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技驚四座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作者:陸一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父皇,火繩槍、燧發槍以及速射炮,這三種新式火器,軍中將領,特別跟隨魏國公北伐的,都見識過了。比之舊有的火槍、火銃,先進不少。不過,我看徐叔叔心事重重,似有所思。”朱標起身奏道。
徐達的表現,朱元璋也看見了,此時便開口:“我說天德,這個你怎麽看?”
徐達聽聞太子提到自己,皇帝又開口詢問,於是站起身來,答道:“陛下,這幾種火器,臣在北平軍中就已見識了,確實不錯。論射速、威力、射程,都超過軍中現有火器。臣請陛下允準,大量製造燧發槍和速射炮,全麵替換舊火器。”
朱元璋笑了笑,轉頭看向朱標:“太子,你說說。”
“目前軍器局製作一杆燧發槍,所耗物料、人力折合現銀約三十兩,速射炮更是在百兩以上。如果全麵換裝,以我大明目前火器在軍中所占的比例來看,至少需銀百萬兩以上。這還不算火藥、彈丸,這種消耗品的成本。當然,銀錢並不是主要問題,關鍵問題是這種新式火器的製造,特別是燧發槍,對材料要求極高,需要精鐵打造方可,過程複雜,周期較長,現階段很難大量生產。所以,徐叔叔的建議雖好,可實行起來,卻尚需時日。”朱標迴答。
朱元璋點點頭,麵向徐達,笑著說:“這隻是時間問題,以新換舊,理所當然。天德,你也不用著急。這些新火器,肯定優先配給北方沿邊各衛。”
徐達臉上看不出什麽喜色,甚至說還有一絲憂慮,迴道:“謝陛下。”
朱標莞爾一笑,拱手說道:“父皇,請恕兒臣直言。這兩種新式火器雖好,但在北邊草原之上卻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聽前年帶隊北征的張三說,燧發槍和速射炮射程太短,元人騎兵速度又快,根本來不及打上幾炮,就已經是短兵相接了,反倒是吃了大虧。相比之下,南方水網密集、山林眾多之地,以新式火器超高的擊發速度,兒臣相信一定能夠取得不俗的戰績。”
“哦?是嗎?”朱元璋看向徐達,對方點了點頭,“那這麽說,沿海剿寇應當用得上。”
“父皇明鑒,正是如此。”
“那北邊呢?你就沒什麽辦法?”朱元璋好奇地問。根據演武日程安排,接下來還有一種最新式的火器,以他對太子的了解,肯定會補足前兩種火器的不足之處。
“辦法馬上揭曉,請父皇稍安。”朱標轉身向司禮官揮手示意。
一陣戰馬嘶鳴之聲響起,緊接著塵土飛揚,四輛馬車朝著校場中央疾馳而來。前麵的兩輛車各由兩匹馬拉著,後麵的兩輛則是每輛四匹馬,每輛車上還坐著幾名軍士。
來到校場中央,車上的軍士跳下來,先卸了馬匹的韁繩,牽引到一旁,而後迅速地將馬車一分二,前麵的部分放在原地不動,後麵的部分在兩名軍士的推動之下緩緩地向前移動了一段距離。直到這個時候,觀禮的眾人才看明白,原來是四門火炮。
“看剛才戰馬費力的樣子,這炮怕是得有千餘斤重吧。”
“不止,四匹馬拉的,估計還要重很多。”
“這炮車的樣子也挺奇怪的,和軍中的完全不同,竟然能夠組合成一輛馬車,這方法不錯。”
“你猜,前麵的雙輪車上的木頭箱子裏裝的是啥?”
“肯定是火藥和彈丸。有了這兩樣,這門炮就能擊發了。”相熟之人再次交頭接耳,紛紛討論起這個新上場的火炮。
伴隨著四聲炮響,炮口正對麵約四百米外的木質標靶被砸得粉碎,彈丸在不遠處激起一片煙塵。觀禮台上一陣鴉雀無聲,原本的竊竊私語聲戛然而止。魏國公徐達的眼眸中亮起了一絲光芒,顯然新火炮一炮打進了他的心坎裏。
“天德,這種新火炮怎麽樣?”
“迴陛下,此炮威力不俗!比方才的速射炮堪大用,要是能再打得遠一些就好了。”
朱元璋轉頭看了朱標一眼。
“新火炮的射程,絕對讓徐叔叔滿意。”朱標笑著說道,“望遠鏡,徐叔叔可帶來了?一會兒用得上。”
徐達點了點頭,瞧見朱元璋的桌角上已然放著一架望遠鏡。他也從懷中摸了出來,這是昨日太子讓小兒子允恭傳的口信。
在說話的當口,各炮的火門手已經將炮身調至最大仰角,清理好炮膛後開始裝填炮彈。
一分鍾後,又是四聲炮響,這迴並沒有標靶被擊中,眾人都幾乎看不到彈丸飛到哪裏去了,除了拿著望遠鏡的朱元璋和徐達。
望遠鏡裏,遠處的煙塵表明,這兩種火炮的射程都超過了一千米。饒是朱元璋事先聽太子介紹過,也不由得大吃一驚,更不用說徐達了,簡直是目瞪口呆。
又連續射擊了四發炮彈才停止下來,眾人也從方才的震驚中迴過神來。
“陛下英明神武!大明四海一統,千秋萬代!”胡惟庸趕緊起身跪地奏道。其餘人等,也紛紛出言恭賀,當然,朱標也在其中。
朱元璋一臉得意地掃視一周,雙手微抬,示意眾人起身。朱標離得最近,率先站起身來,其餘的也有樣學樣,起身迴到座位上。
“哈哈,我說天德,這迴總該夠用了吧。”朱元璋望著笑意難掩的徐達問道。
“夠用,夠用!”徐達答道,轉頭去問朱標:“太子殿下,這炮最遠能打多遠?”
“兩匹馬拉的小炮,最遠1200米,四匹馬拉的大炮,最遠1600米。平均一分鍾打一發。”
“好啊!”一旁的馮宗異、鄧愈和李文忠讚道。
“有了這些神兵利器,準叫擴廓有來無迴。”徐達一拍桌子,信誓旦旦地說。
“父皇,接下來,是不是讓軍中將領親自去試試火器?兒臣見不少人已經急不可待了!”朱標躬身奏道。
“哈哈,行吧。讓他們去試試。老大,你去安排。天德,走,咱們也去瞧瞧。”朱元璋起身離開禦座,走下台階。徐達、胡惟庸等重臣跟隨左右。有些人待皇帝駕興,便急匆匆地趕往校場去領一把槍過過癮。
朱標作為新火器的總負責人,當仁不讓地擔任起講解員,將此次演武的火繩槍、燧發槍、速射炮以及前裝火炮,就著實物,一一講解。重點是威力、射速、射程以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等。同時,夾帶普及熱兵器時代的作戰方法,火器一定要集中使用,特別是火炮,才能發揮出遠勝刀箭的效果。另外,還說到軍器局後續對新火器的一些改造想法,譬如燧發槍適合騎兵使用的小型化,前裝火炮上船等等。
徐達的表現,朱元璋也看見了,此時便開口:“我說天德,這個你怎麽看?”
徐達聽聞太子提到自己,皇帝又開口詢問,於是站起身來,答道:“陛下,這幾種火器,臣在北平軍中就已見識了,確實不錯。論射速、威力、射程,都超過軍中現有火器。臣請陛下允準,大量製造燧發槍和速射炮,全麵替換舊火器。”
朱元璋笑了笑,轉頭看向朱標:“太子,你說說。”
“目前軍器局製作一杆燧發槍,所耗物料、人力折合現銀約三十兩,速射炮更是在百兩以上。如果全麵換裝,以我大明目前火器在軍中所占的比例來看,至少需銀百萬兩以上。這還不算火藥、彈丸,這種消耗品的成本。當然,銀錢並不是主要問題,關鍵問題是這種新式火器的製造,特別是燧發槍,對材料要求極高,需要精鐵打造方可,過程複雜,周期較長,現階段很難大量生產。所以,徐叔叔的建議雖好,可實行起來,卻尚需時日。”朱標迴答。
朱元璋點點頭,麵向徐達,笑著說:“這隻是時間問題,以新換舊,理所當然。天德,你也不用著急。這些新火器,肯定優先配給北方沿邊各衛。”
徐達臉上看不出什麽喜色,甚至說還有一絲憂慮,迴道:“謝陛下。”
朱標莞爾一笑,拱手說道:“父皇,請恕兒臣直言。這兩種新式火器雖好,但在北邊草原之上卻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聽前年帶隊北征的張三說,燧發槍和速射炮射程太短,元人騎兵速度又快,根本來不及打上幾炮,就已經是短兵相接了,反倒是吃了大虧。相比之下,南方水網密集、山林眾多之地,以新式火器超高的擊發速度,兒臣相信一定能夠取得不俗的戰績。”
“哦?是嗎?”朱元璋看向徐達,對方點了點頭,“那這麽說,沿海剿寇應當用得上。”
“父皇明鑒,正是如此。”
“那北邊呢?你就沒什麽辦法?”朱元璋好奇地問。根據演武日程安排,接下來還有一種最新式的火器,以他對太子的了解,肯定會補足前兩種火器的不足之處。
“辦法馬上揭曉,請父皇稍安。”朱標轉身向司禮官揮手示意。
一陣戰馬嘶鳴之聲響起,緊接著塵土飛揚,四輛馬車朝著校場中央疾馳而來。前麵的兩輛車各由兩匹馬拉著,後麵的兩輛則是每輛四匹馬,每輛車上還坐著幾名軍士。
來到校場中央,車上的軍士跳下來,先卸了馬匹的韁繩,牽引到一旁,而後迅速地將馬車一分二,前麵的部分放在原地不動,後麵的部分在兩名軍士的推動之下緩緩地向前移動了一段距離。直到這個時候,觀禮的眾人才看明白,原來是四門火炮。
“看剛才戰馬費力的樣子,這炮怕是得有千餘斤重吧。”
“不止,四匹馬拉的,估計還要重很多。”
“這炮車的樣子也挺奇怪的,和軍中的完全不同,竟然能夠組合成一輛馬車,這方法不錯。”
“你猜,前麵的雙輪車上的木頭箱子裏裝的是啥?”
“肯定是火藥和彈丸。有了這兩樣,這門炮就能擊發了。”相熟之人再次交頭接耳,紛紛討論起這個新上場的火炮。
伴隨著四聲炮響,炮口正對麵約四百米外的木質標靶被砸得粉碎,彈丸在不遠處激起一片煙塵。觀禮台上一陣鴉雀無聲,原本的竊竊私語聲戛然而止。魏國公徐達的眼眸中亮起了一絲光芒,顯然新火炮一炮打進了他的心坎裏。
“天德,這種新火炮怎麽樣?”
“迴陛下,此炮威力不俗!比方才的速射炮堪大用,要是能再打得遠一些就好了。”
朱元璋轉頭看了朱標一眼。
“新火炮的射程,絕對讓徐叔叔滿意。”朱標笑著說道,“望遠鏡,徐叔叔可帶來了?一會兒用得上。”
徐達點了點頭,瞧見朱元璋的桌角上已然放著一架望遠鏡。他也從懷中摸了出來,這是昨日太子讓小兒子允恭傳的口信。
在說話的當口,各炮的火門手已經將炮身調至最大仰角,清理好炮膛後開始裝填炮彈。
一分鍾後,又是四聲炮響,這迴並沒有標靶被擊中,眾人都幾乎看不到彈丸飛到哪裏去了,除了拿著望遠鏡的朱元璋和徐達。
望遠鏡裏,遠處的煙塵表明,這兩種火炮的射程都超過了一千米。饒是朱元璋事先聽太子介紹過,也不由得大吃一驚,更不用說徐達了,簡直是目瞪口呆。
又連續射擊了四發炮彈才停止下來,眾人也從方才的震驚中迴過神來。
“陛下英明神武!大明四海一統,千秋萬代!”胡惟庸趕緊起身跪地奏道。其餘人等,也紛紛出言恭賀,當然,朱標也在其中。
朱元璋一臉得意地掃視一周,雙手微抬,示意眾人起身。朱標離得最近,率先站起身來,其餘的也有樣學樣,起身迴到座位上。
“哈哈,我說天德,這迴總該夠用了吧。”朱元璋望著笑意難掩的徐達問道。
“夠用,夠用!”徐達答道,轉頭去問朱標:“太子殿下,這炮最遠能打多遠?”
“兩匹馬拉的小炮,最遠1200米,四匹馬拉的大炮,最遠1600米。平均一分鍾打一發。”
“好啊!”一旁的馮宗異、鄧愈和李文忠讚道。
“有了這些神兵利器,準叫擴廓有來無迴。”徐達一拍桌子,信誓旦旦地說。
“父皇,接下來,是不是讓軍中將領親自去試試火器?兒臣見不少人已經急不可待了!”朱標躬身奏道。
“哈哈,行吧。讓他們去試試。老大,你去安排。天德,走,咱們也去瞧瞧。”朱元璋起身離開禦座,走下台階。徐達、胡惟庸等重臣跟隨左右。有些人待皇帝駕興,便急匆匆地趕往校場去領一把槍過過癮。
朱標作為新火器的總負責人,當仁不讓地擔任起講解員,將此次演武的火繩槍、燧發槍、速射炮以及前裝火炮,就著實物,一一講解。重點是威力、射速、射程以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等。同時,夾帶普及熱兵器時代的作戰方法,火器一定要集中使用,特別是火炮,才能發揮出遠勝刀箭的效果。另外,還說到軍器局後續對新火器的一些改造想法,譬如燧發槍適合騎兵使用的小型化,前裝火炮上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