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譽迴頭一看,居然是之前那幾個穿著牧民裝扮的士兵將馬匹聚到一起,然後將它們挨個割喉殺掉,這幾人見被發現,卻毫無懼色更沒有逃跑的意思,反而拔出腰刀衝向畢譽。
他們自然不是對手,甚至沒有多使一招的機會,就全部被秒殺。
畢譽打量了一下躺在地上的幾人,方才意識到原來之前覺得不對的地方就是這幾個化妝的牧民裝的士兵雖然喊出暗號,可是大家酒都未醒來,若是自己士兵怎麽會大聲喊出暗號。而且他們聲音僵硬,根本就是不會周語的人臨時學舌,敵人事事處心積慮,唯獨這裏百密一疏,想來是因為戎族無法提前預知暗號,所以沒有練過。
然而畢譽卻顧不得考慮這些細枝末節,看到逃跑機會渺茫,不由得怒火攻心,一腔憤怒全部匯集於雙臂,左右開弓的擲出長槍,這下殺傷力更甚,戎族前鋒被一串串的射倒。
到了後來,身邊的長槍已經找不到,隻能從士卒手中搶過,他才不管士卒有沒有抵抗之力,隻想著先將敵人擊退再去將兵器撿迴。
哪知道戎軍冒著威力巨大的飛槍,隻是盡力將隊伍分散開,沒有一人退縮,那些持戈的士兵扔在勾著飛虎卒的武器,限製他們的行動,他們似乎知道隻要自己稍微退卻,敵人就會將武器撿迴去。
就這樣雙方繼續拉鋸,死戰不退的戎軍在發現畢譽那邊擲來的飛槍頻率越來越慢之時,後麵的戎族將軍大喝一聲,一隊手持短刀短斧的戎軍赤著上身,如同餓狼般掩殺過來,飛虎卒士兵趕緊想用長槍抵禦,卻由於部分人的槍被限製了活動,部分人手中武器被畢譽抽走,隻能抽出腰刀肉搏。
那些持盾的士兵眼見敵人從四麵八方圍攻過來,無奈撤下盾陣,也加入了短兵相接的戰團,戎族士兵極為悍勇,身子被砍數刀,滿身血汙的人比比皆是,甚至有的人被砍去手臂,仍然張嘴去咬飛虎卒。
這樣一來,戎軍已完全突破了飛虎卒的防禦陣線,雙方犬牙交錯的鬥在一起,盡管戎軍的短刀兵又加入了好幾波,但仍然是飛虎卒戰力更強,一時之間還略占上風。
突然戎軍在場士兵向後撤退,聚在一起,一齊用刀側麵和槍杆捶打自己的胸口,同時一齊大聲“哈,哈,哈,哈”的短促叫喊著。
飛虎卒一陣錯愕,卻聽得遠處弓弦齊響,萬箭如雨落下,飛虎卒此時沒有盾陣掩護,隻能用武器撥落箭支。此刻那些在前線的戎族也位於箭支的攻擊範圍,哪知道這些人混不害怕,直接大笑著又一次發起衝鋒,飛虎卒前有敵攻,上有飛箭,不論再高強的武藝,再良好的配合都無法抵擋,隻能成片成片的倒下,當然戎族士兵也是一樣,畢竟箭支無差別攻擊,不可能長眼睛。
早知必死的戎族士兵們其實都是族內地位最差的那一批人,他們的死可以換得家族或後代的榮耀和財富,可以說每個人的死都會被提前明碼標價,大勝之後還會繼續提高這個價碼,當然,如果有人沒死,這些獎勵就會收迴,很殘酷但也很現實,畢竟戎族的生產力並不發達,花了這樣大的代價後怎麽可能隨意許諾呢。所以這些死士迫切的,急切的想要拖著飛虎卒一起去死,這也是人之常情。
在看到畢譽等幾人還在憑借高超的武藝用兵器將箭支打落後,這些死士不需要命令,瘋了一樣的撲向殘存的飛虎卒們,有兵器的奮勇衝鋒,沒兵器的人中,有的抱住飛虎卒的胳膊,有的張口就咬,還有已經中箭的也拚著最後的氣力趕來支援自己那些已經狀如瘋狗的戰友,在這種不要命的打擊下,飛虎卒們紛紛中箭倒下。
而畢譽那邊的敵人足有四五十人,他不甘就這樣死去,還在拚命抵擋,他百忙之中又拾起一杆長槍,左右手雙槍翻飛將武藝展現的淋漓盡致,上抵飛箭,下擋敵兵,偶爾中幾支箭,也有周宣王禦賜的寶甲抵擋。
眼見畢譽久戰不倒,戎族酋長們紛紛彎弓搭箭瞄準射去,畢譽依然奮力抵擋,隻不過因為長時間的戰鬥,自己體力損耗很大,動作也變得緩慢起來,終究還是被擊倒在地,這致命一擊來自於戎王本人對於其胸脅的連環三箭,寶甲被這鋒利的狼牙箭生生撕裂,深深的插入他的身子。畢譽心中憋著的那口氣一泄,真的支撐不住了,但他還是用盡力氣殺死了最後一個敵人,之後才慢慢的倒了下去。
戎王命令士兵們繼續射箭,用箭雨掃蕩著戰場,不知道射了幾輪,也不知道射出多少支箭,射擊一直到那塊場地上沒有任何一個站著的人才停止,戎族士兵得到命令開始去整理戰場。
這些士兵惡狠狠的對每具飛虎卒的屍體進行了加工,將每個人的頭砍下來,這不僅是他們發泄憤怒,表達對戰友戰死的悲憤,還是仿照中原那一套靠首級換軍功。
當然,此次戎族用了巨大的代價做誘餌,肯定想要一舉成功,所以命令手下不得在戰鬥時先割取首級,而是以大勝後大家都有封賞。饒是如此,那些戎族士兵也是忍不住要取得這些戰神一般強軍的首級,或是瞻戎王仰,或是泄憤,或是膜拜,或是吹牛。
這些士兵一路割一路小心翼翼的將首級掛在自己腰間,當然,也有那些為了徇私仇將本族敵人首級趁亂砍下的,這種梟首行為符合他們那種原始宗教的樸素願望,也就是希望仇敵徹底沒有轉世的可能,他們身後跟隨的巫師們也邊走邊跳的念念有詞,想要幫助自己的士兵們達成願望。
很快,幾百名飛虎卒勇士全部成了無頭之人,所有人圍在了被箭射成刺蝟的金甲將畢譽身旁,沒有人敢於動手,因為他的頭顱隻有戎王才有資格去割取。
很快各族族長簇擁著全身披掛的戎王前來,在見到畢譽後,戎王那平時冷靜乃至冷峻的臉上的肌肉開始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戎族士兵見大王到來,紛紛將右臂斜拍自己的左肩行禮,並隨之讓開,將混亂不堪的戰場上難得的一塊最好的地塊讓給了戎王,因為畢譽身前已經堆積了數不清的戎族士兵的屍體。
戎王畢竟曾身經百戰,這種場麵他毫不介意,在略微調整唿吸之後,刷的一下從腰間那被鑲滿寶石和玉石的刀鞘中抽出一把通體金色的長刀。
戎王頓了頓,像麵對一個老友一般用周語說道:“我們傾盡全力,死傷數千人,損失的牛羊更是不計其數,隻為了幹掉你們。可是你們為什麽這麽脆弱啊,我製定了好多好多的作戰計劃,可是那些厲害的根本都沒有機會用到。飛虎卒嘿嘿,你們之前確實不愧為飛虎的稱號,現在呢,隻是……”
話未說完,畢譽騰的站起身來大喝道:“現在老子依然是飛虎!”他舉起身邊幾個戎軍士兵的死屍向著戎王扔了過去。
變起突然,看到被射成刺蝟的畢譽如同天神般從死人堆裏爬起來的起死迴生,戎族士兵和族長們都被驚訝的說不出話做不出反應。
可是戎王的反應畢竟高人一等,大叫一聲後奮力揮刀將死屍砍為兩段,戎王先是用手輕抹了一下上麵的血液,然後在寶刀上殘餘的血液往下滴著的時候又是嘿嘿笑了兩聲:“我確實不希望你死的那麽快,當年那一槍之仇我可是想還給一個活人呢。”
戎族士兵在短暫的驚訝後,立刻想起了自己的職責,紛紛不要命的衝鋒上前,畢譽手無寸鐵隻能憑借力量將蜂擁而至的敵人盡數提起來扔走,為什麽不用其他更強殺傷的比如拳腳這樣的招式呢,那是因為畢譽甚至沒有時間這樣做,可是這樣也不是辦法,所以畢譽隻能孤注一擲,向戎王發出挑戰。
“且慢,你不是一直想找我報仇麽?現在我給你機會,咱們兩個單獨決一勝負吧!”
眼見戎王猶豫,沒有了剛才兇狠霸氣的神情,畢譽又補充道:“現在你占盡先機,而我是困獸猶鬥,我不拿兵刃,你隨意如何?”
戎王雖然拿著削鐵如泥的寶刀,可依然擔心打不過畢譽,現在聽他說願意肉搏,自己當然一萬個樂意,這次圍剿飛虎卒雖然很成功,但是付出了太大的代價,使得一些沒有見識過飛虎卒和畢譽威力的族群頗有微詞。如果現在能讓畢譽盡可能多的展現武藝,而自己又能將之陣斬的話,自己的威望就會有極大的提升。
於是乎戎王點點頭同意了畢譽的挑戰,其他戎族士兵聽不懂周語,所以依然在圍攻畢譽,這時畢譽百忙中看到戎王點頭,趕緊大聲喊道:“還不讓你的鷹犬們退下去!”
戎王也不生氣,這時他麵對一個將死之人和敗軍之將展現了足夠的氣量,隻是拍拍手,然後寥寥幾句話就讓士兵們退了迴來,並且用戎語強調:“待會我和畢譽決鬥,不論有何種結果,大家都不可協助或是做其他影響,違令者殺無赦!”
畢譽見敵兵乖乖的退開,擠出了一絲難能可貴的笑意,但實際上情況並沒有任何改觀,因為此時對麵的戎王倒提著刀也在微笑著輕輕招手讓他進攻。
畢譽已經丟了半條命,剛才站在原地還好,現在發現想要移動一步那都是萬分困難,因為腿上早已受了不少傷,隻是剛才全身都在火辣辣的疼著,導致自己沒有覺察出來。
畢譽難以走動,隻能對著戎王微笑迴應,讓他先攻,這番景象若不是在戰場上,肯定會認為這是一對久未謀麵的老友。實際上,二人確實久未謀麵,因為距離上次戰鬥已過去了快十年,戎王一直渴望著報仇,有句話叫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戎王頂多算個強盜頭子,壓根和君子扯不上邊,但是這份忍耐力也確實令人欽佩。
戎王此時不再謙讓,將刀劃了一個半圓後便即跨步搶攻,寶刀唿嘯生風當頭劈下來來,畢譽腳步不聽使喚無法躲開,剛才又見識了戎王寶刀的鋒利,壓根不敢讓其近身,隻能利用身高臂長的優勢探出手去拿戎王的手腕,此後連連施展妙手化險為夷。
戎王日夜想要報仇,早就派出間諜並詢問與畢譽打過仗的那些兵將,把畢譽擅長的練習過的長槍術,雙槍術甚至刀法和劍法打聽了個夠,平日裏除了處理政務外就在訓練反製招數,可是戎王壓根沒有見識過畢譽的拳術。
畢譽的拳術穩健大方,招式雖然表麵粗糙,卻是精細不已,將細節處理的極其到位,戎王鬥了良久,沒想到對手空手都那麽強硬勇毅,急切間無法造成殺傷,真想趕緊退出戰鬥休整一下,可是又不能在眾人麵前示弱退下,隻能硬著頭皮橫刀來迴砍削。
此時畢譽早已累的夠嗆,腳步虛浮站立不穩,突然想到騎馬之時將兩腿分開略寬於肩,這樣真能坐的很穩,於是靈機一動采用半蹲的姿態,有如騎馬一樣,才讓動作如木樁子般穩固,這大概就是最早的馬步了,後世人們將這個動作發揚光大,讓後背學徒勤加練習,終於構成了中華武術的普遍和基礎動作。
這個新動作讓戎王更加不適應,出招因為害怕畢譽反而更慢,畢譽瞅準機會,狠狠抓著自己的保甲用力一掰,寶甲被持續的攻擊,特別是被戎王射中了三箭後,早已有了裂紋,現在用力一扯就碎成了前後粘連的兩個銅金片,畢譽舉過頭頂將銅片向戎王蓋了下去。
戎王不敢怠慢,趕緊用刀揮去,哪料到這保甲也是一件寶物,從裏麵脫下的保甲依然還是具有刀槍不入的功能的,剛好如同一張大網鋪天蓋地的壓住了戎王。
畢譽用力一箍寶甲外側,將其向內卷曲,直接如鐵條般將戎王捆住,摔讓他動彈不得。
畢譽此時將戎王挾持於陣前,開始思考該如何脫困。
他們自然不是對手,甚至沒有多使一招的機會,就全部被秒殺。
畢譽打量了一下躺在地上的幾人,方才意識到原來之前覺得不對的地方就是這幾個化妝的牧民裝的士兵雖然喊出暗號,可是大家酒都未醒來,若是自己士兵怎麽會大聲喊出暗號。而且他們聲音僵硬,根本就是不會周語的人臨時學舌,敵人事事處心積慮,唯獨這裏百密一疏,想來是因為戎族無法提前預知暗號,所以沒有練過。
然而畢譽卻顧不得考慮這些細枝末節,看到逃跑機會渺茫,不由得怒火攻心,一腔憤怒全部匯集於雙臂,左右開弓的擲出長槍,這下殺傷力更甚,戎族前鋒被一串串的射倒。
到了後來,身邊的長槍已經找不到,隻能從士卒手中搶過,他才不管士卒有沒有抵抗之力,隻想著先將敵人擊退再去將兵器撿迴。
哪知道戎軍冒著威力巨大的飛槍,隻是盡力將隊伍分散開,沒有一人退縮,那些持戈的士兵扔在勾著飛虎卒的武器,限製他們的行動,他們似乎知道隻要自己稍微退卻,敵人就會將武器撿迴去。
就這樣雙方繼續拉鋸,死戰不退的戎軍在發現畢譽那邊擲來的飛槍頻率越來越慢之時,後麵的戎族將軍大喝一聲,一隊手持短刀短斧的戎軍赤著上身,如同餓狼般掩殺過來,飛虎卒士兵趕緊想用長槍抵禦,卻由於部分人的槍被限製了活動,部分人手中武器被畢譽抽走,隻能抽出腰刀肉搏。
那些持盾的士兵眼見敵人從四麵八方圍攻過來,無奈撤下盾陣,也加入了短兵相接的戰團,戎族士兵極為悍勇,身子被砍數刀,滿身血汙的人比比皆是,甚至有的人被砍去手臂,仍然張嘴去咬飛虎卒。
這樣一來,戎軍已完全突破了飛虎卒的防禦陣線,雙方犬牙交錯的鬥在一起,盡管戎軍的短刀兵又加入了好幾波,但仍然是飛虎卒戰力更強,一時之間還略占上風。
突然戎軍在場士兵向後撤退,聚在一起,一齊用刀側麵和槍杆捶打自己的胸口,同時一齊大聲“哈,哈,哈,哈”的短促叫喊著。
飛虎卒一陣錯愕,卻聽得遠處弓弦齊響,萬箭如雨落下,飛虎卒此時沒有盾陣掩護,隻能用武器撥落箭支。此刻那些在前線的戎族也位於箭支的攻擊範圍,哪知道這些人混不害怕,直接大笑著又一次發起衝鋒,飛虎卒前有敵攻,上有飛箭,不論再高強的武藝,再良好的配合都無法抵擋,隻能成片成片的倒下,當然戎族士兵也是一樣,畢竟箭支無差別攻擊,不可能長眼睛。
早知必死的戎族士兵們其實都是族內地位最差的那一批人,他們的死可以換得家族或後代的榮耀和財富,可以說每個人的死都會被提前明碼標價,大勝之後還會繼續提高這個價碼,當然,如果有人沒死,這些獎勵就會收迴,很殘酷但也很現實,畢竟戎族的生產力並不發達,花了這樣大的代價後怎麽可能隨意許諾呢。所以這些死士迫切的,急切的想要拖著飛虎卒一起去死,這也是人之常情。
在看到畢譽等幾人還在憑借高超的武藝用兵器將箭支打落後,這些死士不需要命令,瘋了一樣的撲向殘存的飛虎卒們,有兵器的奮勇衝鋒,沒兵器的人中,有的抱住飛虎卒的胳膊,有的張口就咬,還有已經中箭的也拚著最後的氣力趕來支援自己那些已經狀如瘋狗的戰友,在這種不要命的打擊下,飛虎卒們紛紛中箭倒下。
而畢譽那邊的敵人足有四五十人,他不甘就這樣死去,還在拚命抵擋,他百忙之中又拾起一杆長槍,左右手雙槍翻飛將武藝展現的淋漓盡致,上抵飛箭,下擋敵兵,偶爾中幾支箭,也有周宣王禦賜的寶甲抵擋。
眼見畢譽久戰不倒,戎族酋長們紛紛彎弓搭箭瞄準射去,畢譽依然奮力抵擋,隻不過因為長時間的戰鬥,自己體力損耗很大,動作也變得緩慢起來,終究還是被擊倒在地,這致命一擊來自於戎王本人對於其胸脅的連環三箭,寶甲被這鋒利的狼牙箭生生撕裂,深深的插入他的身子。畢譽心中憋著的那口氣一泄,真的支撐不住了,但他還是用盡力氣殺死了最後一個敵人,之後才慢慢的倒了下去。
戎王命令士兵們繼續射箭,用箭雨掃蕩著戰場,不知道射了幾輪,也不知道射出多少支箭,射擊一直到那塊場地上沒有任何一個站著的人才停止,戎族士兵得到命令開始去整理戰場。
這些士兵惡狠狠的對每具飛虎卒的屍體進行了加工,將每個人的頭砍下來,這不僅是他們發泄憤怒,表達對戰友戰死的悲憤,還是仿照中原那一套靠首級換軍功。
當然,此次戎族用了巨大的代價做誘餌,肯定想要一舉成功,所以命令手下不得在戰鬥時先割取首級,而是以大勝後大家都有封賞。饒是如此,那些戎族士兵也是忍不住要取得這些戰神一般強軍的首級,或是瞻戎王仰,或是泄憤,或是膜拜,或是吹牛。
這些士兵一路割一路小心翼翼的將首級掛在自己腰間,當然,也有那些為了徇私仇將本族敵人首級趁亂砍下的,這種梟首行為符合他們那種原始宗教的樸素願望,也就是希望仇敵徹底沒有轉世的可能,他們身後跟隨的巫師們也邊走邊跳的念念有詞,想要幫助自己的士兵們達成願望。
很快,幾百名飛虎卒勇士全部成了無頭之人,所有人圍在了被箭射成刺蝟的金甲將畢譽身旁,沒有人敢於動手,因為他的頭顱隻有戎王才有資格去割取。
很快各族族長簇擁著全身披掛的戎王前來,在見到畢譽後,戎王那平時冷靜乃至冷峻的臉上的肌肉開始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戎族士兵見大王到來,紛紛將右臂斜拍自己的左肩行禮,並隨之讓開,將混亂不堪的戰場上難得的一塊最好的地塊讓給了戎王,因為畢譽身前已經堆積了數不清的戎族士兵的屍體。
戎王畢竟曾身經百戰,這種場麵他毫不介意,在略微調整唿吸之後,刷的一下從腰間那被鑲滿寶石和玉石的刀鞘中抽出一把通體金色的長刀。
戎王頓了頓,像麵對一個老友一般用周語說道:“我們傾盡全力,死傷數千人,損失的牛羊更是不計其數,隻為了幹掉你們。可是你們為什麽這麽脆弱啊,我製定了好多好多的作戰計劃,可是那些厲害的根本都沒有機會用到。飛虎卒嘿嘿,你們之前確實不愧為飛虎的稱號,現在呢,隻是……”
話未說完,畢譽騰的站起身來大喝道:“現在老子依然是飛虎!”他舉起身邊幾個戎軍士兵的死屍向著戎王扔了過去。
變起突然,看到被射成刺蝟的畢譽如同天神般從死人堆裏爬起來的起死迴生,戎族士兵和族長們都被驚訝的說不出話做不出反應。
可是戎王的反應畢竟高人一等,大叫一聲後奮力揮刀將死屍砍為兩段,戎王先是用手輕抹了一下上麵的血液,然後在寶刀上殘餘的血液往下滴著的時候又是嘿嘿笑了兩聲:“我確實不希望你死的那麽快,當年那一槍之仇我可是想還給一個活人呢。”
戎族士兵在短暫的驚訝後,立刻想起了自己的職責,紛紛不要命的衝鋒上前,畢譽手無寸鐵隻能憑借力量將蜂擁而至的敵人盡數提起來扔走,為什麽不用其他更強殺傷的比如拳腳這樣的招式呢,那是因為畢譽甚至沒有時間這樣做,可是這樣也不是辦法,所以畢譽隻能孤注一擲,向戎王發出挑戰。
“且慢,你不是一直想找我報仇麽?現在我給你機會,咱們兩個單獨決一勝負吧!”
眼見戎王猶豫,沒有了剛才兇狠霸氣的神情,畢譽又補充道:“現在你占盡先機,而我是困獸猶鬥,我不拿兵刃,你隨意如何?”
戎王雖然拿著削鐵如泥的寶刀,可依然擔心打不過畢譽,現在聽他說願意肉搏,自己當然一萬個樂意,這次圍剿飛虎卒雖然很成功,但是付出了太大的代價,使得一些沒有見識過飛虎卒和畢譽威力的族群頗有微詞。如果現在能讓畢譽盡可能多的展現武藝,而自己又能將之陣斬的話,自己的威望就會有極大的提升。
於是乎戎王點點頭同意了畢譽的挑戰,其他戎族士兵聽不懂周語,所以依然在圍攻畢譽,這時畢譽百忙中看到戎王點頭,趕緊大聲喊道:“還不讓你的鷹犬們退下去!”
戎王也不生氣,這時他麵對一個將死之人和敗軍之將展現了足夠的氣量,隻是拍拍手,然後寥寥幾句話就讓士兵們退了迴來,並且用戎語強調:“待會我和畢譽決鬥,不論有何種結果,大家都不可協助或是做其他影響,違令者殺無赦!”
畢譽見敵兵乖乖的退開,擠出了一絲難能可貴的笑意,但實際上情況並沒有任何改觀,因為此時對麵的戎王倒提著刀也在微笑著輕輕招手讓他進攻。
畢譽已經丟了半條命,剛才站在原地還好,現在發現想要移動一步那都是萬分困難,因為腿上早已受了不少傷,隻是剛才全身都在火辣辣的疼著,導致自己沒有覺察出來。
畢譽難以走動,隻能對著戎王微笑迴應,讓他先攻,這番景象若不是在戰場上,肯定會認為這是一對久未謀麵的老友。實際上,二人確實久未謀麵,因為距離上次戰鬥已過去了快十年,戎王一直渴望著報仇,有句話叫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戎王頂多算個強盜頭子,壓根和君子扯不上邊,但是這份忍耐力也確實令人欽佩。
戎王此時不再謙讓,將刀劃了一個半圓後便即跨步搶攻,寶刀唿嘯生風當頭劈下來來,畢譽腳步不聽使喚無法躲開,剛才又見識了戎王寶刀的鋒利,壓根不敢讓其近身,隻能利用身高臂長的優勢探出手去拿戎王的手腕,此後連連施展妙手化險為夷。
戎王日夜想要報仇,早就派出間諜並詢問與畢譽打過仗的那些兵將,把畢譽擅長的練習過的長槍術,雙槍術甚至刀法和劍法打聽了個夠,平日裏除了處理政務外就在訓練反製招數,可是戎王壓根沒有見識過畢譽的拳術。
畢譽的拳術穩健大方,招式雖然表麵粗糙,卻是精細不已,將細節處理的極其到位,戎王鬥了良久,沒想到對手空手都那麽強硬勇毅,急切間無法造成殺傷,真想趕緊退出戰鬥休整一下,可是又不能在眾人麵前示弱退下,隻能硬著頭皮橫刀來迴砍削。
此時畢譽早已累的夠嗆,腳步虛浮站立不穩,突然想到騎馬之時將兩腿分開略寬於肩,這樣真能坐的很穩,於是靈機一動采用半蹲的姿態,有如騎馬一樣,才讓動作如木樁子般穩固,這大概就是最早的馬步了,後世人們將這個動作發揚光大,讓後背學徒勤加練習,終於構成了中華武術的普遍和基礎動作。
這個新動作讓戎王更加不適應,出招因為害怕畢譽反而更慢,畢譽瞅準機會,狠狠抓著自己的保甲用力一掰,寶甲被持續的攻擊,特別是被戎王射中了三箭後,早已有了裂紋,現在用力一扯就碎成了前後粘連的兩個銅金片,畢譽舉過頭頂將銅片向戎王蓋了下去。
戎王不敢怠慢,趕緊用刀揮去,哪料到這保甲也是一件寶物,從裏麵脫下的保甲依然還是具有刀槍不入的功能的,剛好如同一張大網鋪天蓋地的壓住了戎王。
畢譽用力一箍寶甲外側,將其向內卷曲,直接如鐵條般將戎王捆住,摔讓他動彈不得。
畢譽此時將戎王挾持於陣前,開始思考該如何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