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東瀛使者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作者:陸一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待馮冕和鄭肅二人退出殿外,朱標對沐英說:“對於倭寇的清剿,目前的原則是驗明身份,一律斬首示眾。”
“陛下......”沐英想要開口,卻被朱標打斷。
“這是朕的決斷,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但是,若有人誣良為寇,一經查實,斬立決。”
“臣遵旨。”
“還有,吳禎去收編方國珍餘部,是否順利?剿滅倭寇,還是得靠水軍,強大的水軍。現在的倭寇之中,說不定就有方國珍、陳友定等的殘餘勢力,不剿不足以安民。”
“迴陛下,已入兵籍萬餘人。”
“這些人久居海上,是難得的水軍將士。但是想要掌控駕馭,並不容易。”朱標邊說邊走下禦座。
“臣明白。”
來到沐英的身邊,朱標小聲地說:“海上不寧,貿易不行,貿易不行,國家不富。趙宋偏安一隅,國財充裕,全賴貿易。與外藩諸國,甚至萬裏之外的西蕃諸國進行貿易,這是朕的長期打算,大哥一定要鼎力支持啊!”
“臣遵旨。”
“不過呢,不著急,先搞定倭寇再說。”
“陛下,何為搞定?”
“搞定就是”朱標邊說,邊舉起右手,左右一揮,在空中劃了一個叉,“滅了!”
“臣明白了。”
“方才,說到了高麗和日本,其實西南邊的安南國也不太平。安南王素有稱霸的野心,經常對外用兵,與占城國交戰數次。然安南乃天朝故地,至宋乃失,朕是一定收迴的。”
“可是……”沐英剛要開口,便被朱標打斷。
“我知道,這中間隔著雲南。所以啊,之前和你說過的,第一步是解決把匝剌瓦爾密。實話實說,招降之事,希望渺茫,再遣使者也是白費口舌。大軍征伐是早晚的事兒,此事大哥務必上心。”
“臣謹記。”沐英點了點頭。
“在這之前,恐怕還得辛苦大哥往西邊跑一趟了。當然,不會讓大哥白跑的。”朱標神神秘秘地說。
“西邊?”沐英好奇地問。
“正是。”
“敢問陛下卻是為何?”
“天機不可泄露。”朱標故作神秘。此時二人邊說邊走來到了殿門口,朱標一伸手,“請!”
“臣告退。”
第二日,乾清宮。
禦座之上,朱標端坐,俯視下方跪著的日本僧人宣聞溪和淨業喜春。二人跪在殿中間,左側站著儀禮司、中書省以及禮部的官員。
“叩見大明皇帝陛下。”僧人宣聞溪高聲喊道,他的漢語雖然帶些口音,但能讓人聽懂。
“起來吧。”
“謝陛下。”二人站起身來,仍立於中間。
“使者渡海而來,一路辛苦。國書朕已經看過了,有一事相詢?”
“陛下請講。”
“囊者,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冊封懷良為日本國國王,是為正君。然,據朕所知,目前日本國內,大覺寺統的長慶和持明院統的後圓融南北對立,征夷將軍足利義滿把握實權。這四人以誰為正?”
階下的宣聞溪和淨業喜春聽後半天說不出話來,他們沒想到遠隔重洋的大明皇帝,對他們家裏的那些事兒了如指掌。
“陛下,恕貧僧無法迴答。”
“無妨。既然是足利將軍派你們前來的,這個問題不迴答也可以。按理說,你有書無表,沒有勘合,不具備外藩使臣的身份,足利將軍也沒資格向朕納貢。你沒有打折懷良的旗號來蒙蔽朕,算你未失出家人本心,朕姑且召見。”
“謝皇帝陛下。”宣聞溪雙手合十。
“你們足利將軍在國書裏的請求,朕也可答應。友好通商,互惠互利,這是好事兒,朕樂見其成。但是,海上是什麽情況,想必你也清楚。倭寇橫行,打劫船隻,往來客商噤若寒蟬。高皇帝曾屢次遣使致書懷良國王,要求清剿倭寇,卻充耳不聞。”
“對此,朕深感失望。不知足利將軍,對此有何打算?”
“貧僧一介布衣,此等大事,實不知曉。”宣聞溪迴答。
“你隻要把今日朕之問話,如實轉達給你們足利將軍即可。”
“貧僧一定照辦。”
“既然懷良國王致書不迴,剿寇不利,而足利將軍手握實權,今日朕特賜征夷將軍銀印一枚,以統日本國之水陸兵馬,並作為往來印信。”朱標說,示意禮部官員將銀印呈給宣聞溪。
“謝皇帝陛下。”宣聞溪沒想到能得到額外收獲,心中大喜,趕緊跪地叩首,雙手捧過托盤。所賜銀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虎鈕,柳葉篆字——征夷將軍之印。
“賜使者文綺、紗羅各一匹,僧衣各一襲。使者去留自便,不必再辭。”朱標開口道。
“謝陛下。”宣聞溪和淨業喜春跪地叩首。
“好了,下去吧。”儀禮司官員引領二人退出殿外。
這時候,秦順進入殿門,躬身施禮:“啟稟陛下,崇禮侯買的裏八剌已至殿外。”
“叫進來吧。”
“臣買的裏八剌叩見皇帝陛下。”買的裏八剌跪地叩首。
“起來吧。今日叫你來是想商量一下北返的事情。先前發生了不少意外,朕不能繼續北行,便讓你返京。現在,朕得問你一句,是否繼續北上,還是等來年再說?”朱標問。
“臣……”買的裏八剌一時沒想好。此次北行之前,他十分渴望迴到久別的草原,迴到故鄉,迴到親人的懷抱。一路行來,他在車上閑來無事,昏昏欲睡之際,總是在想迴到草原會是怎樣的情形?熱情的擁抱,熊熊的篝火,歡快的舞蹈,總是出現在他的夢中。
然而他還沒來得及高興多久,一陣極速的馬蹄聲打破了喜慶的氛圍,一隊騎兵衝入人群之中,閃著寒光的彎刀,來迴揮舞,收割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鋒利的刀刃直衝這他的脖頸而來,瞬間鮮血直湧,嚇得他猛地驚醒。
這樣的夢境困擾著他,直到朱標在陳留城外遭遇刺殺,昏迷不醒。買的裏八剌寢食難安,北返的熱情完全被擔憂所替代,那樣的夢再沒出現。在朱標先行並下令全員返迴應天之時,他沒有任何失落和抵觸情緒,甚至希望早點兒迴到崇禮侯府,心裏覺得更踏實些。
太子朱標平安無事,皇帝朱元璋卻龍禦歸天,買的裏八剌心中也不是個滋味兒。自他被俘來到應天,朱家父子對他算是不錯,衣食無憂,更是真心送他北歸,他有點兒舍不得離開了。
見買的裏八剌有些猶豫,朱標心中略喜,這說明之前的一番努力,終於是有點兒效果了。
“不急,你再考慮考慮。若是繼續北返,可以和魏國公等人一道去北平,或者再做打算也可以。近一兩個月在路上奔波,歇一歇也好。”朱標緩緩說道。
“謝陛下,臣打算在應天再住一段時間。”買的裏八剌迴答。
“好,很好!”朱標笑著說,“好了,下去吧。改天朕去看你。”
“臣告退。”買的裏八剌施禮退出。
“陛下......”沐英想要開口,卻被朱標打斷。
“這是朕的決斷,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但是,若有人誣良為寇,一經查實,斬立決。”
“臣遵旨。”
“還有,吳禎去收編方國珍餘部,是否順利?剿滅倭寇,還是得靠水軍,強大的水軍。現在的倭寇之中,說不定就有方國珍、陳友定等的殘餘勢力,不剿不足以安民。”
“迴陛下,已入兵籍萬餘人。”
“這些人久居海上,是難得的水軍將士。但是想要掌控駕馭,並不容易。”朱標邊說邊走下禦座。
“臣明白。”
來到沐英的身邊,朱標小聲地說:“海上不寧,貿易不行,貿易不行,國家不富。趙宋偏安一隅,國財充裕,全賴貿易。與外藩諸國,甚至萬裏之外的西蕃諸國進行貿易,這是朕的長期打算,大哥一定要鼎力支持啊!”
“臣遵旨。”
“不過呢,不著急,先搞定倭寇再說。”
“陛下,何為搞定?”
“搞定就是”朱標邊說,邊舉起右手,左右一揮,在空中劃了一個叉,“滅了!”
“臣明白了。”
“方才,說到了高麗和日本,其實西南邊的安南國也不太平。安南王素有稱霸的野心,經常對外用兵,與占城國交戰數次。然安南乃天朝故地,至宋乃失,朕是一定收迴的。”
“可是……”沐英剛要開口,便被朱標打斷。
“我知道,這中間隔著雲南。所以啊,之前和你說過的,第一步是解決把匝剌瓦爾密。實話實說,招降之事,希望渺茫,再遣使者也是白費口舌。大軍征伐是早晚的事兒,此事大哥務必上心。”
“臣謹記。”沐英點了點頭。
“在這之前,恐怕還得辛苦大哥往西邊跑一趟了。當然,不會讓大哥白跑的。”朱標神神秘秘地說。
“西邊?”沐英好奇地問。
“正是。”
“敢問陛下卻是為何?”
“天機不可泄露。”朱標故作神秘。此時二人邊說邊走來到了殿門口,朱標一伸手,“請!”
“臣告退。”
第二日,乾清宮。
禦座之上,朱標端坐,俯視下方跪著的日本僧人宣聞溪和淨業喜春。二人跪在殿中間,左側站著儀禮司、中書省以及禮部的官員。
“叩見大明皇帝陛下。”僧人宣聞溪高聲喊道,他的漢語雖然帶些口音,但能讓人聽懂。
“起來吧。”
“謝陛下。”二人站起身來,仍立於中間。
“使者渡海而來,一路辛苦。國書朕已經看過了,有一事相詢?”
“陛下請講。”
“囊者,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冊封懷良為日本國國王,是為正君。然,據朕所知,目前日本國內,大覺寺統的長慶和持明院統的後圓融南北對立,征夷將軍足利義滿把握實權。這四人以誰為正?”
階下的宣聞溪和淨業喜春聽後半天說不出話來,他們沒想到遠隔重洋的大明皇帝,對他們家裏的那些事兒了如指掌。
“陛下,恕貧僧無法迴答。”
“無妨。既然是足利將軍派你們前來的,這個問題不迴答也可以。按理說,你有書無表,沒有勘合,不具備外藩使臣的身份,足利將軍也沒資格向朕納貢。你沒有打折懷良的旗號來蒙蔽朕,算你未失出家人本心,朕姑且召見。”
“謝皇帝陛下。”宣聞溪雙手合十。
“你們足利將軍在國書裏的請求,朕也可答應。友好通商,互惠互利,這是好事兒,朕樂見其成。但是,海上是什麽情況,想必你也清楚。倭寇橫行,打劫船隻,往來客商噤若寒蟬。高皇帝曾屢次遣使致書懷良國王,要求清剿倭寇,卻充耳不聞。”
“對此,朕深感失望。不知足利將軍,對此有何打算?”
“貧僧一介布衣,此等大事,實不知曉。”宣聞溪迴答。
“你隻要把今日朕之問話,如實轉達給你們足利將軍即可。”
“貧僧一定照辦。”
“既然懷良國王致書不迴,剿寇不利,而足利將軍手握實權,今日朕特賜征夷將軍銀印一枚,以統日本國之水陸兵馬,並作為往來印信。”朱標說,示意禮部官員將銀印呈給宣聞溪。
“謝皇帝陛下。”宣聞溪沒想到能得到額外收獲,心中大喜,趕緊跪地叩首,雙手捧過托盤。所賜銀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虎鈕,柳葉篆字——征夷將軍之印。
“賜使者文綺、紗羅各一匹,僧衣各一襲。使者去留自便,不必再辭。”朱標開口道。
“謝陛下。”宣聞溪和淨業喜春跪地叩首。
“好了,下去吧。”儀禮司官員引領二人退出殿外。
這時候,秦順進入殿門,躬身施禮:“啟稟陛下,崇禮侯買的裏八剌已至殿外。”
“叫進來吧。”
“臣買的裏八剌叩見皇帝陛下。”買的裏八剌跪地叩首。
“起來吧。今日叫你來是想商量一下北返的事情。先前發生了不少意外,朕不能繼續北行,便讓你返京。現在,朕得問你一句,是否繼續北上,還是等來年再說?”朱標問。
“臣……”買的裏八剌一時沒想好。此次北行之前,他十分渴望迴到久別的草原,迴到故鄉,迴到親人的懷抱。一路行來,他在車上閑來無事,昏昏欲睡之際,總是在想迴到草原會是怎樣的情形?熱情的擁抱,熊熊的篝火,歡快的舞蹈,總是出現在他的夢中。
然而他還沒來得及高興多久,一陣極速的馬蹄聲打破了喜慶的氛圍,一隊騎兵衝入人群之中,閃著寒光的彎刀,來迴揮舞,收割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鋒利的刀刃直衝這他的脖頸而來,瞬間鮮血直湧,嚇得他猛地驚醒。
這樣的夢境困擾著他,直到朱標在陳留城外遭遇刺殺,昏迷不醒。買的裏八剌寢食難安,北返的熱情完全被擔憂所替代,那樣的夢再沒出現。在朱標先行並下令全員返迴應天之時,他沒有任何失落和抵觸情緒,甚至希望早點兒迴到崇禮侯府,心裏覺得更踏實些。
太子朱標平安無事,皇帝朱元璋卻龍禦歸天,買的裏八剌心中也不是個滋味兒。自他被俘來到應天,朱家父子對他算是不錯,衣食無憂,更是真心送他北歸,他有點兒舍不得離開了。
見買的裏八剌有些猶豫,朱標心中略喜,這說明之前的一番努力,終於是有點兒效果了。
“不急,你再考慮考慮。若是繼續北返,可以和魏國公等人一道去北平,或者再做打算也可以。近一兩個月在路上奔波,歇一歇也好。”朱標緩緩說道。
“謝陛下,臣打算在應天再住一段時間。”買的裏八剌迴答。
“好,很好!”朱標笑著說,“好了,下去吧。改天朕去看你。”
“臣告退。”買的裏八剌施禮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