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澤還不知道趙佶已經給他加了擔子,還在思考如何安置這一萬戶流民。最重要的就是糧食的自給自足,新開墾的土地肥力不高,開始都會產量低,,宗澤參考齊民要術中關於輪作的概念:穀田必須歲易、\"麻欲得良田,凡穀田,綠豆、小豆底為上,麻、黍、故麻次之,蕪菁、大豆為下。


    而且這些北方來的流民,主食以麥豆為主,適應水稻還需要時間,雖然宗澤不知道豆科有根瘤菌可以固氮,但是我們種田的天賦告訴我們,豆類和米麥輪作,可以大幅度提高米麥的產量,大豆還可以提供寶貴的蛋白質,也是戰馬等牲畜的主糧,宗澤決定實施豆麥輪作,收集大豆等豆科作物種子,一半種植豆類,一半麥稻輪作,盡可能快速提高產量。


    把土地從生田變成熟田並不容易,還需要大量的材料,也需要很多時間、人力,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解決。聽當地的老農說,荊湖北路除了有時有水災外,幾乎沒有其他的天災,比起黃河肆虐的河北、京東要好出不少。眼下最重要的丈量土地,給這些流民分好土地,發給文書,他們吃下這顆定心丸,才能驅使幹活,畢竟有恆產者有恆心!


    把土地分好之後,就是修建房屋和開墾土地了,這兩樣都是極其耗費勞動力的宗澤準備集中流民裏的勞動力,統一調配,再從徐州利國監采購鐵料,從流民中選擇有手藝的人打造各種農具,還要燒製石灰等建材,林林總總,事情非常繁雜。


    宗澤再次向朝廷上書,請求派遣官吏協助,雖然身為一路提點刑獄,可是宗澤本身資曆不深,也沒有什麽可靠的人脈,再加上都知道他這個地方是個苦差事,別說官員,就是正經經製吏也不好找,還是從地方州縣衙門借調的人手,宗澤急需各種官吏來管理指揮這些流民幹活。‘


    宗澤最擔心的就是五溪蠻滋擾流民,雖然之前哲宗朝時,在章惇的大力支持下,宋廷對五溪蠻展開清剿,設安化縣,隸屬邵州。又改誠州為靖州,隸屬辰州。這樣,南、北江諸蠻都被平服,五溪蠻基本退入了湘西的大山之中,不敢輕易下山挑釁宋軍,但是零星的滋擾時有發生。


    但是要是讓宗澤說從流民中選拔精壯,編練鄉兵或者廂軍,沒有朝廷的指令,他宗澤是萬萬不敢的。隻有先從州縣抽調衙役和鄉兵,再在流民中選擇青壯和有武藝的,組建弓箭社,保障基本的安全。


    同時,根據募役法,在三司和都水監的指揮下,宋廷在河北、京東、京畿等路招募流民,準備疏浚各條運河,朝廷派出的使者也來到東南,招募東南地區的失地農民到荊湖北路開荒。


    垂拱殿裏,呂惠卿正在向趙佶匯報招募民夫的情況,老實說,情況不能叫差,那真的是很差,招募的民夫不足預計的五分之一,要是照這些人力,恐怕要到猴年馬月才能疏浚運河。趙佶都有種改迴差役法的衝動,雖然差役法有種種弊端,但是起碼能保證找到人,現在可好,人都找不到了。


    究其原因,呂惠卿就是不說,趙佶也知道,老百姓根本不信任北宋朝廷,新黨和舊黨的黨爭,導致政策的經常變化,百姓們本來因為募役法交了免役錢,結果沒過多久,又改為差役法,不僅出錢,還得繼續服役,還有征募的民夫,本來是募役而來,官府不但要給糧食,還要結算工錢,結果地方小吏盤剝,把他們還是當差役的民夫一樣壓榨,克扣糧餉,甚至不給工錢,導致百姓根本不相信官府。


    趙佶問道:計相可有方略?


    呂惠卿說道:而今之計,第一是先將招募來的民夫投入工程,朝廷按規定供給糧食,發給工錢,隻要百姓看到朝廷兌現承諾,必然願意參與公役。第二是暫且再抽調部分廂軍參與治河,補充勞力缺口。第三是調來刺配的罪囚,從事治河。第四就是···


    呂惠卿頓了一下說道:派遣地方駐泊禁軍和廂軍,清剿各處流民窩點,將這些流民找出來,該送去荊湖北路的送去荊湖北路,該送去治河的送去治河。


    趙佶吃了一驚,不過是些許流民,何至於動用禁軍啊!趙佶說道:這些流民聚集,不過是為求活路,州縣派遣官吏,大不了派遣衙役曉以利害,要他們下來即可,何至於動用禁軍啊!


    趙佶說道:吾嚐讀史,漢大夫鮑宣曾言民有七亡七死七亡:陰陽不和,水旱為災,一亡也;縣官重責更賦租稅,二亡也;貪吏並公,受取不已,三亡也;豪強大姓,蠶食亡厭,四亡也;苛吏徭役,失農桑時,五亡也;部落鼓鳴,男女遮列,六亡也;盜賊劫略,取民財物,七亡也。七亡尚可,又有七死:酷吏毆殺,一死也;治獄深刻,二死也;冤陷亡辜,三死也;盜賊橫發,四死也;怨仇相殘,五死也;歲惡饑餓,六死也;時氣疾疫,七死也,而今流民遍地,盜匪橫行,豈非是吾之過,始得良民流落,成為盜匪,吾有何麵目以見藝祖及諸先帝啊!


    趙佶當然知道此時的流民問題已經極其嚴重了,其實在神宗朝就非常嚴峻,當時鄭俠還曾上過流民圖,直接導致王安石罷相,流民潮接踵而來的就是盜匪橫行,這些流民也要生活生計的啊,既沒有土地,又沒有生活來源,隻能聚在一起淪為盜匪了。尤其在山東、河北,這種情況最嚴重。


    呂惠卿說道:流民固然可憐,但是盜匪不能縱容,他們既然漠視法度,剪徑為匪,就要痛加剿滅,防止傷害良民,而且他們往往嘯聚山野,尋常人根本找不到他們,隻能出動大軍尋找,把他們從深山中找出來,隻是被裹挾的送往荊湖北路屯墾開荒,其中觸犯刑統的送往河工服勞役。


    說實話,呂惠卿說的不無道理,這些流民現在確實成為一個禍害,他們聚集在山野,對抗官府,搶劫路過的商人百姓,州縣的鄉兵、廂軍、保甲根本沒辦法,而且其中青壯不過一半左右,他們有的還拖家攜口的,要是去剿滅他們,官府還得養活他們,所以大部分的地方官員對這些聚集的流民都是采取視而不見的態度,除非他們鬧得太過分了,就會請求經略安撫使司或者朝廷出動禁軍來剿滅他們。


    但要趙佶這麽做,還是有些於心不忍,趙佶說道:計相容吾思量一下。其他三條先做起來。呂惠卿隻得拱手離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宣和軼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宣和軼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