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百成繼續說:“在重心轉換階段,身體骨骼基本上是直立的,在開始加入唿吸與重心轉換的合一後,開始以唿吸主導身體做重心轉換,這時身體骨骼就會有些變化了。以走樁為例,起式,自然站立,此為無極之態,不分陰陽。由唿吸主導重心轉換,身體開始吸氣,吸氣時含胸,含胸則肺部不能向外擴張吸氣,而隻能向下麵的腹部擴張而接納吸進的空氣,腹部向下麵腹部的擴張則啟動了胸膈膜下行,胸膈膜下行則拉動五髒六腑皆動,五髒六腑皆下行則拉動身體上半身生成下行壓縮的能量,使得身體獲得地麵給予的上行上下貫通之力,要讓身體緩慢地感知、體會這種由唿吸而生成的上下行能量運行。身體在獲得上下貫通之力後,利用上下貫通之力舉起雙臂在胸前抱圓。然後自然唿氣,唿氣後再吸氣,吸氣時含胸,迫使胸膈膜下行而拉動五髒六腑在右腿之上生成下行能量,拉動上半身壓縮,也在右腿生成下行能量。而身體則利用自身體重與唿吸拉動的五髒六腑下行而生成在右腿之上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要讓身體緩慢地感知和體會由唿吸引起的下行能量運行。此時在右腿之上生成的壓縮旋轉裏麵,就蘊含了唿吸拉動胸膈膜下行而使得五髒六腑皆下行的內裏能量,而不單是由自身體重生成的壓縮旋轉了。剛開始習練唿吸時,腹式唿吸很好形成,即能夠做到---------正確地說應該是讓身體感知、體會到----------吸氣入腹中,經過長期習練,周身整體壓縮旋轉而生成的身體外部的下行能量就會引帶唿吸之氣下行,讓唿吸之氣與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運行到足底---------這個過程就是由重心轉換的壓縮旋轉引帶出心力的過程,而身體感知、體會到的唿吸之氣隨壓縮旋轉下行到足底的過程,其實那就是在開始萌生出心力了------------那唿吸之氣是永遠不可能從肺部跑出到足底的,那下行到足底的就是心力!所以這個過程也是在習練唿吸與心力的合一。


    當身體在右腿之上生成由唿吸之氣拉動的五髒六腑之能量下行而帶動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後,就在右腿之上蓄積出來了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這個配合了唿吸的壓縮旋轉,就比重心轉換的壓縮旋轉前進了一步,裏麵孕育出來了由唿吸而生成的一部分大於自身體重的下行能量,使得身體獲得大於自身體重的上下貫通之力。此時由於身體的旋轉將左腿抽合前邁一步。當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做到極致完整之後,開始唿氣。此時之唿氣要自然,不要理會能量蓄發而自然唿出氣體。當身體在右腿之上生成周身整體壓縮旋轉與唿吸帶動的五髒六腑下行之力後,身體獲得上下貫通之力,那上下貫通之力上行就使得身體猶如皮球向上鼓漲----------這個上下貫通之力的向上鼓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被身體感知、體會得到的,需要長期習練才能達到-----------此時再借上行鼓漲之力自然唿氣,同時身體由自然的唿氣拉動向反向左側旋轉,身體的左旋則將在右腿之上的壓縮旋轉向左前腿轉換,然後再次吸氣、含胸、腹式唿吸、胸膈膜下行拉動五髒六腑下行、拉動上半身壓縮下行,在前左腿再次生成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如此循環往複。


    經過長期的重心轉換與唿吸的配合後,心力就會在唿吸的拉動之下逐漸被身體感知出來。心力一旦被感知出來後,就要放棄重心轉換的習練,而是開始由習練控製生成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蓄發。此時,無論是唿吸還是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均由心力指揮控製,開始進行有能量蓄發的虛實轉換。


    在虛實轉換時,一切均有心力啟動。心力一啟動下行,首先拉動胸膈膜下行,胸膈膜下行則拉動肺部開始吸氣,五髒六腑也皆隨心力下行,拉動上半身壓縮旋轉,形成心胸開合、腰腹折疊。心胸開合、腰腹折疊其實就是由心力拉動的上半身生成的壓縮旋轉,這心胸開合、腰腹折疊是周身最劇烈的壓縮旋轉,是太極拳巨大的能量蓄發的機關,太極拳就是在使用心胸開合、腰腹折疊之能量蓄發與對手之拳腳對抗的。


    心力統領唿吸之氣與周身整體壓縮旋轉要一直下行到足底湧泉,生成巨大的下行腳蹬地的能量,身體才能夠獲得巨大的上下貫通之力用於技擊實戰。


    但是,此時身體獲得的上下貫通之力還是不能應用於技擊實戰的,因為這上下貫通之力的上行能量主要是通過骨骼運行上來的,還不能貫通周身。即此時上下貫通之力存在並且運行於腳跟到腰胯到脊柱的骨骼之中,而身體之五髒六腑還沒有上行能量運行。


    而心腎交合水火相濟,解決的就是能量在五髒六腑之體腔之內的上行,讓上下貫通之力運行到周身,以實現技擊功能。


    這體腔之內的能量蓄發和運行,就需要心力下行到尾閭,壓縮尾閭而迫使會陰部位生成旋轉。這會陰部位的旋轉,會使人感覺到提肛之意,故有些人不明白其中道理而是專門提肛,那是毫無用處的。專門的提肛與那專門地挺脖子以‘獲得’虛領頂勁一樣,都是表麵功夫。


    當心力在會陰部位旋轉久了,這個部位就會發熱,u看書 ww.uukanshu.co 所以這會陰之內一寸深之部位就被稱之為人體之丹爐。心力在丹爐之內炎腎水,腎水則蒸騰為氣上升---------此為靜極生動,即心力在會陰部位旋轉就會生成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的上行能量蓄發,這樣就實現了五行之力在小周天的運行,在身體前部的體腔之內形成上行技擊能量。


    這心火炎腎水,腎水蒸騰為氣上行之說,雖然沒有什麽科學依據,但是這是一個事實的存在!我想那前輩大師是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情況下,運用五行之說來解釋這種能量上行的現象吧。


    心腎交合水火相濟而生成五行之力上行,具體表現為河車運行及五行相抱。心力在會陰丹爐旋轉久了,就開始萌發擴張之意(此為孫祿堂先生在拳論中描述的‘欲泄’的感覺),則靜極生動,此時就要使用心力將會陰丹爐部位的能量向丹田翻轉上行,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的能量在丹田翻轉後向後抱住兩腎,兩腎上抱肝脾,肝脾上抱兩肺,兩肺抱心,這實現了五行相抱,才生成了真正的五行之力!於是這五行之力通過五行相抱再次歸聚於心,參加到心力下行的能量運行之中,實現了五行之力在五髒之中的循環往複的上下運行。


    心力下行能夠使五髒六腑下行,五行相抱能夠使五髒六腑上行,於是這五髒六腑就開始活了起來。五髒六腑活了,就能夠帶動周身整體活了起來------------此為空靈圓活之活。活,並非單指身體上躥下跳之活也!五髒六腑一活,則周身均可進行能量蓄發,周身處處有手眼,周身處處是丹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內家拳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傳統太極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傳統太極拳並收藏內家拳演義最新章節