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二。


    晨。


    唐軍如期啟程。


    仍以常捷軍二都為先導,一都繼之,三都再次。


    左龍虎軍及橫山軍等在後。


    過萬大軍開拔,卻隻見旌旗飄舞,除了少許驢鳴馬嘶,竟是安安靜靜,盡顯強兵本色。


    從此往西,鄭大總管可不放心十三郎在前開道。仍是毅勇都作為全軍斥候,在大軍之前五十裏次第展開,左右各張開至少三十裏的耳目。


    從新泉軍城,沿山北麓向西偏北約四百裏就是涼州城,既漢之武威也。


    道路平曠,天氣晴朗,軍隊行動迅速。


    大軍西行五十裏沿山作月營。即以山體為靠,一都為中軍在裏,二都、三都、左龍武軍等如眾星捧月,圍繞在外形如半月,故得名。


    周圍沙土鬆軟,挖溝意思不大,便將隨軍攜帶的鹿角木柵在外。又將大槊倒植於地,槊鋒向外環列,以為屏障。


    又伐木立起箭樓望塔,嚴整有序。


    大寨主在中軍調度安排,鄭大總管跟著左龍虎軍及輜重,最後入營。


    各部將官自在營中管理隊伍,鄭大總管的行營主要是張順舉等老漢,以及忙裏忙外的學生兵構成。


    攤開地圖,鄭大總管取了尺子,大概尋到宿營地,然後趴在上麵就是一頓操作。老馬匪跟在一邊看了半晌,奇道:“鄭哥兒,你這是要作甚?”這老黑怎麽是在測量去會寧縣的道路呢?


    鄭守義將木尺一丟,撅著小嘴心中猶豫。老屠子是有股衝動,想迴頭突擊一把會寧,去撈上一票。前途漫漫,總覺著多攢點糧食牛羊踏實。


    可是看著區區不到二百裏,奈何一路翻山越嶺,雖非高山,可行軍過去仍很不便,感覺事情難辦。


    大寨主蹙眉想了想,摸到了老屠子的心意,道:“鄭哥兒若欲去會寧,亦有辦法,隻是會牽累大軍行止……


    “你是說用橫山軍?”鄭大總管明顯也動過這個念頭,但最終搖頭否決道,“我軍兵力有限,不可因小利而壞大事。罷了,遣人與魏哥兒提醒,千萬看好渡口,大軍後路不可有失。”


    河西這邊地頭不熟,就怕陰溝裏翻了船,所以這次出兵就沒讓騎兵撒開了擄掠,而是抱成一團向前走。


    老屠子其實就有點難受。


    但是,據探嗢末並非完全無備,人生地疏的,實在是不敢讓隊伍太浪。


    到涼州大概還有三百來裏地,思索片刻,鄭大總管下令,明日讓小屠子帶著左龍虎軍先行,收割沿途的嗢末部落。此外,常捷軍也要提高一下速度,哪怕不能日行百裏也得走個八十裏。


    早一日到涼州,早一日安心。


    趁著大寨主統籌安排明日出行,十三郎探頭探腦過來,請纓道:“哥啊,左龍虎軍都走麽?”


    他先來幾日,周邊有幾個駐牧的蕃兒被唐軍掃蕩。十三郎看了,盡是些窮得掉渣的,有身皮袍子,像樣的兵刃都沒幾件。於是魏兵頭子感覺自己又行了,也想跟著打一把。


    手下二千河西黨項蕃騎,史大將軍也得抖抖威風才好鎮得住場子不是。


    殺雞駭猴,這道道咱十三郎懂啊。


    鄭大總管道:“看糧誰看,爺爺麽?”


    史十三搓搓小手,夠著腦袋說道:“嘿嘿,也不都去。讓趙和帶大隊看糧,我隻帶個千把人去瞅瞅。”


    看這兄弟如此上進,鄭大總管便做迴好人,讓老馬匪把十三郎安排上吧。


    ……


    嗢末。


    說到河西,這也是個邁不過去的話頭。


    河隴陷蕃,數百萬唐兒淪陷,成為吐蕃奴隸者不知凡幾。待到吐蕃也崩潰,這些奴部與同樣身陷囹圄的難兄難弟,如土渾、迴鶻乃至於許多吐蕃奴隸,大夥兒翻身自立求生存。


    可惜唐朝也爛得沒邊,無力與這些已與蕃賊相近的同胞應付,或者也是沒臉。畢竟,坐視子民淪喪而毫無作為,最後還跟蕃賊會盟議和……


    說句良心話,在與蕃賊會盟議和的那一天,李唐朝廷就已經將自己的子民徹底拋棄了。


    朝廷既有負於其民在先,又何論其民有負其國在後?


    聽聞唐軍西來,嗢末上下是毫無欣喜之意。


    帳中聚集了幾位頭領,如悉伽、乞祿,以及崔、魯等部頭人。這幾位哥在乾化年間曾遣使入貢,甚至有親去洛陽者,都獲得了朱梁封賜。如悉伽曾獲封左領軍衛將軍,乞祿為右領軍衛將軍。


    與草原部落相似,嗢末也是各大統領一起開會議事,算是個鬆散的聯盟。


    左領軍衛將軍一張臉擰成了菊花,道:“迴鶻烏母主,去冬便來信與我等相邀共擊唐人。吵嚷數月,唐人先從靈武殺過來了,距此僅數日腳程。


    當如何?得拿個主意了。”


    乾化元年,這位仁兄去洛陽見過晃哥。倒未必對朱梁朝廷有多尊重,一來確實對中原繁華有所幻想,更主要是看看有啥好處。


    去的實在不是時候,偏巧碰上朱梁在柏鄉栽了個跟頭。使者帶迴消息,朱梁柏鄉兵敗,晃哥身體也不好,悉伽就更不把朱粱放在眼裏。


    未曾想,那與朱梁打得頭破血流的河北人竟殺到河西來了。


    你這,找誰說理去。


    若契丹的釋魯大於越泉下有知,此時當有吾道不孤之感。


    草原規矩,按後世說倒是很民主,頭人們得商量著來,問題是,遇到急茬就真的蛋疼。說來說去幾個月了,唐人都打上門了,他們還沒論出個子醜寅卯。


    崔論道:“唐兒,難打吧。”他曾跟隨前任崔論去過洛陽,然後去年給迴鶻人助拳他也去了。前任崔論手腳快,一馬當先紮進了唐兒的大營,然後就被那平地一聲雷送去見了浮屠。


    走得是真幹脆,連塊毛都尋不到。


    魯論亦道:“難打。”


    去年迴鶻開出大價錢,以草場、牛羊、軍械諸般好處,求得嗢末出兵近萬,在刪丹城下跟唐軍做了兩把。


    場麵很難看呐。


    當然,迴鶻人表現同樣顯眼。


    所以,對於迴鶻人的“好意提醒”,嗢末諸部吵吵了一個冬天,也沒有得出個結論,直到眼下唐軍西討。


    悉伽道:“那怎麽?降了?”


    右將軍乞祿望向帳中一人,道:“熱逋論,你等穀中諸部是何說法?”


    嗢末是個大雜燴,以陷蕃的天寶遺民為主,混入了河西各族。其中也包括很多吐蕃人,來來去去的,總之就是一筆糊塗賬。


    如今住在南邊祁連山諸河穀內的諸蕃,或稱穀中諸蕃或穀中諸部,亦有稱之為六穀部者。此多吐蕃餘種,比較抱團,與山外的這些嗢末部落常有仇殺、爭鬥,互相防備甚嚴。


    最近又好些了,誰也弄不死誰,也都有點筋疲力竭,便漸漸緩和。


    去年唐軍突襲迴鶻,讓河西地麵大大小小的居民都驚出一身冷汗,為諸部和平算是送了一大波助攻。


    迴鶻畢竟還在西邊的甘州,距離靈武更近的部族顯然更加緊張。嗢末人開大會,甭管相愛相殺幾十年的恩怨,反正穀中諸蕃也派來代表,就是這位熱逋論。


    去年迴鶻烏母主不僅向嗢末求援,亦曾向穀中諸蕃許願,可惜人家沒搭理。到冬天,也給他們提醒,好像還是沒反應。乞祿捉摸著,從唐軍的路線上看,六穀蕃還要頂在更前麵,這迴恐怕不能無動於衷吧。


    熱逋論見問,踟躕片刻,道:“諸部已遷入穀內暫避。”


    其實他也不姓熱逋也不叫論。熱逋是吐蕃稱號,意思是大。論,源出是吐蕃官名,大論,大概是大宰相之意。


    後來吐蕃崩潰,阿貓阿狗都敢叫“論”了。如今在涼州地板,一部頭領亦稱論,與山北胡兒的“俟斤”有異曲同工之妙。反正他們這部以熱逋自封,部落頭人如今都叫個論,所以,人稱熱逋論是也。


    悉伽聞言道:“哼,你等倒是跑得快。”遂不看他。


    沒辦法,河穀裏是人家的地盤,自家可去不得。便是諸蕃邀請也去不得,萬一被他們黑吃黑,找誰去哭。


    早知今日,當初這幫蕃賊過來就不該收留他們,嗢末一眾頭領均想。問題是,穀中諸部真是他們嗢末好心收留的麽?到底是外遷而來,還是從嗢末當中分離出去,又或是兼而有之,誰說得清?


    崔論道:“唐兒此來,想是為迴鶻之事吧。迴鶻常劫掠商隊,我聞有唐兒商隊被劫掠者。是否遣人去問問,若予我無幹,何必為迴鶻崽子流血。”


    悉伽道:“縱然如此亦當集兵。不知唐兒此來許多人馬,不論如何,有備無患必無差錯。”


    其實各部已在動員。唐兒占領新泉軍城掃蕩周圍部落,便有逃來者報信,頭人們比較糾結的是戰守之策。說到底,就是不想打或者說不敢打,可是好像又躲不過去,所以才尤其愁苦。


    ……


    與此同時,涼州城內亦在開會。


    前漢霍驃騎征河西,武帝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之地始為漢有。漢末大亂,北方曆經數百年兵災,反倒是邊陲涼州遠離戰火,成為關中百姓的避險地之一。


    隨著許多民眾、大族西遷而來,涼州興盛一時,曾有前涼、後涼等建國於此。


    待大唐混一宇內,涼州商路通達,更是迎來百年繁盛。


    可惜,一場安史之亂,繁華已如花落去,生民俱成草木生。


    吐蕃內亂,歸義軍興起,張義潮、張淮深叔侄曾兩度恢複涼州。但朝廷不肯歸義軍控製涼州,以鄆兵二千五百人戍守涼州,擠走了歸義軍。若是朝廷好好經營也就罷了,怎奈何就趕上巢亂,大唐朝廷自顧不暇,涼州就徹底涼涼。


    長安天子跑去蜀中,城內戍兵成了沒娘的娃,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如今涼州城外,水草豐美之地盡為嗢末、蕃賊盤踞,鄆兵後裔僅勉強維持涼州姑臧縣城左近一點地盤。


    苟延殘喘幾十年,忽聞中原來了大兵,鄆兵弟兄們同樣十分詫異。


    “這個大唐……是個什麽來頭?”說話的是個耄耋老者。他鹹通年間來此戍邊,至今已有半百春秋。


    當年的少年郎,今日的白頭翁。其實頭上也沒幾根毛了,稀稀拉拉的,裹在黑襆頭裏,還綁了個褪色的紅頭巾。


    真是,武夫致死也要騷啊。


    另一耆老亦道:“不是說唐朝早就亡了,哪裏又來一個大唐?”


    一青年將軍解說:“據聞是李家宗室複辟。傳說天子是哀帝遺孤,掌權者,實為盧龍李家。”幾個老漢都是滿臉懵,這將耐心道,“亦有傳,這盧龍李家亦為宗室。其驅逐劉仁恭,盤踞盧龍十有餘年,已並河東等諸鎮。


    勢頭不小。


    這兩歲,彼在河北建製,仍以唐為號。”


    前唐李家那是一筆糊塗賬,其實沒人關心這個。


    大夥兒在意的是實惠。


    “嗯,彼等已一統中原了麽?”幾個老漢都是從塞內過來,縱然故鄉遙遠,但是對家鄉的一屁股爛事還有些印象。


    就中原那局麵,感覺不好擺弄吧。


    那青年道:“據傳,仍在與梁朝廝殺。”


    那耄耋老漢驚訝道:“中原尚未平定,來河西作甚?”


    那青年軍將有些不耐煩,道:“阿翁,且顧眼前。”


    幾個白發老翁皆頷首道:“嗯嗯,且說眼下如何啊。”


    這青年軍將道:“城中僅千餘可戰之兵。況涼州疲敝,若能獲朝廷冊封……數年前唐朝驅逐靈武韓家……


    說到這裏,青年軍將也有點說不下去。


    自李唐最後一任節度使翁郜歸鄉,涼州就處於自治狀態。靈州韓家遙領個河西節度使,卻也從未敢來赴任。城中都是他們這些鄆兵發揚軍事民主,自行推選頭領。他孫超,就是如今的頭頭。


    這名不正言不順還在其次,關鍵要看實惠。


    鄆兵作為外來戶,早年靠著朝廷撐腰,歸義軍不敢翻臉,好歹有些作為,沒少給歸義軍拆台。可惜朝廷垮了,他們勢單力孤,城外沃野俱為嗢末諸蕃所得,些許墾田、牧場僅足糊口。


    二千餘人,未娶親的怕不有一半……


    大唐的武夫,混成這樣,居然窮得連蕃子都看不上他們。


    真是豈有此理。


    實在難熬啊。


    可是,真要投靠人家麽?


    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


    靈武韓家一直想將手伸進涼州,他們一直不肯。究竟是自尊心在作祟,還是看不上韓家,覺著韓家出價太低?


    孫超將軍陷入苦惱之中。


    難道這次就要跪了麽?


    委實難以抉擇啊。


    ……


    六月初三。


    涼州東南百餘裏。


    小屠子與小姨夫領著三千餘騎,作為前軍,走快一步。


    左手是高低起伏的祁連山。


    山青青,草碧綠,時有河水蜿蜒自山穀流淌出來,向北而去。


    右手天邊,是灌木與碎石相雜,再遠便是漫漫黃沙。


    沿途有許多牧民倉惶逃走的痕跡,從牛羊馬糞來看,順著河穀往山裏去了。


    估計行程,他們這三千人應在大軍前百裏左右。


    本來,小屠子還想惦記著跑快兩步,看能否撿幾個腿腳慢的部落發筆小財,怎料這幫蕃兒都很機敏,早已逃散一空。


    顯然胡兒是早有防備啊。


    山中地形複雜,唐軍絕不肯輕易犯險入山,幹脆放慢速度向前。


    估摸再有百十裏就到涼州,小屠子準備等等後麵的大軍。


    李承嗣兵敗身死,小屠子也要引以為戒。眼瞅著爺爺就要接班做大帥的人了,該勇還要勇,但是,也不能浪得過頭。


    在一條河水邊停步,叫來本土向導黨勇,小屠子問:“這是哪裏了?”


    老羌黨勇搔搔頭殼,不很確定地說:“此乃洪源穀?”


    小屠子聽了滿頭黑,道:“你這是問我呢?”一鞭子就敲在老羌的額角。


    奶奶地,究竟咱倆誰是向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刀尖上的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蜻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蜻蜓並收藏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