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兒,從來就是這樣心胸開闊啊。


    老屠子感懷道:“同去是同去。可是醜話說在頭裏,事情多給兒郎去做。李承嗣之事,我不願看到。”


    自投軍以來,鄭守義經曆了太多生死。


    好在十個老兄弟,除了劉四這廝好似風箏斷了線,還都在,都在。


    老屠子收攝心神,道:“我觀李三郎用兵,以軍司馬等多人攢劃,統籌兵事,頗為得宜。此次西征,我亦當效法之。”


    郭屠子道:“此言大善。”建議道,“抽調各軍人馬,畢竟配合不夠純熟,我看,左龍虎軍之外則以常捷軍為主,振武軍留鎮,王哥兒也好調派。


    即以常捷軍為主力,不如以王郎為行軍司馬,我等從旁攢劃,以便軍令通達。


    另可選教練軍百人,署理文書、機要、傳令,承擔守衛之責。”


    見老郭推薦自己做行軍司馬,大寨主有些羞澀,作假道:“豈可豈可。”眼神十分飄忽。


    老鐵匠撇撇嘴道:“裝假,要你做你便做,出了紕漏有你好看。”休看老張多年不動刀兵,但是鎮中第二人位置坐得穩當,又是老馬匪的舊主。看他發話,老馬匪便順坡下驢接了差事。


    老屠子道:“畢竟河上仍在交戰,根本不可有失。靈武邊辟,轉輸不易,三郎說,我軍隻去一萬五千,振武軍還要留人。


    我盤算著,讓魏哥兒移鎮靈武,左領軍衛肯定也要過去。


    加上靈州橫塞軍,行營就有近三萬兵。


    天德軍當還有三五千可用之兵。


    隻有一樁,這輜重如何辦理?


    從前行軍都有輔軍,李老三將輔軍撤了。這廝在幽州自然有人用,咱可咋整呢?臨時征發,成麽?鎮裏府兵辦了幾年,到底能用不能用?”


    當初李老三上台時,給自己的隊伍正名,把派駐各處的輔軍都抽走了。這次議定禁軍十六軍,裏頭有好幾個都是輔軍係出身,占了四分之一強,其中打頭的就是威武軍改編的右羽林軍。


    為了彌補各地的空缺,按照李老三規劃,就要重新建立一套府兵係統,承擔原先輔軍的職責。


    從道理上說,如今是人少地多,上上下下對這個計口授田也都看得緊,各鎮都有大批的授田戶,從中抽取丁壯辦府兵是可以的。


    但是,事情也不是那麽好辦。


    哪怕留下一批骨幹,這事兒也不是一日可成。


    關鍵不是沒人,而在於效果。


    因為這新設的府軍他不是常備,而是有事征發,無事迴家,這搞起來哪有原來常備兵方便。


    再說,振武軍也就要給別人了,老屠子這兩年跟著李老三在外公幹,反正吃喝拉撒都有李老三操心,他鄭某人沒有迫切需求,對於鎮中的府兵就沒心情花功夫認真辦。


    至少鄭大總管自己是沒操心。


    李老三在幽州是常年保持了一萬二千人的府軍編製,用以承擔後勤工作。比如這次南征,一直就是這幫貨在轉輸,人不夠就繼續征發,反正給錢又不是白嫖。李老三就是幹這個起家的,南麵行營當然就沒有這方麵的困難。


    可是突然要讓老屠子征發府兵辦後勤,支持西征,就很心虛。


    老鐵匠與老屠子聯係密切,對許多事情都有了解,對鎮中府兵的現狀更是心中有數。這兩年,振武軍內用兵不多,也就是老屠子帶著人在南麵行營,按他估計,在鎮內征發人手支持一下內線機動還行,這種幾千裏的遠征……


    總之一句話,他老張心裏也沒底。


    確實是沒有做這方麵的心理準備。


    左右瞅瞅,老鐵匠問郭屠子道:“老郭,你搞教練軍,一天天看你琢磨這琢磨那。我記得有次你跟我提過這事兒,詳情記不得了,要麽你說說?”


    郭屠子聞言也不矯情,略作思考,便說:“嗯,征發府兵隻承擔部分轉輸之責,又於軍中安排部分戰兵管理輜重。


    河西路途遙遠,多擔待一些吧。”


    沒有準備,你讓郭大俠怎麽樣。


    這就是沒辦法的辦法了。


    鄭守義盤算,本來他是想這一萬五千都是戰兵,另配輜重,想想確實無法實現,讓五千戰兵臨時承擔一下,也隻好如此。


    嗯,以鄭某人的威望,這幫殺才應該不至於鬧事。


    老屠子於是定計,由大舅哥老鐵匠負責征發府兵,主要承擔在振武軍內線的轉輸,往西北運糧械,肯定是接力棒,隻要鎮內這一段不丟人就行。


    由老郭統籌,老馬匪配合,完成出征各軍的編組與整合。


    西征也不在這一天兩天,好歹要準備充分了再動手。


    作為新鮮出爐的行營司馬,大寨主老馬匪王義的工作效率很高,次日就拿出了整軍方案。


    常捷軍下分三都。


    一都指揮使周福貴,步騎四千,其中戰兵二千八百,輔軍千二。


    二都指揮使薛霸,步騎二千八百,戰兵一千九百,輔軍八百。


    三都指揮使蔡海江,亦有步騎二千八百,編製與二都相同。


    如此,常捷軍全軍計有步軍四千六百,騎軍二千,輔軍三千,再加上老馬匪的親兵衛隊四百,正好一萬。


    左龍虎軍出五千騎。


    重點是毅勇都一千二百騎,承擔全軍斥候、遊弋。


    忠武都二千戰騎、陷騎作為突擊主力。


    承擔隨軍輜重後勤任務的有一千三百,鄭大總管的衛隊五百。


    教練軍一千,跟隨行營,根據實際需要靈活安插使用。


    如此總計一萬六千人,比李老三所說萬五千稍多一點。


    常捷軍是老王的地盤,直接把各級主官都安排妥當。


    左龍虎嘛,別的都好說,就是這個擔任輜重後勤的任務肯定誰都不願意。大寨主也耍個滑頭,隻說編製方案,至於誰幹,還讓老屠子定奪。


    鄭守義大總管略作思索,決定把這個重任交給十三郎。


    議妥了方案,就讓老馬匪先迴麟州準備,鄭大總管這邊在後緩行。


    主要是大總管還得親自走一趟東城,跟王友良當麵安排。


    此次離鎮,振武軍這個老巢老窩就得這位哥看護了。


    實話實說,鄭某人估計,在西征結束前,這振武軍也就該交出去了。


    嘿嘿,爺爺西征,李老三才好借著轉輸軍資對振武軍伸手嘛。怎麽?真以為這點小信仰爺爺敲不出來。


    老子是顧全大局,不跟你計較。


    當然,想拿振武軍,李老三不實實在在給足了好處那是絕不可能。


    不僅如此,主力行軍計劃是過黃河,從夏綏去靈武。萬餘軍,數萬畜牲也不好都走這條路。鄭大帥準備讓這些畜生跟著薩仁那走,沿陰山以南先去中城越冬,部分牲口甚至可以送去宋瑤那裏養著,吃他家的糧食。


    不能跟隨帶頭大哥出征,王友良很是遺憾,但是他也知道不能都走。


    能擔負看家重任,王將軍其實心裏亦有些歡喜。熬了這麽多年,總算又能向上走一走嘍。


    在東城,鄭大總管發現個情況,有許多船隻在河上往來。


    這是怎麽迴事?印象裏,當初可沒這個操作。


    陪同在旁的劉三哥介紹道:“大河水運一度十分昌盛,早年關中、河東向靈武、豐州等轉輸,便是多走水運。後來隻因巢亂,水運才漸漸荒敗。


    這些年要給天德軍發糧發餉,李承嗣遠在靈武,也需諸多軍資,李三便主持辦了這船運,周轉數年效果不錯。此次給靈武輸糧,是先從我鎮官倉出,裝船過去,幽州再出糧補充我鎮,較為便宜。


    目前隻是船少,運力有些不足。”


    在幽州,將運糧的事情交給小韓鄭大總管就沒再細問。他本以為以為從幽州運糧過去十分困難,損耗必大,哪怕一段段接力。幾千裏饋糧,運十而到一都算好的。此刻方知,這些年給天德軍發錢糧,竟有相當一部分是從船運過去。


    這可就省了大事。


    鄭大總管目送一條條河船去遠,慨歎:“李三這廝,對西邊真是用心。”中原那邊還打生打死呢,這邊的黃河水運都已經弄得風生水起,為西征做好了準備。


    嘿。倒是符合這老小子的一貫作風。


    哼!怪不得李承嗣那廝這麽大膽子。


    八月。


    左龍虎軍抵達朔州。


    陰山奚已集結完畢。


    遂令陰山奚沿陰山南麓西行,往中城越冬。


    按計劃,西征大軍將在麟州花費一月完成編組,之後經夏州至靈州越冬,並在期間完成整訓。


    正式出兵,肯定要到明年開春以後。


    看官,莫嫌咱鄭某人辦事墨跡,這不是墨跡,而是實情如此。軍隊遠征,不是哪位英雄人物振臂一唿,叫一聲“走”,上萬大軍就踏上征程橫掃天下了。


    要安排輜重。


    要適應水土。


    要勞逸結合。


    要……


    總之麻煩著呢。


    與當年幾次打夏州也不相同。


    那才多點路。說到底也就是草原奔襲,動兵又不多,玩一個來去如風。


    這次可是要打河西,還有李承嗣前車之鑒,鄭某人還不得小心準備啊。


    八月十六。


    過完中秋,左龍虎軍自朔州起行。


    十三郎苦著臉就來尋老屠子陳情。


    這位哥辛辛苦苦從魏州老家迴來,說好的到河西建功勳,結果攤上這麽個好事,真是……“哥啊,欺人太甚呐。”史懷先將軍淚珠掛上眼角,十分委屈。


    爺爺不想來,你非讓我來,到了派了這麽個髒活累活,不仗義呀!


    麵對這位挑擔哥,老屠子沒吭聲,小屠子主動為父分憂。


    從軍多年,又得老屠子言傳身教,小屠子這個安撫人心的技能已爐火純青。主動安慰姨夫道:“毅勇都是斥候,忠勇都負責破陣。這些你都幹不了啊。


    再說,糧草輜重向為軍中大事,萬萬不可有失,別人阿爺也不放心不是。”


    “不是。”


    雖然小屠子說得沒錯,但是有些話老黑、老盧說一說十三郎也就忍了,話可是從後輩嘴裏說出來,這你讓十三郎情何以堪?


    再說,爺爺沒說非要去啊,我可以留下來嘛。


    見這廝要聒噪,鄭大總管不耐煩地揮著馬鞭子一晃,都沒出手,就駭得史十三脖頸子一縮。老屠子道:“休不識好歹。反複予你說了,此乃我家百年大事。明歲又要封爵,你算不得元從,還不趁此行攢些功勳,福蔭子孫麽?


    別惦記魏博了,中原那就不是好地方。


    拿下河西,爺爺保你一州刺史不好嗎?”


    怪誰?老屠子也很無奈呀。


    要就怪十三郎手下這幫殺才太不是東西。


    此次南征,史十三在魏博弄了不少新人。本來呢,看看在這魏博武夫也算又像模像樣了,不論在柏鄉,還是跟著楊師厚,至少兵沒問題。後來在莘縣戰場上,表現也不錯嘛。


    所以,都以為替換一些老混蛋就能夠麵貌一新。


    所以,史十三這次要弄一批魏博兵,鄭某人也很支持。


    萬萬沒想到啊,又想岔路了。


    這幫混蛋在魏博左近做事還算靠譜,一說大軍要迴朔州,當時就鬧了。


    唿聲一片啊,史十三死活是壓不住。


    他奶奶的都是一丘之貉。


    鄭大總管如今又不是缺人,氣得就不想用這些王八蛋。誰料想李老三主動跳出來死活不肯,還給他塞人,愣讓鄭某人帶迴來二千魏兵,其中甚至有直接從帳前銀槍軍裏調撥的悍匪。


    你道是李老三好心?


    他也是不放心這幫混蛋都堆在魏博,這是見縫插針搞分流呢。東甩一點,西丟一點,這是悄悄要把魏兵拆了算。


    嘿,借著周德威去夏綏,鄭大總管建議給河東也打包發了二千,彌補河東兵力不足。哈哈,不能爺爺一人遭罪,老秦也得分擔一點。


    看看這些魏兵,鄭大總管是真頭疼。


    連拉帶拽地弄來朔州,好不容易安頓了,一聽說打河西立刻又怪話連篇。若非老屠子刀快,果斷砍了幾個刺頭鎮壓了這幫混蛋老實,怕不就要立地造反?


    狗改不了吃屎,你能怎麽辦。


    所以老屠子這次決定也得搞分流,讓十三郎挑出五百個老實些的,讓郭屠子給了十三郎一百娃娃兵,再征發七百府兵給他,湊得一千三百人,跟著西征。


    其餘魏兵則全部打散。


    將這幫混蛋都去西征?鄭某人可不踏實。


    或去中城,或去東城,或在朔州,事情都由老鐵匠去辦。


    這就是要把銀鞍都拆了呀。


    史懷先兩眼直翻,道:“做刺史,我哪裏做不得?河西漫天飛黃砂,爺爺做個蛋地刺史。


    不是,這輜重雜事我也沒幹過啊,數我都點不對,你這不是害人害己麽。”後勤輜重可都是技術活,唐軍軍法森嚴,後勤自重管理把細,出不得錯漏,他老史哪幹得來這個?道理沒錯吧。


    何況他跟本也不想往河西吃砂子去啊。


    鄭大總管作態道:“聽不出好賴話?教練軍這不是撥了一百人給你,事情讓那些娃娃去操持,你給老子看好那幾百個醃臢貨。”


    想想硬壓也不成,要拿下這位哥,小屠子看來還是差點火候。老屠子遂勾了十三郎的肩膀到一旁說話,悄聲道,“實話跟你說,隻這點人肯定不夠。李老三限我一萬五千人,那是因為錢糧有限,人多了他養不起。


    但是打仗這事,能削足適履麽?


    動兵,當然是多多益善。


    據說靈武產糧不少,待過去看看情況。若有餘糧,爺爺定要征發諸蕃做義從軍,這些殺才少不得要有人看管。”


    十三郎聽話聽音,聞言試探道:“你是說?”


    “嘖嘖。這還用說?咱一家人,除了你還能有誰。”老屠子一本正經地給十三郎畫大餅,“我估摸著,征發諸蕃至少得有個五千一萬。亦難再多了,奶奶地也不好管……


    其實,為了這些魏博老鄉,這些年史懷仙也是操碎了心,丟夠了人。什麽招數他都想了,死活就擺弄不明白你敢信。史某人如今這個情況,都是拜了這幫混蛋所賜啊。


    他好幾次想推倒重來,可恨名聲在外,幾次都沒搞成。


    聽老屠子有此安排,十三郎把心一橫,就決定轉變思路。還是得換新人,不能再讓這幫混蛋帶累自己。奶奶地,到了河西,總不會有人再能跟他史某人做對了。一幫子沒根的雜胡,爺爺還弄不明白麽?


    十三郎遂轉嗔為喜,道:“早說呀。”心下開始盤算,怎麽從蕃部劃拉些看好用的夯貨迴來。


    銀鞍都,不能就這樣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刀尖上的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蜻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蜻蜓並收藏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