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脾肺腎五行發力。 https://
沒有習練出五行發力的人,總覺得這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實際上以心行氣習練到一定程度,就會貫通五髒六腑,周身整體沒有一處不能行氣的。五行傳簇就是內動,就是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的一氣之起落的發展,就是將一氣之起落習練成為一氣之漫延,直到漲筋騰膜、真氣鼓蕩的程度。
心肝脾肺腎怎麽傳簇能量?就是相抱,河車運行生成真氣於丹田,真氣抱兩腎,;兩腎抱肝脾,肝脾抱兩肺,兩肺抱心,心抱意,意抱氣,氣抱力。這些需要到內家功夫的高層次才能夠習練出來。
五行為什麽要有能量傳簇?因為包裹五髒六腑的體腔是人體中最大的部分,如果這部分不通,則就成為了身體最大的“死包袱”,會拖累身體空靈圓活的!內家功夫就是要把周身整體每一個部位都要練通練活,心肝脾肺腎的五行之氣都要習練出來,培其元氣,守其中氣,保其正氣。護其腎氣,養其肝氣,調其肺氣,理其脾氣,升其清氣,降其濁氣,閉其邪惡不正之氣。勿傷於氣,勿逆於氣。
我鼓勵大家來沈陽驗證,就是因為這些東西對於普通人來說過於玄奧,隻有你來沈陽親身體會到了漲筋騰膜、真氣鼓蕩的狀態和力量,你才能相信《洗髓經》、《易筋經》與前輩大師的拳論中寫的都是真的!
第八個概念:虛實、動靜、剛柔、體用
這幾個概念出現在《易筋經》的開頭部分。丹道與修行是用不到這些概念的,隻有武學,才會用到這幾個概念!
虛實之分是為了能量蓄發,單重在一條腿之上的壓縮旋轉為實,另一條腿則為虛。虛實轉換才能夠獲得勁力,虛實轉換的高層次就是陰陽轉換,就能夠獲得連綿不絕的勁力,隻有連綿不絕的勁力才能夠達到破之不開、撞之不散的程度。
動靜,五行能量蓄發為靜,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外形動作為動,動靜之間也是在不斷地陰陽轉換的。無內裏之靜則無外形之動。
剛柔,隻有剛柔相濟才能夠破之不開、撞之不散。剛柔之間也是在不斷地陰陽轉換的。
虛實、動靜、剛柔,都是陰陽轉換的兩個方麵,而其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能量蓄發。
體用。在丹道與修行當中是不存在體用的,隻有武學才需要體用。武學之體即為內外合一的能量蓄發,武學之用即為技擊實戰。體用原則就是在明確告訴大家一個最基本最簡單的道理:使用能量去技擊實戰!
第九個概念:閉五行與神行。
閉五行反觀內照,才能夠生成五行傳簇的能量,有了五行傳簇的能量,才能夠漲筋騰膜、真氣鼓蕩。漲筋騰膜、真氣鼓蕩就是能量在周身自動傳簇的狀態,就是神行。
“使氣清而平,平而和,和而暢達,能行於筋,串於膜,以至通身靈動,無處不行,無處不到。氣至則膜起,氣行則膜張。能起能張,則膜與筋齊堅齊固矣。”,這句話說的就是神行,神行就是能量自動在體內傳簇的狀態。內家功夫一定要習練到神行的程度,神行就意味著身體能夠自動傳簇能量,能夠自動進行能量的陰陽轉換,到了這個程度,就是我說的把身體習練成為一架能夠自動理解與處理外力的技擊機器了!
以上九個概念,就組成了《洗髓經》和《易筋經》的內家功夫的起因和結果-------唯獨缺少過程,即怎麽讓元氣控製周身整體壓縮旋轉而轉換成為實實在在的精氣神的技擊能量和力量。這九個概念,就奠定了內家功夫的根基。
也許我們說錯了,因為我們沒有習練過《易筋經》的十二式,說不定通過習練十二式就能夠生成精氣神的能量。讀者中如果有通過習練十二式練出精氣神的能量的,可以與我聯係,我將就此向大家道歉。
從易筋到易髓,也是在內家功夫範圍之內的一個質變量變過程。在易筋的過程中,以心行氣驅動能量周身傳簇,這時的能量傳簇被身體感覺為一根筋,這根筋能夠把整個身體抽合變形、疼痛不堪,並且這根筋越來越強大,會變成一根絞索,絞動身體發出巨大能量和力量--------但這其實卻是身體尚未通透的表現,就是因為能量還沒有在體內暢通無阻地通行,有了阻力才能夠被身體感覺出“一根筋”。易筋達到質變後,就是易髓了,此時已經身體通透,能量能夠暢通無阻地在體內運行傳簇,一根筋的感覺就會慢慢消失,就會出現太極拳中所說的“抽絲換力”,即以心行氣會越來越微弱就能夠驅動能量周身傳簇,能量會以氣的形式流串於周身。這種周身通透的另一個結果就是能量深入骨髓皮毛並且停留於此地了,這時身體就習練成一種蓄發合一的狀態,心意或心神一抽合,不用外形動作就能夠蓄發能量和力量。氣在內家功夫中絕不是一種氣感,而是習練出來的實實在在的能量,所以大家習練內家拳時,不要去追求那虛無縹緲的氣或者氣感,而是要習練出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精氣神的能量傳簇,待精氣神能夠流串於周身了,這時體內生成的氣才是具有實實在在的能量和力量的氣!
所以,易筋是一個發現元氣並使真氣運行的過程,就是從無到有,從靜到動的過程;而易髓就是一個讓元氣充滿周身,從動到駐的過程。而此駐非靜,而是動靜合一,在體內形成一個真氣源源不斷周身傳簇的過程。
《易筋經》中所述的元氣是可以單獨運行周身的,但是這個元氣的周身傳簇是不能技擊的,很微弱,隻能用於修道。而內家功夫則是利用元氣的運行控製並生成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巨大能量,這個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能量被陰陽轉換為上下貫通之力,再讓上下貫通之力周身傳簇,才能夠實戰技擊。
以上就是《洗髓經》、《易筋經》的具體內容。二經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心髒的以心行氣的功能和漲筋騰膜的高深功夫,從而奠定了內家功夫的基礎,將中華文化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以《洗髓經》、《易筋經》為基礎,內家功夫前輩大師的所有拳論都是在此基礎之上形成的,並且大家都會在本書中的各個前輩大師的拳論介紹中看到,無論是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uu看書.uukanshu.om所有拳論都隻在說同樣的一個東西:用內裏的以心行氣、以氣運身達到周身整體合一以蓄發能量的目的!
所以,內家三拳,就是一個東西表現出來的三個外形而已。大家將來了解了內家功夫,也會產生這種看法的。在本書引用的孫祿堂先生的拳論中可以看到,孫祿堂先生的拳論是由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這三大拳的前輩大師的拳論綜合而成的,這除了說明孫祿堂先生的謙遜包容,大家是不是也能看出來內家三拳的內在本質聯係啊!
從現在來說,各種拳論對於內家功夫的介紹要遠遠高深於二本經書,但是其實質內容卻沒有出於二經之外的,隻是在從不同方麵加深、充實了二經的內容。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於《洗髓經》和《易筋經》來說,奠定了人體科學的另一座豐碑--------但是它在等待科學的研究結果。可是如果我們不能把二經的功夫習練出來並傳承下去,世界的科學界如何能夠知道以心行氣、漲筋騰膜、真氣鼓蕩這些東西啊!
當然,在內家拳前輩大師的拳論出現後,其內容比之於洗髓經、易筋經都有極大的進步---------就是說按照拳論習練功夫即可,已經沒有必要再按照洗髓經、易筋經的要求習練功夫了。換句話說,二經是內家拳的初級教材,是內家功夫最原始的內容,還沒有發展到內家拳論的高級階段。
內家拳演義
沒有習練出五行發力的人,總覺得這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實際上以心行氣習練到一定程度,就會貫通五髒六腑,周身整體沒有一處不能行氣的。五行傳簇就是內動,就是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的一氣之起落的發展,就是將一氣之起落習練成為一氣之漫延,直到漲筋騰膜、真氣鼓蕩的程度。
心肝脾肺腎怎麽傳簇能量?就是相抱,河車運行生成真氣於丹田,真氣抱兩腎,;兩腎抱肝脾,肝脾抱兩肺,兩肺抱心,心抱意,意抱氣,氣抱力。這些需要到內家功夫的高層次才能夠習練出來。
五行為什麽要有能量傳簇?因為包裹五髒六腑的體腔是人體中最大的部分,如果這部分不通,則就成為了身體最大的“死包袱”,會拖累身體空靈圓活的!內家功夫就是要把周身整體每一個部位都要練通練活,心肝脾肺腎的五行之氣都要習練出來,培其元氣,守其中氣,保其正氣。護其腎氣,養其肝氣,調其肺氣,理其脾氣,升其清氣,降其濁氣,閉其邪惡不正之氣。勿傷於氣,勿逆於氣。
我鼓勵大家來沈陽驗證,就是因為這些東西對於普通人來說過於玄奧,隻有你來沈陽親身體會到了漲筋騰膜、真氣鼓蕩的狀態和力量,你才能相信《洗髓經》、《易筋經》與前輩大師的拳論中寫的都是真的!
第八個概念:虛實、動靜、剛柔、體用
這幾個概念出現在《易筋經》的開頭部分。丹道與修行是用不到這些概念的,隻有武學,才會用到這幾個概念!
虛實之分是為了能量蓄發,單重在一條腿之上的壓縮旋轉為實,另一條腿則為虛。虛實轉換才能夠獲得勁力,虛實轉換的高層次就是陰陽轉換,就能夠獲得連綿不絕的勁力,隻有連綿不絕的勁力才能夠達到破之不開、撞之不散的程度。
動靜,五行能量蓄發為靜,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外形動作為動,動靜之間也是在不斷地陰陽轉換的。無內裏之靜則無外形之動。
剛柔,隻有剛柔相濟才能夠破之不開、撞之不散。剛柔之間也是在不斷地陰陽轉換的。
虛實、動靜、剛柔,都是陰陽轉換的兩個方麵,而其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能量蓄發。
體用。在丹道與修行當中是不存在體用的,隻有武學才需要體用。武學之體即為內外合一的能量蓄發,武學之用即為技擊實戰。體用原則就是在明確告訴大家一個最基本最簡單的道理:使用能量去技擊實戰!
第九個概念:閉五行與神行。
閉五行反觀內照,才能夠生成五行傳簇的能量,有了五行傳簇的能量,才能夠漲筋騰膜、真氣鼓蕩。漲筋騰膜、真氣鼓蕩就是能量在周身自動傳簇的狀態,就是神行。
“使氣清而平,平而和,和而暢達,能行於筋,串於膜,以至通身靈動,無處不行,無處不到。氣至則膜起,氣行則膜張。能起能張,則膜與筋齊堅齊固矣。”,這句話說的就是神行,神行就是能量自動在體內傳簇的狀態。內家功夫一定要習練到神行的程度,神行就意味著身體能夠自動傳簇能量,能夠自動進行能量的陰陽轉換,到了這個程度,就是我說的把身體習練成為一架能夠自動理解與處理外力的技擊機器了!
以上九個概念,就組成了《洗髓經》和《易筋經》的內家功夫的起因和結果-------唯獨缺少過程,即怎麽讓元氣控製周身整體壓縮旋轉而轉換成為實實在在的精氣神的技擊能量和力量。這九個概念,就奠定了內家功夫的根基。
也許我們說錯了,因為我們沒有習練過《易筋經》的十二式,說不定通過習練十二式就能夠生成精氣神的能量。讀者中如果有通過習練十二式練出精氣神的能量的,可以與我聯係,我將就此向大家道歉。
從易筋到易髓,也是在內家功夫範圍之內的一個質變量變過程。在易筋的過程中,以心行氣驅動能量周身傳簇,這時的能量傳簇被身體感覺為一根筋,這根筋能夠把整個身體抽合變形、疼痛不堪,並且這根筋越來越強大,會變成一根絞索,絞動身體發出巨大能量和力量--------但這其實卻是身體尚未通透的表現,就是因為能量還沒有在體內暢通無阻地通行,有了阻力才能夠被身體感覺出“一根筋”。易筋達到質變後,就是易髓了,此時已經身體通透,能量能夠暢通無阻地在體內運行傳簇,一根筋的感覺就會慢慢消失,就會出現太極拳中所說的“抽絲換力”,即以心行氣會越來越微弱就能夠驅動能量周身傳簇,能量會以氣的形式流串於周身。這種周身通透的另一個結果就是能量深入骨髓皮毛並且停留於此地了,這時身體就習練成一種蓄發合一的狀態,心意或心神一抽合,不用外形動作就能夠蓄發能量和力量。氣在內家功夫中絕不是一種氣感,而是習練出來的實實在在的能量,所以大家習練內家拳時,不要去追求那虛無縹緲的氣或者氣感,而是要習練出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精氣神的能量傳簇,待精氣神能夠流串於周身了,這時體內生成的氣才是具有實實在在的能量和力量的氣!
所以,易筋是一個發現元氣並使真氣運行的過程,就是從無到有,從靜到動的過程;而易髓就是一個讓元氣充滿周身,從動到駐的過程。而此駐非靜,而是動靜合一,在體內形成一個真氣源源不斷周身傳簇的過程。
《易筋經》中所述的元氣是可以單獨運行周身的,但是這個元氣的周身傳簇是不能技擊的,很微弱,隻能用於修道。而內家功夫則是利用元氣的運行控製並生成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巨大能量,這個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能量被陰陽轉換為上下貫通之力,再讓上下貫通之力周身傳簇,才能夠實戰技擊。
以上就是《洗髓經》、《易筋經》的具體內容。二經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心髒的以心行氣的功能和漲筋騰膜的高深功夫,從而奠定了內家功夫的基礎,將中華文化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以《洗髓經》、《易筋經》為基礎,內家功夫前輩大師的所有拳論都是在此基礎之上形成的,並且大家都會在本書中的各個前輩大師的拳論介紹中看到,無論是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uu看書.uukanshu.om所有拳論都隻在說同樣的一個東西:用內裏的以心行氣、以氣運身達到周身整體合一以蓄發能量的目的!
所以,內家三拳,就是一個東西表現出來的三個外形而已。大家將來了解了內家功夫,也會產生這種看法的。在本書引用的孫祿堂先生的拳論中可以看到,孫祿堂先生的拳論是由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這三大拳的前輩大師的拳論綜合而成的,這除了說明孫祿堂先生的謙遜包容,大家是不是也能看出來內家三拳的內在本質聯係啊!
從現在來說,各種拳論對於內家功夫的介紹要遠遠高深於二本經書,但是其實質內容卻沒有出於二經之外的,隻是在從不同方麵加深、充實了二經的內容。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於《洗髓經》和《易筋經》來說,奠定了人體科學的另一座豐碑--------但是它在等待科學的研究結果。可是如果我們不能把二經的功夫習練出來並傳承下去,世界的科學界如何能夠知道以心行氣、漲筋騰膜、真氣鼓蕩這些東西啊!
當然,在內家拳前輩大師的拳論出現後,其內容比之於洗髓經、易筋經都有極大的進步---------就是說按照拳論習練功夫即可,已經沒有必要再按照洗髓經、易筋經的要求習練功夫了。換句話說,二經是內家拳的初級教材,是內家功夫最原始的內容,還沒有發展到內家拳論的高級階段。
內家拳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