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場上首平時用來檢閱廂軍諸指揮的木台便是擂台,此時台上台下皆用布帛錦緞圍了,背後乃是堅竹老藤紮合豎起來高三四丈的彩樓牌坊,正中杏黃底上龍飛鳳舞的寫著四個大字,‘比武聚賢’,左邊一幅字寫著‘今朝廷清明,四方無虞,唯京北常苦盜賊,朝廷恩德及民,隨材試用,擢拔豪俠武健之才於閭左,選擇踴躍思奮之士於行伍,以報效國家,撫庇鄉裏。所謂得其人,則四境安泰,失其人,則禍有不測。鄉梓攸寄,鄉親所賴,錫賚豐厚,遷補峻速,皆在效用之臣。’右邊便是應天府及有司署名及印信、簽押。
一通鼓響,維持秩序的廂軍及維持治安的衙役悉數入場。
二通鼓響,圍觀看客踴躍入場,持有彩標者按廂軍設置區域進入,六十甲子區域滿額便關閉教場大門,其餘人等隻能在教場外等待,便有那教場木柵土圍之上每個十丈便有一人大著嗓門向下傳遞裏麵來台場麵。
三通鼓響,擂台主角登場,擂主與攻擂自擂台左右登台亮相,然後再下台至各自帷帳休息。
四通鼓響,便有那不入流的吏目上來宣讀文告,明確賞格,申明規矩,講述細則。
五通鼓響,雙方武者登場,便有那服青官員由吏目左右陪伴上來,囑咐雙方須按規矩比武,並定下生死文書,如此雖可不論生死,然也應點到為止,不可犯眾怒、傷天合,叮囑完畢,便是雙方見禮,通報姓名。
雖然那鬆二郎將智全寶視作仇讎,此刻也須耐著性子,至於智全寶自然熟視無睹,絲毫不將此獠放在心上。
六通鼓響,便是城隍廟祝、宮觀道士上來告天祈運,升壇燃香,這所燃之香並非隻是祈福之用,還是擂台計時用具。便是擂台比武絕非草莽格鬥,這香壇正中點燃九寸小指粗細線香,此香燃盡若是未分出勝負便是和局,由衙門定來日再比或是雙雙並舉,這左手邊乃是四寸線香,此香燃盡便是中場休息,右手邊乃是五寸線香,此香燃盡便是下半場開賽。
一切禮畢,鑼鼓齊鳴,二人比武就此開始。
清虛門集真觀的武功也走的是陰陽相濟,五行相生路子,講究以快打慢,虛虛實實,陽盛則虛引,陰柔則實發。尤其是白雲先生更是將道家功夫與沙場戰技結合,研創心意六合八法拳,說是拳法其實乃是集真觀獨有的武技絕學,此拳法運行之勢如西昆侖絕頂雪崩之勢,大開大合連綿不絕,守內陽為心力,雙腿如陰陽走合,雙臂如風雷滾動,身為心動,四肢百骸皆圓滿迴還,窮究無極元法,不用困頓拙力。
說起來白雲先生創建這套功法並非機緣巧合這麽簡單,而是三代傳承心血所至。
集真觀每代弟子宗門內外有別。門外弟子有教無類,各行各業無所禁忌,然門內弟子則隻有九個名額,按著入門順序分別為泰霄、紫霄、琅霄、玉霄、丹霄、碧霄、青霄、景霄、神霄,天下道門稱之為集真九霄。
白雲先生這一代曆經中宇朝末年國難,大肇開朝之戰,所餘四人,而到了玉清真人與宗放這一代經曆太宗北伐、中山鏖戰更為淒慘,隻餘他二人,而宗放心性豁達,由道入儒,別立宗學。於是這一代集真九霄皆是玉清真人弟子,而這玉清真人與宗放皆文武雙全,然各有所長,宗放儒道修為不亞其師,玉清真人武學造詣則較白雲先生還更勝一籌。
其深得白雲先生心意六合八法之奧妙,更能因材施教,九個徒弟皆各有所長。便是這智全寶,師門名姓雨凇字淩霄者,不過入門七八載,也仰仗一身神力和悟道天資,在恩師教誨下,也練就一身獨創本事,而這鬆二郎便是雨凇下山以來第一個對手。
其實智全寶乃是領了師命,火速還鄉,於是換了道服隨著應天府來的同宗道人趕了迴來,待到了應天府時,這場擂台已經擺了有些日子了。
按著師父之命,一切皆聽隨行道人安排,因此並未迴家,而是在紫霄觀裏見到了自家兄長。二人相見抱頭痛哭,待得酒足飯飽,智全寶問起家中情形,智金寶才一把鼻涕一把淚將近來冤屈盡訴給親弟弟。畢竟是潛心修行了數年,智全寶也不是昔日莽撞衝動性子,既然師父有命,自然按部就班,便是壓著火氣等著今日一吐為快。
所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那鬆二郎直把這智全寶當做舊時獵戶,這智全寶也將這鬆二郎當做混血摸魚的兇徒,交上手來,皆大感意外。
且說這智全寶也是多日偷窺鬆二郎比武時的武功路數,看他多是江湖角力的手段,便拿師傳正宗功夫迎了上來,隻需此人露出破綻便乘勢而上,不說取他狗命,也要拔得頭籌。誰知,你來我往間,這廝竟也拿出正宗武術底子,開闔之間還有幾分道家功法味道,二人騰挪之間,無論長鬥還是短打,一時不分勝負。
於是二人不約而同變招,隻看這鬆二郎捋掌為爪,如下山猛虎照著上中下三路招唿,招招都往要命的地方去,一招沒能咬住智全寶咽喉,另一隻虎爪先來迷惑其雙目,然後變虎爪為鷹爪便要取他一雙眸子,下盤也不耽誤,雙腿變弓字步,右腿發力全力而進。
這智全寶也拿出全身本領,其師門兄弟間給了騰雲蛟的綽號,便是純陽的神力好似蛟龍出海,縱雲萬裏一般,所謂遊龍披掛掌,九轉鴛鴦禦步,便是他根本所在,於是雙手化為龍形,似爪非爪,似掌非掌,虛實之間便以掌劈打中路,以爪直取敵前,雙手未至,則雙腿似馬非馬,斜前墊步,虛進而神龍擺尾,後腿橫擺,又作蠍尾般連環出擊,直戳鬆二郎小腿。
鬆二郎收勢左右騰挪避開下盤攻擊,雙手團團緊守門戶,不露半分破綻。
隻是此人是大大小看了智全寶的本事,隻見智全寶轉守為攻,左掌直劈而入,有若蒼龍入水,其勢銳不可當,便是巨斧般朝著鬆二郎門戶而來,鬆二郎不敢硬抗,乃是趁勢欲等他這一掌作老,再拿虎爪來鎖拿之,意圖放空智全寶左路再趁虛而入,豈料虛中有實,實中藏虛,這一掌劈來勁力十足,卻在盡處收肘化掌為拳,趁著鬆二郎的勢頭便往自己身子裏帶,然後左腿虛抬側後弓馬蓄力內收,右手化拳為爪也朝鬆二郎眸子而去,右腿同時彈起高撩其胯部而來。
這鬆二郎看著右路拳腳,哪裏敢以身來測虛實,再加上左路已經失了重心,索性右身為前,全身旋動,一躍而起,哪怕趁勢被摔倒在地,也傷不到根本。
智全寶略有吃驚,也佩服此人急智,這等反應非日積月累的實戰不可得,於是收右手,起右肘撐在麵前,做迎麵劈山之勢,一招再進便是這鬆二郎全力架擋也是招架不住,於是被這智全寶將他身子硬挺挺攬了下來,右掌橫推,左手化拳黏了上去便側轉身體用力甩動,邊將鬆二郎半個身子帶了過來,那鬆二郎急忙下沉丹田,來個千斤墜來穩住重心,隻是如此以來,正中智全寶下懷。
如此,本來身高體型相近之人,隻因鬆二郎重心向下,且雙腿橫馬下蹲,不僅失了高度還破了腿功,饒是如此智全寶也不敢大意,乃是四條臂膀糾纏,得勝全在下盤功夫,智全寶雙腿不丁不八,左腳踹起不等招式用老,便是被那鬆二郎收膝擋住,也雙腿變化,右腿直接蹬在鬆二郎小腿上,這廝吃痛欲挺身收步,卻被智全寶緊緊纏住,其雙腿繼續發力,無論左撩右拐皆是要壞了鬆二郎下盤,便是那鬆二郎發了狠,忍了腿上挨了幾下,雙臂合肋與智全寶拚開了蠻力。
所謂一力勝十會,全力之下,智全寶除非放這鬆二郎脫出九轉鴛鴦禦步攻擊範圍之外,否則隻能比拚力氣,死死困住他。
大巧若拙,無論如何,二人便是僵持起來,饒是鬆二郎拳腳上吃了些虧,但是一時半會兒也奈何不了他,等那線香燃盡,鑼聲響起,乃是半場中歇,隻能分開作罷。
這鬆二郎甩開步子下場,待在帷帳後坐定,才叫起苦來,左右掀開肥袴,兩個小腿皆是烏紫一片,也是此人是個心狠之人,否則實在堅持不住,饒是如此,若是下半場還是這等局麵,這鬆二郎也撐不住。
但是這帷帳內還有個狡猾之徒,這巫不全眉頭緊鎖,在掐指算來,也不知嘴裏囉裏吧嗦的說著什麽,便眉開眼笑的在鬆二郎耳邊嘀咕起來,二人商議一陣,這巫不全不等鬆二郎上場,便出帳而去。
鑼聲響起,下半場便開始了。
二人還是台上見禮,隻是這見禮後,鬆二郎有了動作。
隻看他招唿那裁判比賽的部署上前,這部署便是裁判之人,其實擂台裁判其實無甚差事,無非是不許暗刃傷人,不許再傷傷者,一人倒地不起便招唿醫士上來救護罷了,而此時招唿此人上來便是這更重要的職事。便是擂主有權在比武中調整規則,所謂調整規則並非約束對手,而是可以根據自己優劣態勢,選擇赤手空拳還是使用兵刃,是單打獨鬥還是眾人互搏。
所謂眾人互搏,便是擂主可要求彼此各領著伴當對壘,但是勝負還看擂主和攻擂誰最後還能站在場上,也就是說找幾個幫手罷了,當然這幫手也不是由著性子招唿,包括擂主一隊最多有五人,而群戰便不可使用兵刃,隻可肉搏。
這便是鬆二郎的打算,單打獨鬥自己落了下乘,但是自己的幾個伴當也是草莽中的好漢,頗有些江湖手段,雙拳難敵四手,看那智全寶如何應對。
這話出口,不曾想台下觀眾倒是一起叫好。
原因不外有三,一來台下觀眾大多是押了鬆二郎贏得,自然而然希望此人贏麵更大些,既然鬆二郎意圖群戰,便是有穩贏的盤算,如何不叫好稱道?二來,第一場比試在同道人眼中自然是精彩紛呈,但是所謂外行看熱鬧,台下觀眾隻看二人團在一起,扭打半天也沒分個勝負,那沒有耐性的早就開始罵街了,如今換做團戰豈不熱鬧?最後,便是有心人存心鼓噪煽動,畢竟擂主雖能改規矩,但是官老爺若是不允也是不成,這鬆二郎的打算必然為左通判駁迴,隻有煽動民情才能讓左通判投鼠忌器,無可奈何!
果然,這邊左通判聞言便要駁迴,但看著人情洶湧也不免忐忑不寧,還是那紫霄觀老道恬淡如一,讓他靜心以對,任由鬆二郎所請,如此便是此人輸了,其餘人也無話可說。
這句話點醒了左通判,於是便把希望寄托在了智全寶身上。
再說智全寶這邊,聞聽鬆二郎這話,也有些遲疑,而那台下左通判家的衙內自己便要上來湊數,還是智金寶幾人勸住了他,最後乃是元二兒元三兒兄弟二人、衙內的伴當兼護院和紫霄宮的一個青年道士上台來。
元氏兄弟其實與智氏兄弟相鄰而居,一起長大,如同智氏兄弟一樣,也是少年便沒了父母,四個人算是相互扶持長大起來。其中智氏兄弟年長,元氏兄弟年幼,便是智全寶也比元二兒年長,早年的苦日子,乃是智金寶拉扯了三個小子,便是智金寶做起炊餅買賣,元二兒也跟著搭把手賣起了鵝梨飲子、五梨漿。
但是買賣上智金寶心存厚道,堅決不讓元二兒作夥計,而是將他那飲子買賣算作搭夥,便是一間鋪子,兩個買賣,且無論鋪租火耗皆不取分毫,還是那元二兒非交算了夥食錢,否則智金寶便是倒貼元氏兄弟也沒有半個不字。
等那智全寶得了打虎英豪的名頭,這智家便是蒸蒸日上起來,而元氏兄弟也是有心,得玉清真人指點了幾天拳腳,便跟著紫霄觀門下的傳武道人練了些武藝,最後索性不再做其他營生,給智金寶做了伴當,說是伴當其實當做許多買賣都托付他們照料。
元三兒是個江湖水磨性子,沒人推他是懶得幹正經買賣,於是便拉起一眾閑漢幫著智家照料場麵上的蠅營狗苟,而元二兒卻是個得力之人,雖然以智家管事自居,其實智金寶早交待其他人把元二兒當做了半個東家。
如此二人當仁不讓,早換做一身短打,一溜煙上的台來,站在智全寶身側。至於那衙內護院也是練家子,還是禁軍出身,便是這擂台賞格其實也頗看不上,這時上來乃是衙內的關照,畢竟這場擂台關係左通判萬貫家私,而那紫霄觀的道人也是同樣原因,而此人元氏兄弟也認得,論得親近些也能喊上一聲師兄,這二人雖然與智全寶素昧平生,但畢竟此時並肩作戰,彼此間相視一笑,武人心思直率清晰,默契之念油然而生。
至於鬆二郎那邊上來的四個,所謂高矮胖瘦各有特色,皆是桀驁不馴、目露兇光的惡徒,兩邊人也不廢話,十個漢子便各逞本領,即刻開幹。
一通鼓響,維持秩序的廂軍及維持治安的衙役悉數入場。
二通鼓響,圍觀看客踴躍入場,持有彩標者按廂軍設置區域進入,六十甲子區域滿額便關閉教場大門,其餘人等隻能在教場外等待,便有那教場木柵土圍之上每個十丈便有一人大著嗓門向下傳遞裏麵來台場麵。
三通鼓響,擂台主角登場,擂主與攻擂自擂台左右登台亮相,然後再下台至各自帷帳休息。
四通鼓響,便有那不入流的吏目上來宣讀文告,明確賞格,申明規矩,講述細則。
五通鼓響,雙方武者登場,便有那服青官員由吏目左右陪伴上來,囑咐雙方須按規矩比武,並定下生死文書,如此雖可不論生死,然也應點到為止,不可犯眾怒、傷天合,叮囑完畢,便是雙方見禮,通報姓名。
雖然那鬆二郎將智全寶視作仇讎,此刻也須耐著性子,至於智全寶自然熟視無睹,絲毫不將此獠放在心上。
六通鼓響,便是城隍廟祝、宮觀道士上來告天祈運,升壇燃香,這所燃之香並非隻是祈福之用,還是擂台計時用具。便是擂台比武絕非草莽格鬥,這香壇正中點燃九寸小指粗細線香,此香燃盡若是未分出勝負便是和局,由衙門定來日再比或是雙雙並舉,這左手邊乃是四寸線香,此香燃盡便是中場休息,右手邊乃是五寸線香,此香燃盡便是下半場開賽。
一切禮畢,鑼鼓齊鳴,二人比武就此開始。
清虛門集真觀的武功也走的是陰陽相濟,五行相生路子,講究以快打慢,虛虛實實,陽盛則虛引,陰柔則實發。尤其是白雲先生更是將道家功夫與沙場戰技結合,研創心意六合八法拳,說是拳法其實乃是集真觀獨有的武技絕學,此拳法運行之勢如西昆侖絕頂雪崩之勢,大開大合連綿不絕,守內陽為心力,雙腿如陰陽走合,雙臂如風雷滾動,身為心動,四肢百骸皆圓滿迴還,窮究無極元法,不用困頓拙力。
說起來白雲先生創建這套功法並非機緣巧合這麽簡單,而是三代傳承心血所至。
集真觀每代弟子宗門內外有別。門外弟子有教無類,各行各業無所禁忌,然門內弟子則隻有九個名額,按著入門順序分別為泰霄、紫霄、琅霄、玉霄、丹霄、碧霄、青霄、景霄、神霄,天下道門稱之為集真九霄。
白雲先生這一代曆經中宇朝末年國難,大肇開朝之戰,所餘四人,而到了玉清真人與宗放這一代經曆太宗北伐、中山鏖戰更為淒慘,隻餘他二人,而宗放心性豁達,由道入儒,別立宗學。於是這一代集真九霄皆是玉清真人弟子,而這玉清真人與宗放皆文武雙全,然各有所長,宗放儒道修為不亞其師,玉清真人武學造詣則較白雲先生還更勝一籌。
其深得白雲先生心意六合八法之奧妙,更能因材施教,九個徒弟皆各有所長。便是這智全寶,師門名姓雨凇字淩霄者,不過入門七八載,也仰仗一身神力和悟道天資,在恩師教誨下,也練就一身獨創本事,而這鬆二郎便是雨凇下山以來第一個對手。
其實智全寶乃是領了師命,火速還鄉,於是換了道服隨著應天府來的同宗道人趕了迴來,待到了應天府時,這場擂台已經擺了有些日子了。
按著師父之命,一切皆聽隨行道人安排,因此並未迴家,而是在紫霄觀裏見到了自家兄長。二人相見抱頭痛哭,待得酒足飯飽,智全寶問起家中情形,智金寶才一把鼻涕一把淚將近來冤屈盡訴給親弟弟。畢竟是潛心修行了數年,智全寶也不是昔日莽撞衝動性子,既然師父有命,自然按部就班,便是壓著火氣等著今日一吐為快。
所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那鬆二郎直把這智全寶當做舊時獵戶,這智全寶也將這鬆二郎當做混血摸魚的兇徒,交上手來,皆大感意外。
且說這智全寶也是多日偷窺鬆二郎比武時的武功路數,看他多是江湖角力的手段,便拿師傳正宗功夫迎了上來,隻需此人露出破綻便乘勢而上,不說取他狗命,也要拔得頭籌。誰知,你來我往間,這廝竟也拿出正宗武術底子,開闔之間還有幾分道家功法味道,二人騰挪之間,無論長鬥還是短打,一時不分勝負。
於是二人不約而同變招,隻看這鬆二郎捋掌為爪,如下山猛虎照著上中下三路招唿,招招都往要命的地方去,一招沒能咬住智全寶咽喉,另一隻虎爪先來迷惑其雙目,然後變虎爪為鷹爪便要取他一雙眸子,下盤也不耽誤,雙腿變弓字步,右腿發力全力而進。
這智全寶也拿出全身本領,其師門兄弟間給了騰雲蛟的綽號,便是純陽的神力好似蛟龍出海,縱雲萬裏一般,所謂遊龍披掛掌,九轉鴛鴦禦步,便是他根本所在,於是雙手化為龍形,似爪非爪,似掌非掌,虛實之間便以掌劈打中路,以爪直取敵前,雙手未至,則雙腿似馬非馬,斜前墊步,虛進而神龍擺尾,後腿橫擺,又作蠍尾般連環出擊,直戳鬆二郎小腿。
鬆二郎收勢左右騰挪避開下盤攻擊,雙手團團緊守門戶,不露半分破綻。
隻是此人是大大小看了智全寶的本事,隻見智全寶轉守為攻,左掌直劈而入,有若蒼龍入水,其勢銳不可當,便是巨斧般朝著鬆二郎門戶而來,鬆二郎不敢硬抗,乃是趁勢欲等他這一掌作老,再拿虎爪來鎖拿之,意圖放空智全寶左路再趁虛而入,豈料虛中有實,實中藏虛,這一掌劈來勁力十足,卻在盡處收肘化掌為拳,趁著鬆二郎的勢頭便往自己身子裏帶,然後左腿虛抬側後弓馬蓄力內收,右手化拳為爪也朝鬆二郎眸子而去,右腿同時彈起高撩其胯部而來。
這鬆二郎看著右路拳腳,哪裏敢以身來測虛實,再加上左路已經失了重心,索性右身為前,全身旋動,一躍而起,哪怕趁勢被摔倒在地,也傷不到根本。
智全寶略有吃驚,也佩服此人急智,這等反應非日積月累的實戰不可得,於是收右手,起右肘撐在麵前,做迎麵劈山之勢,一招再進便是這鬆二郎全力架擋也是招架不住,於是被這智全寶將他身子硬挺挺攬了下來,右掌橫推,左手化拳黏了上去便側轉身體用力甩動,邊將鬆二郎半個身子帶了過來,那鬆二郎急忙下沉丹田,來個千斤墜來穩住重心,隻是如此以來,正中智全寶下懷。
如此,本來身高體型相近之人,隻因鬆二郎重心向下,且雙腿橫馬下蹲,不僅失了高度還破了腿功,饒是如此智全寶也不敢大意,乃是四條臂膀糾纏,得勝全在下盤功夫,智全寶雙腿不丁不八,左腳踹起不等招式用老,便是被那鬆二郎收膝擋住,也雙腿變化,右腿直接蹬在鬆二郎小腿上,這廝吃痛欲挺身收步,卻被智全寶緊緊纏住,其雙腿繼續發力,無論左撩右拐皆是要壞了鬆二郎下盤,便是那鬆二郎發了狠,忍了腿上挨了幾下,雙臂合肋與智全寶拚開了蠻力。
所謂一力勝十會,全力之下,智全寶除非放這鬆二郎脫出九轉鴛鴦禦步攻擊範圍之外,否則隻能比拚力氣,死死困住他。
大巧若拙,無論如何,二人便是僵持起來,饒是鬆二郎拳腳上吃了些虧,但是一時半會兒也奈何不了他,等那線香燃盡,鑼聲響起,乃是半場中歇,隻能分開作罷。
這鬆二郎甩開步子下場,待在帷帳後坐定,才叫起苦來,左右掀開肥袴,兩個小腿皆是烏紫一片,也是此人是個心狠之人,否則實在堅持不住,饒是如此,若是下半場還是這等局麵,這鬆二郎也撐不住。
但是這帷帳內還有個狡猾之徒,這巫不全眉頭緊鎖,在掐指算來,也不知嘴裏囉裏吧嗦的說著什麽,便眉開眼笑的在鬆二郎耳邊嘀咕起來,二人商議一陣,這巫不全不等鬆二郎上場,便出帳而去。
鑼聲響起,下半場便開始了。
二人還是台上見禮,隻是這見禮後,鬆二郎有了動作。
隻看他招唿那裁判比賽的部署上前,這部署便是裁判之人,其實擂台裁判其實無甚差事,無非是不許暗刃傷人,不許再傷傷者,一人倒地不起便招唿醫士上來救護罷了,而此時招唿此人上來便是這更重要的職事。便是擂主有權在比武中調整規則,所謂調整規則並非約束對手,而是可以根據自己優劣態勢,選擇赤手空拳還是使用兵刃,是單打獨鬥還是眾人互搏。
所謂眾人互搏,便是擂主可要求彼此各領著伴當對壘,但是勝負還看擂主和攻擂誰最後還能站在場上,也就是說找幾個幫手罷了,當然這幫手也不是由著性子招唿,包括擂主一隊最多有五人,而群戰便不可使用兵刃,隻可肉搏。
這便是鬆二郎的打算,單打獨鬥自己落了下乘,但是自己的幾個伴當也是草莽中的好漢,頗有些江湖手段,雙拳難敵四手,看那智全寶如何應對。
這話出口,不曾想台下觀眾倒是一起叫好。
原因不外有三,一來台下觀眾大多是押了鬆二郎贏得,自然而然希望此人贏麵更大些,既然鬆二郎意圖群戰,便是有穩贏的盤算,如何不叫好稱道?二來,第一場比試在同道人眼中自然是精彩紛呈,但是所謂外行看熱鬧,台下觀眾隻看二人團在一起,扭打半天也沒分個勝負,那沒有耐性的早就開始罵街了,如今換做團戰豈不熱鬧?最後,便是有心人存心鼓噪煽動,畢竟擂主雖能改規矩,但是官老爺若是不允也是不成,這鬆二郎的打算必然為左通判駁迴,隻有煽動民情才能讓左通判投鼠忌器,無可奈何!
果然,這邊左通判聞言便要駁迴,但看著人情洶湧也不免忐忑不寧,還是那紫霄觀老道恬淡如一,讓他靜心以對,任由鬆二郎所請,如此便是此人輸了,其餘人也無話可說。
這句話點醒了左通判,於是便把希望寄托在了智全寶身上。
再說智全寶這邊,聞聽鬆二郎這話,也有些遲疑,而那台下左通判家的衙內自己便要上來湊數,還是智金寶幾人勸住了他,最後乃是元二兒元三兒兄弟二人、衙內的伴當兼護院和紫霄宮的一個青年道士上台來。
元氏兄弟其實與智氏兄弟相鄰而居,一起長大,如同智氏兄弟一樣,也是少年便沒了父母,四個人算是相互扶持長大起來。其中智氏兄弟年長,元氏兄弟年幼,便是智全寶也比元二兒年長,早年的苦日子,乃是智金寶拉扯了三個小子,便是智金寶做起炊餅買賣,元二兒也跟著搭把手賣起了鵝梨飲子、五梨漿。
但是買賣上智金寶心存厚道,堅決不讓元二兒作夥計,而是將他那飲子買賣算作搭夥,便是一間鋪子,兩個買賣,且無論鋪租火耗皆不取分毫,還是那元二兒非交算了夥食錢,否則智金寶便是倒貼元氏兄弟也沒有半個不字。
等那智全寶得了打虎英豪的名頭,這智家便是蒸蒸日上起來,而元氏兄弟也是有心,得玉清真人指點了幾天拳腳,便跟著紫霄觀門下的傳武道人練了些武藝,最後索性不再做其他營生,給智金寶做了伴當,說是伴當其實當做許多買賣都托付他們照料。
元三兒是個江湖水磨性子,沒人推他是懶得幹正經買賣,於是便拉起一眾閑漢幫著智家照料場麵上的蠅營狗苟,而元二兒卻是個得力之人,雖然以智家管事自居,其實智金寶早交待其他人把元二兒當做了半個東家。
如此二人當仁不讓,早換做一身短打,一溜煙上的台來,站在智全寶身側。至於那衙內護院也是練家子,還是禁軍出身,便是這擂台賞格其實也頗看不上,這時上來乃是衙內的關照,畢竟這場擂台關係左通判萬貫家私,而那紫霄觀的道人也是同樣原因,而此人元氏兄弟也認得,論得親近些也能喊上一聲師兄,這二人雖然與智全寶素昧平生,但畢竟此時並肩作戰,彼此間相視一笑,武人心思直率清晰,默契之念油然而生。
至於鬆二郎那邊上來的四個,所謂高矮胖瘦各有特色,皆是桀驁不馴、目露兇光的惡徒,兩邊人也不廢話,十個漢子便各逞本領,即刻開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