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大校場門口站滿了接駕的大小官員,魏國公徐達、宋國公馮宗異、曹國公李文忠、衛國公鄧愈、中山侯湯和領班武將居右,中書右丞相胡惟庸、右禦史大夫陳寧、大理寺卿劉基領銜文臣居左。他們身後是錦衣衛隊列,打起各色旗幟、迎風獵獵。有金龍旗十二麵、日月旗兩麵、風雲雷雨旗四麵、金木水火土星旗五麵等等。


    朱元璋是苦出身,心裏想著節儉,所用之物盡量少金銀珠玉,但又極重禮教,形式主義拉滿,從他出行的大駕鹵簿就能窺見一二,隊伍浩浩蕩蕩綿延數裏,隨行人員成千上萬。


    朱元璋緩緩走下輅車,朝著校場門口迎駕的官員們走去,朱標、朱樉、朱棡、朱棣四人隨後,然後是隨行內侍官,包括皇宮的和王府的。再後麵則是三十六名錦衣衛大漢將軍,檢軍中身材壯碩偉岸者充任,頭戴鳳翅盔,身穿大袖紅色錦袍,外罩全身人字金甲,雙肩用掩膊,雙臂帶臂縛,領部圍項帕,胸口紮勒甲絛,胸背正中嵌護心鏡,腰部圍銷金白汗袴,外係金帶,左手配寶劍,右手持金瓜。後麵還有諸多持懸牌、令旗、幡幢、團扇、傘蓋等等的軍士與內官。


    “恭請陛下聖安!”迎駕官員跪地齊唿。


    朱元璋稍微放緩了步伐,左右看了看,點頭示意,而後繼續前行。身後的朱標順道打量了一下兩側的人群,文武官員身著各色圓領常服,頭戴烏紗帽,足蹬皂皮靴。按照人頭一盤算,不得了啊,大明朝的頂尖人物差不多都在這兒了,這要是被一勺燴,直接亡國了。


    校場之中的三層觀禮台,比上次朱標來試炮那次,更加寬廣和高大。高台正中自然是朱元璋的禦座,頭頂是明黃的天幕,身後還設置了半包圍的雕花屏風。再低一層,在左右兩邊各擺了一列茶案和靠背椅子,一張茶案配兩把椅子,很顯然是兩人一桌。緊挨著禦座的是四人座位,明顯地本層的其他座位拉開了一定的距離。最底下的一層,則隻有椅子,沒有桌案。


    在禮部官員和內侍官的引領之下,朱元璋就位禦座,其餘人等依序站在各自的台階上,垂手而立。


    “都坐吧。”朱元璋隨口說道。


    朱標和朱樉坐在皇帝左手,朱?和朱棣坐在右手,再接下去的座次和朝會時候差不多,文官在左,武官在右。眾人落座之後,三三兩兩的雜役往來穿梭,給身邊有桌案的位子依序上茶,沒有桌案的,就幹坐著了。


    從古到今,這種場合下的禮儀順序都差不多,第一步當然是領導講話。皇帝說話,自然是由內侍官宣讀聖旨。開篇還是那句老朱引以為傲的話——朕本淮右布衣,接下來就是東征西討的奮鬥史,然後說海內未平,強敵環伺,豈可懈怠,故此於京郊舉行演武閱兵,以彰顯天朝聲威。


    第二步,朱標奏請各項工作已準備妥當,儀式是否可以開始。


    “今兒的演武,與往常不同。不比士卒拚殺,也不比騎兵衝陣,而是熱兵器的演練。”


    話說到這裏,底下就有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了。一則,今日演武一定會別有風景,二則,熱兵器,很多人頭迴聽說。


    “啥是熱兵器?詞兒是新的,但東西是老的。就是軍中使用的火器,譬如火門槍、盞口銃、虎蹲炮。凡是使用火藥的都算,這是太子給起的新名字。”朱元璋指了指朱標,繼續說。


    “前幾年,太子跟咱說軍中火器存在不少問題,他自己有些想法,咱就讓他領著軍器局試了試。前陣子,有些新玩意兒也送到北平軍中實戰。徐達,你們應該清楚些。”徐達、馮宗異等北歸將領,躬身點頭。


    “還有些是剛剛製成的。所以,今天特意叫你們過來看看,指點指點。太子,讓他們開始吧。”


    “兒臣遵旨。”隨後朱標示意司禮官進行下一步。


    第一項是火槍的演示。為了突顯效果,特意安排了三種火槍——火門槍、火繩槍和燧發槍。共三組人,每組三把火槍,隻不過一支火門槍按照軍中的慣例,由兩人操作。士兵都是軍器局裏的操槍熟手。


    演示內容很簡單,就是打靶。標靶距離150米,每槍十發子彈,隻要擊中標靶就算得分。以小組為單位統計射速和命中率。


    隨著一聲響亮的銅鑼聲,比賽正式開始。一陣陣黑煙冒了出來,砰砰之聲不絕於耳。大約五分鍾,燧發槍小組率先完成射擊,火繩槍稍微落後,但也沒差多少。兩種火槍整體設計相差無幾,擊發速度也差不多,隻是點火方式不同。隻要火繩不滅,火繩槍未必就差於燧發槍。最後完成的自然是火門槍,足足晚了三分鍾。


    命中率方麵,燧發槍和火繩槍旗鼓相當,遠遠高於火門槍。明軍中的常規火門槍,由於氣密性差,射程不遠。此次演示的火門槍是增加了木馬的,所以沒有出現夠不著標靶的尷尬局麵。


    火繩槍比燧發槍先裝備明軍,知道的人不少,而由張三帶領的燧發槍小隊,也曾參與西征蜀夏和北征。所以在場的軍中將領要麽親眼見過,要麽聽別人說起,都不甚驚訝,反而又一陣交頭接耳,討論這火器怎麽運用。文官呢,不通此道,隻是看個熱鬧。


    火槍打靶隻是開胃小菜,三疊陣法演示才是燧發槍的重頭戲。三十名槍手,分為前中後三排,各排排長的指令下,有條不紊地完成裝彈、瞄準、射擊。槍口所向,形成了密不透風的彈雨,原本竊竊私語的武將也停住了嘴,沒有必要再討論如何應用的問題了,用法已經擺在眼前了。試問,在這麽密集不斷的火力下,誰能屹立不倒?


    緊接著下一個節目中上場的是佛郎機速射炮,演武形式仍然是打靶,對手是軍中常用的碗口銃。碗口銃是比手銃、盞口銃口徑大,比銅炮、鐵炮口徑小的一種火器,倍徑很小,僅有兩到三倍,重量最多十幾公斤。


    佛郎機速射炮,朱標曾讓張三攜帶北上,在草原上小試身手,但效果不甚理想,最主要的問題是射程不夠,敵軍騎兵衝鋒速度過快,根本來不及開上幾炮,射速優勢發揮不出來。


    速射炮對上碗口銃,在射速方麵簡直是碾壓的存在,僅用了兩分多鍾就打完了所有十發炮彈,而碗口銃才發射了一半。在射程方麵,速射炮隻是稍有優勢。


    眾人的反應,朱標都看在眼裏。老二、老三、老四以及崇禮侯,之前都見識過這兩款火器的威力,注意力不在其上。離得稍近些的魏國公徐達,麵無表情,對演武的內容毫不在意,後一張桌案的衛國公鄧愈則是看得津津有味,時不時地和曹國公李文忠說上兩句。更遠處的在京諸衛指揮使中,有人甚至摩拳擦掌,手癢得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一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一叁並收藏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