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章 天上掉下好大一份禮來
我,李曄,大唐末代天子 作者:快跑啊小泥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季述不可謂不小心。
然而仍是未能躲開孫家父子在東渭橋附近布下的天羅地網。
說起來,這還得“感謝”外鎮右神策軍的“忠心”。
他們給劉季述去的信裏說自己在東渭橋遭遇鹽州兵的阻擊,他們浴血苦戰,隻盼著早日來京城匯合,以報劉公的恩德;可實際上,他們隻是到了東渭橋,然後便停駐在了對麵,與鹽州兵隔渭水相望,一場戰事也未起。期間,未防止鹽州兵誤會、渡河來襲,還專門派人過河去向孫惟晟示好,獻上財禮。
這些右軍將官們可不是傻子,去到京城就要與左軍交戰,交戰便得死人、損兵折馬,有什麽好急的?
所以看見河對麵有駐軍,他們反而開心,隻把此次南下當做一次郊遊。
當然,若京城內傳來右軍大勝的消息,他們必定會奮勇爭先,搶渡東渭橋,誓死報效劉公,宜將餘勇追窮寇……
因而孫家父子在東渭橋十分清閑,一麵密切關注京城內的動向,一麵將大量的兵力沿渭水南岸鋪展開,用以搜捕京城與渭北來往的細作。
事實上,在劉季述等人靠近東渭橋時,孫惟晟已先於快馬獲知右軍大潰的消息,他也因而加緊了南岸一帶的搜捕,專欲抓捕漏網的閹黨餘孽。
在這種情況下,急於度過東渭橋的劉季述又怎可能逃脫?
一支五人遊騎小隊發現了劉季述一行人,並朝他們馳了過來,一邊大聲問話,還一邊放了兩箭用以恐嚇。
劉季述還算鎮定。
畢竟也曾是京內數一數二的人物。
而且看這幾名騎卒的架勢,並非發現他的身份,不過是尋常盤問。
可他的義子義孫卻都嚇壞了,都忙高聲喊道:“別放箭!我們隻是城內逃出來的百姓……”
然而,他們一開口,劉季述就暗唿不好。
一群人裏出現一兩個尖細嗓聲還可以解釋,但要是一群人盡是尖細的嗓子……
“好像是閹人……”
五人騎卒也發現了異常。
本隻是隨意跑步的戰馬立即疾馳起來,馬上騎卒張弓搭箭,於四麵將劉季述一行人團團圍住,“你們是什麽人?快說!”
劉季述的一個徒孫沒見過這種危急場麵,嚇得返身要跑,當場被兩支箭嗖嗖釘在了地上。
如此一來,騎卒們更加懷疑。
當中一騎鳴鏑示意附近的同伴趕來支援,另一騎則去檢查被射死之人。
他跳下馬來,直接將地上的死人褲子拔下,隨後興奮地大喊起來:“是閹人!果然是閹人!……”
軍中剛剛更新了賞格,若捕獲一名右軍細作,賞錢三千,若是閹人細作,則賞錢三萬,且上不封頂,視閹人身份而定。
而鹽州軍卒們一向都很窮……
劉季述的義子義孫們都還算忠心,也足夠精明,都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隻說是宮內趁亂逃出來的小太監。
然而,當他們被抓迴營地,孫氏父子親自來查驗的時候,所有的偽裝都沒了作用。
“劉公,別來無恙乎?”
孫惟晟笑意滿麵地招唿道。
在他身側的孫德昭已喜得眉飛色舞,盯著劉季述的雙眼裏可堆下兩座金山。
這可真是天上掉下好大一份禮來。
原本以為遠離京城,搏不了大功勞,沒成想,天公作美……
劉季述也非普通人,到了這種境地仍不認命,反要勸說道:“咱家一時不順,倒讓孫將軍看笑話了。不知道孫將軍捉了咱家,能從楊家換來什麽好處?難道將軍忘了那楊複恭之前是如何待你的?”
孫惟晟搖了搖頭:“孫某不才,但也不至於淪為楊家的走狗。”
“既不是楊家,那便是宮裏那位?”劉季述加緊在心裏盤算,“孫將軍糊塗,即便你把咱家捉去京城,又能從他哪裏得到什麽?便是那人想賞你,恐怕也拿不出像樣的賞賜來。倒不如,你奉咱家去夏州,咱家替你在李大帥(拓跋思恭,賜姓李)跟前美言幾句,保將軍能坐上鹽州刺史之位(鹽州屬夏綏五州之一,歸定難軍節帥李思恭節製),衣錦還鄉,豈不美哉?”
孫惟晟的臉冷了下來:“老賊,事至今日,你竟還不死心!”
孫德昭也湊過來道:“阿耶,別跟這老賊浪費口舌了,這可是天大的功勞,趕緊一刀剁了了事。”
“大郎說得對。不過活人總比死人值錢。”
孫惟晟不再理睬劉季述,向兒子吩咐道,“你去一趟京城,將此賊親手交與聖上。”
“孩兒明白。”
孫德昭心領神會。
有了劉季述這份功勞,他們孫氏在京城裏總算是站住腳跟了。
……
李曄得了劉季述,轉手便交與外朝法司。
身為從法治社會裏穿越而來的現代人,當然得講究個依法辦事。
好吧,主要是外朝官員們極度痛恨宦官,把劉季述交給他們處置,也可讓他們發泄一下情緒。
外朝官員們也沒讓李曄失望,舉朝亢奮,當天,直接就在中書省裏百官會審,聽說場麵一度失控,不時有官員要衝進來生咬劉季述……
第二天便向禁內遞來了會審陳狀,列數劉季述五大罪、數十罪狀後,坐磔刑,並株連九族。
李曄自然批準。
還慰問了主審的官員們。
……
在劉季述被押迴京城前,已先確認了王彥範的屍首。
王彥範其實早在圍攻左監門衛營寨當晚便死了。
當晚,西門重遂親自領人翻越禁山,王彥範便留在紫宸殿以東,負責繼續佯攻。後來楊守成突然脫離陣線,迴救天子寢宮,可王彥範隻是常侍禁內的宦官,看不懂戰局的變化,並非趁機追擊,而是繼續按照計劃佯攻。哪怕他身前的左監門衛將卒明顯在倉促撤退。
再後來,西門重遂與韓全誨的人頭被高高挑在竹竿上,王彥範隻能同其餘右軍亂賊一樣倉皇逃竄。
甚至他都沒有朝仍掌控在右監門衛手裏的金馬門逃去,反而像無頭蒼蠅一樣在禁內亂竄。
再後來,他身旁的部屬起了爭執,有人要砍了他去向天子恕罪,有人要拚死保護他……王彥範更慌了,直接跳進了太液池。
禁宮內到處都是屍體,光是收撿、焚燒這些屍體就花去了整整三天,所以王彥範的屍體一直到現在才被辨認出來。
然後就被削下已泡變形了腦袋,與西門重遂、王仲先、韓全誨的人頭放做一處,宣告閹黨徹底覆滅。
然而仍是未能躲開孫家父子在東渭橋附近布下的天羅地網。
說起來,這還得“感謝”外鎮右神策軍的“忠心”。
他們給劉季述去的信裏說自己在東渭橋遭遇鹽州兵的阻擊,他們浴血苦戰,隻盼著早日來京城匯合,以報劉公的恩德;可實際上,他們隻是到了東渭橋,然後便停駐在了對麵,與鹽州兵隔渭水相望,一場戰事也未起。期間,未防止鹽州兵誤會、渡河來襲,還專門派人過河去向孫惟晟示好,獻上財禮。
這些右軍將官們可不是傻子,去到京城就要與左軍交戰,交戰便得死人、損兵折馬,有什麽好急的?
所以看見河對麵有駐軍,他們反而開心,隻把此次南下當做一次郊遊。
當然,若京城內傳來右軍大勝的消息,他們必定會奮勇爭先,搶渡東渭橋,誓死報效劉公,宜將餘勇追窮寇……
因而孫家父子在東渭橋十分清閑,一麵密切關注京城內的動向,一麵將大量的兵力沿渭水南岸鋪展開,用以搜捕京城與渭北來往的細作。
事實上,在劉季述等人靠近東渭橋時,孫惟晟已先於快馬獲知右軍大潰的消息,他也因而加緊了南岸一帶的搜捕,專欲抓捕漏網的閹黨餘孽。
在這種情況下,急於度過東渭橋的劉季述又怎可能逃脫?
一支五人遊騎小隊發現了劉季述一行人,並朝他們馳了過來,一邊大聲問話,還一邊放了兩箭用以恐嚇。
劉季述還算鎮定。
畢竟也曾是京內數一數二的人物。
而且看這幾名騎卒的架勢,並非發現他的身份,不過是尋常盤問。
可他的義子義孫卻都嚇壞了,都忙高聲喊道:“別放箭!我們隻是城內逃出來的百姓……”
然而,他們一開口,劉季述就暗唿不好。
一群人裏出現一兩個尖細嗓聲還可以解釋,但要是一群人盡是尖細的嗓子……
“好像是閹人……”
五人騎卒也發現了異常。
本隻是隨意跑步的戰馬立即疾馳起來,馬上騎卒張弓搭箭,於四麵將劉季述一行人團團圍住,“你們是什麽人?快說!”
劉季述的一個徒孫沒見過這種危急場麵,嚇得返身要跑,當場被兩支箭嗖嗖釘在了地上。
如此一來,騎卒們更加懷疑。
當中一騎鳴鏑示意附近的同伴趕來支援,另一騎則去檢查被射死之人。
他跳下馬來,直接將地上的死人褲子拔下,隨後興奮地大喊起來:“是閹人!果然是閹人!……”
軍中剛剛更新了賞格,若捕獲一名右軍細作,賞錢三千,若是閹人細作,則賞錢三萬,且上不封頂,視閹人身份而定。
而鹽州軍卒們一向都很窮……
劉季述的義子義孫們都還算忠心,也足夠精明,都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隻說是宮內趁亂逃出來的小太監。
然而,當他們被抓迴營地,孫氏父子親自來查驗的時候,所有的偽裝都沒了作用。
“劉公,別來無恙乎?”
孫惟晟笑意滿麵地招唿道。
在他身側的孫德昭已喜得眉飛色舞,盯著劉季述的雙眼裏可堆下兩座金山。
這可真是天上掉下好大一份禮來。
原本以為遠離京城,搏不了大功勞,沒成想,天公作美……
劉季述也非普通人,到了這種境地仍不認命,反要勸說道:“咱家一時不順,倒讓孫將軍看笑話了。不知道孫將軍捉了咱家,能從楊家換來什麽好處?難道將軍忘了那楊複恭之前是如何待你的?”
孫惟晟搖了搖頭:“孫某不才,但也不至於淪為楊家的走狗。”
“既不是楊家,那便是宮裏那位?”劉季述加緊在心裏盤算,“孫將軍糊塗,即便你把咱家捉去京城,又能從他哪裏得到什麽?便是那人想賞你,恐怕也拿不出像樣的賞賜來。倒不如,你奉咱家去夏州,咱家替你在李大帥(拓跋思恭,賜姓李)跟前美言幾句,保將軍能坐上鹽州刺史之位(鹽州屬夏綏五州之一,歸定難軍節帥李思恭節製),衣錦還鄉,豈不美哉?”
孫惟晟的臉冷了下來:“老賊,事至今日,你竟還不死心!”
孫德昭也湊過來道:“阿耶,別跟這老賊浪費口舌了,這可是天大的功勞,趕緊一刀剁了了事。”
“大郎說得對。不過活人總比死人值錢。”
孫惟晟不再理睬劉季述,向兒子吩咐道,“你去一趟京城,將此賊親手交與聖上。”
“孩兒明白。”
孫德昭心領神會。
有了劉季述這份功勞,他們孫氏在京城裏總算是站住腳跟了。
……
李曄得了劉季述,轉手便交與外朝法司。
身為從法治社會裏穿越而來的現代人,當然得講究個依法辦事。
好吧,主要是外朝官員們極度痛恨宦官,把劉季述交給他們處置,也可讓他們發泄一下情緒。
外朝官員們也沒讓李曄失望,舉朝亢奮,當天,直接就在中書省裏百官會審,聽說場麵一度失控,不時有官員要衝進來生咬劉季述……
第二天便向禁內遞來了會審陳狀,列數劉季述五大罪、數十罪狀後,坐磔刑,並株連九族。
李曄自然批準。
還慰問了主審的官員們。
……
在劉季述被押迴京城前,已先確認了王彥範的屍首。
王彥範其實早在圍攻左監門衛營寨當晚便死了。
當晚,西門重遂親自領人翻越禁山,王彥範便留在紫宸殿以東,負責繼續佯攻。後來楊守成突然脫離陣線,迴救天子寢宮,可王彥範隻是常侍禁內的宦官,看不懂戰局的變化,並非趁機追擊,而是繼續按照計劃佯攻。哪怕他身前的左監門衛將卒明顯在倉促撤退。
再後來,西門重遂與韓全誨的人頭被高高挑在竹竿上,王彥範隻能同其餘右軍亂賊一樣倉皇逃竄。
甚至他都沒有朝仍掌控在右監門衛手裏的金馬門逃去,反而像無頭蒼蠅一樣在禁內亂竄。
再後來,他身旁的部屬起了爭執,有人要砍了他去向天子恕罪,有人要拚死保護他……王彥範更慌了,直接跳進了太液池。
禁宮內到處都是屍體,光是收撿、焚燒這些屍體就花去了整整三天,所以王彥範的屍體一直到現在才被辨認出來。
然後就被削下已泡變形了腦袋,與西門重遂、王仲先、韓全誨的人頭放做一處,宣告閹黨徹底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