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廿二日。


    麟州。


    這是老屠子故地重遊了。


    上一迴,他還是陪著李老三收拾折家來的。


    哎呀,說到折家,這次從幽州迴鎮,他還路過雲中看了一眼。


    嗯,都挺老實的。


    折家不少丁壯如今也在軍中效力,在魏州前線,老屠子也總跟他們打交道。感覺,從心靈到肉體,都算是恭順了吧。


    李存賢在那邊幹得不錯。


    這老小子是真的看破紅塵了感覺,在雲中那麽個鳥不拉蛋的地方管民政,也學起李老三,田間地頭轉悠,要麽就是各種消遣。


    鄭守義本來好心拉兄弟一把,若他願意,可以來西麵行營做事。


    甭管當初李存賢幹了什麽,過去就都過去了嘛。


    結果人家還不願意。


    真打算在雲中養老嘍。


    ……


    到麟州,其實是可以走水路的,省不少事呢。


    從東城附近上船,順流直下,到麟州以東不遠登岸,十分便宜。


    所以,劉老三就想邀請老屠子體驗一把水運。


    可惜老屠子在魏州那邊被李老三整怕了,留下了心理陰影,死活不肯。他是扒著船幫子下水,過了黃河就趕緊上岸,一刻都不敢多待。


    大軍與輜重慢慢擺渡,鄭大總管先行一步,就進了城。


    鄭全忠領二千振武軍,已從勝州南下抵達,交接完畢。大軍走後,麟州這裏就交給鄭全忠看守了。


    要說咱老馬匪治軍很有一手。


    左龍虎軍到達後,老馬匪迅速主持左龍虎軍與常捷軍重新編組,架子都已搭好,部分軍士按建製分配下去便告完成。


    最後安排年紀大的一批老弟兄帶著五百人留下,幫忙鄭全忠鎮場子,常捷軍其餘軍士全部出動。


    事情辦得那叫一個幹脆利落,哪像那些魏兵難纏。


    你想,老馬匪是什麽人,手下又是什麽人。在單於都護府做了幾年素和尚,聽說總算能去河西發財,一個個鬥誌昂揚地,弄得老屠子都有點怕浪過了頭。


    九月初一。


    大軍從麟州出發,老屠子有意通過行軍完成各軍磨合,就走慢些。


    日行二十裏。


    或露營,或宿營。


    斥候遊騎四出,偵察、遮斷。


    又將遇襲成陣等諸般科目演練。


    每日晨,一通角響,二都馬騾驢牽出準備。


    二通角響,二都列隊,一都馬騾驢牽出準備。


    三通角響,二都出發,一都列隊,三都馬騾驢牽出準備。


    四通角響,一都出發,三都列隊,左龍虎軍馬騾驢牽出準備。


    直至六通角響,全軍出發。


    步軍與輜重隊居中,前後相聚二千步行軍。


    騎軍與步軍相隔二裏。


    斥候於前後左右各放出三十裏偵探。


    每遇高地,必以五名斥候登高放哨,直至全軍通過。


    演練前軍遇敵。先有二都迅速展開,左龍虎軍迅速跟上策應,為一都、三都展開爭取時間。


    演練後軍遇敵。則三都率先展開,同時左龍虎軍迅速接敵遲滯,不給賊兵可乘之機。


    又有夜間襲營等諸般項目。


    沿途地形也比較多變,平地,丘穀,河流,樣樣不缺。


    在平地,就演練陣型展開收攏,縱橫馳騁。


    遇丘穀,那就步騎配合演練搜山。在麟州有日,對於山地作戰,老馬匪也算落力研究,認真體會。這次主要是讓左龍虎軍的兄弟們適應。


    至於遇水搭橋,又不在話下。


    老馬匪王將軍辦事向來靠譜,絕不給鄭老板丟臉,一路安排得明明白白。


    常捷軍不愧其常捷之名。


    毅勇軍改名來的左龍虎軍亦稱強軍。


    短短數日,西征大軍便已配合圓熟,收放自如。


    鄭大總管居中觀察,大點其頭。


    便是自視甚高的教練軍娃娃兵也讚歎不已,大誇王司馬治軍有方,很讓老馬匪王某人長臉。


    九月十三日。


    夏州。


    西北行營的安排,樞密院早已行文過來。所以,左領軍衛已有一半開赴靈夏布防,去給李承嗣擦屁股,但是魏東城尚在夏州等待。


    老屠子曾多次往來夏州。要說起來,征討西北,鄭某人是豹軍第一人。


    迴想當年與李承嗣合作破城,鄭大總管心中唏噓不已,不過短短數年,已是天人永隔。登上城中高塔,俯瞰眾生,鄭大總管道:“黨項羌底子不差,此番西去,地形多變,我擬征發黨項山民從軍,可否?”


    這次鄭某人沒少做功課。


    之前幾次西征,加上有宋瑤這麽個蠱惑人心的玩意,對於河西的局麵,其實鄭守義是有一些了解。


    李老三更是為他大開方便之門。


    局麵複雜啊。


    雖然宋瑤說都是小雜魚,可是,大唐丟了河隴上百年,你說那邊全是草包,這就不合邏輯。至少在鄭守義看來,不能輕信宋瑤的話。


    甚至於接觸的那些人,也都未必可信。


    天知道是不是宋瑤的人呢。


    別的不說,就說後來歸義軍起事,往正麵說,這是心向大唐,可是換個角度,不也是說明這幫子地頭蛇不好弄麽?吐蕃占了河隴上百年,說完就完了。


    什麽情況?


    李老三也向他提供了大量資料。


    從地圖,到遊記,十多年的工作成果,一股腦全支援了鄭大總管。看到那如山般堆積的卷宗,鄭某人也隻能把一個大寫的服寫在臉上。


    但真正讓鄭守義肯下決心的原因,其實是李承嗣。


    李承嗣絕不是莽夫!他雖然翻了車,但是鄭守義反複了解,基本確定河隴的這些地頭蛇可能真的是色厲內荏,外強中幹。


    從為人角度看,不是事先確定這幫混蛋無能,李承嗣絕不會如此用兵。


    從實際效果看,李承嗣一路打到刪丹城下也驗證了這個判斷。尤其在他身死後,宋瑤還能帶著殘兵跑出來,都無比清晰地展示出河隴的虛弱。


    正是有了這樣的判斷,鄭守義才敢去。


    嘿,兩眼一抹黑就萬裏搞遠征,他鄭某人瘋了麽。


    同時,為了避免重蹈李承嗣的覆轍,鄭守義細致認真閱讀了李老三給他的材料,訪談了親曆其事的許多人,對河西作戰,進行了深入研究。


    河西地勢多變,尤其南邊祁連山,肯定少不了山地作戰。


    就這個未雨綢繆,鄭守義對老馬匪就很滿意。


    但是話說迴來,自己的隊伍千裏奔襲也好,陣戰破地也罷,鄭大總管都有底氣,這個山地作戰嘛……


    還要妥為安排。


    哪怕用不上,也得多準備。


    倒在黎明前,鄭某人就虧大了。


    迴想當年夏州城下一戰,黨項山民雖然大敗虧輸,但是那股子虎勁兒,悍勇,還是給老屠子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西征,正可以征調部分過去。


    這也是一石二鳥。


    西麵行營固然得利,後麵周德威也好開展工作。


    新任節度使周德威已到任,但是他初來乍到,門還沒有摸熟,不好隨便應承。他是個能屈能伸的性子,便對魏東城道:“魏公,周某初來,還請魏公指教。”


    魏東城其實已與周德威交接完畢,在這裏就是等老屠子,想跟他一路過去也好計議一番,但是夏綏的事務,就不好多置喙了。可是想想自己還是西麵行營的副總管,便道:“山民悍勇不假。定難軍中便有些山民子弟,可直接調用。


    若仍不足,鄭帥威名赫赫,想必征發不難。”


    鄭大總管在這一片確實是聲名赫赫,還是可治小兒夜啼的那種。


    周德威亦見過老黑的手段,微笑不語。


    鄭大總管嘿嘿樂道:“便取二三千罷。在夏州操練一冬,明春好用。”方才他看了夏州倉儲,粗算應能支應的起。


    有糧,這是好事啊。


    老屠子心中盤算,一千娃娃兵,有一百丟在銀鞍都管後勤,一百跟著老馬匪在中軍攢劃,還有八百人可用。


    他打算發來四百練蕃兵,看看這些娃娃兵的成色。到靈武還要征募一些蕃部,剩下四百娃娃兵就打算在那邊練兵用了。


    周德威道:“如此,先從定難軍抽調,若不足再征發。嗯,可多征發一些,彌補定難軍之不足,鐵林軍亦有缺額。”


    鐵林軍的主力是河東漢子,這次周德威來夏綏,也跟著來了。因為留下了部分不願遠行的,因此軍中有些缺額。本來周德威籌劃著等魏東城走了再下手募兵,既然老黑把話點到這裏,他也就不客氣了。


    經過幾輪教育,周邊的黨項羌還算乖順。


    李承嗣、魏東城都在山北幹過,對付這些雜魚都很有心得。殺人立威這等壞事,鄭大總管當年已經做絕,李承嗣還補了一刀,效果那是極好。


    等到魏東城來到,就開始走溫柔路線,收獲甚佳。


    能不佳麽?一萬大軍鎮著,又征發了本地四千丁壯入軍。


    誰還敢鬧?不要命了。


    魏東城道:“若隻要二三千人,定難軍便有。至於征發麽,周帥是大帥,你說了算。這黨項羌也好對付,募部中精壯入軍數載,哪個還想迴去?”


    這可是魏東城的經驗總結,也是自大李子治山北以來的曆史傳承。


    地頭蛇所以倚仗的就是本鄉本土,合縱連橫,鼓動本地人鬧事,抵製上官。選擇與他們合作,一般都是上官實力不夠。而對於豹軍來說,至少過去這幾十年沒有這個問題。


    豹軍刀子硬,還特別不怕麻煩。


    到山北,就先砸爛了地頭蛇,殺刺頭,收民眾。


    迴幽州,他們自己就是地頭蛇。就這,也要通過撿田括戶,整頓秩序。順者昌,逆者亡。李老三哪裏搞來那麽多錢?一個就是吃大戶,這是發橫財;一個就是搞均田,這是細水長流。


    在義武,老兵先後被殺了幾個來迴,鄭守義也沒慣著他們。


    進河東就更刺激了。直接陣斬了李存勖,將沙陀人連根拔起,上上下下清理一遍,那是大李子親自坐鎮督辦的。再匹配上移民分田地。


    塞內的事情其實比邊塞難搞多了。


    就邊塞這些胡兒,部眾多為奴隸,人都不算,給他們自由,分他們土地山場,征發青壯從軍,發糧發餉。


    孩子們跟著唐軍過過了好日子,哪個不肯歸心?


    真有這樣的冥頑不靈之徒,就殺唄。


    治理夏綏,魏東城依葫蘆畫瓢,因地製宜地搞編齊民,至少銀、夏周邊的小部落都已順服。


    大部落?嗬嗬,周邊哪裏還有大部落,都被老屠子殺光啦。


    黨項山民也是被李承嗣、鄭守義一把打得服氣,又出了不少丁口,也在迅速向正義靠攏。凡是能種地的,就見縫插針給分地,螞蟻搬家,吸收部中勇士從軍,用個幾年夏綏也就穩了。


    當初符存審去遼東,做了河東降將中的第一位節度使……


    實話說,周德威是有點吃味的。


    這番能做這夏綏大帥,周將軍躊躇滿誌,也是立誌做出一番事業。


    當然,周德威是明白人,他無意摻和西征,那是老鄭他們碗裏的肉。周德威的目光是著落在夏綏。


    不管未來怎樣,至少十年二十年內,夏綏肯定還是實權節度使。


    李老三還要平定中原。朱梁是好啃的麽?就算啃下了朱梁,還有淮南呢,還有襄樊呢,還有蜀中,有浙江,有嶺南。


    一時半刻的,哪有功夫管這邊。


    至於十幾二十年以後的事兒?


    爺爺老了,說不定早就迴朝了。


    怎麽,做十年土皇帝還不滿足?


    鄭大總管在西邊折騰得越熱鬧,其實周大帥日子越好過。


    說不定哪天老鄭也掛了,就能輪到我周某人出馬也說不定呢。


    所以,周德威對於鄭大總管的工作那是非常支持。


    下了樓,鄭大總管眼尖看到人群裏有兩個家夥,正是高家老哥倆。


    老屠子立刻想起高家小子拐帶小十一的怨恨來。眼珠子一轉,鄭大總管道:“嘿嘿,魏哥兒,向你借兩個人?”


    魏東城奇怪,沒聽說這黑廝跟麾下有誰相熟呢。笑問:“呦,那個入了二郎法眼。”兩隻眼仁也在部下臉上打轉,想要看出一點端倪,可惜一無所獲。


    當然沒有收獲了,高家兄弟倆啥也沒幹啊。


    鄭大總管向高家兄弟一指,道:“我看這倆不錯。”


    魏東城這就有點猶豫。


    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雖然魏東城也是老將,手下有人,但是,多幾個好手,還是聽話的好手,哪個不喜?


    媯州高家這哥倆功夫不差,帶兵也有本事,尤其高行周為人很得他認可,支持魏大帥工作一向積極到位。目前還沒有重用他哥倆,主要是因為高家曾經跟李頭兒不親近,所以魏東城還沒想好怎麽使用。


    黑廝與他哥倆有什麽交集?怎麽要借他二人?


    看魏東城不語,鄭大總管又道:“我隻要將不要兵。西征需征發河西蕃部,亦缺幹將統禦。”


    鄭大總管的理由冠冕堂皇,魏東城糾結片刻,覺著高家兄弟確實有本領,去河隴也確實能發揮作用。遂使人將高家兄弟叫來,說了這事。


    高家老哥倆就很茫然,兄弟跟你老黑也不熟啊。


    頂頭上司問他兩個心意,高行周心覺不妥本想推脫,哥哥高行珪卻已一抱拳,道:“職部全憑大帥做主。”又把皮球踢了迴去。


    聞言,魏東城情知這哥倆終不能歸心,便對鄭大總管道:“人不能白拿。”


    老屠子看事情辦成也很開心,大方說道:“搶了甘涼,還能少你好處?”心中卻想,看老子怎麽拿這哥倆出氣。


    本來魏東城還想做漂亮些,比如再給這老黑一二百人,又轉念作罷。


    與鄭大總管把臂去也。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刀尖上的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蜻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蜻蜓並收藏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