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是太苛刻了?我朱家子孫好歹也是皇室血脈,怎麽能夠淪為普通百姓呢!”朱元璋這時候又忘記了自己的苦出身,階級思想占了上風。


    “迴父皇,朱家子孫既是皇家血脈,就要想著為國出力。為官、為農、為兵、為商,自力更生,減少朝廷的負擔,都是一種貢獻。若是功勞夠大,爵位還可以再封嘛。相應地,若是為非作歹,有違朝廷法度,降等奪爵也是應有的懲罰。”朱標趁熱打鐵,決不能讓朱元璋在此事上退縮。


    “說的也是。這樣有賞有罰,宗室子孫也會更加潔身自好,奮發圖強。”朱元璋覺得朱標的建議聽上去不錯,心情略有好轉。


    “父皇英明,正是如此。兒臣對於分封一事,就此兩點。兒子愚鈍,若有悖逆之言,還請父皇責罰。”朱標說完了自己的想法,見朱元璋沒有特別反對,心中大定,不過表麵上還是要謙卑,姿態要做足。


    “好了。看得出來,你所言皆出於公心,咱會考慮的。”朱元璋讚賞地說道。


    “謝父皇。不過,兒子有一句私心的話想說,請父皇允準。”


    “哦?什麽話?”


    “兒臣懇請父皇,千萬不要讓眾位弟弟、朝廷內外知悉兒臣今日所言。望父皇成全。”朱標說著就跪了下來。


    朱元璋聞言,想了一下,笑著說:“你是怕傳出去,別人說你身為長兄,不夠厚道,是吧。臭小子,光考慮你自己,那你老子我呢?放心吧,此番對話絕不會傳出去一個字。”


    “謝父皇。兒臣思慮不周,請父皇恕罪。”朱標趕緊順杆兒爬,認個錯兒。


    “算了,算了。你迴去吧。”剛要打發朱標離開,朱元璋又想起一事,“對了,過幾日廖永忠、朱亮祖等從廣西凱旋,你親率百官到龍灣迎接一下。稍後咱會讓禮部安排此事。”


    “兒臣遵命。父皇,那徐叔叔他們北征的軍隊什麽時候迴來啊?”朱標隨口問了一句。他知道此時的明軍兵強馬壯,無往而不利,敗績不多,無需擔心,隻是隨便問問以示關切之意。


    “咱已經讓金吾衛千戶秦毅去傳旨了,命你徐叔叔和湯伯速歸,和南征的將領一同論功行賞。估計十一月到京吧。”朱元璋以實相告,他對朱標幾乎是毫不隱瞞。


    “徐叔叔和湯伯都迴來啦,也就是說父皇留下馮宗異馮叔叔總攬軍務。兒子說的可對?”朱標心裏思索起來,總覺得這裏麵有什麽曆史事件是他忽略了的。


    “是啊,論帶兵打仗,馮宗異僅次於你徐叔叔,論官職,他是右將軍,自然是讓他節製兵馬最合適。”朱元璋說道。


    朱標思索了半天,突然想起來了這件被忽略的事——馮宗異私自帶兵迴京。這件事直接導致關陝一帶防守兵力空虛,擴廓帖木兒趁機襲擾地方。而且,馮宗異是十一月從平涼帶兵返迴,大冷的天,不少兵卒凍傷凍死。為此,朱元璋還斥責了他一番,減了他的賞賜。


    “父皇,兒臣以為此時把馮叔叔留在西北節製軍務,不甚妥當。”


    “怎麽不妥?你少經戰陣,不知兵事,怎敢亂言。”朱元璋沒好氣地說。


    “迴父皇,兒臣不是亂說。兒臣對馮叔叔的軍事才能絲毫不懷疑,由他節製軍務實為首選 ,不過聽李先生說,其為人好大喜功,恃才傲物。他既知父皇詔徐叔叔等迴京是為了封賞,甚至身為偏將軍的湯伯都在班師之列,他肯定心裏不服氣,保不齊就會不顧大局,私自率大軍迴京。到時候,即便是父皇責罰,他也會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推脫,而且他認為憑借赫赫戰功以及和父皇的親密關係,定然也不會被重責,所以有恃無恐。”


    “更重要的是,馮叔叔一旦率軍迴京,西北守軍兵力不足,擴廓帖木兒一定不會袖手旁觀,定然再度出兵,那麽距離最近的蘭州一帶,必定又是一番慘象。若是守將不慎丟城失地,此番數萬將士浴血奮戰才取得的勝利就會大打折扣。還請父皇三思。”朱標故意把後果說得嚴重了一些。從史實來看,明軍在蘭州頂住了擴廓十萬大軍的猛烈攻勢,保住了蘭州城。但是擴廓一怒之下,率軍在周邊的廣大地區劫掠,明軍由於人數有限,不敢野戰,隻能蝸居城內,最終還是普通老百姓遭殃。


    朱元璋謔地站起身來,在殿中踱步,喃喃地說:“咱已給了明旨,令其總攬軍務,謹守地方,提防擴廓,他應該不會.......”朱元璋沒有說完,他猛然意識到以馮宗異的性格,朱標所說的事情不是沒有可能發生。


    “標兒以為該當如何?”然而,朱元璋並沒有著急下旨,轉頭問了朱標的意見。


    “兒臣愚見,若父皇再度下旨,強令馮叔叔留守慶陽,他也會遵從,但心中還是不甘。兒子的意思,不如索性讓馮叔叔隻領親軍速速趕迴京師,賞其功,慰其勞。但是大軍仍要留在慶陽,選一穩妥之人負責即可。如此一來,擴廓就不敢輕舉妄動了,即便襲擾也不敢久留不歸,這樣百姓也能少受些苦。”朱標說出了自己的建議。


    “以馮宗異的為人,不讓他迴來確實不太合適。那就照你說的辦,正好都督僉事吳禎在慶陽,本來讓他協助馮宗異署理軍務,現在就由他頂替馮宗異吧。”朱元璋讚同了朱標的意見,一轉念就做出了決定。


    “父皇聖明。士卒免受頂著嚴寒來迴奔波之苦,邊鎮的百姓少受韃子的騷擾,全賴父皇英明睿智。”見自己的建議被采納,朱標心中大喜,一記馬屁趕緊送上。


    “好了,廢話少說吧。標兒啊,你自從那日昏厥醒來後,真是讓咱刮目相看,仿若換了一個人似的,心智成熟了很多,能夠多看、多思、多想,這很好。你記住,為君者,當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你能夠時時、處處為朝廷著想、為百姓著想,算是沒有枉費咱的一番苦心,以後大明的江山交給你,咱也就放心了。”今日一番談話,朱元璋感慨良多,他發現眼前的太子長大了,看問題比較全麵,想法也日臻成熟,心中甚慰。


    “兒臣謹記父皇教誨。兒子告退。”朱標躬身施禮,退出奉天殿。


    今日朱家父子在奉天殿的一番對話,改變了北征大軍中數千普通士卒的命運,改變了蘭州守軍、蘭州附近百姓的命運,也改變了大明王朝之後幾百年的國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一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一叁並收藏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