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一座氣勢恢宏的宏偉城池,集中天下能工巧匠、軍士民夫,甚至犯罪充軍、死刑犯等,不下百萬之眾,耗費了無數的錢糧、物資,卻落得個半途而廢。自洪武八年下令罷建後,部分宮殿被拆,用於建築龍興寺。


    朱棣遷都北京,離著中都就更遠了,勤快點兒的後繼之君還偶爾來看看,那些個懶惰的就不用說了。即便如此,中都也沒有被廢棄,一直多有修繕,畢竟是發家所在。直到明末張獻忠攻陷鳳陽,焚毀了大量建築,包括城外的皇陵。


    後來,清兵入關一統天下,清帝為了表明自己的正統,對明代的皇家建築(例如皇陵)都善加維護,中都亦在其中。


    然而,臨濠所在,王氣不足,不宜為都,就是朱元璋自己也沒有選擇來此定居,隻是偶爾臨幸,一方麵祭祀父母親人長眠的皇陵,另一方麵有點兒衣錦還鄉,嘚瑟一下的意思。這樣浩大的工程,全是皇帝個人意誌的體現,除了勞民傷財,別無他用。


    既然要停工,宜早不宜遲。朱標決定借此拜謁皇陵的機會,廣察民情,迴去後上書朱元璋,建議停建中都。隻要修一修行宮,作為皇帝偶爾駕幸的居所就足夠了。省下來的財物,用於新火器的研發生產、改善民生,甚至將來營建新都也不錯。


    計意已定,朱標放鬆了精神,迷迷糊糊地睡了起來。待被叫醒已然到了一處館驛,吃飯就寢一切如常。第二日行程亦無差錯,隻不過為了減小顛簸,朱標下令緩行,隻要不耽誤祭奠吉日就行了。


    車輪減緩,滾滾而行,如此朱標才得以看幾本書打發時間,偶爾叫朱樉過來共乘一車,聊聊天,以解路途之寂寞。秦王朱樉平日不甚好學,經史典籍所知不多,奇聞軼事所知寥寥,學識探討實在無多趣味。


    反倒是朱標無意間提到那日出宮逛街的見聞,感慨京師的繁華,朱樉倒來了興趣。綾羅綢緞、古玩玉器、美酒佳肴滔滔不絕地介紹了一番,南京城內好吃、好玩兒的地方,沒有他不知道的。


    “這貨放在現代,絕對能當個不錯的up主,可惜了,哎!”朱標不由得一聲歎息。


    “大哥為何歎氣?”朱樉好奇地問,“莫不是沒時間出宮,嚐不到美食佳肴而可惜?沒關係,等迴了京師,臣弟帶你去逛逛。”


    “啊!”朱標愣了一下,哭笑不得。“好,那就仰仗二弟了。”


    由於行路緩慢,第三日才到滁州,朱標得了舒服,看書聊天,可禮部侍郎丘民和太常寺少卿陳世舉卻坐不住了。二人商議之下,聯袂來到朱標的房間求見。


    此時朱標和朱樉一起用過晚飯,正在喝茶聊天。百戶張三進門稟告,朱標示意讓二人進來。丘民和陳世舉進門,見秦王也在,施禮後沒有直奔主題,而是問其路途感受。


    朱標不明其意,直言並無其他,唯有道路顛簸不太適應,這兩日行車稍緩好了許多。二人聞言,頓覺剛才商量的催促快行的言辭顯得不合時宜,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隻能又說起沿途所見、當地風物。


    朱標全然不知二人的心思,但心中感覺奇怪,便打斷了他們的話,略帶微笑地說:“二位大人不會是專程來陪孤和秦王殿下聊天的吧?”


    丘民和陳世舉二人互望了一眼,從對方的眼神中讀出了‘你來說’的意思,卻都沒有開口。


    “二位大人,有話但說無妨。”


    “你們倆相麵呢!有話就說。”一旁的朱樉催促道,他脾氣直,最不喜歡猜謎。


    禮部侍郎丘民握了一下拳頭,跪倒在地,準備說正事。太常寺少卿陳世舉也跟著跪了下來。


    “啟稟太子殿下,以現在的行進速度,在吉日之前堪堪能夠趕到臨濠。然祭祀所需一應事項的準備工作倉促開展,難免有所紕漏,若是耽誤了儀程,臣等萬死之罪。”


    朱標聞言恍然大悟,他和朱樉前去拜謁皇陵,隻需要參加儀式即可,踩著點兒到也無妨。可是禮部和太常寺的人則不同,典禮的布置,次序的安排等等事宜都得提前準備,因此必須早到。


    按計劃時間是充足的,可朱標下令緩行之後,就捉襟見肘了,於是二人才來求見。


    “這都怪孤思慮不周,二位大人身負重任,豈能耽擱。明日,咱們快馬加鞭,爭取按照原定時間抵達臨濠。”


    “太子殿下明鑒,臣等感激不盡。”丘民和陳世舉叩拜謝恩。


    “二位大人,快起來吧。可還有其他事?”


    二人起身,小聲商量了幾句,陳世舉開口道:“啟稟殿下,既然路途顛簸,殿下身體不適,能否允準臣等先行一步往皇陵做準備,殿下儀仗仍可緩緩而行。”


    “當然可以,那就勞煩卿等了,這都是孤的疏忽。”朱標很爽快地就答應了。


    “二弟,禮部和太常寺的人獨自先行,孤不太放心。能否讓王府護衛隨行,以策萬全。”朱標轉向朱樉問道。


    “但憑大哥做主。”朱樉一口答應。


    “二位大人,明日由秦王府護衛百戶隨隊出發。若無其他事,卿等便迴去休息吧。”


    “謝殿下。”丘民和陳世舉對朱標的安排非常滿意,趕緊謝恩告退。


    照此安排,隊伍一分為二。朱標和朱樉繼續悠哉前行,好不自在,就差停下來遊山玩水了。最終於正月二十九日下午望見了臨濠的城牆,而丘民和陳世舉二人提前兩日。


    朱標上一次來臨濠,是在吳元年,當時他是世子,現在已是太子。臨濠的大小官員紛紛前來迎候,為首的是大都督府僉都督莊齡,他和滎陽侯鄭遇春去年奉旨到臨濠開立行大都督府,鄭遇春因為正旦朝賀返迴京師,尚未歸來。


    中都工程總監韓國公李善長自然也不在。此外,出迎的還有臨濠知府丁宇、懷遠衛親軍指揮使馬鑒,以及下轄的各縣縣令。


    朱標見一個熟人都沒有,也不用客套。到了城門口,在眾人恭迎太子殿下、秦王殿下的唿喊聲中,朱標下了車,和朱樉一前一後過去和官員們打了招唿。


    隨後再次登車,進了城。這個城是臨濠府治所在的舊城,而非中都新城。中都新城在府治西麵不遠處,自洪武二年下詔修建,三年破土動工,各種城垣、宮殿、壇廟尚在建設之中,儼然一大片工地,自然是無法居住。


    朱標等人乘車前往舊城內皇帝行在(朱元璋駕幸臨濠的居所),下馬入門,直奔房間休息。行在內外已經打掃幹幹淨淨,一應物件也都準備得妥妥當當。


    “當太子真不賴!”四仰八叉地躺在床榻之上,朱標不禁感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一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一叁並收藏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