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三丹田和三關大家都算熟悉,說到三屍蟲便是懵懂了。
清虛宗以隱仙派為正宗,也就是扶搖子這一脈,而這一脈主導的清虛宗與其他三朝宗派最大差異便是以修煉內丹為主。
所謂內丹當然是相對外丹而言。
道教說的俗些即通過對於‘道’的教化或說教,通過精神形體的修煉而“成仙得道”的宗教,而什麽是‘道’,便因為不同宗師大德的著書立傳和開壇宣講、宗派辯法而不斷演進和分化,從最開始的道德法理思辨,慢慢的具象化、程式化和係統化。
三洞四輔成為道教四朝四大宗派一致認定的正統經典,其中追求天地人三才和諧、五行輪轉平衡和人心內在的完善成為廣大道眾與善信的普遍認知,但是核心強調順應自然,追求無為而治,通過修煉和內觀來達到超越個人欲望和執著的境界,並非每個人都能達到如此境界。
道教本源道家,其後道家又為儒、法、名、陰陽、縱橫、兵等諸家思想提供形而上的思想體係,堪稱天下顯學的本源,而之所以能成為無窮無盡的智慧源泉,又得益於南華真人、衝虛真人、通玄真人、洞靈真人將諸子百家之學反哺道學,也終於實現道家、道學向道教的轉型。
無論是玄之又玄的大道天理,還是損之又損的非攻無害主張,都不能使之成為世俗普信宗義,但是禪修與內觀,修行與作功實現俗人向仙真的飛升,為天下人開辟了追尋天道的個人出路。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為了實現這個不得已而既定的目標,千年來代代傳承中,總有能人異士推陳出新,嚐試走出一條真正可行的道路。
傳說大禹時代的道教先輩們便嚐試通過服食仙藥實現長生不老和不死飛升,這便是丹方的伊始,其後為了配合仙藥的應用於效能,而創造胎息、導引、吐納、攝生以及煉器術、房中術等,然而人間畢竟仙方有限,靈藥難求,留到後人手裏,最精華者不過是分布在三條大龍脈各氣穴上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後人於是在這些靈穴旁結廬修行,總要突破修行桎梏,這就是最早的道觀由來。於是靈藥不足,便用丹鼎萃取精華,天緣不夠,便用功德提升福分,除了各類外丹煉化之法,至於符籙、咒法、齋醮、手訣等皆是立功德,意圖通過功德來和丹藥實現大道圓滿。
而到了清虛宗扶搖子這裏,白雲先生看破了外丹不過是鏡花水月罷了,迴頭再看出路還在南華真人手裏,南華真人所傳《南華真經》便把金丹奧義說的明白了,左手外丹,右手內丹,隻是後人以為外丹易得,內丹玄幻,以走捷徑之妄念便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行越遠。而扶搖子便立足於‘守一、心齋、坐忘、攖寧’之念,而在經典中總結,在總結中建立體係,從而開創內丹先河。
認為“上藥三品,神與氣精”,精氣神構成了人的全部。所謂‘精’是性命基礎,‘氣’分為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是性命動因,‘神’是精氣的凝煉,是五行之力在人體內的流轉,而這流轉便是以人為鼎爐的修煉,發則成為真氣,真氣凝聚則是內丹大成。
扶搖子一生感悟也凝聚在他所繪《無極圖》中,率先整理‘坎離交媾’、‘采藥歸鼎’、‘周天火候’下品與‘煉神還虛’、‘煉虛合道’、‘與道合真’上品丹法。將‘明心見性’和‘煉精化氣’相結合,即性命雙修,而所謂性命雙修中的修命便立足於三宮三關上,所謂得竅便是內丹之築基。
老先生說起師門前輩也是傾心向往之,而他猶記得當年扶搖子宣講此法凡宗門同道皆可辯論與聽講,開壇講法七日,聽到最後的寥寥數人,其中便有他,也得益於此,他才能在師父傳下來的醫術上更上層樓;玉清真人則將內丹修行融匯武功修煉之中,因此當代集真九霄武藝才能冠絕一方;至於宗放則開放心性,將傳統道術之辟穀、龜息、煉氣等法融合進來,而反哺諸家外道,如術數、格物之術。
說到這裏,他也認識到話題已經放離的遠了,這才收迴來,繼續往下說。
三丹田也稱前三關,而三關自然是後三關。
前三關者,下丹田,是精氣的聚集之處,又名精舍,生宮,所在臍下三寸,方圓四寸之處,此處是先天氣與後天氣轉化的樞紐,為唿吸之根;中丹田,是神能的聚集處,又稱神舍,絳宮,即是膻中穴,即兩乳連線的中點位置,也叫乳溪;上丹田,是精髓的聚集處,又為氣舍,泥丸宮,藏神之府,練神還虛之處,是內氣外放的氣源之一。
後三關者,上關,即玉枕,在腦後兩側風池穴之間。由此上行則可會於泥丸宮,完成任督二脈開通,達到任督二脈循環周流,所謂‘玄竅’即玄關一竅;中關,轆轤關又稱夾脊關,‘背脊二十四節,上應二十四氣,有關在二十四節頭尾之中,一名雙關,直透頂門,此即夾脊關也。’肚臍為生門,所以夾脊又被稱為死戶;下關,長強穴之所在,為任脈向督脈過渡之處,亦為任脈之陰與督脈之陽交會之所,被稱為地門,此穴‘係人生死岸頭’,仙家稱為生死窟。
紫芝道人用手虛指寶劍,繼續說道,
“縹雲峰為何稱為金台玉局?便是當初謀劃縹雲閣、清虛宮、玉虛宮、太暉觀時便按著三宮三關來做布局,謀局者便是家師與師伯白雲先生!”
說到這裏,諸人才若有所悟師叔的意思,老人也不過多解釋,繼續說道,
“家師為了把先天氣脈引入天權城,來聚華起文風,凝素興民氣,才請動北山同門在城中興建紫霄觀,便是將縹雲峰自上而下走吼澗的陽元任脈與從山後與北尨山萬千哀林而下的陰氣督脈上下貫通,形成周天之氣韻流轉,可惜老朽哪裏有先師之能,竟保不住此處,眼睜睜看著紫霄觀淪落荒野,這番布局付之流水!”
這裏都是子侄輩,又隔著一層,因此諸人也不好出言相詢,隻能眼巴巴聽他長篇大論,
“你們也不必不耐煩,若是不把這前因深入了解清楚,恐怕你們的眼界還停留在幾個蟊賊身上!”
這話不由得讓人一激靈,這些賊人能唿哨聚集累計不下二百人,今日之事略略統算,也算不得自己大勝,細細算算後麵事,說是打個平手也不過分,且不說己方上下也折損六七十條性命,便說縹雲閣、清虛宮、玉虛宮三處損失必能驚動朝野,而玉虛宮已幾乎燒成白地,事關兩朝睦鄰關係,僅此一處賊人也算目的達成大半了。
如此賊人還是蟊賊?
師叔絕非故弄玄虛,一個甘願隱居十餘載之人,如何會是妄言邀名之輩!
“隻看縹雲峰,所謂前三關,便是縹雲閣、太暉觀、紫霄觀,雖然山下紫霄觀不在其位,卻也成為一處門戶;而後三關便是清虛宮、玉虛宮以及紫玄洞!”
若論天台山地理隻怕沒有誰比此老更熟悉了,便是智全寶也無法相提並論,畢竟複真觀道眾上下都是靠著天台山滿足吃穿住用行之需,而這紫玄洞便是與太暉觀毗鄰地方,所謂先有紫玄洞,才起太暉觀,便是如此。
隻是大多數人都忘了紫玄洞與太暉觀的區別,但是雷厲他們知道,因為他們就是在紫芝真人帶領下走紫岩下天縫然後穿紫玄洞入太暉觀,突然在太暉觀後殿右手毗鄰紫岩而修築的祖師殿出現的。
這麽看來,巫不全這夥賊人就是繞過紫霄觀,也走這裏上的山。難怪選擇今日,今日乃是齋日,太暉觀所有道人都在正殿前院守齋,便是童行也都趕到山門處守護,這些賊人從後殿出來,隻要有內應開了後門,便可掩人耳目,悄無聲息的上山。
按著賊人計劃,焚毀三處宮觀,殺了所有人,再從其餘小路撤走,便將處心積慮的分路截殺,算在了莽撞山賊身上。
‘嘶’,不由得幾個都吸了口涼氣,這些賊人究竟為何如此詭譎行事?所謂慣匪難捕,便是這些賊人善於安排後路,而安排後路無非是為了逃避追捕,但更主要的他們還有繼續作案的欲望。因此,賊人們越謹慎越嚴密,便說明他們圖謀的絕非一朝得失。
聯係到巫氏弟兄都是長期布局,善放長線之輩,隻怕今日事不會就這麽了解。
“你們想了許多吧?隻怕還想得不夠深,下來我就說說什麽是三屍蟲!”
老道這會兒似乎玩心大起,好似要講個嚇人的故事來哄不聽話的孩子。
“三屍蟲,無論你們之前是否了解過,都統統忘掉,因為之前書中經典都隻說了皮毛,絕非那麽簡單!”
老道示意三郎等幾個年少的多點亮幾根蜜燭,總共九根,都立在地上。燭光燃起,反而將旁邊的寶劍隱在了黑暗中,燭光連成一片吸引所有人目光。
“看到了?一個人近在眼前,可是因為燭光在前,我們反而看不到他了!”
老道舞了舞手,燭光被帶起來的氣流帶動跟著搖曳,寶劍也是忽隱忽現,劍鋒偶有鋒芒閃爍。
“老朽在東京城的時候,曾與一個青年禦史有舊,他是正經的進士及第,卻對道法以及各類異聞感興趣,那時因上官所命,常來我這裏搜集道方,平常也幫著整理醫案,一來二去也就熟識了。後來在他外調離京之前,我們一起聚飲,也是這樣的夜裏,趁著酒興,他便用九支蜜燭來說起了他對三屍的研究。”
“怎麽就好端端聊起這個?”
柳瑒實在壓不住好奇心,
“我也奇怪,記得那日乃是庚申日,他喝酒時不似往日那般放縱,問起來,他卻說平日皆可醉,唯今日不可,因為今日乃是庚申日,若是說過去,隻怕三屍蟲要作祟。”
“三屍蟲作祟與他睡覺有何關係,莫非還挑日子不成!”
“你這娃娃說到了點子上,這三屍蟲作祟還就是挑日子,便是庚申日晚上等人睡了便要到陰司去招邪祟迴來害此人!因此常人元壽不久便是如此,總是庚申日被妖魔邪祟消磨真元而折壽!”
“這等事果真如此?”
“果真個屁,你們大晟之人怎麽男女老少都把這等玄虛事當真?”
老道調笑柳瑒,倒惹得柳瑒白眼,
“你以為我說這故事是來故作玄虛?”
老道竟開心笑了起來,
“若是人人都能這麽沒心沒肺就好了!”
莫名他又有些傷感,
“接下來他說的話,等我迴到複真觀才想通了一些,可惜就是想明白了,才覺得無能為力!”
老道拿著隨身葫蘆,喝了幾口,聞著味道也知道乃是藥酒,
“所謂三屍蟲,其實並非隻有三個,乃是前三關,上中下丹田各有三個。所謂上屍好華飾,中屍好滋味,下屍好淫欲,其實就是癡貪嗔三惡欲,但這三屍並不散播三惡欲,而是喜好,也就是說三惡欲越濃重,三屍蟲越有神威,而若是三屍蟲招來陰祟將此人作死了,此三屍九蟲便凝聚成厲鬼,不入輪迴,人間行走,放縱遨遊,饗食人間供奉。”
老道繼續說道,
“三屍九蟲,曆來所講九蟲便是伏蟲、迴蟲、白蟲、肉蟲、肺蟲、胃蟲、鬲蟲、赤蟲和蜣蟲。因此我便駁斥他,所謂九蟲乃是寄居人身之惡蟲,似我等道士醫士鑽研藥理,其中便是有驅蟲辦法。此等惡蟲雖然害人,卻也不過是有跡可查,有藥可除,何必危言聳聽!”
“可他卻說,人有九蟲可除?一戶呢?一族呢?一鄉、一地乃至一國、一朝甚至天下,因小及大,處處都有三屍九蟲之屬,如何除之?”
“此乃道德之士,清廉官員不滿於人間諸惡,不忍見百姓困苦之感歎吧?人間諸惡也是有跡可查,無非對症下藥罷了,有何怪哉?”
柳瑒說著話確實在理,幾人也都點頭。
“我當時也是這麽認為。然而到了作別時,他又說了一句話,才讓我反複琢磨,不敢不認真對待。”
老道看幾人模樣,隻怕還沒意識到其中奧秘,於是他緩緩而清晰的說道,
“他說,‘我今日守庚申,可脫一時之困,天下人如何能守?所謂三屍化厲鬼與三寶成仙真,差別隻在本我為聖,無我為尊的差別,若是無我也是我,其實三屍說不得也是成仙捷徑!’”
老人眼神有些迷離,似乎陷入了迴憶,
“當時我隻當是醉話,迴來閉關時再想起才覺得不寒而栗,十餘年老朽雖然閉關遠離俗務,其實也是拜這位故人所賜!”
“莫非此人後來做了甚麽不得了的大事?”
總有人好奇,而好奇得來一個更為驚詫的答案。
“確實是件驚天駭俗的大事,此人在調任熱海海濱為官後,一日裏便在同僚及弟子眼前白日飛升了!”
哐當,柳瑒本來也是轉頭喝水,聞言一口水差點噴出來,水盅摔在地板上。
這等稀罕事從來都是方士們、神棍們來說,而正經道士所雲皆是上古才是飛升成仙的,如今有人親眼所見,豈不是撩動大夥的心。
“師叔,此人真的得道飛升了?”
“我說他白日飛升,可曾說他得道升仙了?”
“那是?”
“白日飛升,再無音信!”
“這不就是飛升成仙了嗎?”
柳晏急道,就想趕緊打聽此人具體消息。
“你以為老朽難道是因為自己修行無路嫉妒此人才如此說?你們也算見多識廣,在我說起這段故事前,可曾聽聞過此事?難不成我道門上下都是如此心思狹隘?即便我等如此,其他人也如此嗎?”
“那。。。”
一個字出口,也愣住了,幾個人互相對了對眼神,都是搖頭,果然哪怕是雷厲這等江湖豪俠,各類奇人異士帶來了無數奇聞異錄,都未提及此事。
“因為他飛升後,留下了一套道家經卷獻給朝廷,而其目錄中就夾了一張信箋,上麵有一句話,才讓朝廷全力封鎖消息,才讓我等甘心隱居,靜待來日。”
清虛宗以隱仙派為正宗,也就是扶搖子這一脈,而這一脈主導的清虛宗與其他三朝宗派最大差異便是以修煉內丹為主。
所謂內丹當然是相對外丹而言。
道教說的俗些即通過對於‘道’的教化或說教,通過精神形體的修煉而“成仙得道”的宗教,而什麽是‘道’,便因為不同宗師大德的著書立傳和開壇宣講、宗派辯法而不斷演進和分化,從最開始的道德法理思辨,慢慢的具象化、程式化和係統化。
三洞四輔成為道教四朝四大宗派一致認定的正統經典,其中追求天地人三才和諧、五行輪轉平衡和人心內在的完善成為廣大道眾與善信的普遍認知,但是核心強調順應自然,追求無為而治,通過修煉和內觀來達到超越個人欲望和執著的境界,並非每個人都能達到如此境界。
道教本源道家,其後道家又為儒、法、名、陰陽、縱橫、兵等諸家思想提供形而上的思想體係,堪稱天下顯學的本源,而之所以能成為無窮無盡的智慧源泉,又得益於南華真人、衝虛真人、通玄真人、洞靈真人將諸子百家之學反哺道學,也終於實現道家、道學向道教的轉型。
無論是玄之又玄的大道天理,還是損之又損的非攻無害主張,都不能使之成為世俗普信宗義,但是禪修與內觀,修行與作功實現俗人向仙真的飛升,為天下人開辟了追尋天道的個人出路。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為了實現這個不得已而既定的目標,千年來代代傳承中,總有能人異士推陳出新,嚐試走出一條真正可行的道路。
傳說大禹時代的道教先輩們便嚐試通過服食仙藥實現長生不老和不死飛升,這便是丹方的伊始,其後為了配合仙藥的應用於效能,而創造胎息、導引、吐納、攝生以及煉器術、房中術等,然而人間畢竟仙方有限,靈藥難求,留到後人手裏,最精華者不過是分布在三條大龍脈各氣穴上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後人於是在這些靈穴旁結廬修行,總要突破修行桎梏,這就是最早的道觀由來。於是靈藥不足,便用丹鼎萃取精華,天緣不夠,便用功德提升福分,除了各類外丹煉化之法,至於符籙、咒法、齋醮、手訣等皆是立功德,意圖通過功德來和丹藥實現大道圓滿。
而到了清虛宗扶搖子這裏,白雲先生看破了外丹不過是鏡花水月罷了,迴頭再看出路還在南華真人手裏,南華真人所傳《南華真經》便把金丹奧義說的明白了,左手外丹,右手內丹,隻是後人以為外丹易得,內丹玄幻,以走捷徑之妄念便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行越遠。而扶搖子便立足於‘守一、心齋、坐忘、攖寧’之念,而在經典中總結,在總結中建立體係,從而開創內丹先河。
認為“上藥三品,神與氣精”,精氣神構成了人的全部。所謂‘精’是性命基礎,‘氣’分為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是性命動因,‘神’是精氣的凝煉,是五行之力在人體內的流轉,而這流轉便是以人為鼎爐的修煉,發則成為真氣,真氣凝聚則是內丹大成。
扶搖子一生感悟也凝聚在他所繪《無極圖》中,率先整理‘坎離交媾’、‘采藥歸鼎’、‘周天火候’下品與‘煉神還虛’、‘煉虛合道’、‘與道合真’上品丹法。將‘明心見性’和‘煉精化氣’相結合,即性命雙修,而所謂性命雙修中的修命便立足於三宮三關上,所謂得竅便是內丹之築基。
老先生說起師門前輩也是傾心向往之,而他猶記得當年扶搖子宣講此法凡宗門同道皆可辯論與聽講,開壇講法七日,聽到最後的寥寥數人,其中便有他,也得益於此,他才能在師父傳下來的醫術上更上層樓;玉清真人則將內丹修行融匯武功修煉之中,因此當代集真九霄武藝才能冠絕一方;至於宗放則開放心性,將傳統道術之辟穀、龜息、煉氣等法融合進來,而反哺諸家外道,如術數、格物之術。
說到這裏,他也認識到話題已經放離的遠了,這才收迴來,繼續往下說。
三丹田也稱前三關,而三關自然是後三關。
前三關者,下丹田,是精氣的聚集之處,又名精舍,生宮,所在臍下三寸,方圓四寸之處,此處是先天氣與後天氣轉化的樞紐,為唿吸之根;中丹田,是神能的聚集處,又稱神舍,絳宮,即是膻中穴,即兩乳連線的中點位置,也叫乳溪;上丹田,是精髓的聚集處,又為氣舍,泥丸宮,藏神之府,練神還虛之處,是內氣外放的氣源之一。
後三關者,上關,即玉枕,在腦後兩側風池穴之間。由此上行則可會於泥丸宮,完成任督二脈開通,達到任督二脈循環周流,所謂‘玄竅’即玄關一竅;中關,轆轤關又稱夾脊關,‘背脊二十四節,上應二十四氣,有關在二十四節頭尾之中,一名雙關,直透頂門,此即夾脊關也。’肚臍為生門,所以夾脊又被稱為死戶;下關,長強穴之所在,為任脈向督脈過渡之處,亦為任脈之陰與督脈之陽交會之所,被稱為地門,此穴‘係人生死岸頭’,仙家稱為生死窟。
紫芝道人用手虛指寶劍,繼續說道,
“縹雲峰為何稱為金台玉局?便是當初謀劃縹雲閣、清虛宮、玉虛宮、太暉觀時便按著三宮三關來做布局,謀局者便是家師與師伯白雲先生!”
說到這裏,諸人才若有所悟師叔的意思,老人也不過多解釋,繼續說道,
“家師為了把先天氣脈引入天權城,來聚華起文風,凝素興民氣,才請動北山同門在城中興建紫霄觀,便是將縹雲峰自上而下走吼澗的陽元任脈與從山後與北尨山萬千哀林而下的陰氣督脈上下貫通,形成周天之氣韻流轉,可惜老朽哪裏有先師之能,竟保不住此處,眼睜睜看著紫霄觀淪落荒野,這番布局付之流水!”
這裏都是子侄輩,又隔著一層,因此諸人也不好出言相詢,隻能眼巴巴聽他長篇大論,
“你們也不必不耐煩,若是不把這前因深入了解清楚,恐怕你們的眼界還停留在幾個蟊賊身上!”
這話不由得讓人一激靈,這些賊人能唿哨聚集累計不下二百人,今日之事略略統算,也算不得自己大勝,細細算算後麵事,說是打個平手也不過分,且不說己方上下也折損六七十條性命,便說縹雲閣、清虛宮、玉虛宮三處損失必能驚動朝野,而玉虛宮已幾乎燒成白地,事關兩朝睦鄰關係,僅此一處賊人也算目的達成大半了。
如此賊人還是蟊賊?
師叔絕非故弄玄虛,一個甘願隱居十餘載之人,如何會是妄言邀名之輩!
“隻看縹雲峰,所謂前三關,便是縹雲閣、太暉觀、紫霄觀,雖然山下紫霄觀不在其位,卻也成為一處門戶;而後三關便是清虛宮、玉虛宮以及紫玄洞!”
若論天台山地理隻怕沒有誰比此老更熟悉了,便是智全寶也無法相提並論,畢竟複真觀道眾上下都是靠著天台山滿足吃穿住用行之需,而這紫玄洞便是與太暉觀毗鄰地方,所謂先有紫玄洞,才起太暉觀,便是如此。
隻是大多數人都忘了紫玄洞與太暉觀的區別,但是雷厲他們知道,因為他們就是在紫芝真人帶領下走紫岩下天縫然後穿紫玄洞入太暉觀,突然在太暉觀後殿右手毗鄰紫岩而修築的祖師殿出現的。
這麽看來,巫不全這夥賊人就是繞過紫霄觀,也走這裏上的山。難怪選擇今日,今日乃是齋日,太暉觀所有道人都在正殿前院守齋,便是童行也都趕到山門處守護,這些賊人從後殿出來,隻要有內應開了後門,便可掩人耳目,悄無聲息的上山。
按著賊人計劃,焚毀三處宮觀,殺了所有人,再從其餘小路撤走,便將處心積慮的分路截殺,算在了莽撞山賊身上。
‘嘶’,不由得幾個都吸了口涼氣,這些賊人究竟為何如此詭譎行事?所謂慣匪難捕,便是這些賊人善於安排後路,而安排後路無非是為了逃避追捕,但更主要的他們還有繼續作案的欲望。因此,賊人們越謹慎越嚴密,便說明他們圖謀的絕非一朝得失。
聯係到巫氏弟兄都是長期布局,善放長線之輩,隻怕今日事不會就這麽了解。
“你們想了許多吧?隻怕還想得不夠深,下來我就說說什麽是三屍蟲!”
老道這會兒似乎玩心大起,好似要講個嚇人的故事來哄不聽話的孩子。
“三屍蟲,無論你們之前是否了解過,都統統忘掉,因為之前書中經典都隻說了皮毛,絕非那麽簡單!”
老道示意三郎等幾個年少的多點亮幾根蜜燭,總共九根,都立在地上。燭光燃起,反而將旁邊的寶劍隱在了黑暗中,燭光連成一片吸引所有人目光。
“看到了?一個人近在眼前,可是因為燭光在前,我們反而看不到他了!”
老道舞了舞手,燭光被帶起來的氣流帶動跟著搖曳,寶劍也是忽隱忽現,劍鋒偶有鋒芒閃爍。
“老朽在東京城的時候,曾與一個青年禦史有舊,他是正經的進士及第,卻對道法以及各類異聞感興趣,那時因上官所命,常來我這裏搜集道方,平常也幫著整理醫案,一來二去也就熟識了。後來在他外調離京之前,我們一起聚飲,也是這樣的夜裏,趁著酒興,他便用九支蜜燭來說起了他對三屍的研究。”
“怎麽就好端端聊起這個?”
柳瑒實在壓不住好奇心,
“我也奇怪,記得那日乃是庚申日,他喝酒時不似往日那般放縱,問起來,他卻說平日皆可醉,唯今日不可,因為今日乃是庚申日,若是說過去,隻怕三屍蟲要作祟。”
“三屍蟲作祟與他睡覺有何關係,莫非還挑日子不成!”
“你這娃娃說到了點子上,這三屍蟲作祟還就是挑日子,便是庚申日晚上等人睡了便要到陰司去招邪祟迴來害此人!因此常人元壽不久便是如此,總是庚申日被妖魔邪祟消磨真元而折壽!”
“這等事果真如此?”
“果真個屁,你們大晟之人怎麽男女老少都把這等玄虛事當真?”
老道調笑柳瑒,倒惹得柳瑒白眼,
“你以為我說這故事是來故作玄虛?”
老道竟開心笑了起來,
“若是人人都能這麽沒心沒肺就好了!”
莫名他又有些傷感,
“接下來他說的話,等我迴到複真觀才想通了一些,可惜就是想明白了,才覺得無能為力!”
老道拿著隨身葫蘆,喝了幾口,聞著味道也知道乃是藥酒,
“所謂三屍蟲,其實並非隻有三個,乃是前三關,上中下丹田各有三個。所謂上屍好華飾,中屍好滋味,下屍好淫欲,其實就是癡貪嗔三惡欲,但這三屍並不散播三惡欲,而是喜好,也就是說三惡欲越濃重,三屍蟲越有神威,而若是三屍蟲招來陰祟將此人作死了,此三屍九蟲便凝聚成厲鬼,不入輪迴,人間行走,放縱遨遊,饗食人間供奉。”
老道繼續說道,
“三屍九蟲,曆來所講九蟲便是伏蟲、迴蟲、白蟲、肉蟲、肺蟲、胃蟲、鬲蟲、赤蟲和蜣蟲。因此我便駁斥他,所謂九蟲乃是寄居人身之惡蟲,似我等道士醫士鑽研藥理,其中便是有驅蟲辦法。此等惡蟲雖然害人,卻也不過是有跡可查,有藥可除,何必危言聳聽!”
“可他卻說,人有九蟲可除?一戶呢?一族呢?一鄉、一地乃至一國、一朝甚至天下,因小及大,處處都有三屍九蟲之屬,如何除之?”
“此乃道德之士,清廉官員不滿於人間諸惡,不忍見百姓困苦之感歎吧?人間諸惡也是有跡可查,無非對症下藥罷了,有何怪哉?”
柳瑒說著話確實在理,幾人也都點頭。
“我當時也是這麽認為。然而到了作別時,他又說了一句話,才讓我反複琢磨,不敢不認真對待。”
老道看幾人模樣,隻怕還沒意識到其中奧秘,於是他緩緩而清晰的說道,
“他說,‘我今日守庚申,可脫一時之困,天下人如何能守?所謂三屍化厲鬼與三寶成仙真,差別隻在本我為聖,無我為尊的差別,若是無我也是我,其實三屍說不得也是成仙捷徑!’”
老人眼神有些迷離,似乎陷入了迴憶,
“當時我隻當是醉話,迴來閉關時再想起才覺得不寒而栗,十餘年老朽雖然閉關遠離俗務,其實也是拜這位故人所賜!”
“莫非此人後來做了甚麽不得了的大事?”
總有人好奇,而好奇得來一個更為驚詫的答案。
“確實是件驚天駭俗的大事,此人在調任熱海海濱為官後,一日裏便在同僚及弟子眼前白日飛升了!”
哐當,柳瑒本來也是轉頭喝水,聞言一口水差點噴出來,水盅摔在地板上。
這等稀罕事從來都是方士們、神棍們來說,而正經道士所雲皆是上古才是飛升成仙的,如今有人親眼所見,豈不是撩動大夥的心。
“師叔,此人真的得道飛升了?”
“我說他白日飛升,可曾說他得道升仙了?”
“那是?”
“白日飛升,再無音信!”
“這不就是飛升成仙了嗎?”
柳晏急道,就想趕緊打聽此人具體消息。
“你以為老朽難道是因為自己修行無路嫉妒此人才如此說?你們也算見多識廣,在我說起這段故事前,可曾聽聞過此事?難不成我道門上下都是如此心思狹隘?即便我等如此,其他人也如此嗎?”
“那。。。”
一個字出口,也愣住了,幾個人互相對了對眼神,都是搖頭,果然哪怕是雷厲這等江湖豪俠,各類奇人異士帶來了無數奇聞異錄,都未提及此事。
“因為他飛升後,留下了一套道家經卷獻給朝廷,而其目錄中就夾了一張信箋,上麵有一句話,才讓朝廷全力封鎖消息,才讓我等甘心隱居,靜待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