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被朱元璋的問話嚇了一跳,趕緊跪下請罪道:“兒臣不敢。兒子與眾位弟弟,手足之情,怎會相疑。平日裏父皇諄諄教導,要我們兄弟和睦,共同扶保大明江山,而諸位弟弟成年之後也定然會明白父皇的一片苦心。”


    “那你剛才的話,其意何在?”朱元璋繼續問。


    “迴父皇,兒臣剛才所說,是以史為鑒,從國家社稷長治久安的角度出發,沒有任何私人感情。其實,兒子對眾位弟弟的期許不在父皇之下。但是,諸王分封在外,無旨意不得入京,父子、兄弟之間從此聚少離多,如此兩三代之後,其血緣關係雖近,但親情疏遠。若是有朝一日,幼君繼位,屢有昏招,或是天子近臣為了邀功,獻計削藩,怕是被利益誘惑的藩王便會打著‘奉天靖難’的旗號,公然反叛了。到那時,天下亂起,黎民遭殃,是兒臣所不願見到的,所以才有此一說。請父皇明鑒。”說到這裏,朱標在地上重重地磕了一個頭。


    這一磕,把朱元璋搞得措手不及,連忙說:“老大,你這是幹什麽啊,快起來。就算有不肖子孫叛逆,其他藩王也會勤王護駕的。”


    朱標抬起頭,迴道:“父皇,兒臣以為會派兵勤王的是少數,多數都會選擇沉默,個別的也許會附逆。兒臣妄言,請父皇責罰。”說著話,朱標又重重地磕了一個頭。


    “老大,你給咱站起來。你倒是說說看,這是為啥?”朱元璋被朱標一個個地磕頭,搞得有些莫名其妙。而且朱標所言很不合他的心意,反而是他最擔心的,也是千方百計想要避免的。


    “兒臣不敢。既然父皇詢問,兒臣必實話實說,但這些話可能會惹父皇生氣。”


    “有話你就說吧,咱聽著。”


    “是,父皇。兒臣之所以說勤王的是少數,那是因為若是天子無道,引得諸王爭權,那必然是有實力的都去搶皇位,沒有實力的安分守己,省得被勝利者秋後算賬,沒人會去幫助朝廷一方,除非是天子的絕對親信或者說朝廷實權的把持者。若是朝廷削藩,引得藩王以‘清君側’之名反叛,那就更不會有人幫助朝廷了,除非天子答應不削他的藩,這顯然與削藩的初衷相背離。這個時候,助紂為虐的也不多,因為擔心勝算不大。大多數人還是冷眼旁觀,以求自保。這是因為,無論勝利者是誰,削藩的事情都會繼續下去。朝廷贏了,必然繼續推行,而叛逆者贏了,也會防止他人效仿。兩不相幫,即便削藩,也不至於丟了性命。”朱標望了一眼朱元璋,隻見其一臉落寞,便伏在地上,不再言語。


    朱元璋沉默了半晌,期間數次想要開口,可話到嘴邊又咽了迴去。“照你這麽說,分封諸王的事情,是弊大於利嘍。”朱元璋最終還是小聲地問道。


    朱標不忍如此打擊便宜老爹,讓他對封建諸王完全失去信心,於是說:“迴父皇,兒臣以為現在分封諸王,以分諸將之權,有利於朝廷,而後逐步收迴藩王的權力,也是有利於朝廷。形勢變化了,政策自然要變化。兒臣絕對讚成父皇的分封之策,以父皇的英明睿智,定會有萬全之法。”


    朱元璋聞言,點了點頭。“少拍馬屁。這些話僅限於你我父子二人之間,斷不能對他人言及。你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咱會認真考慮的。你起來吧,今天就說到這兒,你且迴去吧。”


    朱標見到朱元璋情緒低落,本也打算就此罷手,減爵降俸的事情,等以後有機會再說,但是又怕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兒了,下次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於是,他一咬牙一跺腳,做好了真被責罰的準備,小聲地說:“迴稟父皇,關於分封之事,兒臣剛才隻說了其一,還有一點,尚未言明。”


    朱元璋見朱標這麽沒有眼力見,居然還意見,真想揍他一頓,但是他又舍不得。朱標作為老大,在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就被立為世子,稱帝之後被立為太子,是傾盡全部心力培養的接班人,朱元璋一直非常疼愛,上次罰他禁足也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此時,朱標對他的決定有不同意見,而且所說並不是隨便妄言,還有幾分道理,即便心裏不舒服,朱元璋也壓下了來,強忍著耐心說道:“標兒啊,你先站起來吧,喝口茶再說。”


    “謝父皇。”朱標站起身來,敲了敲有些酸疼的腿。朱元璋看在眼裏,心裏有些不忍,便讓人拿了把椅子過來,讓朱標坐下。朱標堅辭不坐,連稱不敢,朱元璋也不再勉強。


    “迴父皇,兒臣想說的第二點,是關於爵位和俸祿的問題。父皇分封諸位弟弟為王,為朝廷世代鎮守地方,親王之位由嫡長子承襲,其餘諸子則降等襲爵,可謂世襲罔替。而且,後嗣之君,均效仿之,帝之子皆封王。那麽,累代之後,我大明天下光是親王就要有百八十位,甚至更多,郡王之類的就更不用說了,咱們朱家宗室子孫怕是也得有幾十萬人。”


    “這是生息繁衍的必然,是我朱家子孫興旺的明證。這有什麽問題嗎?”朱元璋不解地問。


    “父皇所言甚是。我朱家繁榮昌盛不假,但是要供養如此之多的宗室子孫,朝廷要拿出多少糧食?以親王為例,其年俸少說也得幾萬石吧。雖然現在看著不多,但是累代之後,就要有數百萬石之巨。兒臣擔心到那時,恐怕朝廷一年的收入還不夠支付諸位親王的俸祿,更不用說其他了。這些朱家子孫豈不是成了朝廷的負擔。


    “標兒所言有理。如此看來,宗室俸祿不宜太多,夠用也就行了。咱是從苦日子過來的,知道生活的艱苦,雖然現在成了皇帝,咱的子孫生下來就錦衣玉食,但也不能太過養尊處優,天天泡在蜜罐裏。嗯嗯,這一點還得好好斟酌。不過,這隻是俸祿問題,那爵位又怎麽說?”朱元璋點頭認可了朱標的意見。


    朱標答道:“迴父皇,若是在減俸的基礎上,再減少高等爵位的人數,那麽朝廷的負擔就更小了。兒臣的建議是,分封諸王隻及一世,其子降等襲爵。若是有大功於朝,可特旨世襲罔替,不過要慎之又慎才行,不可濫賞過度。這樣的話,就可以大大減少親王、郡王等高等爵位的數量。另外,沒了親王、郡王的爵位,其手中的權力自然要收歸朝廷。但是若是降等到比較低階的爵位,則可以自謀生路,士農工商皆可,自食其力養活自己,也可減少朝廷的負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一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一叁並收藏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