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老屠子再次整宿未眠。
老鄭一家子大開頭腦風暴,就是否要參與西征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次日午後,唐王繼續開會。
打著嗬欠,鄭守義坐在下手等開場。
看李老三神采奕奕、眉飛色舞的……
不是,李承嗣死了,咱今天談這麽大的事兒,如此開心他好麽?
沒心沒肺啊這個李老三。
唐王目視眾人,尤其在鄭守義的臉上多看了兩眼,可惜他本來臉黑,也看不出別的顏色。便道:“好,開始之前我先定個調。今日隻談怎麽打河西,至於打不打這個問題就不必爭了。
總之一句話,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
錯了,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昨天開會,趙珽趙秘書全程無言,今日好像是活過來了。唐王話音方落,這老小子就跳出來發言道:“昨夜,我與宋將軍反複詳談,有這麽幾件事需先予諸公說明。”
鄭守義心說,這老小子眼圈都黑了,昨晚上定是跟李老三憋什麽壞了。
如今鄭守義也算看透了這廝,趙珽老小子能做這個秘書郎,那是有點玩意兒的。跪舔李老三這都是次要,能跟李老三壞到一起去才是主要的。
眼角瞥見小宋也在不住地垂頭打擺子,真是辛苦了。
便聽了趙珽道:“其一,此次夏國公西征,以左神武軍八千、橫塞軍四千,計一萬二千出征,迴歸約三千。
其次,天德軍隨征正兵二千,輔兵一千,迴歸一千八百。
再次,靈武、天德兩軍,馬匹所餘皆不滿萬,夏綏尚有馬騾二萬餘。
此外,靈武儲糧已無富裕,天德軍估計尚有萬餘石糧可用,夏綏無餘糧。”
說完,趙秘書老手一拱,收聲不語了。
作為信使,宋廷浩已經清楚樞密院的傾向,原想認真聽講,奈何過於疲累,靠著扶手竟就睡著了,鼻孔朝天,鼾聲陣陣。
趙珽正欲將他喚醒,唐王擺擺手道:“讓他睡。”便向張德說,“德操,可有何心得?”
張德搖頭答曰:“此非我所長。開拓河西既已是定論,我便洗耳恭聽,為明公查漏補缺可也。”
這也是張德的真心話。這種刀口舔血的買賣,張某人實在做不來。做個陷陣將突陣是一迴事,身為主將做這種謀劃可就是另一迴事了。
這位樞密副使如此表態,唐王表示滿意,便問鄭守義道:“義貞可有良策?”
昨天夜裏,老鄭家上下已經基本達成了一致,隻要條件談得好,可以西征。但前提一定是條件要談好。所以,鄭守義今天是抱定了敵不動我不動的信念,絕不著急發言。
李老三壞得很,還是先聽他說吧。便道:“這等大事,俺一個老粗哪裏曉得。再說,對河西我知之不多,不敢妄言。”
張德聽了心裏大罵這黑廝混蛋。
不敢妄言?昨天滿口噴糞的是誰,此時又來裝假。
兩位樞密副使都表了態,樞密使唐王李三郎便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也罷。我拋磚引玉,請諸位斧正。”唐王讓人取來一幅碩大的地圖掛起,好像要講什麽宏篇巨著,結果這廝靜靜看了片刻,又讓人將圖給收起了。
李老三騷騷臉頰道:“其實,打仗麽,也就這麽點道道。
知己知彼,審時度勢。
先為己之不可勝,而待敵之可勝。
這些年商路跑了不少,對河西那邊蕃漢情況,能知道也都知道了。這算是知己知彼都有點基礎。
至於先為己之不可勝麽……
足糧,足餉,足械。
糧,可從幽州或河東運。全部運糧食損耗大,可趕羊過去,慢慢走不著急。
足餉、足械不多說。
兵麽,我算了算,這邊還要應付朱梁,但是抽調一二萬人過去問題不大。
從靈武向西打,要因時製宜,要打得巧。
甘、涼蕃部眾多,牛羊不少,當優先以戰養戰,不足之處再從後方轉運。大體來看,一年填進去一二百萬石糧問題不大,哪怕轉運消耗個九成,送到一二十萬石糧,三鎮亦產糧,籌劃一兩年,也能搞點事情了。
嗯,還可以移民至靈武耕作。
人嘛,待與朱梁做下這場,去淄青破幾個城,人便有了。”
鄭大帥腹誹,好嘛,這就不提給中國保留元氣的鬼話了?
李老三道:“主將麽,我想,就讓洵哥兒去吧。這些年他憋壞了,在中原馳騁不開,去那邊散散心,免得記恨我。
原本他說是去東北,但目下看河西更著急。
渤海國嘛,行將就木,老朽一個,不在這一二年。
諸位以為如何?”
若是隻抽調一二萬人慢慢打,樞密副使張德倒是感覺可行。
大唐雖隻有半壁江山,甚至這半壁都很殘缺,但是,說一句兵多將廣倒也當得。至少,偽梁江河日下,肯定還不如大唐,至於其他那些妖怪麽……
淮南自楊行密死後,就一直內亂內耗……
算了,也不用挨個點名了,根本都不配提。
然而李洵這個人選似乎不妥。
張德道:“明公,我昨夜亦反複思量,承嗣敗就敗在心急二字上。中原是心腹,河西究竟是邊角,不必著急,當量力而行。洵哥兒年少,嘖,我恐其重蹈承嗣覆轍呐。無如讓魏哥兒移鎮,予他兵馬錢糧慢慢打。”
這倒不是他對李洵有什麽惡意,實在是他知道李洵的性子。河西漢蕃雜居,局麵錯綜複雜,這小子去了,不一定是禍是福。
萬一再折一把可如何是好。
可是想起魏東城這個知情不報這事兒,張德感覺這老小子也靠不住了。又改口說:“或遣元郎?周德威亦可。”
張德如此大公無私,鄭守義就不幹了。
怎麽著,爺爺還沒開口,你老小子就把人都安排好啦?
這還得了?
“老張所言在理。洵哥年少,辦事不把細。”鄭守義本來還欲拿捏一下。這好處都還沒談呢,著急攬活是怎麽迴事?可是這個局麵就很不友好,想想不能再等,再磨嘰,定下別人去,還有他老黑什麽事兒。
兒子說得不錯,就李老三這笑麵虎心黑手狠的,振武軍肯定保不住,還不如趕緊換點好處迴來。之前沒想好換什麽,他是一直沒著急開價,現在不能等了,就這把開大小吧。
不待李老三開牙,老屠子就已把胸膛一挺,拍得咚咚兩聲響,道,“元哥兒還得忙活水軍,周德威更不成。魏哥兒、宋瑤哪個賣他麵皮?
咳,為了大唐,還是鄭某人走了這一遭罷。”
這老貨跳出來,也真出張德的預料。瞠目結舌道:“你?”心想,黑廝也瘋了不成,一把年紀了不老老實實跟著李老三,跑大西北吃風?怎麽著,又有雄心壯誌了?也不撒泡尿照照,都多大歲數了。
雖與老黑有點齟齬,怎奈何老弟兄沒幾個人啦。
一心為公的張德還是希望大夥兒能走遠些,別再折了一個。
眼看要勝利了,沒有這些老弟兄鎮著,革命果實都便宜誰啊?
要徹徹底底地虛君實相,功勳輪流坐莊共天下,李老三這些想法都挺美,但是也得有人配合有人幹啊。
還得防著有賊子竊取革命果實,要防著有人混進革命隊伍反攻倒算啊。
話糙理不糙,看官領會精神。
偽梁這麽大個地盤,且得折騰呢。
張德昨夜也沒睡踏實。他認認真真盤算過了,就照目前這進度,短期內混一宇內問題很大,在他們有生之年能否做到真的很難說。
沒辦法,時下不是隋末,不是一場決戰就能摧枯拉朽。
魏州一戰,偽梁傷筋動骨了吧?可是你看他家裏亂七八糟,但轉眼愣就拉出幾萬兵來。對,還有謝彥章喪心病狂決河堤,哪有一點開門迎王師的誠意?
這是要寸土必爭,這是要頑抗到底呀。
還有淮南,江西,蜀中,浙江,福建,嶺南,鳳翔。別看這幫小妖怪一個個都不咋地,真打起來你看,有沒有一個軟柿子?
哪個不得硬啃下來,哪個不得紮得一手血。
且打呢。
這些都得有人幹呐。
照張德想法,這都得讓老弟兄們掛帥,帶著自家子侄們上。就跟打地鼠一樣,大夥排排隊吃果果,這邊我去了,那便就還你去,再下來讓他去。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如此一套傳、幫、帶下來,順理成章就完成了傳承。
兄弟們辛辛苦苦幾十年,眼瞅著大業將成,老兄弟都完蛋,便宜外人?
李承嗣身死,真是很讓張德痛心呐。
張大帥一片好心,可是鄭守義小人度君子之腹,卻以為老張是要來跟他搶好處,爭機會。道:“怎麽,難道你去?不是爺爺說你,這事兒,嘿嘿,你還真就不是這塊材料啊。”
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
鄭某人這等小人行徑,登時就讓張大帥感覺一片真心錯付了。恨恨一聲“哼”,張德操憤憤把嘴一閉,心曰,這老貨要作死就趕緊去吧,爺爺再多說一個字,就他娘跟了你的姓。
看張德熄火,鄭大帥對李老三嘿嘿笑道:“三郎,如何?”
唐王卻蹙眉道:“樞密院就這幾個人,我還是想你在中原幫我。
再說,二郎,你別介意啊,年歲都不小了,那邊風大,萬一有個好歹,跟嫂夫人我怎麽交代?
承嗣家裏我已經是沒臉登門啦。”
李老三這話說的是情真意也切,一臉的真誠。“咳,若朱有貞肯和談,我倒是很想自己走一遭河西。
確實抽不開身呐。
不論怎樣,我家是宗室,洵哥兒是遼王,該當多出一份力。
至於德操所慮麽……
我看是過慮嘍。”李老三大手擺一擺,“大兄當年投軍時才幾歲,你我投軍時有幾歲?洵哥都三十多了,娃娃都快能操刀子上陣嘍,還年少呢?”
鄭守義一看這風向不對呀,忙道:“不不不,三郎你看啊,我這鬢角都白了,還能蹦躂幾日?想來此生也隻此一遭。洵哥兒還小,以後再找機會嘛。”看李老三麵色為難,老屠子一把攥了他手腕道,“殺幾個雜胡罷了,這般不爽利。”
李老三是把滿嘴的銀牙咬了又咬,猶猶豫豫地說:“二郎,你可想好了?此去河西,茫茫數千裏之遙,大漠戈壁,可不是山北……
盡管鄭守義有點感覺不對,李老三肯定在哪裏憋了壞,但是,既然覺著去河西是老鄭家的上上之選,也就隻能陪著這老混蛋把戲唱完。一手抓了李老三的腕子一抖,愈發堅定道:“屁大點事,就這麽定了。”
唐王還在糾結作態,又問張德道:“德操你看?”
張德也看出來端倪了。李老三這笑麵虎怕不是開始就打這老黑的主意吧?可笑那憨貨還不自知,嘿嘿。
也罷也罷,鄭守義這不是個省油的燈,他去朔方,成果大小不論,大虧應該是吃不了。在有些方麵,盡管不願意承認,但這老屠子也確實有他過人之處。
張德既不願深想,也也不想幹預了。遂懶得多說,免做那風箱裏的耗子兩頭受氣。翻起白眼,也作態道:“這黑廝願去便去罷,爺爺可不敢攔他。”
幾十年風雨,張大帥也算演技大成,一句話說得情緒飽滿,將憤懣與不滿表現得分毫畢現,卻不見絲毫的表演痕跡。
唐王又來看趙秘書。
趙珽這老小子真是親密無間的好戰友,亦做出一副為難的樣子,道:“鄭帥,嗯,代國公……貌似非常遲疑,難以抉擇,非要看到老黑一雙環眼死死盯著自己才忙改口,“明公,此非職部所能置喙者。”言罷垂首不語,演技同樣在線。
再看胖五郎等,皆連連搖頭,表示不敢表態。
到此,唐王終於大腿一拍,反手攥住老黑道:“如此,便辛苦二郎了。”
鄭守義得了此話,心頭已不見歡喜。
李老三算計他,他也看出來了。
奶奶地,本來想借這個機會跟李老三談談條件的,可好,啥好處都沒談呢,先把差事接了。振武軍怎麽辦?鎮裏那些弟兄家當便宜誰?
把眼來瞧李三,卻見這廝還是那副糾結模樣。鄭守義肚裏不住地罵娘,這小白臉不是好人啊。又想馬爺跑,還想馬爺不吃草?不成,還得想想,好歹要談下好處若幹才行。
驚覺自己的黑手還被李老三攥著,太也別扭,忙把黑手抽出猛搓。
……
次日,唐王再次召會,提議設“隴右道行軍大總管”,薦鄭守義為大總管,魏東城、宋瑤為副總管,組成西麵行營,統籌西征事宜。
此外,唐王給鄭守義安排了一批大約百人的隊伍,幫他組織行軍。別遣教練軍五百人隨軍見習。至於大總管行轅佐官、幕府,乃至於西征的軍隊組成,均由鄭大總管定奪,給他極大的自由,算是稍稍撫慰了老屠子受傷的心靈。
當然,唐王給鄭大總管兵力以一萬五千人為上限。
畢竟中原還要打仗,而且人太多,即供不起也沒必要。
鄭大總管盤算著,除了左龍虎軍這點人,也隻能迴振武軍再看看情況。至於其他人的隊伍,那都不好下手啊。
等等,還有各項好處沒談呢……
不過李老三這次安排也很謹慎,隻說設個“隴右道行軍大總管”,但是並沒有安排鄭守義移鎮朔方軍,沒有觸碰振武軍的後續安排。
鄭守義遂也幹脆裝傻。
事情過於倉促,朔方、夏綏、振武軍怎麽調整合適,李老三、鄭老二都得好好琢磨明白。先不談其實也好,而且現在談好處的時機也不對,待取了河西再說不遲,屆時條件或者還更好談呢。
據說李老三製定了幾套渡河方案,正在積極準備。大概方向是從鄆州一帶過濟水,尋求與謝彥章一戰。若能重創梁賊主力,就可以挺進汴梁了。
當然,若沒機會,就準備往淄青大肆擄掠去。
總之,賊不走空。
為了給西邊弄人,李老三再也不提什麽讓淄青安居樂業的屁話。
本來鄭守義也對征梁心有顧慮,能脫離這塊苦海其實不是壞事。
於是,鄭大總管再不久留魏州,先走一步,遠離是非。
中原,再見!
老鄭一家子大開頭腦風暴,就是否要參與西征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次日午後,唐王繼續開會。
打著嗬欠,鄭守義坐在下手等開場。
看李老三神采奕奕、眉飛色舞的……
不是,李承嗣死了,咱今天談這麽大的事兒,如此開心他好麽?
沒心沒肺啊這個李老三。
唐王目視眾人,尤其在鄭守義的臉上多看了兩眼,可惜他本來臉黑,也看不出別的顏色。便道:“好,開始之前我先定個調。今日隻談怎麽打河西,至於打不打這個問題就不必爭了。
總之一句話,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
錯了,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昨天開會,趙珽趙秘書全程無言,今日好像是活過來了。唐王話音方落,這老小子就跳出來發言道:“昨夜,我與宋將軍反複詳談,有這麽幾件事需先予諸公說明。”
鄭守義心說,這老小子眼圈都黑了,昨晚上定是跟李老三憋什麽壞了。
如今鄭守義也算看透了這廝,趙珽老小子能做這個秘書郎,那是有點玩意兒的。跪舔李老三這都是次要,能跟李老三壞到一起去才是主要的。
眼角瞥見小宋也在不住地垂頭打擺子,真是辛苦了。
便聽了趙珽道:“其一,此次夏國公西征,以左神武軍八千、橫塞軍四千,計一萬二千出征,迴歸約三千。
其次,天德軍隨征正兵二千,輔兵一千,迴歸一千八百。
再次,靈武、天德兩軍,馬匹所餘皆不滿萬,夏綏尚有馬騾二萬餘。
此外,靈武儲糧已無富裕,天德軍估計尚有萬餘石糧可用,夏綏無餘糧。”
說完,趙秘書老手一拱,收聲不語了。
作為信使,宋廷浩已經清楚樞密院的傾向,原想認真聽講,奈何過於疲累,靠著扶手竟就睡著了,鼻孔朝天,鼾聲陣陣。
趙珽正欲將他喚醒,唐王擺擺手道:“讓他睡。”便向張德說,“德操,可有何心得?”
張德搖頭答曰:“此非我所長。開拓河西既已是定論,我便洗耳恭聽,為明公查漏補缺可也。”
這也是張德的真心話。這種刀口舔血的買賣,張某人實在做不來。做個陷陣將突陣是一迴事,身為主將做這種謀劃可就是另一迴事了。
這位樞密副使如此表態,唐王表示滿意,便問鄭守義道:“義貞可有良策?”
昨天夜裏,老鄭家上下已經基本達成了一致,隻要條件談得好,可以西征。但前提一定是條件要談好。所以,鄭守義今天是抱定了敵不動我不動的信念,絕不著急發言。
李老三壞得很,還是先聽他說吧。便道:“這等大事,俺一個老粗哪裏曉得。再說,對河西我知之不多,不敢妄言。”
張德聽了心裏大罵這黑廝混蛋。
不敢妄言?昨天滿口噴糞的是誰,此時又來裝假。
兩位樞密副使都表了態,樞密使唐王李三郎便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也罷。我拋磚引玉,請諸位斧正。”唐王讓人取來一幅碩大的地圖掛起,好像要講什麽宏篇巨著,結果這廝靜靜看了片刻,又讓人將圖給收起了。
李老三騷騷臉頰道:“其實,打仗麽,也就這麽點道道。
知己知彼,審時度勢。
先為己之不可勝,而待敵之可勝。
這些年商路跑了不少,對河西那邊蕃漢情況,能知道也都知道了。這算是知己知彼都有點基礎。
至於先為己之不可勝麽……
足糧,足餉,足械。
糧,可從幽州或河東運。全部運糧食損耗大,可趕羊過去,慢慢走不著急。
足餉、足械不多說。
兵麽,我算了算,這邊還要應付朱梁,但是抽調一二萬人過去問題不大。
從靈武向西打,要因時製宜,要打得巧。
甘、涼蕃部眾多,牛羊不少,當優先以戰養戰,不足之處再從後方轉運。大體來看,一年填進去一二百萬石糧問題不大,哪怕轉運消耗個九成,送到一二十萬石糧,三鎮亦產糧,籌劃一兩年,也能搞點事情了。
嗯,還可以移民至靈武耕作。
人嘛,待與朱梁做下這場,去淄青破幾個城,人便有了。”
鄭大帥腹誹,好嘛,這就不提給中國保留元氣的鬼話了?
李老三道:“主將麽,我想,就讓洵哥兒去吧。這些年他憋壞了,在中原馳騁不開,去那邊散散心,免得記恨我。
原本他說是去東北,但目下看河西更著急。
渤海國嘛,行將就木,老朽一個,不在這一二年。
諸位以為如何?”
若是隻抽調一二萬人慢慢打,樞密副使張德倒是感覺可行。
大唐雖隻有半壁江山,甚至這半壁都很殘缺,但是,說一句兵多將廣倒也當得。至少,偽梁江河日下,肯定還不如大唐,至於其他那些妖怪麽……
淮南自楊行密死後,就一直內亂內耗……
算了,也不用挨個點名了,根本都不配提。
然而李洵這個人選似乎不妥。
張德道:“明公,我昨夜亦反複思量,承嗣敗就敗在心急二字上。中原是心腹,河西究竟是邊角,不必著急,當量力而行。洵哥兒年少,嘖,我恐其重蹈承嗣覆轍呐。無如讓魏哥兒移鎮,予他兵馬錢糧慢慢打。”
這倒不是他對李洵有什麽惡意,實在是他知道李洵的性子。河西漢蕃雜居,局麵錯綜複雜,這小子去了,不一定是禍是福。
萬一再折一把可如何是好。
可是想起魏東城這個知情不報這事兒,張德感覺這老小子也靠不住了。又改口說:“或遣元郎?周德威亦可。”
張德如此大公無私,鄭守義就不幹了。
怎麽著,爺爺還沒開口,你老小子就把人都安排好啦?
這還得了?
“老張所言在理。洵哥年少,辦事不把細。”鄭守義本來還欲拿捏一下。這好處都還沒談呢,著急攬活是怎麽迴事?可是這個局麵就很不友好,想想不能再等,再磨嘰,定下別人去,還有他老黑什麽事兒。
兒子說得不錯,就李老三這笑麵虎心黑手狠的,振武軍肯定保不住,還不如趕緊換點好處迴來。之前沒想好換什麽,他是一直沒著急開價,現在不能等了,就這把開大小吧。
不待李老三開牙,老屠子就已把胸膛一挺,拍得咚咚兩聲響,道,“元哥兒還得忙活水軍,周德威更不成。魏哥兒、宋瑤哪個賣他麵皮?
咳,為了大唐,還是鄭某人走了這一遭罷。”
這老貨跳出來,也真出張德的預料。瞠目結舌道:“你?”心想,黑廝也瘋了不成,一把年紀了不老老實實跟著李老三,跑大西北吃風?怎麽著,又有雄心壯誌了?也不撒泡尿照照,都多大歲數了。
雖與老黑有點齟齬,怎奈何老弟兄沒幾個人啦。
一心為公的張德還是希望大夥兒能走遠些,別再折了一個。
眼看要勝利了,沒有這些老弟兄鎮著,革命果實都便宜誰啊?
要徹徹底底地虛君實相,功勳輪流坐莊共天下,李老三這些想法都挺美,但是也得有人配合有人幹啊。
還得防著有賊子竊取革命果實,要防著有人混進革命隊伍反攻倒算啊。
話糙理不糙,看官領會精神。
偽梁這麽大個地盤,且得折騰呢。
張德昨夜也沒睡踏實。他認認真真盤算過了,就照目前這進度,短期內混一宇內問題很大,在他們有生之年能否做到真的很難說。
沒辦法,時下不是隋末,不是一場決戰就能摧枯拉朽。
魏州一戰,偽梁傷筋動骨了吧?可是你看他家裏亂七八糟,但轉眼愣就拉出幾萬兵來。對,還有謝彥章喪心病狂決河堤,哪有一點開門迎王師的誠意?
這是要寸土必爭,這是要頑抗到底呀。
還有淮南,江西,蜀中,浙江,福建,嶺南,鳳翔。別看這幫小妖怪一個個都不咋地,真打起來你看,有沒有一個軟柿子?
哪個不得硬啃下來,哪個不得紮得一手血。
且打呢。
這些都得有人幹呐。
照張德想法,這都得讓老弟兄們掛帥,帶著自家子侄們上。就跟打地鼠一樣,大夥排排隊吃果果,這邊我去了,那便就還你去,再下來讓他去。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如此一套傳、幫、帶下來,順理成章就完成了傳承。
兄弟們辛辛苦苦幾十年,眼瞅著大業將成,老兄弟都完蛋,便宜外人?
李承嗣身死,真是很讓張德痛心呐。
張大帥一片好心,可是鄭守義小人度君子之腹,卻以為老張是要來跟他搶好處,爭機會。道:“怎麽,難道你去?不是爺爺說你,這事兒,嘿嘿,你還真就不是這塊材料啊。”
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
鄭某人這等小人行徑,登時就讓張大帥感覺一片真心錯付了。恨恨一聲“哼”,張德操憤憤把嘴一閉,心曰,這老貨要作死就趕緊去吧,爺爺再多說一個字,就他娘跟了你的姓。
看張德熄火,鄭大帥對李老三嘿嘿笑道:“三郎,如何?”
唐王卻蹙眉道:“樞密院就這幾個人,我還是想你在中原幫我。
再說,二郎,你別介意啊,年歲都不小了,那邊風大,萬一有個好歹,跟嫂夫人我怎麽交代?
承嗣家裏我已經是沒臉登門啦。”
李老三這話說的是情真意也切,一臉的真誠。“咳,若朱有貞肯和談,我倒是很想自己走一遭河西。
確實抽不開身呐。
不論怎樣,我家是宗室,洵哥兒是遼王,該當多出一份力。
至於德操所慮麽……
我看是過慮嘍。”李老三大手擺一擺,“大兄當年投軍時才幾歲,你我投軍時有幾歲?洵哥都三十多了,娃娃都快能操刀子上陣嘍,還年少呢?”
鄭守義一看這風向不對呀,忙道:“不不不,三郎你看啊,我這鬢角都白了,還能蹦躂幾日?想來此生也隻此一遭。洵哥兒還小,以後再找機會嘛。”看李老三麵色為難,老屠子一把攥了他手腕道,“殺幾個雜胡罷了,這般不爽利。”
李老三是把滿嘴的銀牙咬了又咬,猶猶豫豫地說:“二郎,你可想好了?此去河西,茫茫數千裏之遙,大漠戈壁,可不是山北……
盡管鄭守義有點感覺不對,李老三肯定在哪裏憋了壞,但是,既然覺著去河西是老鄭家的上上之選,也就隻能陪著這老混蛋把戲唱完。一手抓了李老三的腕子一抖,愈發堅定道:“屁大點事,就這麽定了。”
唐王還在糾結作態,又問張德道:“德操你看?”
張德也看出來端倪了。李老三這笑麵虎怕不是開始就打這老黑的主意吧?可笑那憨貨還不自知,嘿嘿。
也罷也罷,鄭守義這不是個省油的燈,他去朔方,成果大小不論,大虧應該是吃不了。在有些方麵,盡管不願意承認,但這老屠子也確實有他過人之處。
張德既不願深想,也也不想幹預了。遂懶得多說,免做那風箱裏的耗子兩頭受氣。翻起白眼,也作態道:“這黑廝願去便去罷,爺爺可不敢攔他。”
幾十年風雨,張大帥也算演技大成,一句話說得情緒飽滿,將憤懣與不滿表現得分毫畢現,卻不見絲毫的表演痕跡。
唐王又來看趙秘書。
趙珽這老小子真是親密無間的好戰友,亦做出一副為難的樣子,道:“鄭帥,嗯,代國公……貌似非常遲疑,難以抉擇,非要看到老黑一雙環眼死死盯著自己才忙改口,“明公,此非職部所能置喙者。”言罷垂首不語,演技同樣在線。
再看胖五郎等,皆連連搖頭,表示不敢表態。
到此,唐王終於大腿一拍,反手攥住老黑道:“如此,便辛苦二郎了。”
鄭守義得了此話,心頭已不見歡喜。
李老三算計他,他也看出來了。
奶奶地,本來想借這個機會跟李老三談談條件的,可好,啥好處都沒談呢,先把差事接了。振武軍怎麽辦?鎮裏那些弟兄家當便宜誰?
把眼來瞧李三,卻見這廝還是那副糾結模樣。鄭守義肚裏不住地罵娘,這小白臉不是好人啊。又想馬爺跑,還想馬爺不吃草?不成,還得想想,好歹要談下好處若幹才行。
驚覺自己的黑手還被李老三攥著,太也別扭,忙把黑手抽出猛搓。
……
次日,唐王再次召會,提議設“隴右道行軍大總管”,薦鄭守義為大總管,魏東城、宋瑤為副總管,組成西麵行營,統籌西征事宜。
此外,唐王給鄭守義安排了一批大約百人的隊伍,幫他組織行軍。別遣教練軍五百人隨軍見習。至於大總管行轅佐官、幕府,乃至於西征的軍隊組成,均由鄭大總管定奪,給他極大的自由,算是稍稍撫慰了老屠子受傷的心靈。
當然,唐王給鄭大總管兵力以一萬五千人為上限。
畢竟中原還要打仗,而且人太多,即供不起也沒必要。
鄭大總管盤算著,除了左龍虎軍這點人,也隻能迴振武軍再看看情況。至於其他人的隊伍,那都不好下手啊。
等等,還有各項好處沒談呢……
不過李老三這次安排也很謹慎,隻說設個“隴右道行軍大總管”,但是並沒有安排鄭守義移鎮朔方軍,沒有觸碰振武軍的後續安排。
鄭守義遂也幹脆裝傻。
事情過於倉促,朔方、夏綏、振武軍怎麽調整合適,李老三、鄭老二都得好好琢磨明白。先不談其實也好,而且現在談好處的時機也不對,待取了河西再說不遲,屆時條件或者還更好談呢。
據說李老三製定了幾套渡河方案,正在積極準備。大概方向是從鄆州一帶過濟水,尋求與謝彥章一戰。若能重創梁賊主力,就可以挺進汴梁了。
當然,若沒機會,就準備往淄青大肆擄掠去。
總之,賊不走空。
為了給西邊弄人,李老三再也不提什麽讓淄青安居樂業的屁話。
本來鄭守義也對征梁心有顧慮,能脫離這塊苦海其實不是壞事。
於是,鄭大總管再不久留魏州,先走一步,遠離是非。
中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