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靈武數月,小屠子探得明白,李承嗣這兩年對河西可是沒少下功夫。
囤糧囤兵囤畜牲這都不說,就往河西派細作打探虛實的事情也沒少幹,山川地理做了許多準備。比如現在軍中用的地圖,就是李承嗣修訂過的船。
可惜了,夏國公死了,懷遠軍這幫王八蛋也跑了,連殘障人士都沒給留下一個。也就是這些河西黨項不願遠走離鄉,否則老屠子、小屠子真得抓瞎。
隨便找幾個向導?你倒是敢信啊,不怕掉溝裏。
老羌黨勇苦著臉道:“這涼州地界,俺也僅僅走過兩迴,哪敢總來。迴鶻、嗢末諸蕃殘暴,常常劫奪商旅,相互攻殺更是日日不休。我等在靈武治下,來此還是當初奉夏國公將令,行色匆匆,豈敢久留。”
仔細分辨了片刻,黨勇道:“看是洪源穀不錯,要麽,將軍再問問?”
在涼州東南祁連山北麓,有一大片水草豐美之地。其間有六條河流自山中流出。諸河穀自西向東曰洪源穀,黃洋穀,雜木穀,楊暉穀,西營河穀,東大河穀。
老羌感覺應該是到了洪源穀口一帶。
問題是,這祁連山麓並不是隻有六條河,也不隻有六個山穀。
左看右看,就有點虛。
小屠子把個老羌也是無語,爺爺還能問誰?舉目四望,隻好將行軍地圖攤開,咬著手指苦苦思索。
可恨這地圖畫得再好,那也不是衛星照片,更沒有後世的種種精確測量。比山水畫印象派麽抽象派肯定是強上百倍,但是憑此就要完全判斷仍然很難。
按道理,這穀中必有蕃部。
看看地勢平緩,進山也是鬱鬱蔥蔥的河穀地形,水亦甚淺。
在此宿營?
感覺很不踏實,若是半夜胡兒殺出來可咋整。
進山穀掃蕩麽?
歪頭看看邊上也在左右觀察的史懷先將軍,小屠子靈機一動道:“十三叔,你帶人進穀裏看看呀?”
太欺負人了!
老屠子作威作福還則罷了,這小子也沒個良心。當初在魏博,爺爺有多看顧他,如今也敢指使小姨父幹這幹那了。可是沒轍,誰讓這小屠子是主將呢,又是自己求著要來,史將軍也隻好領命來巡山。
大王命我來巡山……
此處應有背景音樂響起。
十三郎遂引軍入穀。
河西黨項騎士張開兩翼。
五十個娃娃兵在中路正前。
三百魏騎結成五十人一組的小陣是中軍。
十三郎穩穩吊在後頭,小心翼翼地向山穀而來。
作為一個河西黨項的小頭目,本身就具有必要的軍事素養。在唐軍數年,黨勇又係統接受了專業培訓,在行軍斥候等方麵更加規範與謹慎。
老羌位於右翼前出,自領五十騎緣坡向上攀登。
兩邊山形並不陡峭。騎士打馬而行,速度不慢。
半山腰開始有大片叢林,近一裏地時,黨勇勒馬觀望,目測良久。
忽然,這老羌扯起嗓子大吼,瞬間驚起大群林鳥上天。
稍待片刻,看飛禽漸漸迴落,這才差遣一些騎士又入林打探,確認林中無人。
史懷先一看右前方的騎士停步,他也立刻駐足不走,直到老黨再次前行他才跟進,端地小心非常。
卻在穀中數裏之外林中,熱逋論從高聳的樹梢上爬下來。
片刻,又有幾個頭人湊過來,人人臉色凝重。
熱逋論自家部眾並不在洪源穀,而是在東邊楊暉穀。他在此是因從嗢末迴來經過落腳,不想竟被唐軍堵在這裏。
也不知自家是何情況。
他是連夜趕迴,便聽說唐軍前軍靠近。部落早已躲進山溝不假,然而洪源穀地勢比較平坦鮮少要隘,縱深亦有限,唐軍這是要掃蕩河穀麽?而且就這麽個小心翼翼的樣子,想打個伏擊也難呐。
嗢末還在磨磨唧唧……
本來他想著讓開大路禍水西引,讓唐人去削弱嗢末,自己再伺機插唐人兩刀。若事情能成,這涼州就是他們的了。此刻看來,似乎有點一廂情願。熱逋論不禁自言自語道:“隻怕躲不開了呀。”
聲音雖小,卻讓邊上洪源穀部頭人聽了個全,牙根緊咬地看著熱逋論,道:“大論怎麽說。”熱逋論,可不單是楊妃穀部的頭頭兒,亦是穀中諸部推出來的帶頭大哥。平日享受了各種好處,此時,該出點力了。
熱逋論有點後悔惹了這個麻煩。
自己就是太實誠,嘴巴太快,想到什麽說什麽。
熱逋論隻好硬著頭皮道:“部眾丁壯召集了麽?”
洪源穀部頭人道:“二千餘,隨時可用。”
在內部組織方麵,六穀部確比嗢末人靠譜太多。熱逋論略作遲疑,仍是搖搖頭,道:“再看看。”
不怪他硬不起心。與他同去過洛陽的崔論說沒就沒了,現任崔論每每談及唐軍亦是驚魂難定,這就讓他顧慮不小。今日見了唐兒軍容,跟人家一比,他們這些蕃部跟叫花子有分別麽?
眼前這千餘唐軍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區區二千餘部眾怕不是對手。
隻要唐人不鐵了心來幹,熱逋論不想拚命。
這邊蕃兒糾結,十三郎同樣糟心。
這入穀走了有十裏二十裏了?
日頭已經落下山頂,再有片刻就要天黑,四顧山林密布……
再往裏走走?太危險呐。
停馬駐足,史將軍傳令全軍待命。一直陪伴在側的史斌將軍亦下馬,指著山穀深處遲遲不肯落下的鳥群,道:“宿鳥不落,林中必有伏兵,不能再走了。”
十三郎搔搔頭道:“斌哥兒,此次定不可再落了麵皮。到這邊十數年矣,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我。這把年歲還要在此勞心費力,虧先人不虧。”
要說咱十三郎當年,也是誌存高遠的好青年,都動過要做魏博大帥的心思。從魏博過來鄭守義這裏,咱史將軍也是努力奮鬥,不曾懈怠。可恨手下這批老兵不給力呀。
老馬匪那些老弟兄不說,連牛犇這麽個昭義流浪狗都混個節度副使。小屠子眼瞅著要接班了,他銀鞍都還是如此要死不活的造型,情何以堪呐。
這次西征,十三郎痛下決心,老屠子也算言而有信,給他換了這大批樸實黨項漢子。史懷仙將軍還是很想有所作為的。
在魏兵之中,史斌也算是積極進取的好同誌了。這些年跟隨帶頭大哥南征北討,亦不曾懈怠,同樣是可恨手下這幫混蛋拆台你怎麽辦。
聽這意思,以為十三郎還要再往裏走,史斌可不敢讓他這樣胡來。就算是立功心切也不可犯忌,正要勸說,卻聽十三郎自言自語道:“二哥兒讓我進山,這般迴去怎麽說呢。”
謊報軍情絕不能夠,如實匯報吧……
十三郎翻身上馬,大手一揮,高叫一聲道:“撤!”
令下,角聲在穀中響起。
散布穀中的唐騎便如被漁網拉拽的群魚,向穀外迅速退去。
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煙。
……
六穀部遁入山穀,嗢末怎麽辦。
小屠子休整一夜,至次日下午便等到了唐軍大隊。
未能抄掠到軍資補充,多少有點遺憾。抖擻精神,唐軍繼續穩步推進。
六月初五。
涼州東南四十裏。
上一次過萬大唐雄師至河西,那是哪一年?
說涼州城並不十分準確,因為涼州並不是一座城,而是由數座城堡相連而成的城市群。天寶時,涼州有七城之盛。治下數縣,在籍有民二三萬戶,十餘萬口,並且駐紮著大唐第一軍,赤水軍。
開元末至天寶年間,大唐十節度治下,野戰軍總計番號八十有餘,過萬人者一十有五支。
這十五支大軍,總兵力約二十五萬人,占大唐精銳之半壁。其中二萬人以下者十一,二萬至三萬以內者有一,三萬及以上者有三。
三萬以上的三支軍隊分別為河東天兵軍三萬,範陽經略軍三萬,河西赤水軍三萬三。又,天兵軍配馬五千五百,經略軍配馬五千四百,赤水軍配馬足有一萬三千匹。
此處之配馬皆指戰馬,馱馬役畜不算,這裝備就很豪闊。
軍之大者,莫如赤水。其前拒吐蕃,北臨突厥。開元時屯田十八萬畝,是河西節度使麾下的絕對主力。
安史亂起,潼關一戰哥舒翰送了二十萬唐軍,導致長安淪陷,一時無兵可用,前線就主要靠赤水軍頂著死扛。整整一年之後,唐軍在重新靈武重新完成軍隊集結,兵發香積寺,長安光複。
這都是舊日的輝煌嘍。
如今的涼州,也隻有“殘破”二字可以形容。
吐蕃據有河西之後,將涼州諸城拆個七零八落。待歸義軍恢複河西,朝廷趁機遣鄆兵來此擠走了歸義軍,重置涼州節度使,曾嚐試重新築城,略有所得。後因黃巢亂起而中斷至今。
麵對城下高高飄揚的大唐王旗,城頭的軍漢是心潮澎湃。
五十年?
還是六十年?
亦或是七十年?
大唐王師終於再次兵臨河西。
問題是,對於城中的鄆兵來說,城下的這幫孫子恐怕不是好人呐。
打肯定打不過。
守,似也守不下。
看看左右,小夥子們迷茫,老家夥們糾結。孫超狠狠心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朝廷天兵到此,開城迎王師吧。”
城門徐徐打開,湧出騎士若幹。
鄭大總管馬鞭虛點,對十三郎道:“去瞧瞧。”
史將軍總算接了個好差事,領著一眾手下前出。
但見來人距離十餘步便滾鞍下馬,躬身行禮。就是這個造型嘛,一頭亂發如枯草,衣皮皮袍似野人,開口烏魯烏魯半晌,史將軍抓耳撓腮問左右,曰:“這廝說了個甚?”
似乎,依稀,是說的唐言,可怎麽爺爺就聽不懂呢。
哼將史斌亦是滿臉懵,搖頭不知。
哈將趙和同樣迷茫。
十三郎道:“你等何人呐?”
孫超倒是聽得懂史將軍的話,滿心疑惑,爺爺不是說了麽,還問?隻因人在矮簷下,小孫將軍耐著性子再說一遍:“我乃涼州節度留後孫超,恭迎天使。”
十三郎側耳又細聽,這迴總算聽明白了。拱拱手道:“孫超?”
孫超躬身道:“是。”心裏有種不祥的預感。
不不不。
孫超心思敏捷地發現,對方沒有認可他的身份!
他當然知道自己這個節度留後是鄆兵自說自話,不大靠譜。
可這怪了誰?
大唐沒了,涼州孤懸西北幾十年沒人管沒人問,他們的苦又怎麽說?
當年朝廷派他們來涼州,可不是這麽說的。
弟兄們那都是衝著來做人上人來地好吧。哪怕按戍兵算,三年一期也早該迴家了。讓爺爺紮根邊塞也不是不可以,但你得給錢呀。都別說加錢,你起碼的待遇那得給吧。
結果呢?朝廷有錢給家財萬貫的南衙宰相、北衙宦官發俸祿,有錢養草包神策軍,就是沒錢給他們。
神策軍一波波送光。然後每次募兵,安家費、裝備各類賞賜不要錢般砸下。唐昭宗都啥樣了,還要攢起大幾萬神策軍讓李茂貞殺,然後錢糧甲械全送了人。涼州一年這區區幾萬石糧,偏偏就給不出來。
講良心嗎?
見唐將明甲銀盔當麵,再看看自己?
一身明光甲雖然也盡力擦亮,卻難掩其年久與衰朽。
襯底的牛皮卷邊掉毛,一點光彩也無。
甲頁縱然盡心打理,斑斑痕跡也難以完全遮蓋。
圓護蒙塵,鐵盔暗淡。
再看一雙大手粗糙,醜陋的灰指甲使人生厭,冬日凍傷的豁口愈合不久,結痂是何等刺目。
幾十年的委屈如洶湧的巨浪衝上心頭,孫將軍瞬時就已淚奔。
十三郎在鄭家父子這裏被吆五喝六,總算在這二杆子身上找迴一點威風。這才亮個相,台詞都沒說兩句呢,這位哥怎麽就哭了?那眼淚嘩啦啦往下流淌,和著塵灰一臉花,這真是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傷心未到時啊。
都給魏博老武夫整不會了。
十三郎後麵作威作福的言語無法出口,看看這叫花子般的兵丁,史懷仙帶轉馬頭,決定讓老屠子過來跟他鬥法。
大老爺們兒哭鼻子,你說說,這他娘的咋整。
觀看十三郎領著幾個叫花子來在近前,鄭大總管在馬上探探腦袋,不樂道:“怎麽這身髒樣,還是個人麽。”向身邊老馬匪道,“先給他幾個換身衣甲,洗洗風塵再說話。”
便令大軍就地警戒。
過萬雄兵鐵甲槍林地立於城外五裏。
就在陣中搭起一張天幕,擺了胡床。鄭大總管與一眾將官等得片刻,孫超就被引來。此時,他已換了一套八九成新的明光鎧,洗淨了麵皮,理順了襆頭。
鄭大總管看來,見是個模樣周正的漢子,隻是儀容有些胡氣。
這無所謂,豹軍上下深鼻高目一身白的雜毛多了去,他這才哪跟哪。
其實,在看到這漢子的第一眼,鄭守義就有點心酸。別管這些鄆州兵當年是怎麽來的涼州,也不管他們跟歸義軍有什麽恩怨,那都與他鄭某人無關。隻看他們在這塞外古城艱苦幾十年,鄭大總管都要咱他們一聲好漢子。
當然,若是不知好歹,鄭大總管也不介意親手送他們升天。
可是,哪怕要下黑手,也無礙鄭大總管心底裏對這些戍邊好兒郎的讚賞。
再說,人家這不是識時務者為俊傑了麽,那還幹什麽打打殺殺。
孫超知是大總管當麵,收拾心情,深鞠一躬道:“涼州孫超見過大總管。”麵對小山般的老屠子,孫超很明智地沒再提自封的什麽狗屁留後。
鄭守義認真分辨片刻,大概聽懂,道:“說說,涼州是個甚光景?”
孫超道:“城中有戍兵近千,皆為鹹通年間西來之鄆兵子孫,迄今已一甲子矣。隻因,隻因天下大亂,道路斷絕……
本來孫超有心控製一下情緒,結果一開腔就又覺著十分委屈,好似流浪多年、在外受了許多欺負的娃兒總算見了家長,忍不住就要哭一嗓子告個狀。
作為千年老妖,這小子一撅腚,大總管就知道他要屙什麽屎。費力聽得兩句,便不大耐煩,擺擺手打斷他道:“曉得你等辛苦。”心中卻不禁浮現起山北的一幕幕來,“前……
本來老屠子想說是前朝有負於你,結果李老三弄開國還是以唐為號,感覺說前朝就有些不妥不吉利,臨時改口道:“那是禧宗等昏君有負於你,灑家卻問心無愧。此來恢複河西,我隻問你等意欲何為。
欲戰耶?
欲降耶?”
囤糧囤兵囤畜牲這都不說,就往河西派細作打探虛實的事情也沒少幹,山川地理做了許多準備。比如現在軍中用的地圖,就是李承嗣修訂過的船。
可惜了,夏國公死了,懷遠軍這幫王八蛋也跑了,連殘障人士都沒給留下一個。也就是這些河西黨項不願遠走離鄉,否則老屠子、小屠子真得抓瞎。
隨便找幾個向導?你倒是敢信啊,不怕掉溝裏。
老羌黨勇苦著臉道:“這涼州地界,俺也僅僅走過兩迴,哪敢總來。迴鶻、嗢末諸蕃殘暴,常常劫奪商旅,相互攻殺更是日日不休。我等在靈武治下,來此還是當初奉夏國公將令,行色匆匆,豈敢久留。”
仔細分辨了片刻,黨勇道:“看是洪源穀不錯,要麽,將軍再問問?”
在涼州東南祁連山北麓,有一大片水草豐美之地。其間有六條河流自山中流出。諸河穀自西向東曰洪源穀,黃洋穀,雜木穀,楊暉穀,西營河穀,東大河穀。
老羌感覺應該是到了洪源穀口一帶。
問題是,這祁連山麓並不是隻有六條河,也不隻有六個山穀。
左看右看,就有點虛。
小屠子把個老羌也是無語,爺爺還能問誰?舉目四望,隻好將行軍地圖攤開,咬著手指苦苦思索。
可恨這地圖畫得再好,那也不是衛星照片,更沒有後世的種種精確測量。比山水畫印象派麽抽象派肯定是強上百倍,但是憑此就要完全判斷仍然很難。
按道理,這穀中必有蕃部。
看看地勢平緩,進山也是鬱鬱蔥蔥的河穀地形,水亦甚淺。
在此宿營?
感覺很不踏實,若是半夜胡兒殺出來可咋整。
進山穀掃蕩麽?
歪頭看看邊上也在左右觀察的史懷先將軍,小屠子靈機一動道:“十三叔,你帶人進穀裏看看呀?”
太欺負人了!
老屠子作威作福還則罷了,這小子也沒個良心。當初在魏博,爺爺有多看顧他,如今也敢指使小姨父幹這幹那了。可是沒轍,誰讓這小屠子是主將呢,又是自己求著要來,史將軍也隻好領命來巡山。
大王命我來巡山……
此處應有背景音樂響起。
十三郎遂引軍入穀。
河西黨項騎士張開兩翼。
五十個娃娃兵在中路正前。
三百魏騎結成五十人一組的小陣是中軍。
十三郎穩穩吊在後頭,小心翼翼地向山穀而來。
作為一個河西黨項的小頭目,本身就具有必要的軍事素養。在唐軍數年,黨勇又係統接受了專業培訓,在行軍斥候等方麵更加規範與謹慎。
老羌位於右翼前出,自領五十騎緣坡向上攀登。
兩邊山形並不陡峭。騎士打馬而行,速度不慢。
半山腰開始有大片叢林,近一裏地時,黨勇勒馬觀望,目測良久。
忽然,這老羌扯起嗓子大吼,瞬間驚起大群林鳥上天。
稍待片刻,看飛禽漸漸迴落,這才差遣一些騎士又入林打探,確認林中無人。
史懷先一看右前方的騎士停步,他也立刻駐足不走,直到老黨再次前行他才跟進,端地小心非常。
卻在穀中數裏之外林中,熱逋論從高聳的樹梢上爬下來。
片刻,又有幾個頭人湊過來,人人臉色凝重。
熱逋論自家部眾並不在洪源穀,而是在東邊楊暉穀。他在此是因從嗢末迴來經過落腳,不想竟被唐軍堵在這裏。
也不知自家是何情況。
他是連夜趕迴,便聽說唐軍前軍靠近。部落早已躲進山溝不假,然而洪源穀地勢比較平坦鮮少要隘,縱深亦有限,唐軍這是要掃蕩河穀麽?而且就這麽個小心翼翼的樣子,想打個伏擊也難呐。
嗢末還在磨磨唧唧……
本來他想著讓開大路禍水西引,讓唐人去削弱嗢末,自己再伺機插唐人兩刀。若事情能成,這涼州就是他們的了。此刻看來,似乎有點一廂情願。熱逋論不禁自言自語道:“隻怕躲不開了呀。”
聲音雖小,卻讓邊上洪源穀部頭人聽了個全,牙根緊咬地看著熱逋論,道:“大論怎麽說。”熱逋論,可不單是楊妃穀部的頭頭兒,亦是穀中諸部推出來的帶頭大哥。平日享受了各種好處,此時,該出點力了。
熱逋論有點後悔惹了這個麻煩。
自己就是太實誠,嘴巴太快,想到什麽說什麽。
熱逋論隻好硬著頭皮道:“部眾丁壯召集了麽?”
洪源穀部頭人道:“二千餘,隨時可用。”
在內部組織方麵,六穀部確比嗢末人靠譜太多。熱逋論略作遲疑,仍是搖搖頭,道:“再看看。”
不怪他硬不起心。與他同去過洛陽的崔論說沒就沒了,現任崔論每每談及唐軍亦是驚魂難定,這就讓他顧慮不小。今日見了唐兒軍容,跟人家一比,他們這些蕃部跟叫花子有分別麽?
眼前這千餘唐軍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區區二千餘部眾怕不是對手。
隻要唐人不鐵了心來幹,熱逋論不想拚命。
這邊蕃兒糾結,十三郎同樣糟心。
這入穀走了有十裏二十裏了?
日頭已經落下山頂,再有片刻就要天黑,四顧山林密布……
再往裏走走?太危險呐。
停馬駐足,史將軍傳令全軍待命。一直陪伴在側的史斌將軍亦下馬,指著山穀深處遲遲不肯落下的鳥群,道:“宿鳥不落,林中必有伏兵,不能再走了。”
十三郎搔搔頭道:“斌哥兒,此次定不可再落了麵皮。到這邊十數年矣,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我。這把年歲還要在此勞心費力,虧先人不虧。”
要說咱十三郎當年,也是誌存高遠的好青年,都動過要做魏博大帥的心思。從魏博過來鄭守義這裏,咱史將軍也是努力奮鬥,不曾懈怠。可恨手下這批老兵不給力呀。
老馬匪那些老弟兄不說,連牛犇這麽個昭義流浪狗都混個節度副使。小屠子眼瞅著要接班了,他銀鞍都還是如此要死不活的造型,情何以堪呐。
這次西征,十三郎痛下決心,老屠子也算言而有信,給他換了這大批樸實黨項漢子。史懷仙將軍還是很想有所作為的。
在魏兵之中,史斌也算是積極進取的好同誌了。這些年跟隨帶頭大哥南征北討,亦不曾懈怠,同樣是可恨手下這幫混蛋拆台你怎麽辦。
聽這意思,以為十三郎還要再往裏走,史斌可不敢讓他這樣胡來。就算是立功心切也不可犯忌,正要勸說,卻聽十三郎自言自語道:“二哥兒讓我進山,這般迴去怎麽說呢。”
謊報軍情絕不能夠,如實匯報吧……
十三郎翻身上馬,大手一揮,高叫一聲道:“撤!”
令下,角聲在穀中響起。
散布穀中的唐騎便如被漁網拉拽的群魚,向穀外迅速退去。
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煙。
……
六穀部遁入山穀,嗢末怎麽辦。
小屠子休整一夜,至次日下午便等到了唐軍大隊。
未能抄掠到軍資補充,多少有點遺憾。抖擻精神,唐軍繼續穩步推進。
六月初五。
涼州東南四十裏。
上一次過萬大唐雄師至河西,那是哪一年?
說涼州城並不十分準確,因為涼州並不是一座城,而是由數座城堡相連而成的城市群。天寶時,涼州有七城之盛。治下數縣,在籍有民二三萬戶,十餘萬口,並且駐紮著大唐第一軍,赤水軍。
開元末至天寶年間,大唐十節度治下,野戰軍總計番號八十有餘,過萬人者一十有五支。
這十五支大軍,總兵力約二十五萬人,占大唐精銳之半壁。其中二萬人以下者十一,二萬至三萬以內者有一,三萬及以上者有三。
三萬以上的三支軍隊分別為河東天兵軍三萬,範陽經略軍三萬,河西赤水軍三萬三。又,天兵軍配馬五千五百,經略軍配馬五千四百,赤水軍配馬足有一萬三千匹。
此處之配馬皆指戰馬,馱馬役畜不算,這裝備就很豪闊。
軍之大者,莫如赤水。其前拒吐蕃,北臨突厥。開元時屯田十八萬畝,是河西節度使麾下的絕對主力。
安史亂起,潼關一戰哥舒翰送了二十萬唐軍,導致長安淪陷,一時無兵可用,前線就主要靠赤水軍頂著死扛。整整一年之後,唐軍在重新靈武重新完成軍隊集結,兵發香積寺,長安光複。
這都是舊日的輝煌嘍。
如今的涼州,也隻有“殘破”二字可以形容。
吐蕃據有河西之後,將涼州諸城拆個七零八落。待歸義軍恢複河西,朝廷趁機遣鄆兵來此擠走了歸義軍,重置涼州節度使,曾嚐試重新築城,略有所得。後因黃巢亂起而中斷至今。
麵對城下高高飄揚的大唐王旗,城頭的軍漢是心潮澎湃。
五十年?
還是六十年?
亦或是七十年?
大唐王師終於再次兵臨河西。
問題是,對於城中的鄆兵來說,城下的這幫孫子恐怕不是好人呐。
打肯定打不過。
守,似也守不下。
看看左右,小夥子們迷茫,老家夥們糾結。孫超狠狠心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朝廷天兵到此,開城迎王師吧。”
城門徐徐打開,湧出騎士若幹。
鄭大總管馬鞭虛點,對十三郎道:“去瞧瞧。”
史將軍總算接了個好差事,領著一眾手下前出。
但見來人距離十餘步便滾鞍下馬,躬身行禮。就是這個造型嘛,一頭亂發如枯草,衣皮皮袍似野人,開口烏魯烏魯半晌,史將軍抓耳撓腮問左右,曰:“這廝說了個甚?”
似乎,依稀,是說的唐言,可怎麽爺爺就聽不懂呢。
哼將史斌亦是滿臉懵,搖頭不知。
哈將趙和同樣迷茫。
十三郎道:“你等何人呐?”
孫超倒是聽得懂史將軍的話,滿心疑惑,爺爺不是說了麽,還問?隻因人在矮簷下,小孫將軍耐著性子再說一遍:“我乃涼州節度留後孫超,恭迎天使。”
十三郎側耳又細聽,這迴總算聽明白了。拱拱手道:“孫超?”
孫超躬身道:“是。”心裏有種不祥的預感。
不不不。
孫超心思敏捷地發現,對方沒有認可他的身份!
他當然知道自己這個節度留後是鄆兵自說自話,不大靠譜。
可這怪了誰?
大唐沒了,涼州孤懸西北幾十年沒人管沒人問,他們的苦又怎麽說?
當年朝廷派他們來涼州,可不是這麽說的。
弟兄們那都是衝著來做人上人來地好吧。哪怕按戍兵算,三年一期也早該迴家了。讓爺爺紮根邊塞也不是不可以,但你得給錢呀。都別說加錢,你起碼的待遇那得給吧。
結果呢?朝廷有錢給家財萬貫的南衙宰相、北衙宦官發俸祿,有錢養草包神策軍,就是沒錢給他們。
神策軍一波波送光。然後每次募兵,安家費、裝備各類賞賜不要錢般砸下。唐昭宗都啥樣了,還要攢起大幾萬神策軍讓李茂貞殺,然後錢糧甲械全送了人。涼州一年這區區幾萬石糧,偏偏就給不出來。
講良心嗎?
見唐將明甲銀盔當麵,再看看自己?
一身明光甲雖然也盡力擦亮,卻難掩其年久與衰朽。
襯底的牛皮卷邊掉毛,一點光彩也無。
甲頁縱然盡心打理,斑斑痕跡也難以完全遮蓋。
圓護蒙塵,鐵盔暗淡。
再看一雙大手粗糙,醜陋的灰指甲使人生厭,冬日凍傷的豁口愈合不久,結痂是何等刺目。
幾十年的委屈如洶湧的巨浪衝上心頭,孫將軍瞬時就已淚奔。
十三郎在鄭家父子這裏被吆五喝六,總算在這二杆子身上找迴一點威風。這才亮個相,台詞都沒說兩句呢,這位哥怎麽就哭了?那眼淚嘩啦啦往下流淌,和著塵灰一臉花,這真是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傷心未到時啊。
都給魏博老武夫整不會了。
十三郎後麵作威作福的言語無法出口,看看這叫花子般的兵丁,史懷仙帶轉馬頭,決定讓老屠子過來跟他鬥法。
大老爺們兒哭鼻子,你說說,這他娘的咋整。
觀看十三郎領著幾個叫花子來在近前,鄭大總管在馬上探探腦袋,不樂道:“怎麽這身髒樣,還是個人麽。”向身邊老馬匪道,“先給他幾個換身衣甲,洗洗風塵再說話。”
便令大軍就地警戒。
過萬雄兵鐵甲槍林地立於城外五裏。
就在陣中搭起一張天幕,擺了胡床。鄭大總管與一眾將官等得片刻,孫超就被引來。此時,他已換了一套八九成新的明光鎧,洗淨了麵皮,理順了襆頭。
鄭大總管看來,見是個模樣周正的漢子,隻是儀容有些胡氣。
這無所謂,豹軍上下深鼻高目一身白的雜毛多了去,他這才哪跟哪。
其實,在看到這漢子的第一眼,鄭守義就有點心酸。別管這些鄆州兵當年是怎麽來的涼州,也不管他們跟歸義軍有什麽恩怨,那都與他鄭某人無關。隻看他們在這塞外古城艱苦幾十年,鄭大總管都要咱他們一聲好漢子。
當然,若是不知好歹,鄭大總管也不介意親手送他們升天。
可是,哪怕要下黑手,也無礙鄭大總管心底裏對這些戍邊好兒郎的讚賞。
再說,人家這不是識時務者為俊傑了麽,那還幹什麽打打殺殺。
孫超知是大總管當麵,收拾心情,深鞠一躬道:“涼州孫超見過大總管。”麵對小山般的老屠子,孫超很明智地沒再提自封的什麽狗屁留後。
鄭守義認真分辨片刻,大概聽懂,道:“說說,涼州是個甚光景?”
孫超道:“城中有戍兵近千,皆為鹹通年間西來之鄆兵子孫,迄今已一甲子矣。隻因,隻因天下大亂,道路斷絕……
本來孫超有心控製一下情緒,結果一開腔就又覺著十分委屈,好似流浪多年、在外受了許多欺負的娃兒總算見了家長,忍不住就要哭一嗓子告個狀。
作為千年老妖,這小子一撅腚,大總管就知道他要屙什麽屎。費力聽得兩句,便不大耐煩,擺擺手打斷他道:“曉得你等辛苦。”心中卻不禁浮現起山北的一幕幕來,“前……
本來老屠子想說是前朝有負於你,結果李老三弄開國還是以唐為號,感覺說前朝就有些不妥不吉利,臨時改口道:“那是禧宗等昏君有負於你,灑家卻問心無愧。此來恢複河西,我隻問你等意欲何為。
欲戰耶?
欲降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