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本想召見章惇商量此事,但是又轉念一想,章惇號稱鐵腕宰相,手段更為酷烈,而且事關新法實施,章惇肯定不會手軟的。趙佶覺得和他商議還不如直接和呂惠卿商量呢。


    趙佶決定召韓忠彥、蘇轍商量此事。


    韓忠彥、蘇轍到來後,趙佶向他們說明情況,也說了呂惠卿的建議,詢問他們二位的看法。


    蘇轍毫不客氣的說道:呂惠卿非君子也!朝廷行募役法,正是因為以前的差役法困頓百姓,導致民生凋敝,州縣小吏借此盤剝小民,無數百姓因衙前、差役破產,要是朝廷如此做,募役法與差役法又有何區別呢?朝廷若如此做,失信於天下也!


    趙佶問道:那以蘇卿看,而今朝廷治河無人,而河北、京東流民如此之多,當何以解決?


    韓忠彥說道:官家,朝廷募役不足,不是動用禁軍抓捕流民的理由,若如此做,天下人如何看待朝廷?如何看待官家?呂計相既已提出了其他三條方案,不若先按這三條方案執行,反正治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耽擱一些時間問題不大。至於流民,臣想一是曉諭州縣官吏,多向治下百姓宣傳,朝廷招募流民,無論是開荒、還是公役,都會發給錢糧,絕不會失信於他們,還有招募來的流民,一定要妥善安置,隻要百姓們看到朝廷的誠意,天長日久,總會出來的。朝廷還要派出大臣,善加招撫,如此必能奏效。


    趙佶聽了之後說道:如此蘇卿,先派出禦史,巡察河工,發現有克扣錢糧之事,立即拘送烏台,此次禦史台可先斬後奏,政事堂也要曉諭治河群臣,敢有貪墨者,吾必追奪出身以來文字,刺配沙門島!至於選派大臣去河北、京東招撫流民,二卿可有人選推薦?


    趙佶也想過問問章惇、曾布等人,但是新黨的人品實在是不好說,而且趙佶也發現,新黨諸臣固然有才幹,能辦事,但是大多過於操切,有些不擇手段,趙佶有理由相信,若是從新黨裏選拔一名官員去幹這事,肯定快刀斬亂麻的把流民都弄來修河或者屯田去,但是至於他們是被招募來的還是被禁軍抓來的,那就不得而知了,雖然立竿見影,但是後患無窮,在這些百姓心裏種下了一顆不信任朝廷的種子,到時候朝廷又怎麽招募士卒呢?搞得不好會直接激起民變,搞出大亂子,這才是得不償失。想來想去,趙佶覺得還是選擇一個操守好,性格溫和的臣子,哪怕慢些,也要穩妥才是。


    蘇轍說道:臣薦一人,必能擔當此事,原光州司法參軍、安上門監鄭俠。


    說道這個人,連韓忠彥都是一愣,片刻之後才說道:蘇台長所薦,極為妥當,除鄭俠外,舉朝之士,還有比鄭俠更適合此任的嗎?


    趙佶思索了一下鄭俠是誰,突然想起來了,就是當年冒死給神宗皇帝上流民圖,直接導致王安石第一次罷相的那個小官。說起來,鄭俠還算是王安石一手栽培起來的,治平二年,鄭俠到父親任所,讀書於清涼寺。是時王安石為江寧知府,素聞其才華出眾,對他十分重視。不但邀請他相見,給予嘉勉慰藉,勉勵他成為良材國士,還派學生楊驥到清涼寺陪伴鄭俠讀書。對於鄭俠來說,王安石算是如師如父一般的人物,鄭俠的此舉,無異於背叛,新黨自然是不會放過他,舊黨也不敢接納他。


    從上流民圖開始,鄭俠就開始了他的悲劇人生,禦史台,\"治其擅發馬遞罪\"。呂惠卿、鄧綰對皇帝說:\"陛下數年以來,忘寐與食,成此美政,天下方被其賜,一旦用狂夫之言,罷廢殆盡,豈不惜哉?新法繼續推行,然後呂惠卿就開始報複鄭俠,給他定了個謗訕\"之罪,編管汀州。鄭俠行至太康,呂惠卿又羅織罪名,將其追迴,呂惠卿議致之死罪,神宗皇帝說:\"鄭俠所說並非為了自己,他這樣做既忠誠又可嘉,哪能深究?\"於是將鄭俠流放到英州。


    好不容易等到神宗駕崩,高太後垂簾聽政,在蘇軾、蘇轍兄弟的推薦下,鄭俠起複,但是僅僅擔任泉州教授,但是好日子沒過多久,哲宗親政,章惇為相,這哥們對好友蘇軾都是貶到瓊州,還別說鄭俠這種人了,直接迴到老地方英州編管起來,形同監禁。直到去歲向太後垂簾,才把這兄弟解除編管,給了個閑職。


    趙佶問道:鄭俠編管多年,會不會對朝廷心懷不滿,拒不受詔?趙佶知道,大宋的這些文人,一向是有性格的,不鳥皇帝的多得是,尤其是鄭俠這種,飽受打擊又是一身傲骨的,要是來個拒不受詔,尷尬就是趙佶了。


    蘇轍連忙說道:官家,臣擔保鄭俠不是這等人,鄭俠心懷天下,愛護百姓,在英州之時,與家兄相交莫逆。家兄曾言:鄭俠耿介絕俗,名高天下,情係生民,以民為本,關心弱體群體利益,為小民奔走唿號,不誘於利祿,不動於私情,雖屢遭打擊,而矢誌不移。雖官卑職小,而能以儉素清廉自持,自言無功於國,無德於民,若華衣美食,與盜無異。此等操守,天下少有!


    韓忠彥也說道:官家,臣也以為鄭俠非是此等人,鄭俠於編管期間,曾作詩言道:大海有時竭,此心瀝不幹。厚地有時坼,此心無裂文。持此以相照,百煉青銅昏。用此以相惠,貝璧黃金盤。此等心智,這等操守,豈是區區編管所能改變的?


    趙佶想了想說道:既如此,吾就啟用這骨鯁之臣,除鄭俠端明殿學士、右諫議大夫、左拾遺充河北、京東西路體量安撫使。召其陛見。


    趙佶想到,如今新黨呂惠卿、章惇都在政事堂,當年迫害鄭俠最狠的也是這二位,還特意囑咐道:先不要為計相、樞相所知,待鄭俠陛見後再堂除之!


    蘇轍、韓忠彥點頭,韓忠彥問道:那館閣貼職是否等陛見後再除授?趙佶想了想說道:館閣不必,直接加鄭俠端明殿學士,令其陛見可也。韓忠彥等這才下去辦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宣和軼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宣和軼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