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太子殿下,工部主事沈奇、兵部主事李賢求見。”秦順稟奏。朱標整了整衣襟,端坐在書案之後,示意讓他們進來。沈李二人並排而入,叩首見禮。


    “臣,工部主事沈奇,兵部主事李賢,參見太子殿下。”


    “免禮。二位大人請坐。順子,上茶。”


    “謝太子殿下。”兩位主事欠身坐在旁邊的椅子上。隨後,沈奇起身施禮說:“臣等奉陛下旨意協助殿下火器改革一事。但請殿下吩咐。”


    “沈大人坐下說話。孤蒙陛下信任,交辦此事,不敢輕視。然而,改革之事,牽扯甚廣,非一日之功。孤對目前軍中火器的情況,不甚了解。恰逢今日二位大人在此,孤有事相詢,還望不吝賜教。”


    “臣惶恐。願為殿下分憂。”沈李二人齊聲道。


    “那麽請問李大人,現軍中火器有多少?”朱標喝了口茶,問道。


    李賢聞言立馬站起身來,“迴太子殿下,以軍中百戶為例,10人持火器,20人執刀牌,30人持弓箭,40人持長槍。我大明軍士百萬,其中火器裝備不下10萬之數。”


    聽到這個數字,朱標嚇了一跳,沒想到有如此多的火器,這要是都換成燧發槍,簡直無敵,人擋殺人,佛擋殺佛啊!不過,要裝備並維持這麽龐大的熱兵器軍隊,不知要耗費多少銀兩,光是槍支的費用怕是不下千萬之巨。“如此龐大的軍卒數量,都配有哪些火器?挑重要的,給孤說一說。”朱標繼續問。


    “迴太子殿下,目前軍中火器有手銃、大小將軍筒、火槍、火箭、神機箭以及火蒺藜等。其中,手銃為單人使用,裝備最多。我軍使用的手銃由發射彈丸的前膛、填充火藥的藥室以及尾銎這三部分組成,尾銎是供士兵們在作戰時插入長木柄的,這樣抓緊木柄就可以將手銃舉起來射擊了。作戰時左手持銃,右手點燃藥室外的引信,彈丸會迅速射出,殺傷敵軍。


    大小將軍筒也稱為大小將軍炮,是一種威力巨大的火器,大將軍筒長度約三尺,口闊約7寸,重約70斤;小將軍筒長度約1尺5寸,口闊2寸,重約40斤。火槍就是在普通長槍的槍頭一側綁上火藥筒,點燃引信後,筒子噴出火焰,可飛出數丈之遠。在普通箭簇的側邊綁上火藥筒,則稱之為火箭。而神機箭則是在一個大竹筒中放入多枚火箭,一同發射,可達百步之遙。火蒺藜是將火藥裝入一圓形器物內,留一個火門放置引信,點燃後即可爆炸。”李賢講完,垂首而立。


    朱標聽了這般講述,對明初火器的實際情況也有所了解,與他所想差不多。火槍、火箭什麽的,聽著挺唬人的,其實就是利用火藥的推力帶動冷兵器傷人,原理甚為簡單。“好,孤聽明白了,李大人請坐。”朱標轉而對工部主事沈奇說:“那麽,沈大人,這些火器如何製造的,你可清楚?”


    沈奇起身施禮,侃侃而談,一副有備而來的樣子,很顯然他是提前做了功課的,對自己負責的事務非常熟悉。“迴稟太子殿下,工部軍器局所製造的火器,有木製、銅製以及鐵製三種。方才李大人提到的大小將軍筒,既有銅製的也有鐵製的,鐵製的重量輕些,所耗銀兩更少一些,而手銃則是三種都有。其中木製或者竹製手銃,取材方便,製作過程簡單,可以大批量地製造,並且沒有炸膛傷及士卒的危險,但其並不耐用,即便銃筒之外有鐵箍,仍然無法使用5次以上。”


    “木製、竹製的銃管縱然方便,能解一時之難,然絕非長久之法。”朱標搖了搖頭,他斷然不會在這種木頭東西上浪費時間和金錢,抗日神劇中的竹筒迫擊炮那是瞎掰,“那銅製、鐵製的銃管、炮管又是如何製造的呢?”


    “太子殿下所言極是。軍器局的銃管、炮管製作之法主要有椎擊法、打造法以及鑄造法三種。椎擊法就是用堅硬的精鋼鑽頭在銅、鐵管上鑽出銃口。這種方法速度慢,耗時長,一般每天隻能鑽一寸左右,而且不能保證銃口毫無偏差。


    打造法通常用於製造火銃和一些小型火炮。先將生鐵煉成熟鐵,製成鐵板,然後將數塊彎曲的小鐵板均勻地疊合在一起,卷成圓筒形,再用鉚釘把它們接合在一起,最後經過銑光銃膛以及安裝火門等工序即可完成。這類熟鐵炮比生鐵跑要輕一些。而對於大型火炮通常采用鑄造法。通常是先製作鑄造的模具,然後倒入銅、鐵水,冷卻去除模具即可。不過現有的很多火炮都是先鑄造幾段短炮身,然後再把它們連接起來。”


    朱標聽完沈奇所說,並沒有急於拋出自己的想法,嚇他們一跳,享受一番頂禮膜拜,而是想一步一步地引導,啟發他們的思維。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於是繼續追問道:“如此製造出來的火器可有什麽缺點?特別是火銃、火炮這類擊發彈丸的火器。李大人,想必你更清楚一些吧。”


    要說如今火器的弊端,李賢自然是清楚的,但是當場明說,似乎是打了沈奇的臉麵。不過,轉念一想,這些事也不是什麽隱秘,沒必要避諱。“殿下,軍器局製造的手銃、火炮等在使用中偶有炸膛,特別是火藥用量大的火炮,更是事故頻發,士卒死傷不少。”


    “哦。還有嗎?就手銃而言,其射程、威力,與弓弩比如何?”朱標沒有發表意見,隻是繼續問。


    李賢見朱標對火器炸膛似乎並不意外,以為是太子事前有過了解,當下不敢多作隱瞞,接著說:“迴稟殿下。現軍中所用的手銃,其威力自然是遠非弓箭可比,但射程方麵則不如弓箭。一般士卒射箭要達到120步(1步約為5尺,明朝1尺約31.1厘米),而手銃的射程通常不足百步,超過則無威力可言。不僅如此,手銃也不如弓箭射得準。”


    一旁的沈奇聽得心驚肉跳,冷汗直流。雖然李賢說的這些問題,但凡平時接觸火器的人都略知一二。當著太子的麵,他還是覺得李賢說的每一點不足都像是鞭子一般抽在自己的心頭。他擔心太子盛怒之下,自己沒好果子吃。雖然太子現在沒權利罷他的官、殺他的頭,但是太子他爹可以啊。朝裏朝外誰不知道,陛下對太子一向關愛有加,寄予厚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一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一叁並收藏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