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蕩平蜀地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作者:陸一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中山侯的地位,非我等所能比。雖然未封公爵,但陛下與其兄弟相稱,不是能夠輕易開罪的。再者說,即便大將軍出麵受降,但兄弟們的功勞也不會被抹去。破瞿塘,逼重慶,這都是實打實的功勳,陛下定不會虧待。”
眾將聞之,一片漠然。腦子冷靜下來的他們,很快明晰了其中的利害關係。
停頓片刻,廖永忠作出了最後的決定,“所以,本將決定,告知夏使大將軍未至,不敢受降。讓他們再等幾天吧。”
“標下謹遵將領。”眾人躬身答道。
夏使將廖永忠的決定迴稟明升,蜀夏君臣聞之也無可奈何,隻得等待。既然決心投降,便也不做他想。朝臣們也在悄悄地梳理自己的人際關係——親朋好友、師長同鄉。看看能不能提前和明廷搭上關係。
僅過了兩天,湯和率領的步騎便抵達重慶,駐兵朝天門外。在來的路上,湯和接到了廖永忠的報告——夏主明升有意投降,尊請大將軍主持受降儀式。湯和對此十分滿意,定於洪武四年六月二十,舉行儀式,並告知了蜀夏君臣。
當天,明升反綁雙手在後,口含玉璧,與其母彭氏及其右丞劉仁等奉一起到明軍營地獻表納款。
湯和接受玉璧,廖永忠則給明升鬆綁,並好言安撫——你能順應天命,舉國來歸,實乃明智之舉。我朝皇帝仁慈寬厚,必定不會虧待你。不過請告訴你的臣民,不要反抗,不要鬧事,這樣大家麵子上都好看。
受降的戲碼演罷,著令指揮萬德,送明升及蜀夏宗室重臣前往京師。
隨後湯和率部隊進城,嚴令將士不得侵掠,不得擾民,違者斬首。同時,為了盡快收服蜀地,消滅抵抗力量,專門派人撫諭戴壽、吳友仁等的家眷,令其子弟持書往成都、保寧等地招降。
雖然夏主明升投降了,蜀夏政權在法理上已然滅亡,但是各地還有夏臣不肯從命,其中以戴壽所在的成都以及吳友仁所在的保寧為重,大軍征伐仍不可免。
負責增援的朱亮祖等人也在不久後抵達重慶,眾軍仍以湯和為首,以重慶為根據地,出兵收服蜀中各地方,包括蕃寇、土司等。
北邊的傅友德,並沒有南下重慶與湯和會師,而是在追擊吳友仁之後,領兵西進,圍困成都。雖然,蜀夏以重慶為都,但成都的地位一點兒也不遜色,而且古之割據蜀地者,皆以成都為京師,可見其重要性,拿下成都必是大功一件。
退守成都的戴壽,心中雖然憂急京師的防衛,但是也無能為力,麵對傅友德的部隊,數次出擊都未能建功,隻得暫時龜縮城內。七月初,從重慶來的戴壽家人帶來了明升投降的消息,戴壽思想鬥爭了一番,最終放棄了抵抗的念頭,出城向傅友德投降。
相比於戴壽的坐困愁城,保寧的吳友仁就悠哉很多。重慶出發的明軍,雖然四處掃蕩,但就是不向保寧動手,似乎是把他給忘了。吳友仁心中十分不解,又不敢主動出擊,整日醉酒不醒,混過一天是一天,就等著明軍打上門來,再決一死戰。
這一次遲遲沒有對保寧動手,湯和是不打算強攻,先掃蕩周邊,逼吳友仁主動出降。結果,一直到了八月,依舊沒等到吳友仁的消息,卻等來了朱元璋的斥責:為將貴審機而重料敵。古雲:‘雖有智慧,不如乘勢。’今全蜀已下,惟吳友仁尚據保寧,偷旦夕之命,乘機而取之,此破竹之勢,無不克者。將軍徘徊不進,何也?吾付將軍以大任,而臨事往往逗撓如此,何以總軍政、寄國命乎?
江夏侯周德興受命出征保寧。雖說吳友仁一開始想著生死相搏,但是一個多月下來,每日醉生夢死,早就沒了鬥誌,手下的兵卒也屢有逃亡。待到明軍來攻,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便破城被俘,械送京師。
至此,蜀夏成規模的部隊被徹底消滅幹淨,但是肅清殘餘的工作一直持續到十月末才大體結束,蜀地全境納入明朝的版圖。
南京,春和宮,朱標在書房內看奏折抄本。自打成婚以來,日常的生活如故,但是夜晚不再難熬,有人一起說說話,時間久過得很快。
這間原本書房連帶臥房的寢殿,朱標隻有白天在,一旦看完抄本,第一時間就去太子妃寢殿,陪媳婦說話,講故事。
兵部轉奏——征西將軍湯和於六月二十受降明升,遣萬德送明升等人至京師。這是湯和派出的六百裏加急,先行向朝廷稟告,以便有所準備。
“四川也平定了,接下該輪到雲南了。不過還得等個十年,到時候大哥隨軍出征,此後就很少迴來了。哎!”朱標嘀咕著。
被他稱為大哥的人,正是朱元璋的養子沐英,後來受封西平侯,雲南沐王府的老祖宗,其子沐晟晉封黔國公,世襲罔替。沐家世代鎮守雲南,與大明同存,忠心始終如一,末代黔國公甚至追隨朱由榔進入緬甸。
放下抄本,朱標直奔太子妃寢宮而去。
“太子殿下。”朱標剛一進門,內裏侍奉太子妃的宮女紛紛跪地請安。
“殿下,今天怎麽來這麽早?”常秀看到朱標便問。之前朱標讓他稱唿其哥哥,但當著外人的麵,她實在叫不出口,堅持稱唿殿下。
朱標倒完全不在乎,一口一個秀兒叫得更美。“秀兒,快到晚膳時辰了。收拾一下,跟孤一起去坤寧宮蹭飯。”
“啊?去坤寧宮吃飯?”常秀有些驚訝。她入朱家的門兩個多月了,放在平常人家,和父母一起吃飯也是尋常。雖說皇帝皇後她早就認識,也熟悉,但是坐在一起吃飯,談笑,她還是放不開。
在這個帝王之家,常秀時刻謹守宮規禮法,她可做不到朱標那麽放得開。而且,這麽長時間以來,也就是一起吃過一次飯,她緊張到心都要跳出來了,恨不得時刻握著朱標的手才覺安心。
“今天有朝廷喜事,父皇肯定會去母後那裏慶祝,咱們去湊熱鬧正好。你快點兒準備。”朱標催促道。
常秀一邊喊來宮女梳洗準備,一邊埋怨:“哼!你倒是瀟灑。母後還好,臣妾每次見到父皇,心砰砰直跳,生怕失了禮數。”
“這話怎麽說的。咱們不是青梅竹馬嘛,父皇母後你小時候也沒少見,緊張什麽啊!再說,有我在,放心啦。”朱標安慰道。
眾將聞之,一片漠然。腦子冷靜下來的他們,很快明晰了其中的利害關係。
停頓片刻,廖永忠作出了最後的決定,“所以,本將決定,告知夏使大將軍未至,不敢受降。讓他們再等幾天吧。”
“標下謹遵將領。”眾人躬身答道。
夏使將廖永忠的決定迴稟明升,蜀夏君臣聞之也無可奈何,隻得等待。既然決心投降,便也不做他想。朝臣們也在悄悄地梳理自己的人際關係——親朋好友、師長同鄉。看看能不能提前和明廷搭上關係。
僅過了兩天,湯和率領的步騎便抵達重慶,駐兵朝天門外。在來的路上,湯和接到了廖永忠的報告——夏主明升有意投降,尊請大將軍主持受降儀式。湯和對此十分滿意,定於洪武四年六月二十,舉行儀式,並告知了蜀夏君臣。
當天,明升反綁雙手在後,口含玉璧,與其母彭氏及其右丞劉仁等奉一起到明軍營地獻表納款。
湯和接受玉璧,廖永忠則給明升鬆綁,並好言安撫——你能順應天命,舉國來歸,實乃明智之舉。我朝皇帝仁慈寬厚,必定不會虧待你。不過請告訴你的臣民,不要反抗,不要鬧事,這樣大家麵子上都好看。
受降的戲碼演罷,著令指揮萬德,送明升及蜀夏宗室重臣前往京師。
隨後湯和率部隊進城,嚴令將士不得侵掠,不得擾民,違者斬首。同時,為了盡快收服蜀地,消滅抵抗力量,專門派人撫諭戴壽、吳友仁等的家眷,令其子弟持書往成都、保寧等地招降。
雖然夏主明升投降了,蜀夏政權在法理上已然滅亡,但是各地還有夏臣不肯從命,其中以戴壽所在的成都以及吳友仁所在的保寧為重,大軍征伐仍不可免。
負責增援的朱亮祖等人也在不久後抵達重慶,眾軍仍以湯和為首,以重慶為根據地,出兵收服蜀中各地方,包括蕃寇、土司等。
北邊的傅友德,並沒有南下重慶與湯和會師,而是在追擊吳友仁之後,領兵西進,圍困成都。雖然,蜀夏以重慶為都,但成都的地位一點兒也不遜色,而且古之割據蜀地者,皆以成都為京師,可見其重要性,拿下成都必是大功一件。
退守成都的戴壽,心中雖然憂急京師的防衛,但是也無能為力,麵對傅友德的部隊,數次出擊都未能建功,隻得暫時龜縮城內。七月初,從重慶來的戴壽家人帶來了明升投降的消息,戴壽思想鬥爭了一番,最終放棄了抵抗的念頭,出城向傅友德投降。
相比於戴壽的坐困愁城,保寧的吳友仁就悠哉很多。重慶出發的明軍,雖然四處掃蕩,但就是不向保寧動手,似乎是把他給忘了。吳友仁心中十分不解,又不敢主動出擊,整日醉酒不醒,混過一天是一天,就等著明軍打上門來,再決一死戰。
這一次遲遲沒有對保寧動手,湯和是不打算強攻,先掃蕩周邊,逼吳友仁主動出降。結果,一直到了八月,依舊沒等到吳友仁的消息,卻等來了朱元璋的斥責:為將貴審機而重料敵。古雲:‘雖有智慧,不如乘勢。’今全蜀已下,惟吳友仁尚據保寧,偷旦夕之命,乘機而取之,此破竹之勢,無不克者。將軍徘徊不進,何也?吾付將軍以大任,而臨事往往逗撓如此,何以總軍政、寄國命乎?
江夏侯周德興受命出征保寧。雖說吳友仁一開始想著生死相搏,但是一個多月下來,每日醉生夢死,早就沒了鬥誌,手下的兵卒也屢有逃亡。待到明軍來攻,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便破城被俘,械送京師。
至此,蜀夏成規模的部隊被徹底消滅幹淨,但是肅清殘餘的工作一直持續到十月末才大體結束,蜀地全境納入明朝的版圖。
南京,春和宮,朱標在書房內看奏折抄本。自打成婚以來,日常的生活如故,但是夜晚不再難熬,有人一起說說話,時間久過得很快。
這間原本書房連帶臥房的寢殿,朱標隻有白天在,一旦看完抄本,第一時間就去太子妃寢殿,陪媳婦說話,講故事。
兵部轉奏——征西將軍湯和於六月二十受降明升,遣萬德送明升等人至京師。這是湯和派出的六百裏加急,先行向朝廷稟告,以便有所準備。
“四川也平定了,接下該輪到雲南了。不過還得等個十年,到時候大哥隨軍出征,此後就很少迴來了。哎!”朱標嘀咕著。
被他稱為大哥的人,正是朱元璋的養子沐英,後來受封西平侯,雲南沐王府的老祖宗,其子沐晟晉封黔國公,世襲罔替。沐家世代鎮守雲南,與大明同存,忠心始終如一,末代黔國公甚至追隨朱由榔進入緬甸。
放下抄本,朱標直奔太子妃寢宮而去。
“太子殿下。”朱標剛一進門,內裏侍奉太子妃的宮女紛紛跪地請安。
“殿下,今天怎麽來這麽早?”常秀看到朱標便問。之前朱標讓他稱唿其哥哥,但當著外人的麵,她實在叫不出口,堅持稱唿殿下。
朱標倒完全不在乎,一口一個秀兒叫得更美。“秀兒,快到晚膳時辰了。收拾一下,跟孤一起去坤寧宮蹭飯。”
“啊?去坤寧宮吃飯?”常秀有些驚訝。她入朱家的門兩個多月了,放在平常人家,和父母一起吃飯也是尋常。雖說皇帝皇後她早就認識,也熟悉,但是坐在一起吃飯,談笑,她還是放不開。
在這個帝王之家,常秀時刻謹守宮規禮法,她可做不到朱標那麽放得開。而且,這麽長時間以來,也就是一起吃過一次飯,她緊張到心都要跳出來了,恨不得時刻握著朱標的手才覺安心。
“今天有朝廷喜事,父皇肯定會去母後那裏慶祝,咱們去湊熱鬧正好。你快點兒準備。”朱標催促道。
常秀一邊喊來宮女梳洗準備,一邊埋怨:“哼!你倒是瀟灑。母後還好,臣妾每次見到父皇,心砰砰直跳,生怕失了禮數。”
“這話怎麽說的。咱們不是青梅竹馬嘛,父皇母後你小時候也沒少見,緊張什麽啊!再說,有我在,放心啦。”朱標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