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


    李曄開紫宸殿,不限品階,凡有品銜的京內流內官,皆可入殿朝見。


    此時京內動亂未平,仍有不少盜賊散卒流竄街巷,出門便有風險,但幾乎所有在這場動亂中幸存下來的京城官員都選擇走出房門,來朝覲見。


    皆因,這是普天同慶的一日。


    身為大唐官員,都明白宦官在本朝意味著什麽,又給本朝帶來了什麽。


    而如今所有京內宦官被一並剪除,大唐立國三百年,到了如今這個日薄西山的年頭,竟也能讓他們揚眉吐氣一迴……


    紫宸門常設不開,在這一天也是大張開放。一方麵是便於官員們入宮,另一方麵是入宮的官員人數太多,朝會地沒有設在殿內,而是紫宸門至殿前的空地上。


    李曄另聽取了張濬等人的建議,將劉季述、西門重遂、王仲先、王彥範四位巨宦的人頭裝在木籠裏,吊於紫宸門兩旁。


    隨後每位官員入門,都會先朝那木籠裏唾上兩口。


    紫宸殿前人數不下六百,紫紅綠青一片,難免會喧鬧。


    如今禮部和禦史台院一共沒幾個人,為維持秩序忙得不可開交,仍是止不住眾聲喧嘩,把個禁內莊嚴之地吵成了東、西兩市……


    可聽得“禦駕到!”的聲音後,喧鬧的廣場內頓時安靜了下來。


    所有官員都自覺不自覺地閉上了嘴,一起朝那聲音處看去。


    自中晚唐來百餘年,他們終於迎來了聖明天子。


    竟能把為禍大唐百餘年的閹黨一並剪除……


    再等到李曄從禦輦上下來,朝著麵南高設的禦座上緩步走去時,廣場內靜得風過留聲。


    李曄目不斜視,負手而行。


    但他感受得到這種奇妙的氛圍。


    他知道他的下方立了滿滿一地人,如今卻都連唿吸也隻敢小心翼翼,追尋他的六百多道目光片刻也不敢挪動……


    這,便是天子的恩威。


    算起來,他穿越而來已整整三個月,已做了三個月的天子,如今,他才終於得到了本屬於他的東西……


    京內那些傳聞,李曄聽黃萬年等人說起過。


    京城人們紛紛傳言,當晚禁內亂賊蜂擁而至時,最危急時刻,忽聽得一聲驚雷自天而落,亂賊們惶恐萬分,再抬頭一看,天子已遊化成神龍,盤旋在半空中,一身金色鱗片,九爪飛舞,向他們吐出陣陣烈火,將這些亂賊蟲豸們頓時燒烤成碳灰……


    李曄忍俊不禁,問向黃萬年,那晚你就在場,你可看見神龍了?


    黃萬年挺著胸脯,十分篤定地道,奴婢看見了。


    “……”


    李曄不知道將來史官們記載這段曆史時,是否真的會采信這種荒唐的說法。


    但他可以肯定兩點。


    一,這個傳聞多半先出自朝臣之口。


    因為在這個傳言裏,有意抹去了楊守成的左監門衛和禁內太監的功勞,事實上是這二者的拚死護駕,才保住了李曄的安危,而這二者又恰好都是朝臣厭惡的對象。


    隻有他們,才不願意把功勞歸到這二者身上;


    二,這個傳聞對他這個天子有利。


    在這個自然科學還未發展起來的時代,講再多大道理,都不如神話傳說與宗教迷信有效。


    如今他這個天子也總算有神跡了……


    看看廣場內眾官員的反應便知曉這一點。


    李曄步至禦座前,並未落座,而是就著殿前的氣氛,麵朝百官,即興道:


    “朕自兩年前登臨大寶,禦極宇內,一直勤勉理政,不敢稍有疏忽。


    “然外有藩帥不臣,內有閹黨閉塞,以致國事漸頹,朝政日暗,朕亦深自疚痛,有負祖宗神廟,有愧四海萬民。


    “幸上天不棄,又賴眾卿扶持,終掃除閹禍,還中外一片清朗,此誠可喜哉!”


    “聖上聖明!”


    場中百官亦有所感,讚頌聲形成了一股股聲浪。


    “閹黨雖除,可中興之路途猶漫漫。”


    李曄再道,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國事衰頹至此,實是積弊日久之故,輕易間斷難根除,今日朕特會晤滿朝文武,當眾誓曰,朕必不負大唐,必當傾力而為,謀圖大唐再興。亦望眾卿不要負朕,當上下一心,不畏艱險,以振興大唐為己任。


    “如此君臣不相負,大唐再興雖賒必及。”


    “聖上聖明!”……


    “臣等必不負聖君!”……


    看到場中百官神色激越,信誓旦旦,聲浪一層蓋過一層,李曄再伸手一招,安心落座。


    接下來官員們紛紛出列,踴躍發言。


    都是痛斥閹黨的種種罪狀及讚頌天子掃除閹禍的英明果斷等,不一一贅述。


    有李書樓之稱的翰林學士、戶部侍郎李磎當眾誦讀他熬夜寫就的《論閹禍》,洋洋灑灑兩千多字,曆數至中唐而來百餘年的閹人禍亂,比之為跗骨之蛆,將百官的情緒推至高潮。


    大詩人李商隱的外甥、右諫議大夫韓偓也不甘人後,當場賦詩一首:“一掃閹禍澄宇內,九天閶闔耀中國;龍尾樓台迎曉日,鼇頭宮殿入玉樓……”


    除此外,另有不少官員紛紛上言懲除朝內外閹黨餘孽,除賊務盡。


    李曄隻令禮官收下他們上呈的牓子,並不做任何批示。


    這種麵相外朝的朝會,一般都隻是禮節性的君臣會麵,象征意義大於實質內容,真要決斷事務,得迴內朝延英殿。


    未至午時,酷日當頭,李曄便提前解散了今日朝會。


    並從禁內臧庫出資部分絹帛賞賜給每位官員,算是對他們今日奔波的一點慰問。


    場內又是一片歌頌天子聖明聲。


    ……


    ……


    隨後至延英殿。


    殿內原有八位宰臣,如今楊複恭離京,西門重遂和劉季述被誅,孔緯養病在家,崔昭緯因親近劉季述被賦閑,隻餘下杜讓能、張濬和劉崇望三人。


    有趣的是,這三人也並未向天子再引薦他人入殿,以填補殿內的空缺。


    畢竟殿內人數越少,他們發出的聲音便越響亮。


    這未必便說明他們有專權的念頭,至少,當他們向天子麵奏一個觀點時,再不用像以前那般先得應付大量的反對聲音,爭吵個沒完沒了。


    李曄也未提出再引人入延英殿。


    等處置完禁內之事和神策軍,他下一步便要重組朝堂,其中就涉及到延英殿奏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李曄,大唐末代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快跑啊小泥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快跑啊小泥鰍並收藏我,李曄,大唐末代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