餘艘,用十萬人,先中海而出大洋,在往北洋入勃海,用時三年,得入勃海天津時,人船十不存一。
而後再舉兵北征北戎凡七年,征調北原、東陸、西陸軍前後百萬眾,七年五征皆铩羽而歸,耗費輜重無算,人丁得以返鄉者二三矣。
又有於山北營建運河溝渠,意圖連接江河,其間發徭役征調民夫凡三百萬,三十年間,除往北原三條支流運河建成,江河之工徒廢,而因昆侖南北男丁盡為之征調,導致山南農田荒廢而致饑荒。
至於東北諸原也因棄耕而引蝗災,赤地千裏,民不聊生。
而幽帝意猶未盡,在此所謂五大功德之上還要再做四件大事,以至眾叛親離,無人不反!
以上許多故事也是眾所周知的,但是接下來的故事就聞所未聞了。
幽帝三十六年,趁著幽帝北伐北狄之時,率先起兵造反的乃是幽帝宗親,與後來大綦王族虎氏,大晟王族龍氏,如今後宇朝世卿鷹氏齊名的中宇朝煬帝後裔庚戌鳳氏,然後先宇朝靈帝後裔庚子鳳氏、前宇朝幽帝後裔庚午鳳氏亦反,皇族內鬥到最後,給了四夷夾擊而進機會。
以至於到最後隻有庚寅鳳氏與庚申鳳氏兩支小宗子嗣尚存,待幽帝被殺,突然有股勢力聲稱庚申鳳氏乃昊天上帝三世轉生為人間天王、萬靈法皇,同時天下已經揭竿而起的諸義軍中,竟有東三西北三十六路反王皆自稱白蓮信眾,擁戴天皇降臨。
到了這個時候衝虛宗十二方祭酒才恍然大悟,也查實那人便是衝虛宗三老之一,道號大賢良師的黃帝後裔,千年道統傳人天祿白靈。而他那時候已經策動三十六方祭酒的二十四人,擁戴新帝,再開一個新王朝。
而他不僅是蠱惑幽帝作惡之人,更是煽動諸皇族清君側之人,還是策動天下群雄起事之人!
“他為什麽這麽做?”
柳瑒不解的問道,
“如果天祿氏做下這等天怒人怨惡行,怎會如今還。。。”
“為何如今道門四宗依舊有天祿氏容身之所,對嗎?”
老道明白他的意思,如今三十六洞天中還有四洞天是天祿氏掌握,如果天祿白靈做了如此倒行逆施之事,如何能不被斬草除根?
“那是因為天祿白靈的兩個兄弟不認同他兄長所為,也就是其餘二老,其中二弟天祿青冥始終不認同其兄要建立以法皇取代人皇做法,而三弟天祿赤陽是確信幽帝一脈才是法皇正統的。三兄弟因此內訌,才有天祿青冥示警其統領十二祭酒之事!”
“人間法皇?”
“不錯,天祿白靈與天祿赤陽要建立一個道統淩駕於綱常之上的道國聖土,他要僭越為天皇,而將天下割裂為三百六十五個邦國藩屬,用五等爵,立四方伯,一切君主都必須向他效忠,由他裂土分茅!天下黎庶受領於一百單八分道法官,而這些法官皆出自他法駕之下,由他羅列仙真!他所圖謀的是政權與教權牢牢融合在一起,自他開始,道法便是人間根本大法!”
嘶,幾人倒吸一口涼氣。
此人原來是要做人間神明啊。
“後來呢?”
“後來?”
老人繼續說道,
“隻說寫你們不知道的,十二方祭酒中便有我們的師祖,你們的祖師,不知他老人家,如今十二祭酒便是十大洞天掌門及掌院,還有兩個乃是後宇朝衝虛宗左右二使。天祿三兄弟中,天祿青冥雖然秉持正道,但畢竟出首手足兄弟,天心已經不純,在兄弟二人衣冠塚前坐化,其四子便是留存於世的天祿後裔,至於庚申鳳氏也盡數剪滅,三十六路反王與二十四方祭酒,也為氏、虎氏、鼇氏率領的世家、豪族、世軍、法眾所剿滅。煙消雲散的時候,為了幾個人的野心,天下百姓六十年間損耗泰半,麵前這天權城還依稀留著幾分當年慘絕人寰的境況。”
“說了這麽多,咱們再看我這朋友留下來的書信不就很有深意了?白靈他又迴來了。”
‘白靈迴扶,駕上金胎,散世賜祖’,便是‘白靈恢複,加上金胎,三屍刺汝’。這便是這位朋友的示警;‘守七七,上天太,三天八宸九雲’,乃是四十九天內務必返迴天台山,三元三無聖祖再現,慈聖稱製,八宸秉政。
“金胎和八宸是誰?”
“金胎便是天子,或者是未來天子,當年他們也是如此稱唿庚申鳳氏偽帝。等我返迴師門便與恩師詳細稟明我與這朋友的林林總總,那時我師父凡壽枯竭,仙體衍發,即便如此還是將剛才那些事告知於我,命我接掌複真觀。”
“然後,我才知道我那朋友為何要談起三屍來!”
老人招唿諸人坐下來仔細說話,
“是那時候的我一無所知,他也知道我並不清楚其中內幕,但是他卻已經暴露行跡,才預警我盡快返迴師門匯報情況,而他被調離出京已經是有人要除去他,也幸得他機敏過人,總算僥幸脫險。而我師父聽了我的稟告,便讓我隱居玄元洞中。三年後突然命人下法牒通知同道觀禮他老人家羽化仙蛻!那時我才知道三年來,師父及同門為了保住我付出了多少代價!”
老人說到此處,不免有些傷感。
“他老人家囑咐我,等儀式結束務必邀約幾人在中天門小聚,而那一日師父他是端坐法榻之上就這麽柔和的看著我許久,才溘然長逝!”
老人看著手中念珠,那是師徒兩代人緣分紐帶和感情寄托,拈動中的溫潤仿佛就是那位曾經的老者用枯瘦的手在安撫著自己。
“那一日,我便將這些機密事告知那幾人,他們那時候也如你們一樣震驚,當然除了玉清真人,因為這是隻有十二位掌門繼承者才能知道的絕密,而玉清真人聞之白靈死灰複燃,當時便與我商議,遣門下陸續出師弟子深入江湖及地方官衙,務必長期潛伏下來,打探消息。還有五位同道也義無反顧決定歸隱起來,親自與其周旋!”
算來師叔祖羽化乃是七年前,觀禮後歸隱,莫非?
三郎猛然明悟,看向師叔,師叔柔和的目光於他的目光交匯,輕輕點頭,微笑中蘊含欣慰與歉意,而三郎總算明白為何父親在最好的年華,在最得意之時,慨然退隱,毫無憾意!
而他也明白了,為何幾個師兄十八歲時便立刻被放出遊走江湖,包括風鳴師兄,他們九人中已有七人外放,除了風鳴師兄還在隨緣尋找屬於自己的出路,六位師兄大都成了朝廷地方武官或者義勇團練,雖然在江湖中都已經赫赫有名,卻甘願投身仕途,甘為官府差遣,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三郎雙手緊緊抓住錦袍兩角,突然覺得自己成長的太慢,如今依舊不能為父兄師門效力,為他們分擔身上重任。
“老朽老道這麽多,總算扯到了三屍這裏。什麽才是法不外傳的三屍本相?昔日正義之士與道門正統在除去這些妖邪後,大家便約在滄浪水畔紫柏山會盟,在這黃帝羽化之所在,向祖宗發誓。不同於世間傳頌的《紫柏盟》五條。其實乃是九條,但是有四條絕不能放在台麵上,否則世人隻怕永遠活在轉世白蓮的夢魘中。這四條概括起來便是,其一,衝虛宗不能一家成聖,四朝各立宗門,不能讓宗教淩駕於世俗之上,道教諸宗門隻能傳頌經義,宣揚正義,四宗門道統事需諸朝有司管理,無朝廷度牒,不許私自授戒,無宗門許可,不得擅自開宗傳道,不得擅作十方叢林。”
“其二,四朝杜絕僥幸用人,不能用他國棄人,防微杜漸,有陰私人佞幸君王,再重演白靈故事。因此大肇開科舉,非科舉文人不得入仕;大晟設中正,非世家賢良不得為官;大綦重功勳,無世代武勳不能出將入相;後宇朝用諸侯,無五服之親不可為大夫。”
“其三,廢皇帝名號,因為皇帝名號貴重,非天下一人不可僭用,四朝隻許稱帝,不用皇號,以此絕所謂法皇、人皇、天皇等荒誕稱謂,四朝之外諸邦隻許用王、公、侯、伯、子、君、主名號,否則便是禍亂綱紀,四朝可翦除之。”
“其四,凡有用轉世白蓮、業火紅蓮、三無聖祖名號為亂者,無論官民貴賤,皆即時剿滅,務必除惡務盡,絕不可等閑視之而遺後患。”
“這幾條怎麽從未聽過?”
柳瑒真是覺得十幾年都是白活了,今天是真的算人生重新起步了。
“豈止你沒聽說過,我也是玉清師兄告知我等才知道的,這本是四朝帝王及太子,還有道門四宗十大洞天掌門及衝虛二使才知道的。”
老道指了指漸已經開始融為淚海的蠟燭說道,
“三無聖祖便是三屍,所謂守庚申便是嚴查庚申鳳氏遺族,傳說三屍乃青姑、白姑、紅姑便是把天祿白靈三兄弟訛傳了,而三屍為何是九蟲,便是每個三無聖祖都有三法身,看似三個,實則九人。”
“而說道八宸,為何能聯係到八味沉香散,也是我與那人的緣分,而且也隻有如此才說的通,你們可知這八味沉香散是哪八味?”
也不等諸人迴話,自顧自的說了下去,
“乃是沉香、肉豆蔻、廣棗、石灰華、乳香、木香、訶子、木棉花。”
看眾人不解,繼續說道,
“沉香,即奇南香,溫中降逆,暖甚納氣,屬陽而性沉;肉豆蔻,別名玉果,天竺傳來,善下氣,多服則泄氣,為和平中正之品;廣棗,非咱們中夏常用藥物,乃是塞外大荒原諸族以為藥材,有活血、養心、安神之效;石灰華,別名久康,東陸所產,清熱補肺;乳香,天澤香也,東海之濱多有所產,主治心腹疼痛,活血祛風,舒筋止痛之藥也;木香,乃三焦氣分之藥隻可少用之為佐使;訶子,雅稱隨風子,澀腸下氣,斂肺利咽,先後之序,總要主治合宜;木棉花,別名瓊枝,有清熱、涼血、解毒之效。”
在場的隻有三郎莫名有些熟悉,有些字句總有些似是而非。
“世衡,是不是覺得這些話有些似曾相識?”
“不敢妄言,卻是有些熟悉!”
“你覺得熟悉也是應當的,可惜我那朋友急著脫身,他不知道我與能解開這謎題之人並非常常見麵,以至於把一樁大事耽擱了!”
“而隻有見到你父親,我說起此事,他才幫我解答。那朋友之所以用八宸指代八味沉香散,因為他在幫我整理藥方時為了快速記錄,我們大多用略語或簡寫來記述,八味沉香散便記作八陳。但是我哪裏曉得他是讓我找你父親才能揭開其中奧妙。”
老道一席話把眾人從煩思中拉了迴來,
“我們說那人不被人注意,便是他將下宇朝幽帝推到台前,用了好大野心勸動這絕頂聰明的帝王,來做下人間最愚不可及之事。他要將幽帝捧為淨世白蓮,不隻當人間帝王,還要作三元三天神主聖君!這不同於俯首為昊天上帝之子,畢恭畢敬承接三清法策的天子,受策於天則帝王還須尊崇天道,感應地時,順應人倫,而帝王不在是天子,而是淩駕於九霄之上,誰還能製約他?誰還能約束他的胡作非為?那個約束每個帝王無限欲望的鎖鏈,就這樣被此人解開了!”
老人越說越激動,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萬民為芻狗,本來這是天地與聖人持中正之道,不偏不倚而行,那時天下卻迎來了真正的將生靈當做芻狗的魔君,而無論是幽帝還是他身後那人到最後都不認為自己是在作惡!”
老人雖然被稱為師叔,其實年齡比宗放年長的多,隻是拜入師門較晚,因此才位列宗放等人之後,其實年紀已經六十餘歲,幾近古稀之年,說到此時,似乎觸動了老人傷心處,那悠悠眼神看向的乃是一甲子前的不堪迴首往事。
幽帝諸惡,罄竹難書,而諸國史官皆在帝王主導下,隱瞞許多往事,並非是為尊者諱,而是那些往事實在不堪迴首,隻希望就此泯滅於人間,不再有後人為之。
而那些沒有詳細記載的故事,背後是無數生靈的絕望呐喊和痛苦呻吟。
先有幽帝以為三清道尊不足為奉,乃聽那人及其黨羽胡謅,以三界始祖取代三清,即所謂三無聖祖,其一號為元始天尊之父無名天尊,其二號為道德天尊之母無上元君,其三號為靈寶天尊之父無形天尊,而幽帝便是三無聖祖凝聚真元所化,自號鴻鈞大道君。於是用百萬民力修建高三十三丈三元聖壇,上立十八丈高神像,合九州赤銅、黃金、白銀、珍珠、瑪瑙、白玉、香木以為之,十年乃成,百萬民夫死者不下三成。
其後作觀風行殿,遊幸天下,這觀風行殿形製乃是重簷廡殿頂的麵闊九間木殿,上可容納百餘人,下麵用巨車承載,前挽千匹駿馬,後驅千頭牯牛,方能行動,然後十萬人前麵修橋鋪路,後麵隨行者不下二十萬人,所過之處皆須供奉,乃至沿途倉貯皆空,百姓饑荒,其遊幸四方,沿途餓死者不可勝數。
然後又造望舒龍艘,巡幸四海,這望舒龍艘乃是長三十丈,闊十丈的巨舟,船樓高聳淩雲幾有二十丈,可乘千餘人及百匹駿馬,從大明城出發,前驅三百裏,而後隊尚擁擠不能出海,隨行各色船隻千餘艘,用十萬人,先中海而出大洋,在往北洋入勃海,用時三年,得入勃海天津時,人船十不存一。
而後再舉兵北征北戎凡七年,征調北原、東陸、西陸軍前後百萬眾,七年五征皆铩羽而歸,耗費輜重無算,人丁得以返鄉者二三矣。
又有於山北營建運河溝渠,意圖連接江河,其間發徭役征調民夫凡三百萬,三十年間,除往北原三條支流運河建成,江河之工徒廢,而因昆侖南北男丁盡為之征調,導致山南農田荒廢而致饑荒。
至於東北諸原也因棄耕而引蝗災,赤地千裏,民不聊生。
而幽帝意猶未盡,在此所謂五大功德之上還要再做四件大事,以至眾叛親離,無人不反!
以上許多故事也是眾所周知的,但是接下來的故事就聞所未聞了。
幽帝三十六年,趁著幽帝北伐北狄之時,率先起兵造反的乃是幽帝宗親,與後來大綦王族虎氏,大晟王族龍氏,如今後宇朝世卿鷹氏齊名的中宇朝煬帝後裔庚戌鳳氏,然後先宇朝靈帝後裔庚子鳳氏、前宇朝幽帝後裔庚午鳳氏亦反,皇族內鬥到最後,給了四夷夾擊而進機會。
以至於到最後隻有庚寅鳳氏與庚申鳳氏兩支小宗子嗣尚存,待幽帝被殺,突然有股勢力聲稱庚申鳳氏乃昊天上帝三世轉生為人間天王、萬靈法皇,同時天下已經揭竿而起的諸義軍中,竟有東三西北三十六路反王皆自稱白蓮信眾,擁戴天皇降臨。
到了這個時候衝虛宗十二方祭酒才恍然大悟,也查實那人便是衝虛宗三老之一,道號大賢良師的黃帝後裔,千年道統傳人天祿白靈。而他那時候已經策動三十六方祭酒的二十四人,擁戴新帝,再開一個新王朝。
而他不僅是蠱惑幽帝作惡之人,更是煽動諸皇族清君側之人,還是策動天下群雄起事之人!
“他為什麽這麽做?”
柳瑒不解的問道,
“如果天祿氏做下這等天怒人怨惡行,怎會如今還。。。”
“為何如今道門四宗依舊有天祿氏容身之所,對嗎?”
老道明白他的意思,如今三十六洞天中還有四洞天是天祿氏掌握,如果天祿白靈做了如此倒行逆施之事,如何能不被斬草除根?
“那是因為天祿白靈的兩個兄弟不認同他兄長所為,也就是其餘二老,其中二弟天祿青冥始終不認同其兄要建立以法皇取代人皇做法,而三弟天祿赤陽是確信幽帝一脈才是法皇正統的。三兄弟因此內訌,才有天祿青冥示警其統領十二祭酒之事!”
“人間法皇?”
“不錯,天祿白靈與天祿赤陽要建立一個道統淩駕於綱常之上的道國聖土,他要僭越為天皇,而將天下割裂為三百六十五個邦國藩屬,用五等爵,立四方伯,一切君主都必須向他效忠,由他裂土分茅!天下黎庶受領於一百單八分道法官,而這些法官皆出自他法駕之下,由他羅列仙真!他所圖謀的是政權與教權牢牢融合在一起,自他開始,道法便是人間根本大法!”
嘶,幾人倒吸一口涼氣。
此人原來是要做人間神明啊。
“後來呢?”
“後來?”
老人繼續說道,
“隻說寫你們不知道的,十二方祭酒中便有我們的師祖,你們的祖師,不知他老人家,如今十二祭酒便是十大洞天掌門及掌院,還有兩個乃是後宇朝衝虛宗左右二使。天祿三兄弟中,天祿青冥雖然秉持正道,但畢竟出首手足兄弟,天心已經不純,在兄弟二人衣冠塚前坐化,其四子便是留存於世的天祿後裔,至於庚申鳳氏也盡數剪滅,三十六路反王與二十四方祭酒,也為氏、虎氏、鼇氏率領的世家、豪族、世軍、法眾所剿滅。煙消雲散的時候,為了幾個人的野心,天下百姓六十年間損耗泰半,麵前這天權城還依稀留著幾分當年慘絕人寰的境況。”
“說了這麽多,咱們再看我這朋友留下來的書信不就很有深意了?白靈他又迴來了。”
‘白靈迴扶,駕上金胎,散世賜祖’,便是‘白靈恢複,加上金胎,三屍刺汝’。這便是這位朋友的示警;‘守七七,上天太,三天八宸九雲’,乃是四十九天內務必返迴天台山,三元三無聖祖再現,慈聖稱製,八宸秉政。
“金胎和八宸是誰?”
“金胎便是天子,或者是未來天子,當年他們也是如此稱唿庚申鳳氏偽帝。等我返迴師門便與恩師詳細稟明我與這朋友的林林總總,那時我師父凡壽枯竭,仙體衍發,即便如此還是將剛才那些事告知於我,命我接掌複真觀。”
“然後,我才知道我那朋友為何要談起三屍來!”
老人招唿諸人坐下來仔細說話,
“是那時候的我一無所知,他也知道我並不清楚其中內幕,但是他卻已經暴露行跡,才預警我盡快返迴師門匯報情況,而他被調離出京已經是有人要除去他,也幸得他機敏過人,總算僥幸脫險。而我師父聽了我的稟告,便讓我隱居玄元洞中。三年後突然命人下法牒通知同道觀禮他老人家羽化仙蛻!那時我才知道三年來,師父及同門為了保住我付出了多少代價!”
老人說到此處,不免有些傷感。
“他老人家囑咐我,等儀式結束務必邀約幾人在中天門小聚,而那一日師父他是端坐法榻之上就這麽柔和的看著我許久,才溘然長逝!”
老人看著手中念珠,那是師徒兩代人緣分紐帶和感情寄托,拈動中的溫潤仿佛就是那位曾經的老者用枯瘦的手在安撫著自己。
“那一日,我便將這些機密事告知那幾人,他們那時候也如你們一樣震驚,當然除了玉清真人,因為這是隻有十二位掌門繼承者才能知道的絕密,而玉清真人聞之白靈死灰複燃,當時便與我商議,遣門下陸續出師弟子深入江湖及地方官衙,務必長期潛伏下來,打探消息。還有五位同道也義無反顧決定歸隱起來,親自與其周旋!”
算來師叔祖羽化乃是七年前,觀禮後歸隱,莫非?
三郎猛然明悟,看向師叔,師叔柔和的目光於他的目光交匯,輕輕點頭,微笑中蘊含欣慰與歉意,而三郎總算明白為何父親在最好的年華,在最得意之時,慨然退隱,毫無憾意!
而他也明白了,為何幾個師兄十八歲時便立刻被放出遊走江湖,包括風鳴師兄,他們九人中已有七人外放,除了風鳴師兄還在隨緣尋找屬於自己的出路,六位師兄大都成了朝廷地方武官或者義勇團練,雖然在江湖中都已經赫赫有名,卻甘願投身仕途,甘為官府差遣,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三郎雙手緊緊抓住錦袍兩角,突然覺得自己成長的太慢,如今依舊不能為父兄師門效力,為他們分擔身上重任。
“老朽老道這麽多,總算扯到了三屍這裏。什麽才是法不外傳的三屍本相?昔日正義之士與道門正統在除去這些妖邪後,大家便約在滄浪水畔紫柏山會盟,在這黃帝羽化之所在,向祖宗發誓。不同於世間傳頌的《紫柏盟》五條。其實乃是九條,但是有四條絕不能放在台麵上,否則世人隻怕永遠活在轉世白蓮的夢魘中。這四條概括起來便是,其一,衝虛宗不能一家成聖,四朝各立宗門,不能讓宗教淩駕於世俗之上,道教諸宗門隻能傳頌經義,宣揚正義,四宗門道統事需諸朝有司管理,無朝廷度牒,不許私自授戒,無宗門許可,不得擅自開宗傳道,不得擅作十方叢林。”
“其二,四朝杜絕僥幸用人,不能用他國棄人,防微杜漸,有陰私人佞幸君王,再重演白靈故事。因此大肇開科舉,非科舉文人不得入仕;大晟設中正,非世家賢良不得為官;大綦重功勳,無世代武勳不能出將入相;後宇朝用諸侯,無五服之親不可為大夫。”
“其三,廢皇帝名號,因為皇帝名號貴重,非天下一人不可僭用,四朝隻許稱帝,不用皇號,以此絕所謂法皇、人皇、天皇等荒誕稱謂,四朝之外諸邦隻許用王、公、侯、伯、子、君、主名號,否則便是禍亂綱紀,四朝可翦除之。”
“其四,凡有用轉世白蓮、業火紅蓮、三無聖祖名號為亂者,無論官民貴賤,皆即時剿滅,務必除惡務盡,絕不可等閑視之而遺後患。”
“這幾條怎麽從未聽過?”
柳瑒真是覺得十幾年都是白活了,今天是真的算人生重新起步了。
“豈止你沒聽說過,我也是玉清師兄告知我等才知道的,這本是四朝帝王及太子,還有道門四宗十大洞天掌門及衝虛二使才知道的。”
老道指了指漸已經開始融為淚海的蠟燭說道,
“三無聖祖便是三屍,所謂守庚申便是嚴查庚申鳳氏遺族,傳說三屍乃青姑、白姑、紅姑便是把天祿白靈三兄弟訛傳了,而三屍為何是九蟲,便是每個三無聖祖都有三法身,看似三個,實則九人。”
“而說道八宸,為何能聯係到八味沉香散,也是我與那人的緣分,而且也隻有如此才說的通,你們可知這八味沉香散是哪八味?”
也不等諸人迴話,自顧自的說了下去,
“乃是沉香、肉豆蔻、廣棗、石灰華、乳香、木香、訶子、木棉花。”
看眾人不解,繼續說道,
“沉香,即奇南香,溫中降逆,暖甚納氣,屬陽而性沉;肉豆蔻,別名玉果,天竺傳來,善下氣,多服則泄氣,為和平中正之品;廣棗,非咱們中夏常用藥物,乃是塞外大荒原諸族以為藥材,有活血、養心、安神之效;石灰華,別名久康,東陸所產,清熱補肺;乳香,天澤香也,東海之濱多有所產,主治心腹疼痛,活血祛風,舒筋止痛之藥也;木香,乃三焦氣分之藥隻可少用之為佐使;訶子,雅稱隨風子,澀腸下氣,斂肺利咽,先後之序,總要主治合宜;木棉花,別名瓊枝,有清熱、涼血、解毒之效。”
在場的隻有三郎莫名有些熟悉,有些字句總有些似是而非。
“世衡,是不是覺得這些話有些似曾相識?”
“不敢妄言,卻是有些熟悉!”
“你覺得熟悉也是應當的,可惜我那朋友急著脫身,他不知道我與能解開這謎題之人並非常常見麵,以至於把一樁大事耽擱了!”
“而隻有見到你父親,我說起此事,他才幫我解答。那朋友之所以用八宸指代八味沉香散,因為他在幫我整理藥方時為了快速記錄,我們大多用略語或簡寫來記述,八味沉香散便記作八陳。但是我哪裏曉得他是讓我找你父親才能揭開其中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