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廿八日。
隴右道行軍大總管鄭守義,領左龍虎軍及李三塞給他的人馬啟程北上。
史十三遠望身後漸行漸遠的大名,拉著老黑哭道:“哥啊,俺這還能活著迴來麽。”作為地頭蛇,有幾日這廝被派遣沿著黃河查探水文情況,沒料想迴來老黑已經接了西征的差事。
苦也!
自從老上司壞事,十三郎跟著鄭老二東奔西走,繞了幾千幾萬裏路,總算能夠衣錦還鄉。史將軍都準備將家小接迴來了。
怎麽又要走?
那振武軍就夠遠了,還要去河西?
聽小屠子講,怕不還得去安西?
真是讓史懷先欲哭無淚。
魏博漢子,就想踏踏實實過點小日子,咋就這麽難呢。
鄭大總管勸道:“跟汴兵這兩場你沒在,可不曉得有多慘。我是救你呀。別看李承嗣沒了,其實一路都是壓著胡兒打,這廝是運乖中了流矢,又誤了救治。較梁軍好打多了。
涼州嗢末、蕃賊一盤散沙,甘州那迴鶻崽子已遭重創。爺爺都想好了,咱從靈州動兵,就沿著大河向西,一路推過去。
走,去幽州,先運上一千斤震天雷。
狗日地,弄不弄死他。”
可是任他鄭守義嘴皮子磨破,十三郎隻管哭喪個臉,愣是一點沒有好轉。
可恨,可恨呐!
自己這小胳膊擰不過老黑的大粗腿,十三郎到底是隻能認命。
六月初七。
到達定州。
迴到闊別已久的義武軍,鄭大總管思緒萬千呐。
義武節度使張德操正陪著李老三在黃河邊,前來迎接他的是老夥計牛犇。
這位哥在銀槍軍指揮使的位置上一幹多少年,可惜再無寸進,如今兼著義武軍節度副使。大唐開國,首批封爵隻安排了節度使這一層,其中,國公、郡公一級隻有八個……
在這方麵,李老三還是很有原則的。
成德王教主的趙王還是當年朱三哥封的,大唐開國,承認了他成德節度使兼樞密,但是對於他的爵位也是隻字不提。
牆頭草韓進通給了個節度使兼樞密的銜,但爵位同樣沒有提。
大唐二次開國,爵位可不是什麽啊貓啊狗都能有的。
所以,爵位暫時還沒輪到老牛。
不過,牛哥自己盤算著撈個封爵問題不大,所以心情十分輕鬆。
牛副節度使嘻嘻哈哈跟鄭大總管打屁,道:“這些年多呈鄭頭兒看顧。孟大帥壞事,俺等惶惶如喪家之犬,看著李存孝這廝是個人物吧,轉臉又沒了。方至豹軍,何其倉惶,豈料不但重新置了家業,還能有此成就,知足嘍。”
牛副節度使自從柏鄉戰場上下來,就沒再參與什麽行動,養尊處優多年,身體虛浮了不少,這一身肥膘晃蕩晃蕩的看著都很不喜。
“成就?”鄭大總管忍不住道,“當年你若隨我去振武軍,事業必然更大。”說心裏話,這事兒老黑還是有點在意的。“爺爺好心再給你指條明路。此次西征,你若願來,灑家可以安排。
雜胡比梁軍好打,定有你地好處。”
牛犇臉上的肥油抖一抖,歎息道:“鄭頭好意我心領了。咳,老啦,走不動也打不動啦。”說著指指已經有些佝僂的脊背,道,“當年在昭義傷了根本,這些年愈發不成了。
讓我兒隨大帥西征吧。”說著招招手,上來兩個十來歲的小青年,都是嘴邊的奶毛沒脫,“七郎、八郎,日後便跟著代國公。好做,莫給爺爺丟臉。”
兩個小子都有六尺有餘高低,生得甚是粗壯,好像都很有老牛的神韻。
畢恭畢敬給鄭大總管行了禮跟在後頭。
就給老鄭整懵了。
這老小子送了幾個兒子過來?前麵最少兩個吧?這又來倆。老牛這他娘的,哪個是便宜兒子,哪個是親生的呀?這兩個看看,應該是老牛的孽種。
牛犇又道:“我恬顏舉薦個人,可否?”
人家又送來倆親兒子了,還怎麽計較。而且看老牛這身板確實差點意思,走路都打晃,也不知是真是假。聽他還要舉薦人,老鄭好奇道:“何人?”
“薛霸。”牛犇道,“那年與我同來軍中。”
鄭大總管認真迴憶,好像是有這麽個選手。“啊,記得了。這廝有些手段,打義定時有他,王處直,是這廝斬了王處直吧。怎麽?”
牛犇聞言,麵露喜色道:“在昭義,薛郎便是軍中驍將。去歲這廝來尋我吃酒,我看他麵色不樂。一問方知,如今他在教練軍任個教官。
這本是唐王一片好意,奈何這廝總惦記著上陣搏殺。
咳,那廝小我幾歲,其實也不小了,人各有誌吧。若鄭頭有意,西征帶上這廝如何?給他個機會。”
豹軍傳統,安頓老兵向來是軍中要務。軍士年過四旬者,又或傷了殘了,就可以按階級不同另作安排。
或去地方為官為吏。
或迴鄉間置辦產業。
又或者去帶新兵做教頭,方式不一而足。
其中,能進教練軍做教頭的必定不差,沒點真本事絕不能夠。
聽說薛霸心心念念要上戰場,對這隻有數麵之緣的漢子鄭大總管好感頓生。大丈夫,就該縱橫沙場,豈能鬱鬱死於兒女子之手?
“罷。正要經過幽州,待我問他,若願去,便順了他心意。”
六月十三日。
至幽州。
總算從魏州前線下來,進了城南大營安頓。
軍士征戰日久,愛兵如子的鄭大總管下令,全軍在幽州休整一月。
幽州有家的全都放假迴家。
幽州無家的就去抓緊安家。
錯了,在幽州無家的就輪休瀟灑。
薊城縱然比不得汴州繁華,也是一處花花世界。作為塞北通衢,尤其太平多年,李家兄弟不遺餘力地移民開發多年,遠勝往昔。
大頭兵們有錢,正好放鬆一番,鄭大帥也要借這工夫為西征做些安排。
征河西,弄不好還得一口氣打到安西去……
鄭大總管從前也沒這個思想準備啊。
還有李承嗣這個前車之鑒,那不得妥善安排一番。
李老三在南麵行營統兵,根據樞密院命令,為西麵行營調撥物資、征發夫子並派遣軍士等事,就落在兵部頭上。具體來說,韓延徽作為新朝首任兵部尚書,事情該他操辦。
這一路上,狗頭軍師與兒子們群策群力,已經將大概所需列了個清單,鄭大總管親自登門將需求向韓延徽說了,讓他抓緊幹。
然後老屠子就晃晃悠悠把家還。
鄭老二也有日沒見母大蟲嘍。
作為新朝有數的國公夫人,母大蟲愈發顯得雍容華貴。
但見鄭夫人:
薄紗長裙拖曳,五彩織錦披臂。
雲髻高聳,如意在手。
端地是風流薄梳洗,時世寬裝束。
老屠子一身暗花紫袍長衫,與夫人執手相對,由衷歎道:“娘子,苦了你啦。”
母大蟲柳眼含笑,道:“郎君才辛苦。”當年哪想過有如今的富貴。
老屠子不禁撫了撫鬢角,道:“苦是不苦,卻老嘍。你看,都白了。倒是夫人一頭秀發不減當年,叫人好不羨慕。”
自從老黑從軍,他夫妻就是聚少離多,如今年紀大了,探手在老公花白的毛茬子上輕撫,母大蟲滿是感傷,道:“郎君在軍中勞力費神,如何比得奴在家中高座。做了樞密副使,可要搬迴幽州來麽?”
感受著老婆的溫情,老屠子卻隻能搖搖頭,將西邊的變故說了。末了道:“孩兒有心做下一場功業,老夫趁還走得動,再扶一程吧。
待此番迴來便不走了。
不過,西征途遠,或會打個三二載,娘子隨我一路走走看看麽?”
老屠子一把年紀還要為子孫奔波,母大蟲心中不忍,可是做了大帥夫人多年,張桂娘更明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
老鄭家這是祖墳起山火,讓這黑廝創下如此家業,正該趁著祖宗保佑更進一步,把這底子再打牢些。
為了兒子,母大蟲把心一橫,也隻能苦一苦這老貨了。
不過要說起西征嘛……
母大蟲忽然翻了老黑一個白眼,叱道:“哼。我去做甚,自尋煩惱麽?”
本來看這老黑奔波辛苦都想放他一馬,可是突然就覺著大不爽利,怨念大起的母大蟲手指猛戳在老黑的額頭,嗤道:“你這老狗真是色膽包天呐,那胡女到底是讓你得手。啊?真是跟天借膽,什麽女人都敢弄。”
忍不住在老黑耳朵狠擰一把,揪得二爺倒抽冷氣。
“痛,痛痛痛!”
順手又一個老虎探底……
放下不提。
……
還說這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一兵一日三斤糧,戰馬一日十斤糧,馱畜的待遇差點也不能全啃草,平均三五斤糧不能再少。不算轉輸損耗,僅左龍虎軍一天就得造掉十幾萬斤糧。
征戰一年,這得按照五六十幾萬石糧打底。
更名左龍虎軍的毅勇軍在幽州休整,往西邊運糧的大隊則已陸續起行。
好在夏收秋收很快就到,靈、夏當地能收些糧食,稍減轉輸的負擔。
全從幽州運?那就別打了。
老屠子想好,得讓魏東城到靈武給他看後路,那夏綏就需有人補上來。
挑兵挑將,那就周德威吧。彼此有交情,辦事也靠譜。尤其老周一直在河東混,對付胡兒應該很有心得體會。
去信跟李三、張德交換意見,又問了秦光弼,一致通過。周德威調任夏綏節度使,魏東城接任朔方節度使,並天德軍皆由鄭大總管統籌調度。
加上一個聽話的振武軍,鄭某人這就是西北四鎮的大哥大了。
了不得了!
大軍繼續休整,老屠子住半個月就坐不住,振武軍那邊還有很多事情要搞。
西征,肯定得把老弟兄帶上一大批,那麽振武軍這就空了。
該怎麽安頓?
都是事兒啊。
南邊來信,說李老三渡河與謝彥章做了一場,互有傷亡。似乎是梁軍率先離場,立在前麵的幾個寨子也被李老三放火燒個幹淨。
戰線,這就推進到濟水以東了。
既然南邊順利,鄭大總管就不再等,七月初一領數百騎先行,趕緊辭別了母大蟲向西。
咳,幽州不好住啊,顯忠坊,也不是那麽溫馨了怎麽。
一路風馳電掣,七月初八,鄭大總管已抵達陰山奚部。
夏末,草木豐茂,正是草原最美的時節。
這真是花美人更美。
老屠子將西征之事說了,薩仁那喜道:“郎君,部中兒郎多已隨二兄南下,但是牛羊都在。我欲將部眾一分為二,一半給二兄,一半隨我西行。
約莫能有牛、羊五萬上下,馬匹多隨二兄出征,亦能有一二千。
我少要些馬匹,多些牛羊。如何?”
薩仁那肯陪他西征,還慷慨出人出牛羊,老屠子十分受用,拉著美人兒的芊芊玉手,道:“善哉。河西富庶,打下來好給娃娃牧馬。”
路上他都想好了,李家那兩個小子得安排好。
自家孩兒更不能虧待。
抱著懷裏的娃兒,老屠子是越看越歡喜。這可是他鄭某人的種,是他跟薩仁那的孩兒。薩仁那的肚皮是真爭氣,又是個男丁。
哎呀,老屠子心裏默數究竟自己究竟有幾個孩兒……
一二三四五六七……
有點算不過來啊。
罷,罷,不算也罷。
反正爺爺家大業大,哪個也不能喝風。
牧民的生活,與農人大不相同。若不種植苜蓿之類,全靠天生地養,大概二三十畝草場隻養得一隻羊,一千隻羊便需二三萬畝草場。因此,牧人平日都是分散居住、生活。
陰山奚三千帳,自然也是散居在周邊草場。
要西行,就要集結牧人、牲畜。這些都需要時間,路線也要做好規劃。
自有薩仁那操心。
安排了陰山奚,鄭大帥迴到朔州,張順舉、郭靖乃至於王義都已在城中。
“事情便是如此。”老屠子不厭其煩地將情況向老夥計一一說明,總結陳詞道,“此次出兵一萬五千。路上我琢磨著,毅勇軍出六千,以常捷軍、振武軍湊個八千,再帶上一千義從軍。
如此,鎮裏還能留下一萬二三千人。
胡兒尚算安分,盯緊點夠用了。
若有不足,便征發府兵。”
毅勇軍改個左龍虎軍的名字,但是鄭守義還是很不習慣。
搔搔腦袋整理一下思路,鄭大總管說:“大唐開國,李老三與我說妥,咱這些老弟兄都是元從,襲爵三代不降等。
然坐吃山空亦非是長遠之計。
前番弄得倉促,明歲擬再封一批,此次人數較多。李老三正在擬定名單,元日前,擬封人選及爵等會通告本人。
有不平者可向禮部申訴,至明年六月定論。
取河西,我等當更進一步。
行前李老三也跟我透底。陰山以南,沙洲以東,扶餘以西,日後將不會再有實權節度使,此是定論。
當然,這會有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而在此之外,如安西、漠北等處仍擬設實權節鎮,亦不排除封國。
不瞞諸位,爺爺走這一遭不為別個,乃為子孫謀也。
振武軍早晚要交出去,這一路我反複思索,打河西,是上上之策。
屆時,我做一任河西節度使,再由咱家兄弟做一二任,這就能把根基打牢。三郎要掃平塞內,且顧不上咱這邊呢。
有河西為基,安西、北庭皆我囊中之物。
待我迴朝為相,自家弟兄看好這邊,才是長保富貴之道。
在此之前,在我與三郎談妥之前,振武軍萬萬不能出亂子。
老規矩,誰留下,誰隨我走,大夥兒議議吧。”
劉三哥率先發言:“鄭哥兒,俺去。”老屠子沒想到這老小子會先跳出來,有些詫異。劉三道,“不過,這振武軍跟李三郎也得談個好價錢。易定,振武軍,這孫子摘桃子兩迴了,很不仗義啊。”
張順舉頭發也已花白,不過這些年他在朔州的時候多,少了許多風霜雨雪,狀態還比妹婿老屠子還能好些,也沒跟著剃禿頭。道:“我看,讓王有良看家,他在東城有年,再不迴來也不合適。”
老馬匪亦道:“正是正是。同去同去。”
“收複河西,此等盛事豈能錯過?”郭屠子多年沒有參與前線活動了,態度同樣積極。大寨主好歹還在單於都護府、麟州忙活,老郭最近專心在朔州辦教練軍,很有些技癢。“正好,兒郎練了這些時日,也帶去河西見見世麵。
李三郎不是派了五百人來麽,咱也出五百,湊個一千帶上。”說著向鄭老板道,“嘿嘿,休要小看這些娃兒,都是好苗子。”
幽州有講武堂,有教練軍,朔州的教練軍更像是講武堂。在這些老弟兄裏,老郭對李老三那套玩意最上心,辛苦多年,依葫蘆畫瓢,搞得這個教練軍連教官帶學員有個二千。
主要收取十至十七歲的孩兒,按年級分期教授。
教學的路子亦相似。
軍將乃至兵士子弟,亦或者民人,隻要在振武軍有戶籍的良家子弟皆可入學。
每歲一期。
老屠子如今是摸清楚了老郭的傳承,人家祖上就是朔方軍校,看姓氏,或為郭令公之後亦說不定。當年他家好像就是在朔方那邊被捉去草原的,老郭這是惦記著報仇雪恥了吧?
弟兄們都很給力,鄭屠子心懷大慰,一一在眾兄弟肩上捏了兩把。
衣不如新,人不如舊,說得是一點不錯。
早前跟這幫老弟兄們征戰四方,事事如意順心。這些年換了人,就總覺著哪裏別扭,就是差點意思。
都不小了,這一戰打完好歹有個兩三年,估計也就是老弟兄們最後合作一把。
這仗啊,是打一場少一場嘍。
隴右道行軍大總管鄭守義,領左龍虎軍及李三塞給他的人馬啟程北上。
史十三遠望身後漸行漸遠的大名,拉著老黑哭道:“哥啊,俺這還能活著迴來麽。”作為地頭蛇,有幾日這廝被派遣沿著黃河查探水文情況,沒料想迴來老黑已經接了西征的差事。
苦也!
自從老上司壞事,十三郎跟著鄭老二東奔西走,繞了幾千幾萬裏路,總算能夠衣錦還鄉。史將軍都準備將家小接迴來了。
怎麽又要走?
那振武軍就夠遠了,還要去河西?
聽小屠子講,怕不還得去安西?
真是讓史懷先欲哭無淚。
魏博漢子,就想踏踏實實過點小日子,咋就這麽難呢。
鄭大總管勸道:“跟汴兵這兩場你沒在,可不曉得有多慘。我是救你呀。別看李承嗣沒了,其實一路都是壓著胡兒打,這廝是運乖中了流矢,又誤了救治。較梁軍好打多了。
涼州嗢末、蕃賊一盤散沙,甘州那迴鶻崽子已遭重創。爺爺都想好了,咱從靈州動兵,就沿著大河向西,一路推過去。
走,去幽州,先運上一千斤震天雷。
狗日地,弄不弄死他。”
可是任他鄭守義嘴皮子磨破,十三郎隻管哭喪個臉,愣是一點沒有好轉。
可恨,可恨呐!
自己這小胳膊擰不過老黑的大粗腿,十三郎到底是隻能認命。
六月初七。
到達定州。
迴到闊別已久的義武軍,鄭大總管思緒萬千呐。
義武節度使張德操正陪著李老三在黃河邊,前來迎接他的是老夥計牛犇。
這位哥在銀槍軍指揮使的位置上一幹多少年,可惜再無寸進,如今兼著義武軍節度副使。大唐開國,首批封爵隻安排了節度使這一層,其中,國公、郡公一級隻有八個……
在這方麵,李老三還是很有原則的。
成德王教主的趙王還是當年朱三哥封的,大唐開國,承認了他成德節度使兼樞密,但是對於他的爵位也是隻字不提。
牆頭草韓進通給了個節度使兼樞密的銜,但爵位同樣沒有提。
大唐二次開國,爵位可不是什麽啊貓啊狗都能有的。
所以,爵位暫時還沒輪到老牛。
不過,牛哥自己盤算著撈個封爵問題不大,所以心情十分輕鬆。
牛副節度使嘻嘻哈哈跟鄭大總管打屁,道:“這些年多呈鄭頭兒看顧。孟大帥壞事,俺等惶惶如喪家之犬,看著李存孝這廝是個人物吧,轉臉又沒了。方至豹軍,何其倉惶,豈料不但重新置了家業,還能有此成就,知足嘍。”
牛副節度使自從柏鄉戰場上下來,就沒再參與什麽行動,養尊處優多年,身體虛浮了不少,這一身肥膘晃蕩晃蕩的看著都很不喜。
“成就?”鄭大總管忍不住道,“當年你若隨我去振武軍,事業必然更大。”說心裏話,這事兒老黑還是有點在意的。“爺爺好心再給你指條明路。此次西征,你若願來,灑家可以安排。
雜胡比梁軍好打,定有你地好處。”
牛犇臉上的肥油抖一抖,歎息道:“鄭頭好意我心領了。咳,老啦,走不動也打不動啦。”說著指指已經有些佝僂的脊背,道,“當年在昭義傷了根本,這些年愈發不成了。
讓我兒隨大帥西征吧。”說著招招手,上來兩個十來歲的小青年,都是嘴邊的奶毛沒脫,“七郎、八郎,日後便跟著代國公。好做,莫給爺爺丟臉。”
兩個小子都有六尺有餘高低,生得甚是粗壯,好像都很有老牛的神韻。
畢恭畢敬給鄭大總管行了禮跟在後頭。
就給老鄭整懵了。
這老小子送了幾個兒子過來?前麵最少兩個吧?這又來倆。老牛這他娘的,哪個是便宜兒子,哪個是親生的呀?這兩個看看,應該是老牛的孽種。
牛犇又道:“我恬顏舉薦個人,可否?”
人家又送來倆親兒子了,還怎麽計較。而且看老牛這身板確實差點意思,走路都打晃,也不知是真是假。聽他還要舉薦人,老鄭好奇道:“何人?”
“薛霸。”牛犇道,“那年與我同來軍中。”
鄭大總管認真迴憶,好像是有這麽個選手。“啊,記得了。這廝有些手段,打義定時有他,王處直,是這廝斬了王處直吧。怎麽?”
牛犇聞言,麵露喜色道:“在昭義,薛郎便是軍中驍將。去歲這廝來尋我吃酒,我看他麵色不樂。一問方知,如今他在教練軍任個教官。
這本是唐王一片好意,奈何這廝總惦記著上陣搏殺。
咳,那廝小我幾歲,其實也不小了,人各有誌吧。若鄭頭有意,西征帶上這廝如何?給他個機會。”
豹軍傳統,安頓老兵向來是軍中要務。軍士年過四旬者,又或傷了殘了,就可以按階級不同另作安排。
或去地方為官為吏。
或迴鄉間置辦產業。
又或者去帶新兵做教頭,方式不一而足。
其中,能進教練軍做教頭的必定不差,沒點真本事絕不能夠。
聽說薛霸心心念念要上戰場,對這隻有數麵之緣的漢子鄭大總管好感頓生。大丈夫,就該縱橫沙場,豈能鬱鬱死於兒女子之手?
“罷。正要經過幽州,待我問他,若願去,便順了他心意。”
六月十三日。
至幽州。
總算從魏州前線下來,進了城南大營安頓。
軍士征戰日久,愛兵如子的鄭大總管下令,全軍在幽州休整一月。
幽州有家的全都放假迴家。
幽州無家的就去抓緊安家。
錯了,在幽州無家的就輪休瀟灑。
薊城縱然比不得汴州繁華,也是一處花花世界。作為塞北通衢,尤其太平多年,李家兄弟不遺餘力地移民開發多年,遠勝往昔。
大頭兵們有錢,正好放鬆一番,鄭大帥也要借這工夫為西征做些安排。
征河西,弄不好還得一口氣打到安西去……
鄭大總管從前也沒這個思想準備啊。
還有李承嗣這個前車之鑒,那不得妥善安排一番。
李老三在南麵行營統兵,根據樞密院命令,為西麵行營調撥物資、征發夫子並派遣軍士等事,就落在兵部頭上。具體來說,韓延徽作為新朝首任兵部尚書,事情該他操辦。
這一路上,狗頭軍師與兒子們群策群力,已經將大概所需列了個清單,鄭大總管親自登門將需求向韓延徽說了,讓他抓緊幹。
然後老屠子就晃晃悠悠把家還。
鄭老二也有日沒見母大蟲嘍。
作為新朝有數的國公夫人,母大蟲愈發顯得雍容華貴。
但見鄭夫人:
薄紗長裙拖曳,五彩織錦披臂。
雲髻高聳,如意在手。
端地是風流薄梳洗,時世寬裝束。
老屠子一身暗花紫袍長衫,與夫人執手相對,由衷歎道:“娘子,苦了你啦。”
母大蟲柳眼含笑,道:“郎君才辛苦。”當年哪想過有如今的富貴。
老屠子不禁撫了撫鬢角,道:“苦是不苦,卻老嘍。你看,都白了。倒是夫人一頭秀發不減當年,叫人好不羨慕。”
自從老黑從軍,他夫妻就是聚少離多,如今年紀大了,探手在老公花白的毛茬子上輕撫,母大蟲滿是感傷,道:“郎君在軍中勞力費神,如何比得奴在家中高座。做了樞密副使,可要搬迴幽州來麽?”
感受著老婆的溫情,老屠子卻隻能搖搖頭,將西邊的變故說了。末了道:“孩兒有心做下一場功業,老夫趁還走得動,再扶一程吧。
待此番迴來便不走了。
不過,西征途遠,或會打個三二載,娘子隨我一路走走看看麽?”
老屠子一把年紀還要為子孫奔波,母大蟲心中不忍,可是做了大帥夫人多年,張桂娘更明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
老鄭家這是祖墳起山火,讓這黑廝創下如此家業,正該趁著祖宗保佑更進一步,把這底子再打牢些。
為了兒子,母大蟲把心一橫,也隻能苦一苦這老貨了。
不過要說起西征嘛……
母大蟲忽然翻了老黑一個白眼,叱道:“哼。我去做甚,自尋煩惱麽?”
本來看這老黑奔波辛苦都想放他一馬,可是突然就覺著大不爽利,怨念大起的母大蟲手指猛戳在老黑的額頭,嗤道:“你這老狗真是色膽包天呐,那胡女到底是讓你得手。啊?真是跟天借膽,什麽女人都敢弄。”
忍不住在老黑耳朵狠擰一把,揪得二爺倒抽冷氣。
“痛,痛痛痛!”
順手又一個老虎探底……
放下不提。
……
還說這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一兵一日三斤糧,戰馬一日十斤糧,馱畜的待遇差點也不能全啃草,平均三五斤糧不能再少。不算轉輸損耗,僅左龍虎軍一天就得造掉十幾萬斤糧。
征戰一年,這得按照五六十幾萬石糧打底。
更名左龍虎軍的毅勇軍在幽州休整,往西邊運糧的大隊則已陸續起行。
好在夏收秋收很快就到,靈、夏當地能收些糧食,稍減轉輸的負擔。
全從幽州運?那就別打了。
老屠子想好,得讓魏東城到靈武給他看後路,那夏綏就需有人補上來。
挑兵挑將,那就周德威吧。彼此有交情,辦事也靠譜。尤其老周一直在河東混,對付胡兒應該很有心得體會。
去信跟李三、張德交換意見,又問了秦光弼,一致通過。周德威調任夏綏節度使,魏東城接任朔方節度使,並天德軍皆由鄭大總管統籌調度。
加上一個聽話的振武軍,鄭某人這就是西北四鎮的大哥大了。
了不得了!
大軍繼續休整,老屠子住半個月就坐不住,振武軍那邊還有很多事情要搞。
西征,肯定得把老弟兄帶上一大批,那麽振武軍這就空了。
該怎麽安頓?
都是事兒啊。
南邊來信,說李老三渡河與謝彥章做了一場,互有傷亡。似乎是梁軍率先離場,立在前麵的幾個寨子也被李老三放火燒個幹淨。
戰線,這就推進到濟水以東了。
既然南邊順利,鄭大總管就不再等,七月初一領數百騎先行,趕緊辭別了母大蟲向西。
咳,幽州不好住啊,顯忠坊,也不是那麽溫馨了怎麽。
一路風馳電掣,七月初八,鄭大總管已抵達陰山奚部。
夏末,草木豐茂,正是草原最美的時節。
這真是花美人更美。
老屠子將西征之事說了,薩仁那喜道:“郎君,部中兒郎多已隨二兄南下,但是牛羊都在。我欲將部眾一分為二,一半給二兄,一半隨我西行。
約莫能有牛、羊五萬上下,馬匹多隨二兄出征,亦能有一二千。
我少要些馬匹,多些牛羊。如何?”
薩仁那肯陪他西征,還慷慨出人出牛羊,老屠子十分受用,拉著美人兒的芊芊玉手,道:“善哉。河西富庶,打下來好給娃娃牧馬。”
路上他都想好了,李家那兩個小子得安排好。
自家孩兒更不能虧待。
抱著懷裏的娃兒,老屠子是越看越歡喜。這可是他鄭某人的種,是他跟薩仁那的孩兒。薩仁那的肚皮是真爭氣,又是個男丁。
哎呀,老屠子心裏默數究竟自己究竟有幾個孩兒……
一二三四五六七……
有點算不過來啊。
罷,罷,不算也罷。
反正爺爺家大業大,哪個也不能喝風。
牧民的生活,與農人大不相同。若不種植苜蓿之類,全靠天生地養,大概二三十畝草場隻養得一隻羊,一千隻羊便需二三萬畝草場。因此,牧人平日都是分散居住、生活。
陰山奚三千帳,自然也是散居在周邊草場。
要西行,就要集結牧人、牲畜。這些都需要時間,路線也要做好規劃。
自有薩仁那操心。
安排了陰山奚,鄭大帥迴到朔州,張順舉、郭靖乃至於王義都已在城中。
“事情便是如此。”老屠子不厭其煩地將情況向老夥計一一說明,總結陳詞道,“此次出兵一萬五千。路上我琢磨著,毅勇軍出六千,以常捷軍、振武軍湊個八千,再帶上一千義從軍。
如此,鎮裏還能留下一萬二三千人。
胡兒尚算安分,盯緊點夠用了。
若有不足,便征發府兵。”
毅勇軍改個左龍虎軍的名字,但是鄭守義還是很不習慣。
搔搔腦袋整理一下思路,鄭大總管說:“大唐開國,李老三與我說妥,咱這些老弟兄都是元從,襲爵三代不降等。
然坐吃山空亦非是長遠之計。
前番弄得倉促,明歲擬再封一批,此次人數較多。李老三正在擬定名單,元日前,擬封人選及爵等會通告本人。
有不平者可向禮部申訴,至明年六月定論。
取河西,我等當更進一步。
行前李老三也跟我透底。陰山以南,沙洲以東,扶餘以西,日後將不會再有實權節度使,此是定論。
當然,這會有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而在此之外,如安西、漠北等處仍擬設實權節鎮,亦不排除封國。
不瞞諸位,爺爺走這一遭不為別個,乃為子孫謀也。
振武軍早晚要交出去,這一路我反複思索,打河西,是上上之策。
屆時,我做一任河西節度使,再由咱家兄弟做一二任,這就能把根基打牢。三郎要掃平塞內,且顧不上咱這邊呢。
有河西為基,安西、北庭皆我囊中之物。
待我迴朝為相,自家弟兄看好這邊,才是長保富貴之道。
在此之前,在我與三郎談妥之前,振武軍萬萬不能出亂子。
老規矩,誰留下,誰隨我走,大夥兒議議吧。”
劉三哥率先發言:“鄭哥兒,俺去。”老屠子沒想到這老小子會先跳出來,有些詫異。劉三道,“不過,這振武軍跟李三郎也得談個好價錢。易定,振武軍,這孫子摘桃子兩迴了,很不仗義啊。”
張順舉頭發也已花白,不過這些年他在朔州的時候多,少了許多風霜雨雪,狀態還比妹婿老屠子還能好些,也沒跟著剃禿頭。道:“我看,讓王有良看家,他在東城有年,再不迴來也不合適。”
老馬匪亦道:“正是正是。同去同去。”
“收複河西,此等盛事豈能錯過?”郭屠子多年沒有參與前線活動了,態度同樣積極。大寨主好歹還在單於都護府、麟州忙活,老郭最近專心在朔州辦教練軍,很有些技癢。“正好,兒郎練了這些時日,也帶去河西見見世麵。
李三郎不是派了五百人來麽,咱也出五百,湊個一千帶上。”說著向鄭老板道,“嘿嘿,休要小看這些娃兒,都是好苗子。”
幽州有講武堂,有教練軍,朔州的教練軍更像是講武堂。在這些老弟兄裏,老郭對李老三那套玩意最上心,辛苦多年,依葫蘆畫瓢,搞得這個教練軍連教官帶學員有個二千。
主要收取十至十七歲的孩兒,按年級分期教授。
教學的路子亦相似。
軍將乃至兵士子弟,亦或者民人,隻要在振武軍有戶籍的良家子弟皆可入學。
每歲一期。
老屠子如今是摸清楚了老郭的傳承,人家祖上就是朔方軍校,看姓氏,或為郭令公之後亦說不定。當年他家好像就是在朔方那邊被捉去草原的,老郭這是惦記著報仇雪恥了吧?
弟兄們都很給力,鄭屠子心懷大慰,一一在眾兄弟肩上捏了兩把。
衣不如新,人不如舊,說得是一點不錯。
早前跟這幫老弟兄們征戰四方,事事如意順心。這些年換了人,就總覺著哪裏別扭,就是差點意思。
都不小了,這一戰打完好歹有個兩三年,估計也就是老弟兄們最後合作一把。
這仗啊,是打一場少一場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