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到此處皆是入迷,便是方才進來陪酒作藝的官妓也是聽得仔細。其實這段故事,大半都是這元三兒所述,莫看此人身手了得,說起故事來也是跌宕起伏,精彩紛呈,頗能引人入勝。
果然,眾人酒過三巡,又催著元三兒說下麵的故事。
元三兒繼續說道這起案件審結過程中的種種秘辛,說是秘辛又豈是在這等風花雪月場合說的?分明是智家兄弟趁著這等場所來走漏消息,一來是平彌過往的謠言,二來是傳遞自家與上官緊密關係,三來是警告宵小之輩如今這應天府市井草莽是誰家天下。
說道眾人隨著這衙內到了衙門,便是幾個人關門說話,那巫金蓮自然是交給可靠媽子和女牢頭放在衙門別院監管,另外兩位則由智家自己的女使、仆姆來照應,而元氏兄弟則招唿內外賓客及夥計,至於智全寶與步田主便陪著衙內說話。
安生了一日,第二日便又有了波折。
先是縣主薄與推司審問那婦人,則這婦人咬定是智家毒殺了她夫君還將她劫了來,不待詳勘,便有巡檢那邊消息,城南山溝裏發現了媒人莞婆子的屍首,看來這賊婆子還是沒能跑了,隻是她這一死線索便斷了。
果然,當天下午便有府衙右通判發了行文,要將這案子拿到府衙勘問,一來二去,兩邊便又僵持住了。
陽謀不成便是陰招,陰招用盡隻剩毒計。
當天夜裏,應天府便發生了三件大事。
壽安縣權管治安的巡檢遇刺身亡;看押巫金蓮的婆子、牢子被殺,巫金蓮不知去向;福昌縣捕班班頭的腦袋也被人砍了去。
如此一來,整個應天府便人心惶惶起來。
於是這巫不全又到府衙敲起了登聞鼓喊冤,說那智家將他妹子藏匿起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又說那智金寶買通歹人殺了人證莞婆子,又殺了兩個勤懇賢明的官爺,犯下如此大案,請府尊做主。
畢竟是死了兩個有頭有臉的官人,尤其是那巡檢乃是朝廷任命的在任官員,如何不是潑天大案,再加上這巫金蓮竟然杳無音信,自然有那有心人開始左右輿情,便是左通判也是不能一言以決之。
便是這左通判發了狠,許下重酬,擺下擂台,便要選拔英武勇士來做這壽安縣的三班總捕頭,還許下官身,凡應選之人還授予應天府左廂教閱廂軍都頭之職,雖然與那巡檢皆是不入流的武官,但畢竟不是胥吏而是官身了。
這等重酬之下,必有勇夫,豈料初選之中佼佼者便是那九天行者鬆二郎。熟知內情之人皆哀歎道,這左通判乃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如此一來,這應天府哪裏還容得下左通判耀武揚威!
這大肇采用擂台方式招攬民間懿士也並非是此左通判心血來潮,乃是濫觴於中宇朝末年藩鎮割據時期各藩府的衙兵選拔製度,乃是有能有材者上,一切真章皆在擂台上見分曉,便是大肇獨創之科舉製度也是濫觴於此,不過是文武差異罷了。
隻是這擂台比試並不分隊分榜,便是擂主守擂,餘者攻擂的規則,隻是為了公平起見,守擂者每場結束可休息三日,其間便有攻擂者上台捉對比拚,勝者三日後再上場攻擂。
大肇撲買乃是普遍風氣,便是朝廷也能做莊或者參撲,除了朝廷官爵不可撲買,便是鹽鐵茶酒之利,金銀銅錢之益也可撲買。因此掌握闔府軍事及巡檢事務的左通判為何能與掌握賦稅徭役事物的右通判分庭抗禮,這相撲、摔跤及弓馬、槍棍擂台撲買收入便占半數。
所謂撲買,一種便是民間所謂關撲買賣者,民間撲買其實便是與賣家對賭,雖然朝廷明令禁賭,但也是有法外之情,如民間便可在上元節等重大節日放禁開撲,其次便是這官府開盤放禁,關撲形式可轉盤奪標,可擲寶錢或骰子贏撲物的,無論何種方式皆看撲中倍數多少,然後折錢購買撲物;或者便是各類擂台比賽,皆可按著目標下注投標,便是官府也不許直接賭錢,乃是先按固定金額購買彩標,然後憑著撲單折算價格,交給莊家按價迴購獲利,其中差價便是官府或者擂台賽事東主獲利。
第二種,乃是官府將專利之物以彩標方式,按標定價,而商戶們則量力而行,將各自標價實封投狀,而官府則開封後,按價高者得之的發賣方式。隻是這等專利發賣,莫說府縣,便是路發運司也不可能自專,非朝廷政事堂行卷有司開展。
自然而然,這左通判開擂台便是第一種關撲買賣,於是廂軍教場便開了市,這教場瓦子也因此而興盛,便是這瓦子與教場內的街販買賣也是廂軍充任,收入自然是到了左通判手裏。
所謂廂軍便是地方戍衛鎮兵,大肇開朝之初,這地方鎮兵乃是軍隊骨幹,為了避免重演中宇朝藩鎮故事,消除如後宇朝這等諸侯林立局麵,大肇太祖太宗將天下強軍盡收禁軍之中,按照戰事需要僅沿著昆侖山包括西京、北京部屬禁軍,三分之二的禁軍皆駐紮在東京,而南京也不過有禁軍一軍之兵。
然而地方上也有緝盜守備需要,緊靠府監巡檢義勇、縣鄉衙役土兵難以為繼,再加之饑荒流民水患災民以及牢營監犯常有之,於是太宗宣宗朝便收這等人從軍,別號廂軍,到了宣宗新政之時也立下規矩,禁軍武技校驗不合格者也降為廂軍。
便是廂軍也分三六九等,便是所謂教閱廂軍與雜役廂軍。
教閱廂軍軍製其實與禁軍略同,隻是訓練兵備粗疏了些,至於雜役廂軍實在難說是軍人,所從事的皆是修城、榷酤、製作軍器、修路建橋、水陸運輸、牧馬屯田等雜務,便是官員修繕府邸也是廂軍的主業。
尤其是天下承平日久,便是應天府這等四輔之地,駐防禁軍不過一軍五千人,至於廂軍雖然在冊三萬眾,其實實額二萬三千多人,教閱廂軍在冊萬人,實則八千人,饒是如此這左通判放在朝堂上都算得上勤於武備,兩袖清風了。
待到擂台擺開,隻看這每日報名上陣之人也是江湖草莽、鄉勇土兵居多,反而正該奮發的廂軍與衙役卻應者寥寥,其實這也是該有的場麵。若是廂軍與衙門有堪用之人,這左通判又何必擺開擂台,許下偌大好處呢?
按著左通判選拔出可用之人才是正事,再有銀錢入賬乃是添頭。可事與願違,眼看著每日現錢到手,這左通判卻絲毫提不起勁頭,因為這幾日擂台上唯一耀眼的便是那鬆二郎,在他手下幾無一合之將,實在不知道給自己出這等餿主意的天台山紫霄觀道人究竟靠不靠譜,這幾日若不是他拿禁軍中有些名號的悍勇之士上來湊數,隻怕這鬆二郎便成了最終的贏家。
鬆二郎在擂台上自然誌得意滿,此人頗有些真功夫,而且路數混雜,便是想窺出師門也實在拿不。眼看著過了一旬,這鬆二郎除了開始還歇了三天,後麵索性每天開擂迎接挑戰,隻看這廝若是對手善相撲,他也拿相撲對付,若是撂跤,則此人也是用跤法來戰,無論長拳還是短打,短兵或者長刃,皆是針鋒相對,卻依舊更勝一籌,若不是知道此人乃是右通判的爪牙,左通判還真想將此人收入麾下。
可惜,江湖越老,膽子越小,到了左通判這個歲數,實在沒有熬鷹的勇氣和耐心,這等人物便是轉換門庭,他也無福消受,也因為如此,這老兒更是焦躁難安,嘴角燎泡也發了不少。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便是再不要臉,這擂台也不能無限期擺下去,又過了五日便是撲買的數量也大幅減少,並非無人問津擂台賽事,實在是彩標已經到了原價,買賣雙方都沒了賺頭。
而那禁軍指揮使也行文來抱怨,不敢再派手下過來了,實在是都頭之下已無可用之人,若是讓指揮、虞候們上場,豈不是讓人羞死。
正沒奈何時,那紫霄觀道士神叨叨的又來了,隻說勝敗便在今朝,而那彩標便開出天價的保底一賠五來。聽這老道所言,左通判都想脫下靴子抽他,可這老道拿出真金白銀要來參一手,倒讓這老兒也平靜下來。
天下三等人的錢最難掙,所謂丐幫的頭目,錢在眼裏印著,打死了他都不會拿出錢來;其次便是青樓的老鴇,錢也在眼兒裏縫著,便是掏出一肚子下水,也休想從她那裏摸出半個子兒;最後邊是這等看山的道爺,這錢都在心眼裏藏著,便是拿來點了天燈,骨頭熬化了這錢都化不出來!
因此看著老道將兩口匣子費勁的擺在麵前打開,左邊乃是足兩的赤金餜子足有百個,右邊的則是三層套裹的精鐵匣子,裏麵便是一遝文契。
這左手的便是下注的本錢,若是按著一賠五,便是五倍金餜子的迴報,右手則是紫霄觀持有的度牒和田產房契,權作抵押,若是不能取勝則便將這些賠給左通判。這等豪橫也實實在在讓左通判大吃一驚。
當今大肇錢荒,其中比那金銀更值錢的便是這道士度牒,莫說大肇,放之四海這度牒都是值錢的寶物。便以大肇為例,有司掌管境內所有道觀宮閣的道士出家審定、勘驗、出具度牒,這鴻臚寺道錄司每年審定度牒才五百張,這五百度牒分作十二份,由清虛宗欽定十二天師負責簽發,而這朝廷頒發的正式文牒放在民間便是稀缺之物。
為何如此?
便是太宗定下的規矩,非正式出家道士,經紫衣法師定傳承,然後錄入道籙,由欽定天師添紅才可申領度牒。持有度牒不僅免去本人丁稅徭役,其婚姻之伴侶及子女也可減免丁稅,減輕徭役,且持牒者還可將田產投效道觀下,便可免除賦稅,若是還俗則道觀隻需退還半數即可,持牒人出行旅居等同監生、縣童生、秀才,往來行走不受約束,且道觀宮閣皆須許其掛單居住,一切費用皆按度牒,當地官府預支,在行文其注籍道觀核銷,如此種種,如何不讓人趨之若鶩?
因此按照時價這匣中十張度牒便作價兩千貫足陌寶錢,更何況道觀名下行院客店以及田林池沼。饒是二人相熟,也被這大手筆撼動。於是這左通判便命人將彩標賠率和對標錢貨公布出去,加上左通判自己這份便是三千貫對標彩錢,開盤便是一賠五,限時不限注,也就是限時一注線香時間,彩標不限,若是買擂主鬆二郎勝占了九成,而攻擂者隻有一成,便是一賠九。擂主若勝,下注金額一千貫,則莊家須按九千貫迴購彩標,可若是擂主敗了,莊家則百貫迴購彩標。
見得彩牌掛了起來,本來已經沉悶的教場立刻便沸騰起來,當香頭燃起,最著急的不僅是現場排起長龍下注撲彩的散客,便是勾欄中的茶坊也忙碌起來,這裏便是幫著大戶投標者的牙人們忙碌的地方,這裏的牙人便是幫著金主下注的經紀。
這會兒都在等待東主公布攻擂者的信息,隻要彩樓上升起條幅,便有消息傳來,然後各經紀便會拿著算籌幫著主家來算盤口,然後再跑到主家所在的雅間,幫著主家拿定主意,然後再引著主家的伴當,靠著自己的人脈,搶先買定彩標,而這些主家的伴當並不需要帶著現錢,隻需拿著蓋著印信填著花押的會子交易便可。
這等會子便是大額撲買所用之物,這些豪紳富商皆是在開擂時便與左通判這邊製定的東主簽了契約,並將現錢預付進來,有多無少都是等擂台有了結果再算總賬,這期間往來交易皆用這會子,如此便省了雜七雜八的是非,而對於小戶散客則隻用大肇、大綦、大晟的銅錢,按著成色有數十個賬房收納核算。
方才燃起的乃是信香,信香燃盡,擂主和攻擂的旌旗彩幅便升了起來,當看到攻擂寫著打虎英豪,清虛集真觀門人,碧霄騰雲蛟,道號雨凇,智全寶者。
智全寶多年未現身,許多人都未反應過來此人是誰,但是打虎英豪與清虛集真觀門人的招牌還是引人側目的,畢竟東門大官人也是當地名人,自然有好事的把智家兄弟過往揭了出來,其中便夾雜了私貨,點出那鬆二郎叫屈這智全寶昔日搶他打虎之功的故事。倒不是這些聽眾有甚懲惡揚善的追求,乃是因這些日子見過了鬆二郎的手段,便對這鬆二郎更有信心些,加上閑漢們添油加醋的貶低智全寶,更多人將彩頭都下到了鬆二郎這邊,便是鬆二郎、巫不全這夥人也托經紀給自己下了重彩,至於前些日子也贏取不少銀錢的右通判一夥也下注在鬆二郎身上。
於是沉寂數日的擂台便迎來前所未有的高潮,當信香燃盡,買定離手,這彩牌便高掛起來,當那一比七的大賠率亮了出來,萬眾沸騰,便是沒有來得及下注的也抑製不住激動。那彩牌不僅列出了賠率,還有那投彩標的總額來,莫看一炷香時間,也是足足投下了三萬緡寶錢,便是有些零碎還在核算,也是隻多不會少,便是大戶們都用了會子,賬房錢庫也堆滿了不下兩百萬枚銅錢和兩三百個金銀餜子。
按著這個賠率,若是智全寶勝了,左通判這夥人便是贏得差不多一萬五千緡,可若是鬆二郎贏了,那按著撲買的規矩,到也並非是賠出去七倍的彩頭,而是賠付差不多三萬緡,而這其中左通判便是拿出日前賺了的,也要貼進去萬貫家財不可。
因此這哪裏是二虎相爭,分明是兩隻吞金獸,都要將對方寶貨納入口中。
果然,眾人酒過三巡,又催著元三兒說下麵的故事。
元三兒繼續說道這起案件審結過程中的種種秘辛,說是秘辛又豈是在這等風花雪月場合說的?分明是智家兄弟趁著這等場所來走漏消息,一來是平彌過往的謠言,二來是傳遞自家與上官緊密關係,三來是警告宵小之輩如今這應天府市井草莽是誰家天下。
說道眾人隨著這衙內到了衙門,便是幾個人關門說話,那巫金蓮自然是交給可靠媽子和女牢頭放在衙門別院監管,另外兩位則由智家自己的女使、仆姆來照應,而元氏兄弟則招唿內外賓客及夥計,至於智全寶與步田主便陪著衙內說話。
安生了一日,第二日便又有了波折。
先是縣主薄與推司審問那婦人,則這婦人咬定是智家毒殺了她夫君還將她劫了來,不待詳勘,便有巡檢那邊消息,城南山溝裏發現了媒人莞婆子的屍首,看來這賊婆子還是沒能跑了,隻是她這一死線索便斷了。
果然,當天下午便有府衙右通判發了行文,要將這案子拿到府衙勘問,一來二去,兩邊便又僵持住了。
陽謀不成便是陰招,陰招用盡隻剩毒計。
當天夜裏,應天府便發生了三件大事。
壽安縣權管治安的巡檢遇刺身亡;看押巫金蓮的婆子、牢子被殺,巫金蓮不知去向;福昌縣捕班班頭的腦袋也被人砍了去。
如此一來,整個應天府便人心惶惶起來。
於是這巫不全又到府衙敲起了登聞鼓喊冤,說那智家將他妹子藏匿起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又說那智金寶買通歹人殺了人證莞婆子,又殺了兩個勤懇賢明的官爺,犯下如此大案,請府尊做主。
畢竟是死了兩個有頭有臉的官人,尤其是那巡檢乃是朝廷任命的在任官員,如何不是潑天大案,再加上這巫金蓮竟然杳無音信,自然有那有心人開始左右輿情,便是左通判也是不能一言以決之。
便是這左通判發了狠,許下重酬,擺下擂台,便要選拔英武勇士來做這壽安縣的三班總捕頭,還許下官身,凡應選之人還授予應天府左廂教閱廂軍都頭之職,雖然與那巡檢皆是不入流的武官,但畢竟不是胥吏而是官身了。
這等重酬之下,必有勇夫,豈料初選之中佼佼者便是那九天行者鬆二郎。熟知內情之人皆哀歎道,這左通判乃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如此一來,這應天府哪裏還容得下左通判耀武揚威!
這大肇采用擂台方式招攬民間懿士也並非是此左通判心血來潮,乃是濫觴於中宇朝末年藩鎮割據時期各藩府的衙兵選拔製度,乃是有能有材者上,一切真章皆在擂台上見分曉,便是大肇獨創之科舉製度也是濫觴於此,不過是文武差異罷了。
隻是這擂台比試並不分隊分榜,便是擂主守擂,餘者攻擂的規則,隻是為了公平起見,守擂者每場結束可休息三日,其間便有攻擂者上台捉對比拚,勝者三日後再上場攻擂。
大肇撲買乃是普遍風氣,便是朝廷也能做莊或者參撲,除了朝廷官爵不可撲買,便是鹽鐵茶酒之利,金銀銅錢之益也可撲買。因此掌握闔府軍事及巡檢事務的左通判為何能與掌握賦稅徭役事物的右通判分庭抗禮,這相撲、摔跤及弓馬、槍棍擂台撲買收入便占半數。
所謂撲買,一種便是民間所謂關撲買賣者,民間撲買其實便是與賣家對賭,雖然朝廷明令禁賭,但也是有法外之情,如民間便可在上元節等重大節日放禁開撲,其次便是這官府開盤放禁,關撲形式可轉盤奪標,可擲寶錢或骰子贏撲物的,無論何種方式皆看撲中倍數多少,然後折錢購買撲物;或者便是各類擂台比賽,皆可按著目標下注投標,便是官府也不許直接賭錢,乃是先按固定金額購買彩標,然後憑著撲單折算價格,交給莊家按價迴購獲利,其中差價便是官府或者擂台賽事東主獲利。
第二種,乃是官府將專利之物以彩標方式,按標定價,而商戶們則量力而行,將各自標價實封投狀,而官府則開封後,按價高者得之的發賣方式。隻是這等專利發賣,莫說府縣,便是路發運司也不可能自專,非朝廷政事堂行卷有司開展。
自然而然,這左通判開擂台便是第一種關撲買賣,於是廂軍教場便開了市,這教場瓦子也因此而興盛,便是這瓦子與教場內的街販買賣也是廂軍充任,收入自然是到了左通判手裏。
所謂廂軍便是地方戍衛鎮兵,大肇開朝之初,這地方鎮兵乃是軍隊骨幹,為了避免重演中宇朝藩鎮故事,消除如後宇朝這等諸侯林立局麵,大肇太祖太宗將天下強軍盡收禁軍之中,按照戰事需要僅沿著昆侖山包括西京、北京部屬禁軍,三分之二的禁軍皆駐紮在東京,而南京也不過有禁軍一軍之兵。
然而地方上也有緝盜守備需要,緊靠府監巡檢義勇、縣鄉衙役土兵難以為繼,再加之饑荒流民水患災民以及牢營監犯常有之,於是太宗宣宗朝便收這等人從軍,別號廂軍,到了宣宗新政之時也立下規矩,禁軍武技校驗不合格者也降為廂軍。
便是廂軍也分三六九等,便是所謂教閱廂軍與雜役廂軍。
教閱廂軍軍製其實與禁軍略同,隻是訓練兵備粗疏了些,至於雜役廂軍實在難說是軍人,所從事的皆是修城、榷酤、製作軍器、修路建橋、水陸運輸、牧馬屯田等雜務,便是官員修繕府邸也是廂軍的主業。
尤其是天下承平日久,便是應天府這等四輔之地,駐防禁軍不過一軍五千人,至於廂軍雖然在冊三萬眾,其實實額二萬三千多人,教閱廂軍在冊萬人,實則八千人,饒是如此這左通判放在朝堂上都算得上勤於武備,兩袖清風了。
待到擂台擺開,隻看這每日報名上陣之人也是江湖草莽、鄉勇土兵居多,反而正該奮發的廂軍與衙役卻應者寥寥,其實這也是該有的場麵。若是廂軍與衙門有堪用之人,這左通判又何必擺開擂台,許下偌大好處呢?
按著左通判選拔出可用之人才是正事,再有銀錢入賬乃是添頭。可事與願違,眼看著每日現錢到手,這左通判卻絲毫提不起勁頭,因為這幾日擂台上唯一耀眼的便是那鬆二郎,在他手下幾無一合之將,實在不知道給自己出這等餿主意的天台山紫霄觀道人究竟靠不靠譜,這幾日若不是他拿禁軍中有些名號的悍勇之士上來湊數,隻怕這鬆二郎便成了最終的贏家。
鬆二郎在擂台上自然誌得意滿,此人頗有些真功夫,而且路數混雜,便是想窺出師門也實在拿不。眼看著過了一旬,這鬆二郎除了開始還歇了三天,後麵索性每天開擂迎接挑戰,隻看這廝若是對手善相撲,他也拿相撲對付,若是撂跤,則此人也是用跤法來戰,無論長拳還是短打,短兵或者長刃,皆是針鋒相對,卻依舊更勝一籌,若不是知道此人乃是右通判的爪牙,左通判還真想將此人收入麾下。
可惜,江湖越老,膽子越小,到了左通判這個歲數,實在沒有熬鷹的勇氣和耐心,這等人物便是轉換門庭,他也無福消受,也因為如此,這老兒更是焦躁難安,嘴角燎泡也發了不少。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便是再不要臉,這擂台也不能無限期擺下去,又過了五日便是撲買的數量也大幅減少,並非無人問津擂台賽事,實在是彩標已經到了原價,買賣雙方都沒了賺頭。
而那禁軍指揮使也行文來抱怨,不敢再派手下過來了,實在是都頭之下已無可用之人,若是讓指揮、虞候們上場,豈不是讓人羞死。
正沒奈何時,那紫霄觀道士神叨叨的又來了,隻說勝敗便在今朝,而那彩標便開出天價的保底一賠五來。聽這老道所言,左通判都想脫下靴子抽他,可這老道拿出真金白銀要來參一手,倒讓這老兒也平靜下來。
天下三等人的錢最難掙,所謂丐幫的頭目,錢在眼裏印著,打死了他都不會拿出錢來;其次便是青樓的老鴇,錢也在眼兒裏縫著,便是掏出一肚子下水,也休想從她那裏摸出半個子兒;最後邊是這等看山的道爺,這錢都在心眼裏藏著,便是拿來點了天燈,骨頭熬化了這錢都化不出來!
因此看著老道將兩口匣子費勁的擺在麵前打開,左邊乃是足兩的赤金餜子足有百個,右邊的則是三層套裹的精鐵匣子,裏麵便是一遝文契。
這左手的便是下注的本錢,若是按著一賠五,便是五倍金餜子的迴報,右手則是紫霄觀持有的度牒和田產房契,權作抵押,若是不能取勝則便將這些賠給左通判。這等豪橫也實實在在讓左通判大吃一驚。
當今大肇錢荒,其中比那金銀更值錢的便是這道士度牒,莫說大肇,放之四海這度牒都是值錢的寶物。便以大肇為例,有司掌管境內所有道觀宮閣的道士出家審定、勘驗、出具度牒,這鴻臚寺道錄司每年審定度牒才五百張,這五百度牒分作十二份,由清虛宗欽定十二天師負責簽發,而這朝廷頒發的正式文牒放在民間便是稀缺之物。
為何如此?
便是太宗定下的規矩,非正式出家道士,經紫衣法師定傳承,然後錄入道籙,由欽定天師添紅才可申領度牒。持有度牒不僅免去本人丁稅徭役,其婚姻之伴侶及子女也可減免丁稅,減輕徭役,且持牒者還可將田產投效道觀下,便可免除賦稅,若是還俗則道觀隻需退還半數即可,持牒人出行旅居等同監生、縣童生、秀才,往來行走不受約束,且道觀宮閣皆須許其掛單居住,一切費用皆按度牒,當地官府預支,在行文其注籍道觀核銷,如此種種,如何不讓人趨之若鶩?
因此按照時價這匣中十張度牒便作價兩千貫足陌寶錢,更何況道觀名下行院客店以及田林池沼。饒是二人相熟,也被這大手筆撼動。於是這左通判便命人將彩標賠率和對標錢貨公布出去,加上左通判自己這份便是三千貫對標彩錢,開盤便是一賠五,限時不限注,也就是限時一注線香時間,彩標不限,若是買擂主鬆二郎勝占了九成,而攻擂者隻有一成,便是一賠九。擂主若勝,下注金額一千貫,則莊家須按九千貫迴購彩標,可若是擂主敗了,莊家則百貫迴購彩標。
見得彩牌掛了起來,本來已經沉悶的教場立刻便沸騰起來,當香頭燃起,最著急的不僅是現場排起長龍下注撲彩的散客,便是勾欄中的茶坊也忙碌起來,這裏便是幫著大戶投標者的牙人們忙碌的地方,這裏的牙人便是幫著金主下注的經紀。
這會兒都在等待東主公布攻擂者的信息,隻要彩樓上升起條幅,便有消息傳來,然後各經紀便會拿著算籌幫著主家來算盤口,然後再跑到主家所在的雅間,幫著主家拿定主意,然後再引著主家的伴當,靠著自己的人脈,搶先買定彩標,而這些主家的伴當並不需要帶著現錢,隻需拿著蓋著印信填著花押的會子交易便可。
這等會子便是大額撲買所用之物,這些豪紳富商皆是在開擂時便與左通判這邊製定的東主簽了契約,並將現錢預付進來,有多無少都是等擂台有了結果再算總賬,這期間往來交易皆用這會子,如此便省了雜七雜八的是非,而對於小戶散客則隻用大肇、大綦、大晟的銅錢,按著成色有數十個賬房收納核算。
方才燃起的乃是信香,信香燃盡,擂主和攻擂的旌旗彩幅便升了起來,當看到攻擂寫著打虎英豪,清虛集真觀門人,碧霄騰雲蛟,道號雨凇,智全寶者。
智全寶多年未現身,許多人都未反應過來此人是誰,但是打虎英豪與清虛集真觀門人的招牌還是引人側目的,畢竟東門大官人也是當地名人,自然有好事的把智家兄弟過往揭了出來,其中便夾雜了私貨,點出那鬆二郎叫屈這智全寶昔日搶他打虎之功的故事。倒不是這些聽眾有甚懲惡揚善的追求,乃是因這些日子見過了鬆二郎的手段,便對這鬆二郎更有信心些,加上閑漢們添油加醋的貶低智全寶,更多人將彩頭都下到了鬆二郎這邊,便是鬆二郎、巫不全這夥人也托經紀給自己下了重彩,至於前些日子也贏取不少銀錢的右通判一夥也下注在鬆二郎身上。
於是沉寂數日的擂台便迎來前所未有的高潮,當信香燃盡,買定離手,這彩牌便高掛起來,當那一比七的大賠率亮了出來,萬眾沸騰,便是沒有來得及下注的也抑製不住激動。那彩牌不僅列出了賠率,還有那投彩標的總額來,莫看一炷香時間,也是足足投下了三萬緡寶錢,便是有些零碎還在核算,也是隻多不會少,便是大戶們都用了會子,賬房錢庫也堆滿了不下兩百萬枚銅錢和兩三百個金銀餜子。
按著這個賠率,若是智全寶勝了,左通判這夥人便是贏得差不多一萬五千緡,可若是鬆二郎贏了,那按著撲買的規矩,到也並非是賠出去七倍的彩頭,而是賠付差不多三萬緡,而這其中左通判便是拿出日前賺了的,也要貼進去萬貫家財不可。
因此這哪裏是二虎相爭,分明是兩隻吞金獸,都要將對方寶貨納入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